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文化与人生最新章节!

    在伦理学上,功利主义是与纯粹义务说相反的一种学说。从人生观看,有人持功利主义的人生观,有人持非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这原是在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在个人生活上常起冲突的问题。尤其近数十年来,中国思想界对功利主义争论时起,有人认为整个西洋文化就是功利主义的文化,其人生观也是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至于东方文化,则是反功利的、道德的、纯义务的。所以他们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别,就是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的差别。民初严又陵、梁任公介绍功利主义到中国来,其功罪如何,大家意见更不能一致。有人认为,今日一般青年的思想中功利主义之毒甚深。这些说法或看法对不对?我们对功利主义究竟应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评价?

    先问什么是功利主义?概括讲来,功利主义是把在实际上可感到、可得到的事物认作有道德价值,并认其为生活目的的学说。所以功利主义者,所要求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得到的东西。这类东西,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第一是快感或快乐,第二是财货或金钱,第三是名誉,第四是权利或权力。凡追求四者中的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人,都可以概括的称为功利主义者。这些东西都是感觉得到的,至于仁义礼智、孝悌忠信,都是不能实际地感觉得到的实物,都只是抽象的道德理想。

    功利主义可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旧式的功利主义,或个人的功利主义,所求者是个人的幸福、财富、名利或权力。常识上的功利主义,大都指此种个人的、旧式的、极现实的功利主义而言。(注一)这种主义所求者,是个人自然欲望的满足,如食、色等。个人的自然欲望,并不被人们认为不道德,反之,当求加强、发展和扩充。其方法是运用理智才能。这就与禽兽不相同了。因为禽兽虽有自然欲望、却不能高度运用理智才能去满足其欲望。普通人在名利场中的追逐,在宦海中的浮沉,政治上的急功好利功名才智之士,都是这种功利主义思想的代表。历史上的人物,如商鞅、李斯、韩信,其一生的目的,就在封侯拜相,并无道德观念或为人民谋福利的动机。帝王中也有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如好大喜功的秦始皇、汉武帝。凡被称作霸王的君主,均属于功利主义范围之内。这种旧式的功利主义,人人都可说是沾染了几分,很难完全摆脱尽净,但很少有伟大的哲学家作代表。对于这种旧式的功利主义,有一种旧式的批评。

    批评的要点,认为是追求功利者,向外作无穷的追求,而所追求之物,是没有本身目的或内在目的的。易言之,他受外界事物不断的引诱,所以是骛外的。他虽是奔波不已,却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在追求之中。他们形容这种功利追求的人,为临死时都伸着双手,张着口,不闭双目,尚在向外渴求,不得满足的可怜状态。如秦皇汉武已经征服了当时的天下,可是仍不满足,还要去求仙长生。非功利主义者则当下就得满足,可以无入而不自得,随处均可见道。颜回箪食瓢饮,乐在其中。艺术家诗人,于发挥其创造冲动时,也能当下得到满足。功利主义的另一个缺点,是利用计算苦乐、得失、利害的方式来估计人生。中国的儒家,从来就反对计算式或算账式的人生,认为这种生活是最无意义、最枯燥无味的生活。像孟子就是非功利主义的最显著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前去救他,并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要去结好于孺子的父母,得什么报酬,只因为应该救,才去救,这是纯义务的、道德的,要做就做,但求心安理得,而不计较功利。一个人之所以要履行孝、悌、忠、信等德性,都是基于纯义务,纯出于本心或良知之不得已。假使人凡做事待人都要计较功利,便免不了斲丧人情,戕贼人性,因而也就伤害人类伦常的关系了。孔子揭出“汝安则为之”的训诫,便是不计较利害,不向外追求,一以内心的当下满足为依归,所以有人认为,西洋人大都向外追求无餍,而中国人则只求内心的满足。

    这种批评,有它的优点,可是也有它的缺点:第一,功利主义者之向外追求,也不一定像批评者所说那样,完全得不到当下的满足。如钓鱼,有的人钓鱼为求得鱼吃鱼之利,其态度固是功利的。但也有非功利态度的钓鱼,即在钓鱼的过程中本身寻得乐趣。又如喝酒,也可以没有做官发财、求名求利的追逐,而能当下得到快乐。假如过分注意当下满足,反对向外追逐,那就容易陷入有禅悦意味的名士风流式的当下满足。(注二)第二,说向外追求者,永远达不到目的,陷于无穷追逐。但不知道其目的不一定在于得到一件东西,而是就在于追求之本身。追求的过程,追求的精神,本身就有价值。至于东西之是否可得到,反而无足轻重。如求知(并不是以有涯求无涯,殆已),其目的就在钻研探讨思辨等爱智的过程里得到满足,至于有无新发明,能否成有名的学问家,反在其次。又如经商,假如一夕之间坐得巨万,决不足乐。经商者的愉快,就在其经营的过程中。求名亦然,军人以上战场为痛快,秀才以上考场为痛快,是否打胜仗,是否考得中,有赖于别的外在条件,非所计较。所以说近代西洋人大都向外追求是对的,说他们永远不能得到满足却是错的。他们的满足,就在追求的过程中。譬如,竞争选举,即在各党热烈公开竞争的过程中,民主政治的精神就发扬了,而不全在竞选之胜利。彼失败之党,亦有其满足,亦有其维护民主政治的功能。批评者的另一个弱点,就在于把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机械地对立起来,认为功利主义者完全是盲目的,利欲熏心的,无理想指导的。非功利主义者则是敝屣功名,轻蔑享乐,过孤寂的生活的。这样一来,功利的热烈追求,无补于道德的发展。非功利的高尚襟怀,无补于社会福利。殊不知功利与非功利(道德的)不是根本对立的,是主与从的关系。非功利是体,功利是用,理财与行仁政,并不冲突,经济的充裕为博施济众之不可少的条件。上面所举的四种功利,当然不是人生的最后目的,而只可说是行为合乎正谊的结果、副产,或达到某种道德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我们不能说求金钱是人生的目的。但可利用金钱作为发展个性、贡献国家、服务社会的手段。所以功利与非功利不但不相反,实在是相成的。以名誉来说,名者实之宾,实至则名归,所以名不是最后的目的,而是某种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快乐也同样不是追求的目的,而是实现自我、达到道德的目的的副产或跟随之物。至于权利的获得,无非为的要实现理想,理想才是目的,权力决不与此理想根本对立。旧式的批评者,不明白这道理,所以流为极端的反功利而逃避人生,使得整个社会成为死气沉沉、无人生乐趣的社会。真正说来,功利是实现理想、道德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为避免消极的,极端抹煞功利的态度,可以提出两个原则:第一,尊重他人的福利,承认每人有求福利之权。同时第二,保持自己的福利。福利是健全的生活所必要的、不可少的。他人侵犯我们的福利,我们是要依法、依理力争的。有人因为自己敝屣福利,乃忽视他人的福利;自愿牺牲福利,便不尊重他人的福利,强迫别人也去牺牲福利。自己逃避人生,便斥肯定人生的人为向外追逐。这是不对的。譬如健康当然是人所不可少的。但亦不能说人生的目的,就在于求健康。但无论如何,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别人的健康,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健康。对功利的态度,也应如此。换言之,于追求功利、维护功利、分配功利时,也须遵守恕道和公平的原则。这就足以避免孟子所谓“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及荀子所谓“争则乱,乱则穷”的危险了。

    由这两个原则,就过渡到近代新式的功利主义了。近代的功利主义不是个人的功利主义,而可说是社会的理想主义,或社会福利主义。这个主义的要点有三:

    第一,近代的功利主义者,把上面所列举的四种功利,归纳成为一种功利,即快乐或幸福。所以这种功利主义,也被称为快乐主义、福利主义。他们确认人生的目的就是求快乐。快乐以外的东西,如金钱、名誉、权力,甚至于德行,或是其本身包含快乐,或是为达到快乐的手段。第二,这种主义所求者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人生的理想,也是行为的目的,或道德的标准。一切行为,对此标准有利的,即为善。对此有害的,即为恶。判别善恶的等级,也以快乐所涉及的人数的多少,快乐的大小为准。第三,分配快乐的原则,是一人只算一份,没有人可算两份(Every body to count for one, nobody for more than one)。简言之,这是为全体为社会设法谋幸福,为平民求利益的道德理想。其办法有二:一是改进平民的物质生活,谋大众衣食住行的改善,决非口惠而实不至。二是就知识方面去促使学术文化普及于大众,要人人能享受求知的快乐,能获得求知的权利。所以这派功利主义的人,大都注重平民教育和社会服务。近代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