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中国文学论丛最新章节!

学必重情,上引五言绝句一首,乃诗人随军所记,而出国远征军之种种困难艰巨,即于此见。此诗则老大回家之种种心情,亦于此见。而中国文学必重涵蓄,须读者作同情之体会。故虽常情,亦觉情深。若直率道出,情味淡了,则转若无情。今必模仿西方文学来表达中国人情,则惟有失真,最多是浅了,不能深入。此似应为今日提倡白话新文学者所注意。

    抑且少小离家老大回,固必有一番特种情绪。即在他乡遇故知,亦每有一番特种情绪之产生。近代国人多以落籍美国为荣。但既为美国公民,所亲仍以美籍中国人为多。日本人亦然。美籍之中国人与日本人,仍有界线,不相混淆。犹太人黑人尤然。同隶美国籍,历数百年,其不相混淆如故。可见中国人内心仍恋中国人,中国旧文学所诵,深入人心,至今犹活,哪便死去了呢?今人提倡新人生新文学,果能有一套中国新人生新文学出现,而仍未昧失了自己那一颗心。即远离乡土,其恋旧之心情犹存,此即所谓他乡遇故知,岂不深符此心所想望,仍然活生生地存在吗?然则非于中国旧人生旧文学有研究,又何来得此新人生新文学之发展。

    但今我国人则谓生为现代人,自当现代化,何必恋往古。如看西方电影,即如美国西部片,亦彼邦百年前事,乃国人屡看不厌。又如莎翁乐府,乃西方四百年前事,国人亦研赏不辍。何以在西方尽古尽旧都足珍,在中国求变求新始可贵。此恐特系一时风气,非有甚深妙理之根据。余夫妇前在香港,大陆刘少奇邓小平掌权,提倡平剧及各处地方剧,制为电影,在香港新加坡马来亚放映,各地华侨,争睹为快。即各家广东老妈子,不谙国语,亦先听丽的呼声,用广东语介绍剧情,再往买票,盛况空前。新亚一同事新从台北来,家有一女一子,余夫妇劝其子女前往一看。其后不久,四人帮斗争,刘邓下台,此等电影亦皆禁绝。四人帮无知,并非知此旧文学旧人生于彼辈之新政权能有波及,但亦自有他们想望之新文学,如样板戏之类。今国人提倡新文学,亦每于旧文学绝口不提。今闻邓小平上台,旧摄电影又渐出现,则可知要根绝旧的,亦仍有所难呀!

    惟当时此等电影不获进入台湾,有香港某电影公司抄袭大陆最先来港之梁祝一片,改换绍兴腔为黄梅调,摄制新片,传入台湾,一时亦竞相争睹,有连续看八次十次者,凌波演梁山伯,遂受国人崇拜。其来台,飞机场至台北市,列队欢迎者盈万。某大学一院长,年几古稀,亦手持旗帜杂欢迎队伍中高呼。则国人内心喜好,正如他乡遇故知,岂不当前一明证乎。

    平剧在台不盛行,有军中数剧团,几于尽日登台,惟往观者率中老年人,尤多大陆来台人,青年则绝少。某夕,余夫妇往观,一旧识携其一孙女与余联席坐。此女乃高中或大学生,对平剧似不知欣赏,唱工演技更不论,但遇白鼻子丑角登场,则鼓掌狂欢不已。倘彼去观西方电影,情况当不同,且不论文学人生之新旧。崇洋蔑己,蔚成一代之风尚,展念前途,磋慨何极。

    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一特殊长处,即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均多出自衰世乱世,而又能融凝表达其日常真实人生于思想文学中,而相与为一。故使后之衰世乱世,皆能有所慕仰,有所追随,知所修行,知所树立。乃使其思想文学亦得同臻于旺盛。故能剥中有复,否极泰来,而一线相承,绵亘达于五千年。

    如孔子生于春秋之衰世,屈原则生于战国之乱世。而春秋战国一段衰乱,乃已为中国思想文学深植根基,永为后起之楷模。兹姑专论文学。两汉辞赋,追效古诗之雅颂,则不如民间流行之乐府,近似国风,为得中国文学之真传。而晚汉衰乱,古诗十九首乃及建安文学,更见转机。尤足供后人仰慕者,乃为东晋南宋间之陶潜。不论其诗,即其《归去来辞》,及《桃花源记》,亦已千余年传诵不辍。在抗战时,余只身居云南宜良山中上下寺,撰写《国史大纲》。每逢星期日,必下山赴八里外一温泉入浴,随身携带一陶集,途中泉上,吟诵尽半日。余之宁神静志,得于一年之内完成此书,则实借陶集之力。不啻亦如归去来,安居桃花源中也。

    犹忆余二十余岁时,教读乡村小学校。读陆放翁诗,念放翁诗名满海内,老而归乡,得此恬静之生活。诵其诗,如读其日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南宋终于沦亡,何尝能北定中原,然放翁一生忠君爱国之心情,则千年常存。每诵其诗,如在目前。今余年未三十,已安获乡居,岂不已胜放翁之誉老。虽值国家民族之衰乱,亦忠爱存心斯可矣。惟念先父先祖父,年过四十,即已逝世。余之所能学于放翁者,当惟日常卫生健康之一途。乃知注意于饮食起居作息之间。余之生值乱世,较放翁为甚。今余年已逾放翁而超之矣,而余之爱好乡村生活,则迄今而不能变。余不文不诗,而生平之得益于陶陆者,实不为不多。

    余又念,方幼龄十岁左右,即读《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江湖如林冲,如武松,如鲁智深,每心仪其人。廊庙如诸葛武侯,如关壮缪,一言一行,皆深入余童年之肺腑。方余未能读孔子书,而孝弟忠信固已长存我心矣。中国文学之入人之深有如此。

    及余四十左右,乃读鲁迅之新文学,如《阿Q正传》。自念余为一教书匠,身居当时北平危城中,中日战争,如弦上箭,一触即发。而犹能潜心中国古籍,以孔老二之道为教,若尚有无限希望在后,此正一种阿Q心情也。使余迟生数十年,即沉浸在当时之新文学气氛中,又何得为今日之余。余常自笑此一种阿Q心情,乃以上念前古,下盼来者,此亦诚阿Q之至矣。此乃余一身所受新旧文学之亲身经验。一人之私,终不免有此歧见之存在耳。

    余又念西方哲学与西方文学,每在平安世旺盛世。读其书,每恨不见其作者之真实人生。使彼亦如余今日之居此乱世,彼当何以为生。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迄于今日,世日乱,人生日不安,而西方哲学文学亦沉默闻寂,不见其人,不闻其言。使余生西方,则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真不知当何以安其身心,以度此一生。余于孔孟老庄思想深处无足言,而独于中国旧文,一诗一文,一小说,一剧本,每常心念而不忘。不知世之君子,其将何以教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