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续茶经最新章节!

有《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

    《晁补之集·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诗:“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他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苏东坡集·送周朝议守汉川》诗云:“茶为西南病,甿俗记二李。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注:二李,杞与稷也。六君子谓师道与侄正儒、张永徽、吴醇翁、吕元钧、宋文辅也。盖是时蜀茶病民,二李乃始敝之人,而六君子能持正论者也。

    仆在黄州,参寥自吴中来访,馆之东坡。一日,梦见参寥所作诗,觉而记其两句云:“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后七年,仆出守钱塘,而参寥始卜居西湖智果寺院,院有泉出石缝间,甘冷宜茶。寒食之明日,仆与客泛湖自孤山来谒参寥,汲泉钻火烹黄蘖茶。忽悟所梦诗,兆于七年之前。众客皆惊叹。知传记所载,非虚语也。

    东坡《物类相感志》:芽茶得盐,不苦而甜。又云:吃茶多腹胀,以醋解之。又云:陈茶烧烟,蝇速去。

    《杨诚斋集·谢傅尚书送茶》:远饷新茗,当自携大瓢,走汲溪泉,束涧底之散薪,然折脚之石鼎,烹玉尘,啜香乳,以享天上故人之惠。愧无胸中之书传,但一味搅破菜园耳。

    郑景龙《续宋百家诗》:本朝孙志举,有《访王主簿同泛菊茶》诗。

    吕元中《丰乐泉记》:欧阳公既得酿泉,一日会客,有以新茶献者。公敕汲泉瀹之。汲者道仆覆水,伪汲他泉代。公知其非酿泉,诘之,乃得是泉于幽谷山下,因名丰乐泉。

    《侯鲭录》:黄鲁直云:“烂蒸同州羊,沃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抹南京面作槐叶冷淘,糁以襄邑熟猪肉,炊共城香稻,用吴人鲙松江之鲈。既饱,以康王谷帘泉烹曾坑斗品。少焉,卧北窗下,使人诵东坡《赤壁》前后赋,亦足少快。”又见《苏长公外纪》。

    《苏舜钦传》:有兴则泛小舟出盘、阊二门,吟啸览古,渚茶野酿,足以消忧。

    《过庭录》:刘贡父知长安,妓有茶娇者,以色慧称。贡父惑之,事传一时。贡父被召至阙,欧阳永叔去城四十五里迓之,贡父以酒病未起。永叔戏之曰:“非独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多矣。”

    《合璧事类》:觉林寺僧志崇制茶有三等: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凡赴茶者,辄以油囊盛余沥。

    江南有驿官,以干事自任。白太守曰:“驿中已理,请一阅之。”刺史乃往,初至一室为酒库,诸醖皆熟,其外悬一画神,问:“何也?”曰:“杜康。”刺史曰:“公有余也。”又至一室为茶库,诸茗毕备,复悬画神,问:“何也?”曰:“陆鸿渐。”刺史益喜。又至一室为菹库,诸俎咸具,亦有画神,问:“何也?”曰:“蔡伯喈。”刺史大笑,曰:“不必置此。”

    江浙间养蚕,皆以盐藏其茧而缫丝,恐蚕蛾之生也。每缫毕,即煎茶叶为汁,捣米粉搜之。筛于茶汁中煮为粥,谓之洗缸粥。聚族以啜之,谓益明年之蚕。

    《经堂杂志》: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落子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

    《松漠纪闻》:燕京茶肆设双陆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具也。

    《梦粱录》: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又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

    《南宋市肆记》:平康歌馆,凡初登门,有提瓶献茗者。虽杯茶,亦犒数千,谓之点花茶。

    诸处茶肆,有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等名。

    谢府有酒,名胜茶。

    宋《都城纪胜》:大茶坊,皆挂名人书画。人情茶坊,本以茶汤为正。水茶坊,乃娼家聊设果凳,以茶为由,后生辈甘于费钱,谓之干茶钱。又有提茶瓶及龊茶名色。

    《臆乘》:杨衒之作《洛阳伽蓝记》,曰“食有酪奴”,盖指茶为酪粥之奴也。

    《瑯嬛记》:昔有客遇茅君,时当大暑,茅君于手巾内解茶叶,人与一叶,客食之,五内清凉。茅君曰:“此蓬莱穆陀树叶,众仙食之以当饮。”又有宝文之蕊,食之不饥。故谢幼贞诗云:“摘宝文之初蕊,拾穆陀之坠叶。”

    杨南峰《手镜》载:宋时姑苏女子沈清友,有《续鲍令晖香茗赋》。

    孙月峰《坡仙食饮录》:密云龙茶极为甘馨。宋廖正一,字明略,晚登苏门,子瞻大奇之。时黄、秦、晁、张号苏门四学士,子瞻待之厚,每至必令侍妾朝云取密云龙烹以饮之。一日,又命取密云龙,家人谓是四学士,窥之乃明略也。山谷诗有“矞聿云龙”,亦茶名。

    《嘉禾志》:煮茶亭,在秀水县西南湖中,景德寺之东禅堂。宋学士苏轼与文长老尝三过湖上,汲水煮茶,后人因建亭以识其胜。今遗址尚存。

    《名胜志》:茶仙亭在滁州琅琊山,宋时寺僧为刺史曾肇建,盖取杜牧《池州茶山病不饮酒》诗“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之句。子开诗云:“山僧独好事,为我结茆茨。茶仙榜草圣,颇宗樊川诗。”盖绍圣二年肇知是州也。

    陈眉公《珍珠船》:蔡君谟谓范文正曰:“公《采茶歌》云:‘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今茶绝品,其色甚白,翠绿乃下者耳,欲改为‘玉尘飞’‘素涛起’,如何?”希文曰:“善。”

    又,蔡君谟嗜茶,老病不能饮,但把玩而已。

    《潜确类书》:宋绍兴中,少卿曹戬避地南昌丰城县,其母喜茗饮。山初无井,戬乃斋戒祝天,即院堂后斫地才尺,而清泉溢涌,后人名为孝感泉。

    大理徐恪,建人也,见贻乡信铤子茶,茶面印文曰玉蝉膏,一种曰清风使。

    蔡君谟善别茶,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盖精品也。寺僧采造得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过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筒中选精品碾以待蔡。蔡捧瓯未尝,辄曰:“此极似能仁寺石岩白,公何以得之?”禹玉未信,索帖验之,乃服。

    《月令广义》:蜀之雅州名山县蒙山有五峰,峰顶有茶园,中顶最高处曰上清峰,产甘露茶。

    昔有僧病冷且久,尝遇老父询其病,僧具告之。父曰:“何不饮茶?”僧曰:“本以茶冷,岂能止乎?”父曰:“是非常茶,仙家有所谓雷鸣者,而亦闻乎?”僧曰:“未也。”父曰:“蒙之中顶有茶,当以春分前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以多为贵,至三日乃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能祛宿疾。服二两,终身无病。服三两,可以换骨。服四两,即为地仙。但精洁治之,无不效者。”

    僧因之中顶筑室,以俟及期,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病瘥。惜不能久住博求。而精健至八十余,气力不衰。时到城市,观其貌若年三十余者,眉发绀绿。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

    今四顶茶园不废,惟中顶草木繁茂,重云积雾,蔽亏日月,鸷兽时出,人迹罕到矣。

    《太平清话》:张文规以吴兴白苎、白洲、明月峡中茶为三绝。文规好学,有文藻。苏子由、孔武仲、何正臣诸公,皆与之游。

    夏茂卿《茶董》:刘晔,尝与刘筠饮茶,问左右:“汤滚也未?”众曰:“已滚。”筠云:“佥曰鲧哉。”晔应声曰:“吾与点也。”

    黄鲁直以小龙团半铤,题诗赠晁无咎,有云:“曲几蒲团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鸡苏胡麻留渴羌,不应乱我官焙香。”东坡见之曰:“黄九恁地怎得不穷。”

    陈诗教《灌园史》:杭妓周韶有诗名,好蓄奇茗,尝与蔡君谟斗胜,题品风味,君谟屈焉。

    江参,字贯道,江南人。形貌清癯,嗜香茶以为生。

    《博学汇书》:司马温公与子瞻论茶墨云:“茶与墨二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苏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公叹以为然。

    元耶律楚材诗《在西域作茶会值雪》,有“高人惠我岭南茶,烂赏飞花雪没车”之句。

    《云林遗事》:光福徐达左,构养贤楼于邓尉山中,一时名士多集于此。元镇为尤数焉,尝使童子入山担七宝泉,以前桶煎茶,以后桶濯足。人不解其意,或问之,曰:“前者无触,故用煎茶,后者或为泄气所秽,故以为濯足之用。”其洁癖如此。

    陈继儒《妮古录》:至正辛丑九月三日,与陈徵君同宿愚庵师房,焚香煮茗,图《石梁秋瀑》,翛然有出尘之趣。黄鹤山人王蒙题画。

    周叙《游嵩山记》:见会善寺中有元雪庵头陀《茶榜》石刻,字径三寸许,遒伟可观。

    锺嗣成《录鬼簿》:王实甫有《苏小郎月夜贩茶船》传奇。

    《吴兴掌故录》:明太祖喜顾渚茶,定制岁贡止三十二斤,于清明前二日,县官亲诣采茶,进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未尝别有上供。

    《七修类稿》:明洪武二十四年,诏天下产茶之地,岁有定额,以建宁为上,听茶户采进,勿预有司。茶名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不得碾揉为大小龙团。

    杨维桢《煮茶梦记》:铁崖道人卧石床,移二更,月微明,及纸帐梅影,亦及半窗,鹤孤立不鸣。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乃游心太虚,恍兮入梦。

    陆树声《茶寮记》: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凡瓢汲、罂注、濯、拂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其禅客过从予者,与余相对结跏趺坐,啜茗汁,举无生话。时杪秋既望,适园无诤居士,与五台僧演镇、终南僧明亮,同试天池茶于茶寮中,漫记。

    《墨娥小录》:千里茶,细茶一两五钱,孩儿茶一两,柿霜一两,粉草末六钱,薄荷叶三钱。右为细末调匀,炼蜜丸如白豆大,可以代茶,便于行远。

    汤临川《题饮茶录》:陶学士谓“汤者,茶之司命”,此言最得三昧。冯祭酒精于茶政,手自料涤,然后饮客。客有笑者,余戏解之云:“此正如美人,又如古法书名画,度可着俗汉手否!”

    陆《病逸漫记》:东宫出讲,必使左右迎请讲官。讲毕,则语东宫官云:“先生吃茶。”

    《玉堂丛语》:愧斋陈公,性宽坦,在翰林时,夫人尝试之。会客至,公呼:“茶!”夫人曰:“未煮。”公曰:“也罢。”又呼曰:“干茶!”夫人曰:“未买。”公曰:“也罢。”客为捧腹,时号陈也罢。

    沈周《客座新闻》:吴僧大机所居古屋三四间,洁净不容唾。善瀹茗,有古井清冽为称。客至,出一瓯为供饮之,有涤肠湔胃之爽。先公与交甚久,亦嗜茶,每入城必至其所。

    沈周《书岕茶别论后》:自古名山,留以待羁人迁客,而茶以资高士,盖造物有深意。而周庆叔者为《岕茶别论》,以行之天下。度铜山金穴中无此福,又恐仰屠门而大嚼者未必领此味。庆叔隐居长兴,所至载茶具,邀余素瓯黄叶间,共相欣赏。恨鸿渐、君谟不见庆叔耳,为之覆茶三叹。

    冯梦祯《快雪堂漫录》:李于鳞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与以岕茶之最精饷之。比看子与于昭庆寺问及,则已赏皂役矣。盖岕茶叶大梗多,于鳞北士,不遇宜也。纪之以发一笑。

    闵元衢《玉壶冰》:良宵燕坐,篝灯煮茗,万籁俱寂,疏钟时闻,当此情景,对简编而忘疲,彻衾枕而不御,一乐也。

    《瓯江逸志》:永嘉岁进茶芽十斤,乐清茶芽五斤,瑞安、平阳岁进亦如之。

    雁山五珍:龙湫茶、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香鱼也。茶即明茶,紫色而香者,名玄茶,其味皆似天池而稍薄。

    王世懋《二酉委谭》:余性不耐冠带,暑月尤甚,豫章天气蚤热,而今岁尤甚。春三月十七日,觞客于滕王阁,日出如火,流汗接踵,头涔涔几不知所措。

    归而烦闷,妇为具汤沐,便科头裸身赴之。时西山云雾新茗初至,张右伯适以见遗,茶色白,大作豆子香,几与虎丘埒。余时浴出,露坐明月下,亟命侍儿汲新水烹尝之。觉沆瀣入咽,两腋风生。念此境味,都非宦路所有。

    琳泉蔡先生老而嗜茶,尤甚于余。时已就寝,不可邀之共啜。晨起复烹遗之,然已作第二义矣。追忆夜来风味,书一通以赠先生。

    《涌幢小品》:王琎,昌邑人。洪武初,为宁波知府。有给事来谒,具茶。给事为客居间,公大呼:“撤去!”给事惭而退,因号撤茶太守。

    《临安志》:栖霞洞内有水洞,深不可测,水极甘冽,魏公尝调以瀹茗。

    《西湖志馀》:杭州先年有酒馆而无茶坊,然富家燕会,犹有专供茶事之人,谓之茶博士。

    《潘子真诗话》:叶涛诗极不工而喜赋咏,尝有《试茶》诗云:“碾成天上龙兼凤,煮出人间蟹与虾。”好事者戏云:“此非试茶,乃碾玉匠人尝南食也。”

    董其昌《容台集》:蔡忠惠公进小团茶,至为苏文忠公所讥,谓与钱思公进姚黄花同失士气。然宋时君臣之际,情意蔼然,犹见于此。且君谟未尝以贡茶干宠,第点缀太平世界一段清事而已。

    东坡书欧阳公滁州二记。知其不肯书《茶录》,余以苏法书之,为公忏悔。否则“蛰龙”诗句,几临“汤火”,有何罪过?凡持论不大远人情可也。

    金陵春卿署中,时有以松萝茗相贻者,平平耳。归来山馆得啜尤物,询知为闵汶水所蓄。汶水家在金陵,与余相及。海上之鸥,舞而不下,盖知希为贵,鲜游大人者。昔陆羽以精茗事,为贵人所侮,作《毁茶论》。如汶水者,知其终不作此论矣。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摄山栖霞寺有茶坪,茶生榛莽中,非经人剪植者。唐陆羽入山采之,皇甫冉作诗送之。

    《紫桃轩杂缀》:泰山无茶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又有松苔,极饶奇韵。

    《锺伯敬集》:《茶讯》诗云:“犹得年年一度行,嗣音幸借采茶名。”伯敬与徐波元叹交厚,吴楚风烟相隔数千里,以买茶为名,一年通一讯,遂成佳话,谓之茶讯。

    钱谦益《茶供说》:娄江逸人朱汝圭,精于茶事,将以茶隐,欲求为之记,愿岁岁采渚山青芽,为余作供。

    余观楞严坛中设供,取白牛乳、砂糖、纯蜜之类;西方沙门、婆罗门,以葡萄、甘蔗浆为上供,未有以茶供者。鸿渐长于苾者也,杼山禅伯也,而鸿渐《茶经》、杼山《茶歌》俱不云供佛。西土以贯花燃香供佛,不以茶供,斯亦供养之缺典也。

    汝圭益精心治办茶事,金芽素瓷,清净供佛,他生受报,往生香国。以诸妙香而作佛事,岂但如丹丘羽人饮茶,生羽翼而已哉!余不敢当汝圭之茶供,请以茶供佛。后之精于茶道者,以采茶供佛为佛事,则自余之谂汝圭始,爰作《茶供说》以赠。

    《五灯会元》:摩突罗国有一青林,枝叶茂盛,地名曰优留茶。

    僧问如宝禅师曰:“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僧问谷泉禅师曰:“未审客来,如何祗待?”师曰:“云门胡饼,赵州茶。”

    《渊鉴类函》:郑愚《茶诗》:“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因谓茶曰草中英。

    素馨花曰裨茗,陈白沙《素馨记》以其能少裨于茗耳。一名那悉茗花。

    《佩文韵府》:元好问诗注:“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

    《黔南行记》:陆羽《茶经》纪黄牛峡茶可饮,因令舟人求之。有媪卖新茶一笼,与草叶无异,山中无好事者故耳。

    初余在峡州问士大夫黄陵茶,皆云粗涩不可饮。试问小吏,云:“唯僧茶味善。”令求之,得十饼,价甚平也。携至黄牛峡,置风炉清樾间,身自候汤,手?得味。既以享黄牛神,且酌元明、尧夫,云:“不减江南茶味也。”乃知夷陵士大夫以貌取之耳。

    《九华山录》:至化城寺,谒金地藏塔,僧祖瑛献土产茶,味可敌北苑。

    冯时可《茶录》:松郡佘山亦有茶,与天池无异,顾采造不如。近有比丘来,以虎丘法制之,味与松萝等。老衲亟逐之,曰:“毋为此山开膻径而置火坑。”

    冒巢民《岕茶汇钞》:忆四十七年前,有吴人柯姓者,熟于阳羡茶山,每桐初露白之际,为余入岕,箬笼携来十余种。其最精妙者,不过斤许数两耳。味老香深,具芝兰、金石之性。十五年以为恒。

    后宛姬从吴门归余,则岕片必需半塘顾子兼,黄熟香必金平叔,茶香双妙,更入精微。然顾、金茶香之供,每岁必先虞山柳夫人、吾邑陇西之蒨姬与余共宛姬,而后他及。

    金沙于象明携岕茶来,绝妙。金沙之于精鉴赏,甲于江南,而岕山之棋盘顶,久归于家,每岁其尊人必躬往采制。

    今夏携来庙后、棋顶、涨沙、本山诸种,各有差等,然道地之极真极妙,二十年所无。又辨水候火,与手自洗,烹之细洁,使茶之色香性情,从文人之奇嗜异好,一一淋漓而出。诚如丹丘羽人所谓饮茶生羽翼者,真衰年称心乐事也。

    吴门七十四老人朱汝圭,携茶过访。与象明颇同,多花香一种。汝圭之嗜茶,自幼如世人之结斋于胎年,十四入岕,迄今春夏不渝者百二十番,夺食色以好之。有子孙为名诸生,老不受其养。谓不嗜茶,为不似阿翁。每竦骨入山,卧游虎虺,负笼入肆,啸傲瓯香。晨夕涤瓷洗叶,啜弄无休,指爪齿颊与语言激扬赞颂之津津,恒有喜神妙气与茶相长养,真奇癖也。

    《岭南杂记》:潮州灯节,饰姣童为采茶女,每队十二人或八人,手挈花篮,迭进而歌,俯仰抑扬,备极妖妍。又以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擎彩灯,缀以扶桑、茉莉诸花。采女进退作止,皆视队首。至各衙门或巨室唱歌,赉以银钱、酒果。自十三夕起,至十八夕而止。余录其歌数首,颇有《前溪》《子夜》之遗。

    周亮工《闽小记》:歙人闵汶水,居桃叶渡上,予往品茶其家,见其水火皆自任,以小酒盏酌客,颇极烹饮态,正如德山担《青龙钞》,高自矜许而已,不足异也。

    秣陵好事者,尝诮闽无茶,谓闽客得闵茶,咸制为罗囊,佩而嗅之以代旃檀。实则闽不重汶水也。闽客游秣陵者,宋比玉、洪仲章辈,类依附吴儿强作解事,贱家鸡而贵野鹜,宜为其所诮欤!

    三山薛老亦秦淮汶水也。薛尝言汶水假他味作兰香,究使茶之真味尽失。汶水而在,闻此亦当色沮。薛尝住屴,自为剪焙,遂欲驾汶水上。余谓茶难以香名,况以兰定茶,乃咫尺见也,颇以薛老论为善。

    延邵人呼制茶人为碧竖。富沙陷后,碧竖尽在绿林中矣。

    蔡忠惠《茶录》石刻在瓯宁邑庠壁间。予五年前拓数纸寄所知,今漫漶不如前矣。

    闽酒数郡如一,茶亦类是。今年予得茶甚夥,学坡公义酒事,尽合为一,然与未合无异也。

    李仙根《安南杂记》:交趾称其贵人曰翁茶。翁茶者,大官也。

    《虎丘茶经补注》:徐天全自金齿谪回,每春末夏初,入虎丘开茶社。

    罗光玺作《虎丘茶记》,嘲山僧有替身茶。

    吴匏庵与沈石田游虎丘,采茶手煎对啜,自言有茶癖。

    《渔洋诗话》:林确斋者,亡其名,江右人。居冠石,率子孙种茶,躬亲畚锸负担,夜则课读《毛诗》《离骚》。过冠石者,见三四少年,头着一幅布,赤脚挥锄,琅然歌出金石,窃叹以为古图画中人。

    《尤西堂集》有《戏册茶为不夜侯制》。

    朱彝尊《日下旧闻》:上巳后三日,新茶从马上至,至之日宫价五十金,外价二三十金。不一二日,即二三金矣。见《北京岁华记》。

    《曝书亭集》:锡山听松庵僧性海,制竹火炉,王舍人过而爱之,为作山水横幅,并题以诗。岁久炉坏,盛太常因而更制,流传都下,群公多为吟咏。顾梁汾典籍仿其遗式制炉,及来京师,成容若侍卫以旧图赠之。丙寅之秋,梁汾携炉及卷过余海波寺寓,适姜西溟、周青士、孙恺似三子亦至,坐青藤下,烧炉试武夷茶,相与联句成四十韵,用书于册,以示好事之君子。

    蔡方炳《增订广舆记》:湖广长沙府攸县,古迹有茶王城,即汉茶陵城也。

    葛万里《清异录》:倪元镇饮茶用果按者,名清泉白石。非佳客不供。有客请见,命进此茶。客渴,再及而尽,倪意大悔,放盏入内。

    黄周星九烟梦读《采茶赋》,只记一句云:“施凌云以翠步。”

    《别号录》:宋曾几吉甫,别号茶山。明许应元子春,别号茗山。

    《随见录》:武夷五曲朱文公书院内有茶一株,叶有臭虫气,及焙制出时,香逾他树,名曰臭叶香茶。又有老树数株,云系文公手植,名曰宋树。

    补《西湖游览志》: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茗,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

    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心应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

    刘士亨有《谢璘上人惠桂花茶》诗云:“金粟金芽出焙篝,鹤边小试兔丝瓯。叶含雷信三春雨,花带天香八月秋。味美绝胜阳羡种,神清如在广寒游。玉川句好无才续,我欲逃禅问赵州。”

    李世熊《寒支集》:新城之山有异鸟,其音若箫,遂名曰箫曲山。山产佳茗,亦名箫曲茶。因作歌纪事。

    《禅玄显教编》:徐道人居庐山天池寺,不食者九年矣。畜一墨羽鹤,尝采山中新茗,令鹤衔松枝烹之。遇道流,辄相与饮几碗。

    张鹏翀《抑斋集》有《御赐郑宅茶赋》云:“青云幸接于后尘,白日捧归乎深殿。从容步缓,膏芬齐出螭头;肃穆神凝,乳滴将开蜡面。用以濡毫,可媲文章之草;将之比德,勉为精白之臣。”

    八之出

    《国史补》:风俗贵茶,其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散芽,号为第一。湖州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绿昌明、兽目,峡州有小江园、碧涧寮、明月房、茱萸寮,福州有柏岩、方山露芽,婺州有东白、举岩、碧貌,建安有青凤髓,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芽,绵州之松岭,雅州之露芽,南康之云居,彭州之仙崖、石花,渠江之薄片,邛州之火井、思安,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川之纳溪梅岭,义兴之阳羡、春池、阳凤岭,皆品第之最著者也。

    《文献通考》:片茶之出于建州者,有龙、凤、石乳、的乳、白乳、头金、蜡面、头骨、次骨、末骨、粗骨、山挺十二等,以充岁贡及邦国之用,洎本路食茶。

    余州片茶,有进宝、双胜、宝山、两府,出兴国军;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脂合,出饶、池州;泥片出虔州;绿英、金片出袁州;玉津出临江军;灵川出福州;先春、早春、华英、来泉、胜金出歙州;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拓枕出江陵;大小巴陵、开胜、开棬、小棬、生黄翎毛出岳州;双上绿牙、大小方出岳、辰、澧州;东首、浅山、薄侧出光州。总二十六名。其两浙及宣、江、鼎州止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五为号。

    其散茶,则有太湖、龙溪、次号、末号出淮南;岳麓、草子、杨树、雨前、雨后出荆湖;清口出归州;茗子出江南。总十一名。

    叶梦得《避暑录话》:北苑茶正所产为曾坑,谓之正焙;非曾坑为沙溪,谓之外焙。二地相去不远,而茶种悬绝。沙溪色白过于曾坑,但味短而微涩,识者一啜,如别泾渭也。余始疑地气土宜,不应顿异如此。及来山中,每开辟径路,刳治岩窦,有寻丈之间,土色各殊,肥瘠紧缓燥润,亦从而不同。并植两木于数步之间,封培灌溉略等,而生死丰悴如二物者。然后知事不经见,不可必信也。

    草茶极品惟双井、顾渚,亦不过各有数亩。双井在分宁县,其地属黄氏鲁直家也。元祐间,鲁直力推赏于京师,族人交致之,然岁仅得一二斤尔。顾渚在长兴县,所谓吉祥寺也,其半为今刘侍郎希范家所有。两地所产,岁亦止五六斤。近岁寺僧求之者,多不暇精择,不及刘氏远甚。余岁求于刘氏,过半斤则不复佳。

    盖茶味虽均,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谓之枪。稍敷而为叶者,谓之旗。旗非所贵。不得已取一枪一旗犹可,过是则老矣。此所以为难得也。

    《归田录》: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云麓漫钞》:茶出浙西,湖州为上,江南常州次之。湖州出长兴顾渚山中,常州出义兴君山悬脚岭北岸下等处。

    《蔡宽夫诗话》:玉川子《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有“手阅月团三百片”及“天子须尝阳羡茶”之句。则孟所寄,乃阳羡茶也。

    《杨文公谈苑》:蜡茶出建州,陆羽《茶经》尚未知之,但言福、建等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江左近日方有蜡面之号。丁谓《北苑茶录》云:“创造之始,莫有知者。”质之三馆检讨杜镐,亦曰在江左日,始记有研膏茶。欧阳公《归田录》亦云出福建,而不言所起。按唐氏诸家说中,往往有蜡面茶之语,则是自唐有之也。

    《事物记原》:江左李氏,别令取茶之乳作片,或号京铤、的乳及骨子等,是则京铤之品,自南唐始也。《苑录》云:“的乳以降,以下品杂炼售之,唯京师去者,至真不杂,意由此得名。”或曰,自开宝来,方有此茶。当时识者云,金陵僭国,唯曰都下,而以朝廷为京师。今忽有此名,其将归京师乎!

    罗廪《茶解》:按唐时产茶地,仅仅如季疵所称。而今之虎丘、罗岕、天池、顾渚、松萝、龙井、雁荡、武夷、灵川、大盘、日铸、朱溪诸名茶,无一与焉。乃知灵草在在有之,但培植不嘉,或疏于采制耳。

    《潜确类书》:《茶谱》:袁州之界桥,其名甚著,不若湖州之研膏、紫笋,烹之有绿脚垂下。又婺州有举岩茶,片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之如碧玉之乳也。

    《农政全书》:玉垒关外宝唐山,有茶树产悬崖,笋长三寸五寸,方有一叶两叶。涪州出三般茶:最上宾化,其次白马,最下涪陵。

    《煮泉小品》:茶自浙以北皆较胜。惟闽广以南,不惟水不可轻饮,而茶亦当慎之。昔鸿渐未详岭南诸茶,但云“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余见其地多瘴疠之气,染着水草,北人食之,多致成疾,故谓人当慎之也。

    《茶谱通考》:岳阳之含膏冷,剑南之绿昌明,蕲门之团黄,蜀川之雀舌,巴东之真香,夷陵之压砖,龙安之骑火。

    《江南通志》:苏州府吴县西山产茶,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也。

    《吴郡虎丘志》:虎丘茶,僧房皆植,名闻天下。谷雨前摘细芽焙而烹之,其色如月下白,其味如豆花香。近因官司征以馈远,山僧供茶一斤,费用银数钱,是以苦于赍送,树不修葺,甚至刈斫之,因以绝少。

    《米襄阳志林》:苏州穹窿山下有海云庵,庵中有二茶树,其二株皆连理,盖二百余年矣。

    《姑苏志》:虎丘寺西产茶,朱安雅云:“今二山门西偏,本名茶岭。”

    陈眉公《太平清话》:洞庭中西尽处,有仙人茶,乃树上之苔藓也。四皓采以为茶。

    《图经续记》:洞庭小青山坞出茶,唐宋入贡。下有水月寺,因名水月茶。

    《古今名山记》:支硎山,茶坞多种茶。

    《随见录》: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杀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松江府志》:佘山在府城北,旧有佘姓者修道于此,故名。山产茶与笋,并美,有兰花香味。故陈眉公云:“余乡佘山茶与虎丘相伯仲。”

    《常州府志》:武进县章山麓有茶巢岭,唐陆龟蒙尝种茶于此。

    《天下名胜志》:南岳古名阳羡山,即君山北麓。孙皓既封国后,遂禅此山为岳,故名。唐时产茶充贡,即所云南岳贡茶也。

    常州宜兴县东南别有茶山。唐时造茶入贡,又名唐贡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均山乡。

    《武进县志》:茶山路,在广化门外十里之内,大墩小墩连绵簇拥,有山之形。唐代湖、常二守会阳羡造茶修贡,由此往返,故名。

    《檀几丛书》:茗山,在宜兴县西南五十里永丰乡。皇甫曾有《送羽南山采茶》诗,可见唐时贡茶在茗山矣。

    唐李栖筠守常州日,山僧献阳羡茶。陆羽品为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遂置茶舍于洞灵观,岁造万两入贡。后韦夏卿徙于无锡县罨画溪上,去湖?一里所。许有谷诗云“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是也。

    义兴南岳寺,唐天宝中有白蛇衔茶子坠寺前,寺僧种之庵侧,由此滋蔓,茶味倍佳,号曰蛇种。土人重之,每岁争先饷遗。官司需索,修贡不绝。迨今方春采茶,清明日,县令躬享白蛇于卓锡泉亭,隆厥典也。后来檄取,山农苦之,故袁高有“阴岭茶未吐,使者牒已频”之句。郭三益诗:“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卢仝《茶歌》:“安知百万亿苍生,命坠颠崖受辛苦。”可见贡茶之累民,亦自古然矣。

    《洞山茶系》:罗岕,去宜兴而南,逾八九十里。浙直分界,只一山冈,冈南即长兴山。两峰相阻,介就夷旷者,人呼为岕云。履其地,始知古人制字有意。今字书“岕”字,但注云“山名”耳。有八十八处,前横大涧,水泉清驶,漱润茶根,泄山土之肥泽,故洞山为诸岕之最。自西氿溯涨渚而入,取道茗岭,甚险恶。县西南八十里。自东氿溯湖?而入,取道瀍岭,稍夷,才通车骑。

    所出之茶,厥有四品:第一品,老庙后。庙祀山之土神者,瑞草丛郁,殆比茶星肸蠁矣。地不下二三亩,苕溪姚象先与婿分有之。茶皆古本,每年产不过二十斤,色淡黄不绿,叶筋淡白而厚,制成梗绝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濛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

    第二品,新庙后、棋盘顶、纱帽顶、手巾条、姚八房及吴江周氏地,产茶亦不能多。香幽色白,味冷隽,与老庙不甚别,啜之差觉其薄耳。此皆洞顶岕也。总之岕品至此,清如孤竹,和如柳下,并入圣矣。今人以色浓香烈为岕茶,真耳食而眯其似也。

    第三品,庙后涨沙、大袁头、姚洞、罗洞、王洞、范洞、白石。

    第四品,下涨沙、梧桐洞、余洞、石场、丫头岕、留青岕、黄龙、岩灶、龙池,此皆平洞本岕也。外山之长潮、青口、箵庄、顾渚、茅山岕,俱不入品。

    《岕茶汇钞》:洞山茶之下者,香清叶嫩,着水香消。棋盘顶、纱帽顶、雄鹅头、茗岭,皆产茶地。诸地有老柯、嫩柯,惟老庙后无二,梗叶丛密,香不外散,称为上品也。

    《镇江府志》:润州之茶,傲山为佳。

    《寰宇记》:扬州江都县蜀冈有茶园,茶甘旨如蒙顶。蒙顶在蜀,故以名冈。上有时会堂、春贡亭,皆造茶所,今废。见毛文锡《茶谱》。

    《宋史·食货志》:散茶出淮南,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

    《安庆府志》:六邑俱产茶,以桐之龙山、潜之闵山者为最。莳茶源在潜山县,香茗山在太湖县,大小茗山在望江县。

    《随见录》:宿松县产茶,尝之颇有佳种,但制不得法。倘别其地,辨其等,制以能手,品不在六安下。

    《徽州志》:茶产于松萝,而松萝茶乃绝少,其名则有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其不及号者为片茶八种。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芽下白、为走林、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方。制名号多端,皆松萝种也。

    吴从先《茗说》:松萝,予土产也。色如梨花,香如豆蕊,饮如嚼雪。种愈佳,则色愈白,即经宿无茶痕,固足美也。秋露白片子,更轻清若空,但香大惹人,难久贮,非富家不能藏耳。真者其妙若此,略混他地一片,色遂作恶,不可观矣。然松萝地如掌,所产几许?而求者四方云至,安得不以他混耶?

    《黄山志》:莲花庵旁,就石缝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龂腭。

    《昭代丛书》:张潮云:“吾乡天都有抹山茶,茶生石间,非人力所能培植。味淡香清,足称仙品。采之甚难,不可多得。”

    《随见录》:松萝茶,近称紫霞山者为佳,又有南源、北源名色。其松萝真品,殊不易得。黄山绝顶有云雾茶,别有风味,超出松萝之外。

    《通志》:宁国府属宣、泾、宁、旌、太诸县,各山俱产松萝。

    《名胜志》:宁国县鸦山,在文脊山北,产茶充贡。《茶经》云“味与蕲州同”,宋梅询有“茶煮鸦山雪满瓯”之句,今不可复得矣。

    《农政全书》:宣城县有丫山,形如小方饼横铺,茗芽产其上。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太守荐之京洛人士,题曰“丫山阳坡横文茶”,一名“瑞草魁”。

    《华夷花木考》:宛陵茗池源茶,根株颇硕,生于阴谷,春夏之交,方发萌芽。茎条虽长,旗枪不展,乍紫乍绿。天圣初,郡守李虚己同太史梅询尝试之,品以为建溪、顾渚不如也。

    《随见录》:宣城有绿雪芽,亦松萝一类。又有翠屏等名色。其泾川涂茶,芽细、色白、味香,为上供之物。

    《通志》:池州府属青阳、石埭、建德,俱产茶。贵池亦有之,九华山闵公墓茶,四方称之。

    《九华山志》:金地茶,西域僧金地藏所植,今传枝梗空筒者是。大抵烟霞云雾之中,气常温润,与地上者不同,味自异也。

    《通志》:庐州府属六安、霍山,并产名茶,其最著惟白茅贡尖,即茶芽也。每岁茶出,知州具本恭进。

    六安州有小岘山出茶,名小岘春,为六安极品。霍山有梅花片,乃黄梅时摘制,色、香两兼而味稍薄。又有银针、丁香、松萝等名色。

    《紫桃轩杂缀》:余生平慕六安茶,适一门生作彼中守,寄书托求数两,竟不可得,殆绝意乎!

    《陈眉公笔记》:云桑茶,出琅琊山,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清。

    广德州建平县雅山出茶,色、香、味俱美。

    《浙江通志》:杭州钱塘、富阳及余杭径山多产茶。

    《天中记》:杭州宝云山出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者,名白云茶。

    田子艺云:龙泓今称龙井,因其深也。《郡志》称有龙居之,非也。盖武林之山,皆发源天目,有龙飞凤舞之谶,故西湖之山以龙名者多,非真有龙居之也。有龙,则泉不可食矣。泓上之阁,亟宜去之,浣花诸池,尤所当浚。

    《湖壖杂记》:龙井产茶,作豆花香,与香林、宝云、石人坞、垂云亭者绝异。采于谷雨前者尤佳,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坡仙食饮录》:宝严院垂云亭亦产茶,僧怡然以垂云茶见饷,坡报以大龙团。

    陶穀《清异录》:开宝中,窦仪以新茶饷予,味极美,奁面标云“龙陂山子茶”。龙陂是顾渚山之别境。

    《吴兴掌故》:顾渚左右有大小官山,皆为茶园。明月峡在顾渚侧,绝壁削立,大涧中流,乱石飞走,茶生其间,尤为绝品。张文规诗所谓“明月峡中茶始生”,是也。

    顾渚山,相传以为吴王夫差于此顾望原隰可为城邑,故名。唐时,其左右大小官山皆为茶园,造茶充供,故其下有贡茶院。

    《蔡宽夫诗话》:湖州紫笋茶出顾渚,在常、湖二郡之间,以其萌茁紫而似笋也。每岁入贡,以清明日到,先荐宗庙,后赐近臣。

    冯可宾《岕茶笺》:环长兴境,产茶者曰罗嶰、曰白岩、曰乌瞻、曰青东、曰顾渚、曰篠浦,不可指数。独罗嶰最胜。环嶰境十里而遥,为嶰者亦不可指数。嶰而曰岕,两山之介也。罗隐隐此,故名,在小秦王庙后,所以称庙后罗岕也。洞山之岕,南面阳光,朝旭夕辉,云滃雾浡,所以味迥别也。

    《名胜志》:茗山在萧山县西三里,以山中出佳茗也。又上虞县后山,茶亦佳。

    《方舆胜览》:会稽有日铸岭,岭下有寺,名资寿。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茶产其地,绝奇。欧阳文忠云:“两浙草茶,日铸第一。”

    《紫桃轩杂缀》:普陀老僧贻余小白岩茶一裹,叶有白茸,瀹之无色,徐引,觉凉透心腑。僧云:“本岩岁止五六斤,专供大士,僧得啜者寡矣。”

    《普陀山志》:茶以白华岩顶者为佳。

    《天台记》: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

    桑庄《茹芝续谱》:天台茶有三品:紫凝、魏岭、小溪是也。今诸处并无出产,而土人所需多来自西坑、东阳、黄坑等处。石桥诸山,近亦种茶,味甚清甘,不让他郡。盖出自名山雾中,宜其多液而全厚也。但山中多寒,萌发较迟,兼之做法不佳,以此不得取胜。又所产不多,仅足供山居而已。

    《天台山志》:葛仙翁茶圃在华顶峰上。

    《群芳谱》:安吉州茶,亦名紫笋。

    《通志》:茶山,在金华府兰溪县。

    《广舆记》:鸠坑茶,出严州府淳安县。方山茶,出衢州府龙游县。

    劳大與《瓯江逸志》:浙东多茶品,雁荡山称第一。每岁谷雨前三日,采摘茶芽进贡。一枪两旗而白毛者,名曰明茶;谷雨日采者,名雨茶。一种紫茶,其色红紫,其味尤佳,香气尤清,又名玄茶。其味皆似天池而稍薄。难种薄收,土人厌人求索,园圃中少种,间有之,亦为识者取去。

    按卢仝《茶经》云:温州无好茶,天台瀑布水、瓯水味薄,唯雁荡山水为佳。此山茶亦为第一,曰去腥腻、除烦恼、却昏散、消积食。但以锡瓶贮者,得清香味,不以锡瓶贮者,其色虽不堪观,而滋味且佳,同阳羡山岕茶无二无别。采摘近夏不宜早,炒做宜熟不宜生,如法可贮二三年。愈佳愈能消宿食醒酒,此为最者。

    王草堂《茶说》:温州中墺及漈上茶皆有名,性不寒不热。

    屠粹忠《三才藻异》:举岩,婺茶也,片片方细,煎如碧乳。

    《江西通志》:茶山,在广信府城北,陆羽尝居此。

    洪州西山白露、鹤岭,号绝品,以紫清香城者为最。及双井茶芽,即欧阳公所云“石上生茶如凤爪”者也。又罗汉茶,如豆苗,因灵观尊者自西山持至,故名。

    《南昌府志》:新建县鹅冈西有鹤岭,云物鲜美,草木秀润,产名茶异于他山。

    《通志》:瑞州府出茶芽,廖暹《十咏》呼为雀舌香焙云。其余临江、南安等府俱出茶,庐山亦产茶。

    袁州府界桥出茶,今称仰山、稠平、木平者佳,稠平者尤妙。

    赣州府宁都县出林岕,乃一林姓者以长指甲炒之,采制得法,香味独绝,因之得名。

    《名胜志》:茶山寺在上饶县城北三里,按图经,即广教寺。中有茶园数亩,陆羽泉一勺。羽性嗜茶,环居皆植之,烹以是泉,后人遂以广教寺为茶山寺云。宋有茶山居士曾吉甫,名几,以兄开忤秦桧,奉祠侨居此寺,凡七年,杜门不问世故。

    《丹霞洞天志》:建昌府麻姑山产茶,惟山中之茶为上,家园植者次之。

    《饶州府志》:浮梁县阳府山,冬无积雪,凡物早成,而茶尤殊异。金君卿诗云:“闻雷已荐鸡鸣笋,未雨先尝雀舌茶。”以其地暖故也。

    《通志》:南康府出匡茶,香味可爱,茶品之最上者。

    九江府彭泽县九都山出茶,其味略似六安。

    《广舆记》:德化茶出九江府。又崇义县多产茶。

    《吉安府志》:龙泉县匡山有苦斋,章溢所居。四面峭壁,其下多白云,上多北风,植物之味皆苦。野蜂巢其间,采花蕊作蜜,味亦苦。其茶苦于常茶。

    《群芳谱》:太和山骞林茶,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泡,清香特异,人以为茶宝。

    《福建通志》:福州、泉州、建宁、延平、兴化、汀州、邵武诸府,俱产茶。

    《合璧事类》:建州出大片,方山之芽,如紫笋,片大极硬。须汤浸之,方可碾。治头痛,江东老人多服之。

    周栎园《闽小记》: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也。雨前者每两仅十钱,其价廉甚。一云前朝每岁进贡,至杨文敏当国,始奏罢之。然近来官取,其扰甚于进贡矣。

    柏岩,福州茶也。岩即柏梁台。

    《兴化府志》:仙游县出郑宅茶,真者无几,大都以赝者杂之,虽香而味薄。

    陈懋仁《泉南杂志》:清源山茶,青翠芳馨,超轶天池之上。南安县英山茶,精者可亚虎丘,惜所产不若清源之多也。闽地气暖,桃李冬花,故茶较吴中差早。

    《延平府志》:棕毛、茶。出南平县半岩者佳。

    《建宁府志》:北苑在郡城东,先是建州贡茶首称北苑龙团,而武夷石乳之名未著。至元时,设场于武夷,遂与北苑并称。今则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吴越间人颇不足闽茶,而甚艳北苑之名,不知北苑实在闽也。

    宋无名氏《北苑别录》: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兴国中,初为御焙,岁模龙凤,以羞贡篚,盖表珍异。庆历中,漕台益重其事,品数日增,制度日精。厥今茶自北苑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方其春虫震蛰,群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大观。故建人谓至建安而不诣北苑,与不至者同。仆因摄事,遂得研究其始末,姑摭其大概,修为十余类目,曰《北苑别录》云。

    御园:

    九窠十二陇 麦窠 壤园 龙游窠

    小苦竹 苦竹里 鸡薮窠 苦竹

    苦竹源 鼯鼠窠 教练陇 凤凰山

    大小焊 横坑 猿游陇 张坑

    带园 焙东 中历 东际

    西际 官平 石碎窠 上下官坑

    虎膝窠 楼陇 蕉窠 新园

    天楼基 院坑 曾坑 黄际

    马安山 林园 和尚园 黄淡窠

    吴彦山 罗汉山 水桑窠 铜场

    师如园 灵滋 苑马园 高畬

    大窠头 小山

    右四十六所,广袤三十余里。自官平而上为内园,官坑而下为外园。方春灵芽萌坼,先民焙十余日,如九窠十二陇、龙游窠、小苦竹、张坑、西际,又为禁园之先也。

    《东溪试茶录》:旧记建安郡官焙三十有八。

    丁氏旧录云: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而独记官焙三十二。

    东山之焙十有四:北苑龙焙一,乳橘内焙二,乳橘外焙三,重院四,壑岭五,渭源六,范源七,苏口八,东宫九,石坑十,连溪十一,香口十二,火梨十三,开山十四。

    南溪之焙十有二:下瞿一,濛洲东二,汾东三,南溪四,斯源五,小香六,际会七,谢坑八,沙龙九,南乡十,中瞿十一,黄熟十二。

    西溪之焙四:慈善西一,慈善东二,慈惠三,船坑四。北山之焙二:慈善东一,丰乐二。

    外有曾坑、石坑、壑源、叶源、佛岭、沙溪等处。惟壑源之茶,甘香特胜。

    茶之名有七:一曰白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焙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取其第一者为斗茶。

    次曰柑叶茶,树高丈余,径头七八寸,叶厚而圆,状如柑橘之叶,其芽发即肥乳,长二寸许,为食茶之上品。

    三曰早茶,亦类柑叶,发常先春,民间采制为试焙者。

    四曰细叶茶,叶比柑叶细薄,树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肥乳,今生沙溪山中,盖土薄而不茂也。

    五曰稽茶,叶细而厚密,芽晚而青黄。

    六曰晚茶,盖稽茶之类,发比诸茶较晚,生于社后。

    七曰丛茶,亦曰丛生茶,高不数尺,一岁之间发者数四,贫民取以为利。

    《品茶要录》:壑源、沙溪,其地相背,而中隔一岭,其去无数里之遥,然茶产顿殊。有能出力移栽植之,亦为风土所化。窃尝怪茶之为草,一物耳,其势必犹得地而后异。岂水络地脉偏钟粹于壑源,而御焙占此大冈巍陇,神物伏护,得其余荫耶?何其甘芳精至而美擅天下也。

    观夫春雷一鸣,筠笼才起,售者已担簦挈橐于其门,或先期而散留金钱,或茶才入笪而争酬所直。故壑源之茶,常不足客所求。其有桀猾之园民,阴取沙溪茶叶,杂就家棬而制之。人耳其名,睨其规模之相若,不能原其实者,盖有之矣。凡壑源之茶售以十,则沙溪之茶售以五,其直大率仿此。

    然沙溪之园民,亦勇于觅利,或杂以松黄,饰其首面。凡肉理怯薄,体轻而色黄者,试时鲜白,不能久泛,香薄而味短者,沙溪之品也。凡肉理实厚,质体坚而色紫,试时泛盏凝久,香滑而味长者,壑源之品也。

    《潜确类书》:历代贡茶以建宁为上,有龙团、凤团、石乳、滴乳、绿昌明、头骨、次骨、末骨、鹿骨、山挺等名,而密云龙最高,皆碾屑作饼。至国朝始用芽茶,曰探春、曰先春、曰次春、曰紫笋,而龙凤团皆废矣。

    《名胜志》:北苑茶园属瓯宁县。旧《经》云:“伪闽龙启中,里人张晖以所居北苑地宜茶,悉献之官,其名始著。”

    《三才藻异》:石岩白,建安能仁寺茶也,生石缝间。

    建宁府属浦城县江郎山出茶,即名江郎茶。

    《武夷山志》:前朝不贵闽茶,即贡者亦只备宫中涴濯瓯盏之需。贡使类以价,货京师所有者纳之。间有采办,皆剑津廖地产,非武夷也。黄冠每市山下茶,登山贸之,人莫能辨。

    茶洞在接笋峰侧,洞门甚隘,内境夷旷,四周皆穹崖壁立。土人种茶,视他处为最盛。

    崇安殷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真堪并驾,人甚珍之,时有“武夷松萝”之目。

    王梓《茶说》:武夷山周回百二十里,皆可种茶。茶性他产多寒,此独性温。其品有二:在山者为岩茶,上品;在地者为洲茶,次之。香清浊不同,且泡时岩茶汤白,洲茶汤红,以此为别。雨前者为头春,稍后为二春,再后为三春。又有秋中采者,为秋露白,最香。须种植、采摘、烘焙得宜,则香味两绝。

    然武夷本石山,峰峦载土者寥寥,故所产无几。若洲茶,所在皆是,即邻邑近多栽植,运至山中及星村墟市贾售,皆冒充武夷。更有安溪所产,尤为不堪。或品尝其味,不甚贵重者,皆以假乱真误之也。至于莲子心、白毫皆洲茶,或以木兰花熏成欺人,不及岩茶远矣。

    张大复《梅花笔谈》:《经》云:“岭南生福州、建州。”今武夷所产,其味极佳,盖以诸峰拔立,正陆羽所云“茶上者生烂石中”者耶。

    《草堂杂录》:武夷山有三味茶,苦酸甜也,别是一种。饮之,味果屡变,相传能解酲消胀。然采制甚少,售者亦稀。

    《随见录》: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花香、兰香、清香、奥香、选芽、漳芽等类。

    《广舆记》:泰宁茶出邵武府。

    福宁州大姥山出茶,名绿雪茶。

    《湖广通志》:武昌茶,出通山者上,崇阳、蒲圻者次之。

    《广舆记》:崇阳县龙泉山,周二百里。山有洞,好事者持炬而入,行数十步许,坦平如室,可容千百众,石渠流泉清冽,乡人号曰鲁溪。岩产茶,甚甘美。

    《天下名胜志》:湖广江夏县洪山,旧名东山。《茶谱》云:“鄂州东山出茶,黑色如韭,食之已头痛。”

    《武昌郡志》:茗山在蒲圻县北十五里,产茶。又大冶县亦有茗山。

    《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岳阳风土记》:?湖诸山旧出茶,谓之?湖茶,李肇所谓“岳州?湖之含膏”是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北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

    《通志》:长沙茶陵州,以地居茶山之阴,因名。昔炎帝葬于茶山之野。茶山即云阳山,其陵谷间多生茶茗故也。

    长沙府出茶,名安化茶。辰州茶出溆浦。郴州亦出茶。

    《类林新咏》:长沙之石楠叶,摘芽为茶,名栾茶,可治头风。湘人以四月四日摘杨桐草,捣其汁拌米而蒸,犹糕糜之类,必啜此茶,乃去风也,尤宜暑月饮之。

    《合璧事类》:潭郡之间有渠江,中出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采撷不过十五六斤,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脚。

    湘潭茶,味略似普洱,土人名曰芙蓉茶。

    《茶事拾遗》:潭州有铁色,夷陵有压砖。

    《通志》:靖州出茶油。蕲水有茶山,产茶。

    《河南通志》:罗山茶,出河南汝宁府信阳州。

    《桐柏山志》:瀑布山,一名紫凝山,产大叶茶。

    《山东通志》:兖州府费县蒙山石巅,有花如茶,土人取而制之,其味清香迥异他茶,贡茶之异品也。

    《舆志》:蒙山,一名东山,上有白云岩产茶,亦称蒙顶。王草堂云:“乃石上之苔为之,非茶类也。”

    《广东通志》:广州、韶州、南雄、肇庆各府及罗定州,俱产茶。西樵山在郡城西一百二十里,峰峦七十有二,唐末诗人曹松,移植顾渚茶于此,居人遂以茶为生业。

    韶州府曲江县曹溪茶,岁可三四采,其味清甘。

    潮州大埔县、肇庆恩平县,俱有茶山。德庆州有茗山,钦州灵山县亦有茶山。

    吴陈琰《旷园杂志》:端州白云山出云独奇,山故莳茶在绝壁,岁不过得一石许,价可至百金。

    王草堂《杂录》:粤东珠江之南产茶,曰河南茶。潮阳有凤山茶,乐昌有毛茶,长乐有石茗,琼州有灵茶、乌药茶云。

    《岭南杂记》:广南出苦橙茶,俗呼为苦丁,非茶也。叶大如掌,一片入壶,其味极苦,少则反有甘味,噙咽利咽喉之症,功并山豆根。

    化州有琉璃茶,出琉璃庵。其产不多,香与峒岕相似。僧人奉客,不及一两。

    罗浮有茶,产于山顶石上,剥之如蒙山之石茶。其香倍于广岕,不可多得。

    《南越志》:龙川县出皋卢,味苦涩,南海谓之过卢。

    《陕西通志》:汉中府、兴安州等处产茶,如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各有茶园,他郡则无。

    《四川通志》:四川产茶州县凡二十九处。成都府之资阳、安县、灌县、石泉、崇庆等;重庆府之南川、黔江、丰都、武隆、彭水等;夔州府之建始、开县等,及保宁府、遵义府、嘉定州、泸州、雅州、乌蒙等处。

    东川茶有神泉、兽目,邛州茶曰火井。

    《华阳国志》:涪陵无蚕桑,惟出茶、丹漆、蜜蜡。

    《华夷花木考》:蒙顶茶,受阳气全,故芳香。唐李德裕入蜀得蒙饼,以沃于汤瓶之上,移时尽化,乃验其真蒙顶。又有五花茶,其片作五出。

    毛文锡《茶谱》:蜀州晋原、洞口、横原、珠江、青城,有横芽、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以形似之也。又有片甲、蝉翼之异。片甲者,早春黄芽,其叶相抱如片甲也;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者。

    《东斋纪事》:蜀雅州蒙顶产茶,最佳。其生最晚,每至春夏之交始出,常有云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

    《群芳谱》:峡州茶,有小江园、碧涧寮、明月房、茱萸寮等。

    陆平泉《茶寮记事》:蜀雅州蒙顶上有火前茶,最好,谓禁火以前采者。后者谓之火后茶,有露芽、谷芽之名。

    《述异记》:巴东有真香茗,其花白色如蔷薇,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

    《广舆记》:峨眉山茶,其味初苦而终甘。又泸州茶可疗风疾。又有一种乌茶,出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境内。

    王新城《陇蜀余闻》:蒙山,在名山县西十五里。有五峰,最高者曰上清峰。其巅一石,大如数间屋,有茶七株生石上,无缝罅,云是甘露大师手植。每茶时叶生,智炬寺僧辄报有司往视,籍记其叶之多少。采制才得数钱许,明时贡京师仅一钱有奇。环石别有数十株,曰陪茶,则供藩府、诸司之用而已。其旁有泉,恒用石覆之,味清妙,在惠泉之上。

    《云南记》:名山县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西南。按《拾遗志》《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此。

    《云南通志》:茶山,在元江府城西北普洱界。太华山,在云南府西,产茶,色味似松萝,名曰太华茶。

    普洱茶,出元江府普洱山,性温味香。儿茶,出永昌府,俱作团。又感通茶,出大理府点苍山感通寺。

    《续博物志》:威远州,即唐南诏银生府之地。诸山出茶,收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

    《广舆记》:云南广西府出茶。又湾甸州出茶,其境内孟通山所产,亦类阳羡茶。谷雨前采者香。

    曲靖府出茶,子丛生,单叶,子可作油。

    许鹤沙《滇行纪程》:滇中阳山茶,绝类松萝。

    《天中记》:容州黄家洞出竹茶,其叶如嫩竹,土人采以作饮,甚甘美。广西容县,唐容州。

    《贵州通志》:贵阳府产茶,出龙里东苗坡及阳宝山,土人制之无法,味不佳。近亦有采芽以造者,稍可供啜。威宁府茶出平远,产岩间,以法制之,味亦佳。

    《地图综要》:贵州新添军民卫产茶,平越军民卫亦出茶。

    《研北杂志》:交趾出茶,如绿苔,味辛烈,名曰登。北虏重译,名茶曰钗。

    九之略

    茶事著述名目

    《茶经》三卷 唐太子文学陆羽撰

    《茶记》三卷 前人见《国史·经籍志》

    《顾渚山记》二卷 前人

    《煎茶水记》一卷 江州刺史张又新撰

    《采茶录》三卷 温庭筠撰

    《补茶事》 太原温从云、武威段之

    《茶诀》三卷 释皎然撰

    《茶述》 裴汶

    《茶谱》一卷 伪蜀毛文锡

    《大观茶论》二十篇 宋徽宗撰

    《建安茶录》三卷 丁谓撰

    《试茶录》二卷 蔡襄撰

    《进茶录》一卷 前人

    《品茶要录》一卷 建安黄儒撰

    《建安茶记》一卷 吕惠卿撰

    《北苑拾遗》一卷 刘异撰

    《北苑煎茶法》 前人

    《东溪试茶录》 宋子安集,一作朱子安

    《补茶经》一卷 周绛撰

    又一卷 前人

    《北苑总录》十二卷 曾伉录

    《茶山节对》一卷 摄衢州长史蔡宗颜撰

    《茶谱遗事》一卷 前人

    《宣和北苑贡茶录》 建阳熊蕃撰

    《宋朝茶法》 沈括

    《茶论》 前人

    《北苑别录》一卷 赵汝砺撰

    《北苑别录》 无名氏

    《造茶杂录》 张文规

    《茶杂文》一卷 集古今诗文及茶者

    《壑源茶录》一卷 章炳文

    《北苑别录》 熊克

    《龙焙美成茶录》 范逵

    《茶法易览》十卷 沈立

    《建茶论》 罗大经

    《煮茶泉品》 叶清臣

    《十友谱·茶谱》 失名

    《品茶》一篇 陆鲁山

    《续茶谱》 桑庄茹芝

    《茶录》 张源

    《煎茶七类》 徐渭

    《茶寮记》 陆树声

    《茶谱》 顾元庆

    《茶具图》一卷 前人

    《茗笈》 屠本畯

    《茶录》 冯时可

    《岕山茶记》 熊明遇

    《茶疏》 许次纾

    《八笺·茶谱》 高濂

    《煮泉小品》 田艺蘅

    《茶笺》 屠隆

    《岕茶笺》 冯可宾

    《峒山茶系》 周高起伯高

    《水品》 徐献忠

    《竹懒茶衡》 李日华

    《茶解》 罗廪

    《松寮茗政》 卜万祺

    《茶谱》 钱友兰翁

    《茶集》一卷 胡文焕

    《茶记》 吕仲吉

    《茶笺》 闻龙

    《岕茶别论》 周庆叔

    《茶董》 夏茂卿

    《茶说》 邢士襄

    《茶史》 赵长白

    《茶说》 吴从先

    《武夷茶说》 袁仲儒

    《茶谱》 朱硕儒见《黄与坚集》

    《岕茶汇钞》 冒襄

    《茶考》 徐

    《群芳谱·茶谱》 王象晋

    《佩文斋广群芳谱·茶谱》

    诗文名目

    杜毓《荈赋》

    顾况《茶赋》

    吴淑《茶赋》

    李文简《茗赋》

    梅尧臣《南有佳茗赋》

    黄庭坚《煎茶赋》

    程宣子《茶铭》

    曹晖《茶铭》

    苏廙《仙芽传》

    汤悦《森伯传》

    苏轼《叶嘉传》

    支廷训《汤蕴之传》

    徐岩泉《六安州茶居士传》

    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

    熊禾《北苑茶焙记》

    赵孟熧《武夷山茶场记》

    暗都剌《喊山台记》

    文德翼《庐山免给茶引记》

    茅一相《茶谱序》

    清虚子《茶论》

    何恭《茶议》

    汪可立《茶经后序》

    吴旦《茶经跋》

    童承叙《论茶经书》

    赵观《煮泉小品序》

    诗文摘句

    《合璧事类·龙溪除起宗制》有云:“必能为我讲摘山之制,得充厩之良。”

    胡文恭《行孙谘制》有云:“领算商车,典领茗轴。”

    唐武元衡有《谢赐新火及新茶表》。刘禹锡、柳宗元有《代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韩翃《为田神玉谢赐茶表》,有“味足蠲邪,助其正直;香堪愈疾,沃以勤劳。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之句。

    《宋史》:李稷重秋叶、黄花之禁。

    宋《通商茶法诏》,乃欧阳修笔。《代福建提举茶事谢上表》,乃洪迈笔。

    谢宗《谢茶启》:“比丹丘之仙芽,胜乌程之御荈。不止味同露液,白况霜华。岂可为酪苍头,便应代酒从事。”

    《茶榜》:“雀舌初调,玉碗分时茶思健;龙团捶碎,金渠碾处睡魔降。”

    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有诗。

    僧皎然寻陆羽不遇,有诗。

    白居易有《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

    皇甫曾有《送陆羽采茶》诗。

    刘禹锡《石园兰若试茶歌》有云:“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郑谷《峡中尝茶》诗:“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杜牧《茶山》诗:“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施肩吾诗:“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秦韬玉有《采茶歌》。

    颜真卿有《月夜啜茶联句》诗。

    司空图诗:“碾尽明昌几角茶。”

    李群玉诗:“客有衡山隐,遗余石廪茶。”

    李郢《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诗。

    蔡襄有《北苑》《茶垄》《采茶》《造茶》《试茶》诗,共五首。

    《朱熹集·香茶供养黄柏长老悟公塔》,有诗。

    文公《茶坂》诗:“携籝北岭西,采叶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

    苏轼有《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

    《坡仙食饮录》有《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诗。

    《韩驹集·谢人送凤团茶》诗:“白发前朝旧史官,风炉煮茗暮江寒。苍龙不复从天下,拭泪看君小凤团。”

    苏辙有《咏茶花诗》二首,有云:“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孔平仲《梦锡惠墨答以蜀茶》,有诗。

    岳珂《茶花盛放满山》诗,有“洁躬淡薄隐君子,苦口森严大丈夫”之句。

    《赵抃集·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诗,有“越芽远寄入都时,酬唱争夸互见诗”之句。

    文彦博诗:“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

    张文规诗:“明月峡中茶始生。”明月峡与顾渚联属,茶生其间者,尤为绝品。

    孙觌有《饮修仁茶》诗。

    韦处厚《茶岭》诗:“顾渚吴霜绝,蒙山蜀信稀。千丛因此始,含露紫茸肥。”

    《周必大集·胡邦衡生日以诗送北苑八日注二瓶》:“贺客称觞满冠霞,悬知酒渴正思茶。尚书八饼分闽焙,主簿双瓶拣越芽。”又有《次韵王少府送焦坑茶》诗。

    陆放翁诗:“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又《村舍杂书》:“东山石上茶,鹰爪初脱韝。雪落红丝硙,香动银毫瓯。爽如闻至言,余味终日留。不知叶家白,亦复有此否。”

    刘诜诗:“鹦鹉茶香堪供客,荼?酒熟足娱亲。”

    王禹偁《茶园》诗:“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

    《梅尧臣集·宋著作寄凤茶》诗:“团为苍玉璧,隐起双飞凤。独应近臣颁,岂得常寮共。”

    又《李求仲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又《答宣城梅主簿遗鸦山茶》诗云:“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

    又有《七宝茶》诗云:“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又《吴正仲饷新茶》《沙门颖公遗碧霄峰茗》,俱有吟咏。

    戴复古《谢史石窗送酒并茶》诗曰:“遣来二物应时须,客子行厨用有余。午困政需茶料理,春愁全仗酒消除。”

    费氏《宫词》:“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

    杨廷秀有《谢木舍人送讲筵茶》诗。

    叶适有《寄谢王文叔送真日铸茶》诗云:“谁知真苦涩,黯淡发奇光。”

    杜本《武夷茶》诗:“春从天上来,嘘咈通寰海。纳纳此中藏,万斛珠蓓蕾。”

    刘秉忠《尝云芝茶》诗云:“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高启有《月团茶歌》,又有《茶轩》诗。

    杨慎有《和章水部沙坪茶歌》,沙坪茶出玉垒关外宝唐山。

    董其昌《赠煎茶僧》诗:“怪石与枯槎,相将度岁华。凤团虽贮好,只吃赵州茶。”

    娄坚有《花朝醉后为女郎题品泉图》诗。

    程嘉燧有《虎丘僧房夏夜试茶歌》。

    《南宋杂事诗》云:“六一泉烹双井茶。”

    朱隗《虎丘竹枝词》:“官封茶地雨前开,皂隶衙官搅似雷。近日正堂偏体贴,监茶不遣掾曹来。”

    绵津山人《漫堂咏物》有《大食索耳茶杯》诗云:“粤香泛永夜,诗思来悠然。”注:武夷有粤香茶。

    薛熙《依归集》有《朱新庵今茶谱序》。

    十之图

    历代图画名目

    唐张萱有《烹茶士女图》,见《宣和画谱》。

    唐周昉寓意丹青,驰誉当代,宣和御府所藏有《烹茶图》一。

    五代陆滉《烹茶图》一,宋中兴馆阁储藏。

    宋周文矩有《火龙烹茶图》四,《煎茶图》一。

    宋李龙眠有《虎阜采茶图》,见题跋。

    宋刘松年绢画《卢仝煮茶图》一卷,有元人跋十余家。范司理龙石藏。

    王齐翰有《陆羽煎茶图》,见王世懋《澹园画品》。

    董逌《陆羽点茶图》,有跋。

    元钱舜举画《陶学士雪夜煮茶图》,在焦山道士郭第处,见詹景凤《东冈玄览》。

    史石窗名文卿,有《煮茶图》,袁桷作《〈煮茶图〉诗序》。

    冯璧有《东坡海南烹茶图》并诗。

    《严氏书画记》有杜柽居《茶经图》。

    汪珂玉《珊瑚网》载《卢仝烹茶图》。

    明文徵明有《烹茶图》。

    沈石田有《醉茗图》,题云:“酒边风月与谁同,阳羡春雷醉耳聋。七碗便堪酬酩酊,任渠高枕梦周公。”

    沈石田有《为吴匏庵写虎丘对茶坐雨图》。

    《渊鉴斋书画谱》,陆包山治有《烹茶图》。

    补元赵松雪有《宫女啜茗图》,见《渔洋诗话·刘孔和诗》。

    茶具十二图

    韦鸿胪

    赞曰:祝融司夏,万物焦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尔无与焉。乃若不使山谷之英堕于涂炭,子与有力矣。上卿之号,颇著微称。

    木待制

    上应列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摧折强梗,使随方逐圆之徒不能保其身。善则善矣,然非佐以法曹,资之枢密,亦莫能成厥功。

    金法曹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使强梗者不得殊轨乱辙,岂不韪与?

    石转运

    抱坚质,怀直心,哜嚅英华,周行不怠。斡摘山之利,操漕权之重,循环自常,不舍正而适他,虽没齿无怨言。

    胡员外

    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间,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郁结之患,悉能破之。虽中无所有,而外能研究,其精微不足以望圆机之士。

    罗枢密

    机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使精粗不致于混淆,人其难诸。奈何矜细行而事喧哗,惜之。

    宗从事

    孔门高弟,当洒扫应对事之末者,亦所不弃。又况能萃其既散,拾其已遗,运寸毫而使边尘不飞,功亦善哉。

    漆雕秘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执热之患,无坳堂之覆,故宣辅以宝文而亲近君子。

    陶宝文

    出河滨而无苦窳,经纬之象,刚柔之理,炳其弸中。虚己待物,不饰外貌,休高秘阁,宜无愧焉。

    汤提点

    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斟酌宾主间,功迈仲叔圉。然未免外烁之忧,复有内热之患,奈何?

    竺副帅

    首阳饿夫,毅谏于兵沸之时。方今鼎扬汤,能探其沸者几希。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尔。

    司职方

    互乡童子,圣人犹与其进。况端方质素,经纬有理,终身涅而不缁者,此孔子所以与洁也。

    竹炉并分封茶具六事

    苦节君

    铭曰:肖形天地,匪冶匪陶。心存活火,声带湘涛。一滴甘露,涤我诗肠。清风两腋,洞然八荒。锡山盛颙

    苦节君行省

    茶具六事,分封悉贮于此,侍从苦节君于泉石山斋亭馆间,执事者故以行省名之。陆鸿渐所谓“都篮”者,此其是与。

    建城

    茶宜密裹,故以箬笼盛之,今称建城。按《茶录》云:“建安民间以茶为尚。”故据地以城封之。

    云屯

    泉汲于云根,取其洁也。今名云屯,盖云即泉也,贮得其所。虽与列职诸君同事,而独屯于斯,岂不清高绝俗而自贵哉?

    乌府

    炭之为物,貌玄性刚,遇火则威灵气焰,赫然可畏。苦节君得此,甚利于用也。况其别号乌银,故特表章其所藏之具曰乌府,不亦宜哉?

    水曹

    茶之真味,蕴诸旗枪之中,必浣之以水而后发也。凡器物用事之余,未免残沥微垢,皆赖水沃盥,因名其器曰“水曹”。

    器局

    一应茶具,收贮于器局。供役苦节君者,故立名“管之”。

    品司

    茶欲啜时,入以笋、榄、瓜仁、芹、蒿之属,则清而且佳。因命湘君,设司检束。

    罗先登《续文房图赞》

    玉川先生

    毓秀蒙顶,蜚英玉川,搜搅胸中,书传五千。儒素家风,清淡滋味,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