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准斋杂说最新章节!

nbsp;   ○惩忿窒欲说

    人必知学则必能惩忿窒欲。忿必惩。欲必窒则心清矣。心清则神清。神清则气清。气清则其为人也。生为善类。迨其死也。化于清气之中亦为善类。随清气之厚薄分其善类之髙下。人不知学则不能惩忿窒欲。忿不惩。欲不窒则心不清矣。心不清则神浊。神浊则气浊。气浊则其为人也。生为恶类。迨其死也。化于浊气之中亦为恶类。随其浊气之厚薄分其恶类之髙下。此人之所以不可不学欤。此学之所以不可不明欤。

    ○形影说

    凡物有身必有影。此有形之影也。人皆得而识之。若夫无形之影。识之者实鲜。非学力之至乌能识之哉。中庸曰诚则形。形则着。是之所谓形者。乃无形之形也。夫既有如是之形。则必有如是之影矣。孔子曰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颜渊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此非无形之影而何试。即夫物之有形者参之。其为影也。日明则见。阴则不见。月明则见。晦则不见。灯明则见。暗则不见。镜明则见。昏则不见。所以见者明也。其不见者不眀故也。有形之影如此。况无形乎。人必此心之眀如日如月。如灯如镜。则斯影也有昭然不可掩者矣。

    ○影响说

    凡物有形必有影。此有形之影也。人皆得而见之。有声必有响。此有声之响也。人皆得而闻之。若夫无形之影。可视以心而不可视以目。无声之响可听以心而不可听以耳。非学问穷物理。聪眀逹天徳者。乌得见而闻哉。且以礼乐言之。升降揖逊。礼之有形者也。而圣人之论礼乃以无体言。岂非无形之形乎。倡和清浊。乐之有声者也。而圣人之论乐乃以无声言。岂非无声之声乎。夫礼乐既有如是之形声也。而必有如是之影响乎。曰有。圣人之发明无体之礼。则曰威仪迟迟。施及四海。是即无形之影也。发明无声之乐。则曰气志不违。日闻四方。是即无声之响也。形声俱冺。影响自存。此礼乐所以为至也。抑尝即夫物之有形有声者参之。形存于此影虽微而必彰者。无如日之明。声发扵此响虽逺而必应者。无如谷之虚。日不明则影不彰。谷不虚则响不应。有形有声者如此。而况至扵无形无声者乎。故人扵此欲视扵无形。则开明此心当如皦日。欲听扵无声。则虚豁此心当如空谷。能尽是道。非学问不能也。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心在则视之无弗见。而能见其所不见。听之无弗闻。而能闻其所不闻。所不见。所不闻即无形无声者也。夫如是则视逺惟明。听徳惟聪者。斯两尽之矣。岂特目有见。耳有闻而已哉。

    ○人君向阳说

    北辰居中。前离后坎。左震右兊。是亦向阳也。圣人南面取诸离。固向明而治也。然离之所以明者。以位虚而属火故。火无实体。依木为用。木扵五常为仁。而火实资之以生。所以火气为生气。当知人君所居以向阳为贵者。不但取其明。亦以阳为生气故尔。所以系辞论天地之大徳曰生。必继之以圣人之大寳曰位。何以守位曰仁。生与位并言。而复以仁次之。厥旨深矣。是知人之一身有火气则生。无火气则死。心火未灭则神不去形。盖生气犹存也。故万物好阳而恶阴。所以然者。好生而恶死故也。如此则知阳之是向不特人君为然。凡人皆贵扵向之。所以贵之者非専贵其明。抑亦贵其生耳。

    ○警世说

    仁莫仁于安宅。暴莫暴于冯河。恶莫恶于傲忽。善莫善于谦和。得莫得于知足。失莫失于贪多。易莫易于平正。险莫险于偏颇。怠莫怠于游豫。勤莫勤于切磋。乐莫乐于击壤。苦莫苦于犇波。吉莫吉于执御。凶莫凶于操戈。益莫益于浩养。损莫损于酣歌。逹莫逹于心悟。穷莫穷于事磨。省莫省于梦蝶。迷莫迷于灯蛾。

    ○自警说

    易其言者多悔。忽其动者多忧。轻贫重富。天不汝佑。骄奢滛佚。有凶无吉。疾人之善兮于彼何损。幸人之恶兮于我何加。勿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勿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天之髙明始于昭昭。地之博厚本于撮土。学不可废。废学者难乎成人。志不可满。志满者殆将丧身。欲不可纵。纵欲者其如后患。何过不可文。文过者终无闻焉矣。

    ○养生说

    庄子养生之说亦极有理。不可以其荒唐而废其言也。鞭后之旨明之者鲜。羊之居后者必贪食者也。贪食则败羣。其可不鞭之哉。将以养生者能以贪自惩。则欲必寡矣。寡欲者养生之良方也。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而庄子以养生言养心。养生虽异说。而所以养之者则同。所养虽同。成功则异。何以言之。盖庄子之养生所以养其身。孟子之养心于以善天下。身者。人之所独。心者。天下之所同。此孟庄之学所以不同与。

    ○勉学说

    学也者。所以明性也。博而非不若约而正。速而名不若久而成。思之也精。求之也敏。力行以勉之。不倦以终之。如斯则为学之要得矣。为学之要得则道不难于日致。盖道之所要者。虚也。学之所要者。实也。虚则无所不容。此道之所以大。实则无所不充。此学之所以益。学惟有所益则徳斯有所进。徳者。充实于己者也。进而不已则天徳可达矣。学而造于是。则寂然安焉。黙然晓焉。混然天成。光辉灿然。其乐有非言之所可得而形容者。是故存扵中。中无所倚。着扵外。外无所间。反之扵身则无物不备。体之于物则无物不合。发之扵言则言可则。见之扵行则行可法。此君子之学所以贵乎深造之以道也。人而不学则下矣。学而不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人其可不学乎。学其可不正乎。

    ○勉学赋

    人具四体。性均一天。由或学与或否。故有愚而有贤。徳欲昭明。端在修身之谨。理资讲贯。莫先用志之専。蒙尝息念簮缨。究心弦诵。时时不倦扵时习。日日常知扵日用。道惟可乐。忘箪瓢陋巷之忧。友必相亲。愿车马轻裘之共。诚以命分素定。尘生漫劳。务道枢之谨守。宜徳柄之常操。势荣孰若义荣之显。人爵何如天爵之髙。深念惜阴之过隙。每怀继晷以焚膏。惟理义心所同然。味犹熊掌。惟富贵人所欲也。视若鸿毛。兹盖无为其所不为。扵止而知所止。絶去私欲。复还正理。视听言动。严遵四勿之戒。意必固我。黙会四毋之旨。物交物而物莫能夺。心感心而心无所倚。学以聚。问以辨。志在操存。居之安。资之深。躬勤践履。一尘眯目。物虽近而莫覩。一事萦心。理虽存而莫通。钦厥止。安汝止。则何徃而非止。执厥中。用其中。则何行而匪中。故此观无体之礼兮敬以直内。听无声之乐兮和而不同。欲致有孚之益。必全养正之蒙。

    ○勉学诗

    老来幸安适。满怀春气和。顾我一心定。从他双鬓皤。如天运日月。若水息风波。尚听升堂乐。寜操入室戈。闲吟意自得。节饮颜微酡。圣道有余乐。良朋不厌多。金门既絶望。铁砚奚劳磨。世事省梦蝶。物情叹灯蛾。反躬贵黾勉。进歩毋蹉跎。蜗角漫成缚。乌光快掷梭。人如未知觉。志须勤切磋。或至自暴弃。吾末如之何。

    ○准铭

    则出扵天。用近扵理。旁行不流。中立不倚。积水成渊。其平由止。准所以平。盖取诸此。以水喻心。明准之旨。委分万殊。源归一揆。可方可圆。称物而已。毫厘靡差。斯为准矣。在仁如射。发必正巳。在义为的。合宜为美。在礼如衡。罔乖所履。在智如巧。事须谨始。以之正国。为国有纪。以之齐民。纳民于轨。天地虽大。弥纶以是。四海虽逺。放之自迩。准于万世。大哉孔子。愿学为准。是之取尔。

    ○准斋序

    斋以准名。何如其准也。干元用九。乃见天则。此准之在天者。尧传之舜。舜传之禹。以至文武周公孔子。不曰执中。则曰用中。不曰建极。则曰立极。无非准也。大则弥纶天地。逺则放诸四海。余取之以名斋。则知是斋也。其天下之广居耶。操存有地。积累有基。得是斋之门者。不废绳墨者也。升是斋之堂者。罔失法度者也。入是斋之室者。行中规还中矩者也。居是斋者何为哉。或起或处。惟正是适。或黙或语。惟平是持。守之扵仁则如射。行之于义则为的。礼犹衡则审轻重之权。智犹巧则先条理之事。惟直内方外有自然之则。故举斯加彼即同然之理。夫如是则不独准于一身。又将准扵万民而同其归。不但准扵万民。抑将准扵万物而平其施。是必无所不用其极。斯无媿扵名斋之义也。或者曰万世之标准。名斋得非以圣人自期乎。余应曰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始为士。终乎为圣人。不学则已。学则当以圣人为准矣。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此以舜为准也。孟子曰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此以孔子为准也。余之名是斋。其志亦将以圣人为准。所谓非曰能之。愿学焉。以圣自期则吾岂敢。或者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静喻

    人生而静。是谓天性。不动如山。其明似镜。惟艮之止。得蒙之正。何事扵仁。尧舜犹病。

    ○静戒

    存心养性以事天。必有事焉而勿正。寂然不动静斯安。能静自然能致敬。须知静敬本一源。二者并行无异行。静中更用敬加功。揠苖助长方为病。

    ○静诀

    静处安静。动处习静。静至寂无。无往不敬。

    ○四益箴

    身有四益。不可不志。爱物亲仁。观书省事。

    ○四训箴

    家有四训。不可不佩。敬上恕下。周外和内。

    ○四宜箴

    时有四宜。不可不审。约言简出。谨文节饮。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