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云谣集杂曲子最新章节!

    凤归云闺怨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拟塞鴈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牖无言垂血泪,阇祝三光。万般无那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此首调下原题「闺」字;次首辞前原题「又怨」,「又」乃承前指调名,「怨」与前首所题「闺」字连合,即「闺怨」,为二首共有之题,乃书手一题分写所致。

    月下二句:上句,唐校、总编校作「月下愁听砧杵起」,校「拟」作「起」。下句,况校、丛书本校作「拟塞雁□行」,总编校作「塞雁南行」,商榷校作「塞雁行」,以「拟」为衍字删之。[补校]下句,校注校作「凝塞雁行」。

    帐:原误写作「怅」。

    枉:原写作「往」,从诸校本改。

    行:况校、唐校作「幸」。

    那:伯二八三八卷写「郍」,即「那」俗字,通「奈」。

    又闺怨

    渌窗独坐,修得为君书。征衣裁缝了,远寄边隅。想得为君贪苦战,不惮崎岖。终朝沙碛里,止凭三尺,勇战奸愚。岂知红脸,泪滴如珠。枉把金钗卜,卦卦皆虚!魂梦天涯无暂歇,枕上长嘘。待公卿回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此首接前首抄写,空一格,题「又怨」。「又」乃承前指调名,「怨」与前首调下所题「闺」字连属,为一题分写。

    渌:通「绿」。

    修得句:伯二八二三卷作「修得君书」。

    隅:原写作「虞」,从唐校改。

    惮:原写作「旦」,从董校改。崎岖:原写作「崎駈」,从董校改。

    终:原写作「中」。里:原写作「里」。

    止:原写似「山」,蒋议以为「止」字之误,兹从校订。「止」同「只」。伯二八三八卷写作「已」。

    脸:原写作「(左月右金)」,即「脸」字形讹。

    滴:原写作「的」。

    枉:原写作「往」。

    嘘:原写作「虚」,从诸校本改。

    [补校]公卿二句:校录改「故日」为「故里」,校注改「回故」为「回归」,新书校作「待公卿回,故日容颜憔悴」。案:疑「故」字衍,「回日」即归来之日。

    又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眉如初月,目引横波。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朱含碎玉,云髻婆娑。东邻有女,相料实难过。罗衣掩袂,行步逶迤。逢人问语羞无力,态娇多。锦衣公子见,垂鞭立马,肠断知么?

    原卷无空缺,况校补五空围作一句,诸校本并从,据补。

    么:原写作「磨」。

    又

    儿家本是,累代簪缨。父兄皆是,佐国良臣。幼年生于闺合,洞房深。训习礼仪足,三从四德,针指分明。娉得良人,为国远长征。争名定难,未有归程。徒劳公子肝肠断,谩生心。妾身如松柏,守志强过,鲁女坚贞。

    缨:原写作「{上竹下缨}」。

    皆是:原写作「皆事」,从诸校本改。

    原写似「曾父」,况校、冒斠校作「曾女」,蒋议以为应作「鲁女」,指鲁秋胡妻,据改。

    天仙子

    燕语啼时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补校]燕:原写作「鹚」。校注改「啼时」为「莺啼」。

    华:原写作「(上艹下幸)」,乃唐人俗书。

    珍珠:罗书、王集校作「真珠」。

    又

    燕语莺啼惊教梦,羞见鸾台双舞凤。天仙别后信难通,无人问,花满洞,休把同心千遍弄。叵耐不知何处去,正时花开谁是主?满楼明月夜三更,无人语,泪如雨,便是思君肠断处。

    此首与前首句式相同,惟下片换韵。诸校本皆依原卷及前首订作双迭体一首,惟校录、总编以上下片用韵不同,分作单片体二首。

    教:况校作「觉」。[补校]燕:原写作「鹚」。

    问:冒斠、林编、总编皆校作「共」,新校订作「閧」。

    正时:况校校作「正是」,校录校作「正值」。

    竹枝子

    罗幌尘生,帡帏悄悄,笙簧无绪理。恨小郎游荡经年。不施红粉镜台前,只是焚香祷祝天。垂珠泪滴,点点滴成班。待伊来敬共伊言,须改往来段却颠。

    此调载《教坊记》「曲名」表,向不见传辞,敦煌写卷所载此首及下首乃仅见者。二首皆为杂言体,与唐五代流行之七言四句体《竹枝》辞颇异。此首与下首句式篇制相异,下首为规范之双迭体,此首疑有脱误,或为别体。

    幌:原误写作「愰」。

    帡帏:原误写作「恲愇」。

    笙簧:原写作「笙篁」,从董校改。

    垂珠二句:原写作「垂珠泪的点点的成班」。丛书本朱校疑「垂珠」上有误,龙校疑「泪的」下脱「罗裳里」三字;冒斠、校录移上片次句与此句相连,作「幈帏悄悄垂珠泪,□□□□□,点点滴成斑」;蒋议校作「□□□□□□□,□□垂珠泪,点点滴成斑」;王集、饶编校作「垂珠泪,滴点点,滴成班」。案:「班」通「斑」。

    敬:罗书校作空围,校录校作「即」,总编校作「际」。[补校]校注将此句点为:「待伊来,敬共伊言」。

    往:总编校作「狂」。段:原写作「叚」,即「段」字俗写,「段」通「断」。冒斠校作「假」,唐校校作「断」。

    又

    高卷朱帘垂玉牖,公子王孙女。颜容二八小娘,满头珠翠影争光,百步惟闻兰麝香。口含红豆相思语,几度遥相许。修书传与萧娘:傥若有意嫁潘郎,休遣潘郎争断肠。

    颜:原写作「倾」,从罗书校改。[补校]公子二句,校注校作「公子王孙女倾容,二八小娘」。

    兰:原写作「{左扌右兰}」。

    萧娘:原写作「萧郎」,丛书本朱校、唐校疑为「萧娘」之误,据改。

    洞仙歌

    华烛光辉,深下帡帏。恨征人久镇边夷,酒醒后多风醋。少年夫壻,向渌窗下左偎右倚,拟铺鸳被,把人尤泥。须索琵琶重理,曲中弹到,想夫怜处,转相爱几多恩意。却再叙衷鸳衾枕,愿长与今宵相似。

    此调载《教坊记》「曲名」表,唐五代向不见传辞,敦煌写卷所载此首及下首乃仅见者。

    帡帏:原写作「恲愇」。

    左偎:原写作「佐猥」。

    [补校]把:校注校作「抱」。

    琵琶:原写作「瑟琶」,从龙校改。重:原写作「从」,从况校改。

    恩意:原写作「思意」,从龙校改。[补校]校注从校录将此二字校作「恩义」。

    却再句:原卷「衷」下一字似「克」或「充」字,意难通,或为「衷」字之衍误;「再叙」原写作「在绪」,况校疑作「再絮」。冒斠校作「却再絮文鸳衾枕」;饶编校作「却再叙衷曲鸳衾枕」。兹从新书、林编校订。[补校]校注此句校作「却再续衷情鸳衾枕」。

    今:原写作「金」。

    又

    悲鴈随阳,解引秋光,寒蛩响夜夜堪伤。泪珠串滴,旋流枕上。无计恨征人,争向金风漂荡。捣衣嘹亮。懒寄回文先往,战袍待?,絮重更熏香。殷懃凭驿使追访。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补校]「又」字下原有「珠」字,旁有「卜」号。新书案:「卷子中常用『卜』作删去号,此『珠』字当删去。」

    滴:原写作「的」。

    无计二句:冒斠校作「无计恨、征人争向」,以此句为上片结句,以「金风漂荡」作换头;唐校则以「争向金风漂荡」作上片结句。

    捣:原写作「祷」。嘹:原写作「寮」。[补校]祷:校注从董校校作「捣」。

    战袍二句:冒斠、唐校校作「战袍待稳絮,重更熏香」。(左糹右稳不要禾):原写作「稳」,从饶编校改。

    令戎客:罗书校作「令夫壻」,冒斠校作「令我客」,总编校作「令戍客」。

    破阵子

    莲脸柳眉休韵,青丝罢拢云。暖日和风花戴媚,画合雕梁燕语新,卷帘恨去人。寂寞长垂珠泪,焚香祷尽灵神。应是潇湘红粉继,不念当初罗帐恩,抛儿虚度春。

    此调载《教坊记》「曲名」表,又见南唐李煜词。敦煌写卷所载四首,与李煜所作格调大致相同。

    莲:原写作「连」。休韵:校录校作「羞晕」,唐校校作「休晕」。

    拢:原写作「笼」,从饶编校改。

    戴媚:唐校校作「带媚」。

    [补校]雕:原写作「凋」。

    [补校]继:校注从校录校作「绊」。

    恩:原写作「思」。[补校]帐:原写作「怅」。

    又

    日暖风轻佳景,流莺似问人。正时越溪花捧艳,独隔千山与万津,单于迷虏尘。雪落亭梅愁地,香檀枉注謌唇。兰径萋萋芳草渌,红脸可知珠泪频,鱼笺岂易呈!

    佳:原写作「住」。

    正时:董校校作「正是」。

    虏:原写作「虑」,从董校校改。

    亭梅:原写作「渟梅」,总编校作「梅庭」。兹从唐校校改。

    枉:原写作「往」。[补校]檀:原写作「擅」。

    兰径:原写作「{左扌右兰}径」,兹从新书、林编校改。

    又

    风送征轩迢递,参差千里余。目断妆楼相忆苦,鱼鴈百水鳞迹踈,和愁封去书。春色可堪孤枕,心焦梦断初。早晚三边无事了,香被重眠比目鱼,双眉应自舒。

    百水:冒斠校作「由来」,唐校校作「南来」,总编校作「山川」。商榷校「百」为「(左走右而不要两竖)」字之省,「(左走右而不要两竖)」同「蓦」。迹:原写作「积」,从饶编校改。[补校]此句,校注校作「鱼雁游水鳞迹疏」。

    封:原写作「风」。

    心焦句:诸校本多于「初」上补一空围,总编校补「更」字。

    比目鱼:原写作「比翼鱼」,从诸校本改。

    又

    年少征夫堪恨,从军千里余。为爱功名千里去,携剑弯弓沙碛边,抛人如断弦。迢递可知闺合,吞声忍泪孤眠?春去春来庭树老,早晚王师归却还,免交心怨天。

    从军句:罗书校作「书名年复年」,不知何据;冒斠校作「从军千里□□」;新校订校作「从军千里间」;林编疑「千里余」三字涉上首而误,原作当为「从军□□年」。

    为爱句:罗书校作「为觅封侯酬壮志」,不知何据。

    交:通「教」。

    浣溪沙

    孋景红颜越众希,素胸莲脸柳眉低。拟笑千花羞不坼,懒芳菲。〔□□□□□□□,□□□□□□□〕。偏引五陵思恳切,要君知。

    此调原写「涣沙溪」。《教坊记》「曲名」表载《浣溪沙》,又敦煌写卷二六○七、伯三一二八、三八二一、四六九二卷所载此调之作,皆题《浣溪沙》,兹据改。

    孋景:林编校作「丽影」。[补校]越众:校注校作「越中」。

    拟笑:总编校作「一笑」。

    菲:原写作「非」。

    □□二句:原脱,从校录校补。

    偏:原写作「篇」,从罗书校改。

    又

    髻绾湘云淡淡妆,早春花向脸边芳。玉腕慢从罗袖出,捧杯觞。纤手令行匀翠柳,素咽謌发遶雕梁。但是五陵争忍得,不踈狂?

    袖:原写作「抽」。

    令行:「行」字原草写,又似「分」字,王集、饶编校作「令分」。

    [补校]雕:原写作「凋」。

    柳青娘

    青丝髻绾脸边芳,淡红衫子掩素胸。出门斜捻同心弄,意恛惶。故使横波认玉郎。叵耐不知何处去,交人几度挂罗裳。待得归来须共语,情转伤。断却妆楼〔伴小娘〕。

    此调载《教坊记》「曲名」表,唐五代两宋皆不见传辞,敦煌写卷所载此首及下首,乃仅见之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