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唐诗百话最新章节!

学史家都把寒山子诗列入初唐文学。

    我还是以为《仙传拾遗》的记录比较可信。因为寒山子诗本身记录了它们的时代性。三百多首诗中,一部分诗和王梵志的诗极其相近,可以认为初唐作品,但另一部分诗却显然近似孟郊、贾岛的风格,不到中唐后朝,这种风格的五言律诗还不可能出现。因此,我以为这部诗集是中唐时期一位隐名文士的作品,说他是大历中隐士,和作品的风格是可以符合的。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今日岩前坐,坐久烟云收。

    一道清溪冷,千寻碧嶂头。

    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身上无尘垢,心中那更忧。

    寒山唯白云,寂寂绝埃尘。

    草座山家有,孤灯明月轮。

    石床临碧沼,鹿虎每为邻。

    自羡幽居乐,长为象外人。

    我们先看这三首诗。第一首是全集中唯一的秾艳诗,明清人诗话中常常提起,但它不能代表寒山子的风格,因为它是突出的例子。第二、三首,我选出来为寒山子诗的代表,因为它们无佛道思想,句法、用字都是中唐诗格,在初唐贞观年间,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诗。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生前太愚痴,不为今日悟,

    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做。

    今日又不修,来生还如故。

    两岸各无船,渺渺难济渡。

    以上二首,前者是道家思想,太息荒城古坟中,都是不能修炼成仙的世俗人。后者是佛家的因果报应思想,指出今天的穷人,由于前世不修善行。如果今生又不修善行,那么来生还是个穷人。这一类的诗,在寒山子集中,并不多见。如果用统计数字来断定他的思想派别,似乎他的道、佛思想还不是主流。这一点,寒山子和王梵志不同。但是,试看下面二首诗,却又很象王梵志诗:

    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

    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

    散之即福生,聚之即祸起。

    无财亦无祸,鼓翼青云里。

    我见谩人汉,如篮盛水走。

    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我见被人谩,一似园中韭。

    日日被刀伤,天生还自有。

    第一首戒世人莫贪财。第二首戒世人莫欺侮他人。欺人者,无所得,被欺者,终不失。思想、表现方法、辞句,都是王梵志的风格。可知这一类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白话诗,一向在民间流行着。

    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

    隐居在林薮,智境何由出。

    枯槁非坚卫,风霜成天疾。

    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

    铨曹被拗折,洗垢觅疮瘢。

    必也关天命,今年更试看,

    盲儿射雀目,偶中亦非难。

    以上第一首诗,劝人不要做默默无言无益于后辈的隐士。风霜枯槁的生活,非但不能卫生,反而会成天疾。这种消极的隐居生活,正如土牛耕石田,永远不会得稻的。得稻是得道的谐音,这两句用了风人诗的句法。第二首劝考试失败的人不要灰心。成败都是天命,你不去考,就放弃了机会。因劝他今年再去试一下,说不定偶然考中了呢。末句用了比喻格的成语,也是风人诗的表现方法。

    这两首诗表现了积极的儒家进取思想,寒山子大有自我否定之意,在全集中也是很突出的。综合起来看,寒山子诗三百馀首,儒、释、道三家的思想都有,所以它们可以为道家、佛家利用去装点他们的文化,但两家都不能不说他是贫士、隐士。《仙传拾遗》给他添了一个告诫毘陵道士李褐的故事,使他列入神仙。闾丘胤附会了国清寺的故事,使他与佛家发生关系。诗集中有几首诗提到国清寺和丰干、拾得的名字,很可能是托名闾丘胤者混入的。

    现在我们再看寒山子对自己这些诗如何说法。

    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

    云不识蜂腰,又不会鹤膝。

    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

    我美你作诗,如盲徒咏日。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

    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

    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

    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这两首诗是寒山子的诗论,它们也反映出这是中唐时期的诗。他反对做诗要讲究四声八病,要有郑笺、毛传才使人懂得。他的诗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仍然是合于典雅的。重视声病,做诗要协宫商,正是中唐时期盛行的诗家理论,以皎然的《诗式》为代表的许多诗学理论著作,也兴起于中唐时期,而寒山子的诗是正是这个时期的复古派。

    王梵志和寒山子是唐代两位通俗诗人。他们的诗流行于一般人民中间,很少为士大夫所齿及。到了宋代,王梵志的诗已经失传,流行于民间的只有寒山子的诗,在闾丘胤那篇序文的影响下,拾得的地位升高了。在民间传说中,寒山、拾得的诗人形象逐浙消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成为和合二仙,主宰男女婚娟幸福,家庭和睦。民间风俗画里,有两个青少年,一人手执荷花,一人手捧一个盒子,这就是和合的谐音。在结婚典礼上,这和合二仙总得挂在中堂。据说这就是寒山、拾得二人。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三三年),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从此,在民间风俗中,寒山、拾得被称为和合大仙,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诗人了。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