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宣和北苑贡茶录最新章节!

    熊蕃[2]熊克[3]

    陆羽《茶经》[4],裴汶《茶述》[5],皆不第建品[6]。说者但谓二子未尝至闽[7],而不知物之发[8]也,固自有时[9]。盖昔者,山川尚閟[10],灵芽未露[11],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12]。是时伪蜀词臣[13]毛文锡作《茶谱》[14],亦第[15]言“建有紫笋[16]”,而腊面[17]乃产于福[18]。

    五代之季,建属南唐[19]。南唐保大三年,俘王延政而得其地。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丁晋公《茶录》载:泉南老僧清锡,年八十四,尝示以所得李国主书寄研膏茶,隔两岁方得腊面,此其实也[20]]。至景佑[21]中,监察御史丘荷撰《御泉亭记》[22],乃云:“唐季敇福建罢贡橄榄,但贽腊面茶,即腊面产于建安眀矣。”荷不知腊面之号始于福,其后建安始为之。[按]唐《地理志》:福州贡茶及橄榄,建州惟贡綀练,未尝贡茶。前所谓罢供橄榄,惟贽腊面茶,皆为福也。[23]庆历[24]初,林世程作《闽中记》[25]言:福茶所产在闽县十里。且言往时建茶未盛,本土有之,今则土人皆食建茶[26]。世程之说,盖得其实。而晋公所记腊面起于南唐,乃建茶也[27]。既又制其佳者,号曰京铤[28]。其状如贡神金、白金之铤。[29]

    圣朝开宝末下南唐[30],太平兴国[31]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32]。[按]《宋史·食货志》载:“建宁腊茶,北苑为第一,其最佳者曰社前,次曰火前,又曰雨前,所以供玉食、备赐予,太平兴国始置。大观以后,制愈精,数愈多,胯式屡变,而品不一,岁贡片茶二十一万六千斤。”又《建安志》:“太平兴国二年,始置龙焙,造龙凤茶。漕臣柯适[33]为之记云。[34]”又一种茶,丛生石崖,枝叶尤茂,至道[35]初有诏造之,别号石乳[36]。又一种号的乳[37]。[按]马令《南唐书》:“嗣主李璟命建州茶制的乳茶,号曰京铤。腊茶之贡自此始,罢贡阳羡茶。[38]”又一种号白乳[39],盖自龙凤与京、石、的、白四种继出,而腊面降为下矣[40]。杨文公亿《谈苑》所记,龙茶以供乗舆,及赐执政、亲王、长主,其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得凤茶,舍人近臣赐金铤、的乳,而白乳赐馆阁,惟腊面不在赐品。[按]《建安志》载《谈苑》云:“京铤、的乳赐舍人、近臣,白乳、的乳赐馆阁。”疑京铤悮金铤,白乳下遗的乳。

    盖龙凤等茶,皆太宗朝[41]所制,至咸平[42]初丁晋公[43]漕闽[44]始载之于《茶录》[45]。人多言龙凤团起于晋公,故张氏《画墁录》云:晋公漕闽,始创为龙凤团。此说得于传闻,非其实也。[46]庆历中,蔡君谟[47]将漕[48],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君谟《北苑造茶诗自序》云:“其年改造上品龙茶,二十八片才一斤,尤极精妙,被旨仍岁贡之。[49]”欧阳文忠公《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尝南郊致斋,两府共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其上,盖贵重如此。[50]]”自小团出,而龙凤遂为次矣。

    元丰[51]间,有旨造密云龙[52],其品又加于小团之上。昔人诗云:“小壁云龙不入香,元丰龙焙乘诏作”,盖谓此也。[按]此诗乃山谷和杨王休点密云龙诗[53]。绍圣[54]间改为瑞云翔龙[55]。

    至大观[56]初,今上亲制《茶论》二十篇[57],以白茶与常茶不同,偶然生出,非人力可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58]。庆历初,吴兴刘异为《北苑拾遗》[59],云: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株,而壅焙不甚至[60]。茶户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风日。其后有宋子安者,作《东溪试茶录》,亦言:“白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芽叶如纸,建人以为茶瑞”,则知白茶可贵,自庆历始,至大观而盛也。[61]既又制三色细芽[62],及试新銙[63],大观二年[64]]造御苑玉芽、万寿龙芽,四年又造无比寿芽及试新銙。[按]《宋史·食货志》銙作胯[65]。贡新銙[66]。政和三年[67]造贡新銙式,新贡皆创为此,献在岁额之外。[68]]自三色细芽出,而瑞云翔龙顾居下矣[69]。

    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70],以其劲直纤锐[71],故号芽茶。次曰拣芽[72],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73]。次曰中芽[74],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75]。芽茶早春极少。景德[76]中,建守周绛[77]为《补茶经》,言:“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78]尝之可矣。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79]也。故一枪一旗号拣芽,最为挺特[80]光正。”舒王[81]《送人官闽中》诗云:“新茗斋中试一旗”[82],谓拣芽也。或者乃谓茶芽未展为枪,已展为旗,指舒王此诗为误,盖不知有所谓拣芽也[83]。今上圣制《茶论》[84]曰:“一旗一枪为拣芽。”又见王岐公珪诗云:“北苑和香品最精,绿芽未雨带旗新。[85]”故相韩康公綘诗云:“一枪已笑将成叶,百草皆羞未敢花[86]”。此皆咏拣芽,与舒王之意同。夫拣芽犹贵如此,而况芽茶以供天子之新尝者乎?

    芽茶绝矣[87]。至于水芽[88],则旷古未之闻也[89]。宣和庚子岁[90],漕臣郑公可简[91],[按]

    《潜确类书》作“郑可闻”。始创为银线水芽[92]。盖将已拣熟芽[93]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94],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其制方寸新銙[95],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96]。[按]《建安志》云:

    “此茶盖于白合中取一嫩条,如丝髪大者,用御泉水研造成,分试[97]其色如乳,其味腴而美。”[98]又“园”字《潜确类书》作“团”[99],今仍从原本,而附识于此。又废白、的、石三乳[100],鼎造[101]花銙[102]二十余色[103]。初,贡茶皆入龙脑[104]。蔡君谟《茶录》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至是虑夺真味[105],始不用焉。

    盖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故合为首冠[106],然犹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所好也[107]。异时[108]郡人黄儒[109]撰《品茶要录》,极称当时灵芽之富,谓使陆羽数子[110]见之,必爽然自失[111]。蕃亦谓使黄君而阅今日,则前乎此者未足诧焉[112]。

    然龙焙初兴,贡数殊少[113],太平兴国初才贡五十片[114]。累増至于元符[115],以片[116]计者一万八千,视初已加数倍,而犹未盛[117]。今则为四万七千一百片有奇[118]矣。此数皆见范逵所著《龙焙美成茶录》[119],逵,茶官也。

    自白茶、胜雪以次[120],厥[121]名实繁,今列于左,使好事者得以观焉。

    贡新銙大观二年造

    试新銙政和二年造

    白茶政和三年造

    龙园胜雪宣和二年造

    御苑玉芽大观二年造

    万寿龙芽大观二年造

    上林第一宣和二年造

    乙夜供清宣和二年造

    承平雅玩宣和二年造

    龙凤英华宣和二年造

    玉除清赏宣和二年造

    启沃承恩宣和二年造

    雪英宣和三年造

    云叶宣和三年造

    蜀葵宣和三年造[122]金钱宣和三年造

    玉华宣和三年造

    寸金宣和三年造

    无比寿芽大观四年造

    万春银叶宣和二年造

    宜年宝玉宣和二年造

    玉清庆云宣和二年造

    无疆寿龙宣和二年造

    玉叶长春宣和四年造

    瑞云翔龙绍圣二年造

    长寿玉圭政和二年造

    兴国岩銙

    香口焙銙

    上品拣芽绍圣二年造

    新收拣芽

    太平嘉瑞政和二年造

    龙苑报春宣和四年造

    南山应瑞宣和四年造

    兴国岩拣芽

    兴国岩小龙

    兴国岩小凤已上号细色[123]

    拣芽

    小龙

    小凤

    大龙

    大凤已上号粗色[124]

    又有琼林毓粹、浴雪呈祥、壑源拱秀、贡篚推先、价倍南金、旸谷先春、寿岩都胜、延平石乳、清白可鉴、风韵甚髙,凡十色,皆宣和二年所制,越五岁省去[125]。

    右岁分十余纲[126],惟白茶与胜雪自惊蛰前兴役[127],浃日[128]乃成。飞骑疾驰,不出中春[129],已至京师,号为头纲。玉芽以下,即先后以次[130]发,逮贡足时[131],夏过半矣。欧阳文忠公诗曰:“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132]”盖异时如此,以今较昔,又为最早[133]。

    因念草木之微,有瓌奇卓异[134],亦必逢时而后出,而况为士者哉[135]。昔昌黎先生感二鸟之蒙采擢,而自悼其不如[136]。今蕃于是茶也,焉敢效昌黎之感赋,姑务自警而坚其守,以待时而已[137]。

    御苑采茶歌十首并序

    先朝曹司封修睦[138],自号退士,尝作《御苑采茶歌》十首,传在人口。今龙园所制,视昔尤盛,惜乎退士不见也。蕃谨摭[139]故事,亦赋十首,献之漕使。仍用退士元韵[140],以见仰慕前修[141]之意。

    云腴贡使手亲调,旋放春天采玉条。伐鼔危亭惊晓梦[142],啸呼齐上苑东桥。

    采采东方尚未明,玉芽同护见心诚。时歌一曲青山里,便是春风陌上声。

    共抽灵草报天恩,贡令分明龙焙造茶依御厨法使指尊。逻卒日循云堑绕,山灵亦守御园门。

    纷纶争径蹂新苔,回首龙园晓色开。一尉鸣钲三令趣[143],急持烟笼下山来。采茶不许见日出。

    红日新升气转和,翠篮相逐下层坡。茶官正要灵芽润,不管新来带露多。采新芽不折水。

    翠虬新范绛纱笼,看罢春生玉节风。叶气云蒸千嶂緑,欢声雷震万山红。

    凤山日日滃非烟,剩得三春雨露天。棠坼浅红酣一笑,柳垂淡绿困三眠。红云岛上多海棠,两堤官柳最盛。

    龙焙夕薫凝紫雾,凤池晓濯带苍烟。水芽只自宣和有,一洗枪旗二百年。

    修贡年年采万株,只今胜雪与初殊。宣和殿里春风好,喜动天颜是玉腴。

    外台庆历有仙官,龙凤才闻制小团。按《建安志》:“庆历间,蔡公端明[144]为漕使,始改造小团龙茶。”此诗盖指此。争得似金模寸璧,春风第一荐宸餐[145]。

    先人作《茶录》当贡品极盛之时,凡有四十余色。绍兴戊寅岁[146],克摄事北苑[147],阅近所贡皆仍旧,其先后之序亦同,惟跻[148]龙园胜雪于白茶之上,及无兴国岩小龙、小凤。盖建炎南渡[149]有旨,罢贡三之一[150]而省去也。[按]《建安志》载:靖康初,诏减岁贡三分之一,绍兴间复减大龙及京铤之半。十六年又去京铤,改造大龙团,至三十二年。凡工用之费,篚羞[151]之式,皆令漕臣端[152]之,且减其数。虽府贡龙凤茶,亦附漕纲以进,与此小异。[153]先人但著[154]其名号,克今更写[155]其形制,庶[156]览之者无遗恨焉。先是[157],壬子春[158],漕司再葺[159]茶政,越十三载,乃复旧额,且用政和故事[160],补种茶二万株。政和间曾种三万株。次年益虔贡职[161],遂有创增之目,仍改京铤为大龙团,由是大龙多于大凤之数。凡此皆近事,或者犹未知之也[162]。先人又尝作《贡茶歌》十首,读之可想见异时之事,故并取以附于末。三月初吉[163],男克[164]北苑寓舍书。

    北苑贡茶最盛,然前辈所录止于庆历以上。自元丰之密云龙、绍圣之瑞云龙相继挺出[165],制精于旧,而未有好事者记焉,但见于诗人句中。及大观以来増创新銙,亦犹用拣芽。盖水芽至宣和始有,故龙园胜雪与白茶角立[166],岁充首贡[167]。复自御苑玉芽以下,厥名实繁。先子[168]亲见时事[169],悉能记之,成编具存。今闽中漕台[170]新刊《茶录》未备[171],此书庶几补其缺云。

    淳熙九年[172]冬十二月四日,朝散郎行秘书郎兼国史编修官学士院权直[173]熊克谨记。

    南宋青白釉盏连盏托

    宋褐漆盏托

    南宋建窑兔毫茶盏连剔犀盏托

    南宋建窑剔犀如意纹茶托

    * * *

    【注释】

    [1] 宣和北苑贡茶录:宋代茶书,一卷,熊蕃撰,其子熊克增补。是书大概撰于宣和四年至七年(1122-1125)间,生前未刻印。绍兴二十八年(1158),其子熊克摄事北苑,承父遗志,加以增补,模写绘图,始刊于淳熙九年(1182)。此书主要记述北苑贡茶的历史与贡品的情况。记徽宗时贡茶凡41品,今存图38幅。四库本据《永乐大典》本录出,有图有注。清代汪继壕校注此书,旁征博引、颇为详尽。此书《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等有著录,《遂初堂书目》作《宣和贡茶经》。本书之版本有熊克原刊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汪继壕校注本刊于《读画斋丛书·辛集》。今以涵芬楼《说郛》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整理而成。此书有原注、原按和清汪继壕按语,今保留原注、原按,汪继壕按语甚繁琐,选择其和正文关系较大部分列于注释中。原文精注,原注文和按语则释其疑难,述其大意。

    [2] 熊蕃:字叔茂,建州建阳人,善属文,工吟咏。筑室题额曰“独善”,学者因号为独善先生。四库全书称其宗王安石之学。宋徽宗宣和年间,北苑贡茶极盛,熊蕃亲历当时,故此书为第一手资料。

    [3] 熊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熊蕃子,字子复,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历任主簿,府学教授、知县、秘书郎、起居郎兼直学士,见知于孝宗。著有《四六类稿》、《九朝通略》、《诸子精华》等,已佚。今存《中兴小纪》四十卷。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负责管理北苑茶事,因熊蕃原作没有画出贡茶形制,乃绘制贡茶图,并熊蕃所作《御苑采茶歌》十首附入此书。

    [4] 陆羽《茶经》: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唐陆羽撰,三卷。详见拙注之《茶经》。

    [5] 裴汶《茶述》:唐代茶书,裴汶撰,一卷,已佚。裴汶,河东人。宪宗时任澧州刺史、湖州刺史、常州刺史、左司员外郎等职。是书始见于宋代刘弇《龙云集》卷二八《策问·中》:“温庭筠、张又新、裴汶之徒,或纂《茶录》,或著《水经》,或述顾渚”。似乎主要是讲顾渚茶的著作。《宣和北苑贡茶录》和《鹤林玉露》等宋代书中有提及此书。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卷上之一引录其佚文100余字,当已非原文。刘弇(1048-1102)见其书,南宋初郑樵著录其书,则此书两宋之际尚存。

    [6] 不第建品:没有品第建州茶。

    [7] 二子未尝至闽:宋黄儒《品茶要录》:“说者常怪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又“由是观之,鸿渐未尝到建安欤?”陆羽活动区域在长江中下游茶区、裴汶活动区域在长江下游茶区,二人大概是没有到过福建。

    [8] 物之发:万物的生发。

    [9] 固自有时:本来自有其时序。

    [10] 山川尚閟:山川幽静掩蔽。閟,bì,掩蔽。

    [11] 灵芽未露:指茶没有显露(为外界知晓)。

    [12] 汪继壕按引张顺民《画墁録》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茶。”由此则建茶研膏始于唐德宗时期。不过此事未见他书记载。又顾祖禹《方舆纪要》:“凤凰山之麓名北苑,广二十里,旧经云,伪闽龙启中,里人张廷辉以所居北苑地宜茶,献之官,其地始著。”则闽国时北苑已成贡茶产地。沈括《梦溪笔谈》:“……李氏时号为北苑,置使领之。”南唐北苑仍是贡茶产地。

    [13] 伪蜀词臣:词臣,文学侍从之臣,毛文锡文名颇重于当时。伪蜀,指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于四川的前蜀和后蜀政权,因为被宋灭国,故这种称呼多见于宋代文献。

    [14] 毛文锡作《茶谱》:《茶谱》五代茶书,毛文锡撰,一卷。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司徒、判枢密院事。文锡通音乐,能诗工词,时名颇重,为花间词人之一,著有《前蜀纪事》等。《茶谱》原书已佚,今人陈尚君辑本辑得41条。辑本中提到一些书籍为宋代文献,为后代加入。该书主要记载不同产区的茶叶情况,是第一部茶源地理方面的专著,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

    [15] 第:只是。

    [16] 建有紫笋:毛文锡《茶谱》原书已佚,此句仅见于《宣和北苑贡茶录》。又汪继壕按:“乐史《太平寰宇记》云:‘建州土贡茶’引《茶经》云:‘建州方山之芽及紫笋,片大极硬,须汤浸之,方可碾,极治头痛,江东老人多味之。’”依此则当时建茶已制成片茶,但品级不高。

    [17] 腊面:唐末五代至宋的高端茶品,亦作“蜡面”,以其表面汤花似蜡而得名,是此一大类研膏茶的统称,不是特指的品种,常常相对于草茶而称。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蜡茶》:“建(建州)茶名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鎔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此茶晚唐已充贡茶。《旧唐书·哀帝纪》:“福建每年进橄榄子……虽嘉忠藎,伏恐烦劳。今后只供进蜡面茶,其进橄榄子宜停。”蜡面茶不只限于建州,当时四川等地也有出产,宋欧阳修《归田录》云:“腊茶盛产于剑建,草茶盛产于两浙。”《茶谱》中亦有好几个产地提到蜡茶或研膏茶,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都有。这种制法究竟最早起源在哪里,还不好说。

    [18] 福:指福州。唐开元十三年(725)改闽州置,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元和志》卷二十九《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为名。”辖境相当于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古田、屏南、福安、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五代后辖境西南部缩小。天宝元年(742)改为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福州。唐为福建节度使治。五代为闽都,一度改为长乐府。宋为福建路治。今人对《茶谱》中福州产腊面的了解也是来自于《宣和北苑贡茶录》。

    [19] 五代之季,建属南唐:南唐保大三年(945),南唐大军在建州水南大败闽帝王延政,建州城破,王延政被俘。建州是当时闽国国都,遂归南唐。

    [20] 丁谓《茶录》此条引文是说明先有研膏茶,后有腊面茶,印证正文“初造研膏,继造腊面”。

    [21] 景佑:1034-1038年,宋仁宗年号。

    [22] 丘荷撰《御泉亭记》:丘荷本是建州建安人。《北苑御泉亭记》属其官职为朝奉郞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南剑州军事判官监建州造买纳茶务,其时以南剑州判官监管建州茶事。此文作于景祐三年丙子(1036)七月五日。御泉亭即是北苑御泉井上的亭子。

    [23] 这一段引唐《地理志》是说,丘荷不了解腊面茶是先在福州出产的,所谓唐朝时罢供橄榄,只贡腊面茶,指的是福州而非建州,当时建州还没有贡腊面茶。《旧唐书·哀帝纪》:“福建每年进橄榄子……虽嘉忠藎,伏恐烦劳。今后只供进蜡面茶,其进橄榄子宜停。”也言及此事。

    [24] 庆历:庆历:(1041-1048),宋仁宗年号。

    [25] 林世程作《闽中记》:《闽中记》为唐林谞所撰,后宋林世程重修,这两本书都没有保留下来。林谞、林世程都是福建本地人。《闽中记》是讲福建历史沿革的地方志书。

    [26] 这里讲福茶兴起在先,建茶兴起在后。

    [27] 丁谓《茶录》提到的南唐时的腊面茶就是建茶了。(实际上闽国时,贡茶已自建州,南唐腊面自然是建茶。)

    [28] 京铤:亦作“京挺”,五代宋初贡茶。宋代马令《南唐书》:“保大四年(946),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挺,蜡茶之贡自此始。”则南唐始创此茶,京挺即为的乳。杨亿《杨文公谈苑》亦云:“江左日近方有蜡面之号,李氏别令取其乳作片,或号曰京挺、的乳及骨子等,每岁不过五六万斤,迄今岁出三十余万斤。凡十品:曰龙茶、凤茶、京挺、的乳……舍人、近臣赐京挺、的乳,馆阁白乳。”又《文献通考·征榷五》注称:“石乳、[的]乳皆狭片,名曰京的乳,亦有阔片者。”则的乳、京铤界限不明,亦可分别称呼,亦有混用。

    [29] 这段文字认为京铤的名字来源于其外形,与条块状的上贡金铤相似。

    [30] 圣朝开宝末下南唐:指宋于开宝末年攻灭南唐。宋开宝七年(974)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不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宋军破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

    [31] 太平兴国:北宋太宗年号(976-984)。

    [32] 关于龙凤团茶始造,宋高承《事物纪原》引丁谓《北苑茶录》:“龙茶:太宗太平兴国二年,遣使造之,规取像类,以别庶饮也。”根据这条记载,则龙团是太平兴国二年(977)始创,成为贡茶以和民间茶品相区别。庶饮,指老百姓喝的茶。

    [33] 柯适,生平不详,是庆历年间福建路转运使,主管北苑茶事,适逢“前丁后蔡”之间。柯适于北宋庆历戊子(1048)凿岩刻字记录了北苑龙焙盛事,今仍存于北苑官焙遗址,当地称“凿字岩”,成为珍贵的文物。

    [34] 这一段两条引文皆证龙凤茶始于太平兴国,《建安志》记其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本文注释31《事物纪原》引丁谓《北苑茶录》与此同。

    [35] 至道:宋太宗年号,995-997年。

    [36] 石乳:宋代贡茶之一。从熊蕃的记载来看,大概是根据茶树生长地(也可能是品种特性)来界定的。又杨亿《杨文公谈苑》也说:“龙、凤、石乳茶,皆太宗令造。”《宋史·地理志五》亦载:“建宁府贡火前、石乳、龙茶。”《文献通考·征榷五》注云:“石乳、[的]乳皆狭片,名曰京的乳,亦有阔片者。”则似乎所用模具不同。又汪继壕此处按文引《墨客挥犀》认为“石岩白”即是石乳,大概是混淆了。又引《事文类聚续集》:“至道间,仍添造石乳、腊面”。

    [37] 的乳:五代宋初贡茶。宋杨亿《杨文公谈苑》:“[建茶]凡十品:曰龙茶、凤茶、京挺、的乳……舍人、近臣赐京挺、的乳。”则此茶多用来赐舍人等近臣。《文献通考·征榷五》载:“有龙、凤、石乳、的乳……十二等,以充岁贡及邦国之用并本路食茶(注云:石乳、[的]乳皆狭片,名曰京的,乳亦有阔片者)。”则的乳有阔、狭片之分,的乳与石乳的狭片合称京的。又汪继壕按,此事发生在保大四年(946)。

    [38] 此条引文前面注释已引,李璟命制的建州茶,的乳即是京铤。

    [39] 白乳:宋贡茶名,宋杨亿《杨文公谈苑》载:“[建茶]凡十品:曰龙茶、凤茶、京挺、的乳、石乳、白乳、头金、蜡面、头骨、次骨。龙茶以供乘舆及执政、亲王、长主,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得凤茶,舍人、近臣赐京挺、的乳,馆阁白乳。”则白乳多赐馆阁诸臣,与的乳等茶,除了类别不同,亦隐含品级高下。

    [40] 这里所说的腊面,是相对普通的研膏片茶,与皇室所用和赏赐大臣的那几类茶品相比,要差一些。汪继壕按引《文献通考》榷茶条:“凡茶有二类,曰片、曰散,其名有龙、凤、石乳、的乳、白乳、头金、腊面、头骨、次骨、末骨、粗骨、山挺十二等,以岁充贡及邦国之用。”排列大致能代表其等级。又注云“龙凤皆团片,石乳、头乳皆狭片,名曰京的。乳亦有阔片者。乳以下皆阔片。”大致可见各等级茶之形制。汪氏引文与前面“的乳”条所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