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文献通考最新章节!

    ○俗部乐(女乐)

    清乐者,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氏以来旧典。乐器形制,并歌章古调,与魏三祖所作者,皆备於史籍。属晋朝迁播,夷羯窃据,其音分散。符永固平张氏,於凉州得之。宋武平关中,因而入南,不复存於内地。及隋平陈後获之。文帝听之,善其节奏,曰:"此华夏正声也。昔因永嘉流於江外,我受天明命,今复会同。虽音逐时迁,而古制犹在,可以此为本,微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补之。以新定吕律,更造乐器。"因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先遭梁、陈亡乱,而所存盖鲜。隋室以来,日益沦缺。隋开皇时初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即《礼毕》也)。又杂有疏勒、扶南、康国、百济、突厥、新罗、倭国等伎,其後牛宏请存鞞、铎、巾、拂等四舞,与新伎并陈,因称四舞。汉魏以来,并施於宴飨(《鞞舞》,汉《巴渝舞》也。《铎舞》,傅元代魏辞云"振铎鸣金",成公绥赋云"《鞞》、《铎舞》庭,八音并陈"是也。拂舞,郎吴舞,《白符鸠》是也。《巾舞》者,《公莫舞》是也)。平陈後,并在宴会与杂伎同设於《西凉》前奏之,帝曰:"其音声节奏及舞,悉宜依旧,惟舞人不须捉鞞、拂等。炀帝大业中,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器工衣创造成,大备於兹。

    唐高祖即位,仍隋制设《九部乐》:《燕乐伎》乐工舞人无变者。《清商伎》者,隋《清乐》也,有编钟、编磬、独弦琴、击琴、瑟、奏琵琶、卧箜篌、筑、筝、节鼓,皆一;笙、笛、箫、篪、方响、跋膝,皆二;歌二人,吹叶一人,舞者四人,并习《巴渝舞》。《西凉伎》,有编钟、编磬,皆一;弹筝、搊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箫、觱篥、小觱篥、笛、横笛、腰鼓、齐鼓、檐鼓,皆一;铜钹二,具一。白舞一人,方舞四人。《天竺伎》,有铜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觱篥、横笛、凤首箜篌、琵琶、五弦、贝,皆一;铜钹二。舞者二人。《高丽伎》,有弹筝、搊筝、凤首箜篌、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以蛇皮为槽,厚寸馀,有鳞甲,楸木为面,象牙为捍拨,画国王形。又有五弦、义觜笛、笙、葫芦笙、箫、小觱篥、桃皮觱篥腰鼓齐鼓、gui头鼓、铁板具、大觱篥。胡旋舞,舞者立球上,旋转如风。《龟兹伎》,有弹筝、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笙、箫、觱篥、答腊鼓、毛员鼓、都昙鼓、侯提鼓、鸡娄鼓,腰鼓、齐鼓、檐鼓、贝,皆一;铜钹二。舞者四人。设五方师子,高丈馀,饰以五方色。每师子有十二人,画衣,执红拂,首加红袜,谓之师子郎。《安国伎》,有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箫、觱篥、正鼓、和鼓,铜钹,皆一;舞者二人;《疏勒伎》,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箫、横笛、觱篥、答腊鼓、羯鼓、侯提鼓、腰鼓、鸡娄鼓,皆一;舞者二人。《康国伎》,有正鼓、和鼓,皆一;笛、铜钹。皆二。舞者二人。工人之服,皆从其国。隋乐每奏《九部乐》终,辄奏《文康乐》,一曰《礼毕》。太宗时,命削去之,其後遂亡。《礼毕》者,本自晋太尉庾亮家。亮卒,其伎追思亮,因假为其面,执翳以舞,象其容,取谥以号之,谓《文康乐》,每奏《九部乐》终则陈之,故以礼毕为名,其曲有《散华乐》等。隋平陈,得之,入《九部》,乐器有笙、笛、箫、篪、铃槃、鞞、腰鼓等七钟,三悬为一部,工人二十二人既平高昌,收其乐。有竖箜篌、铜角,一;琵琶、五弦、横笛、箫、觱篥、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皆二人。工人布巾,祫袍,锦襟,金铜带,画袴。舞者二人,黄袍褏,练襦,五色绦带,金铜耳璫,赤靴。自是初有《十部乐》。其後因内宴,诏长孙无忌制《倾杯曲》,魏徵制《乐社乐曲》,虞世南制《英雄乐曲》。帝之破窦建德也,乘马名黄骢骠,及征高丽,死於道,颇哀惜之,命乐工制《黄骢叠曲》。四曲皆宫调也。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後人习为搊琵琶。高宗即位,景雲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诗为《景雲河清歌》,亦名《燕乐》。有玉磬、方响、搊筝、筑、卧箜篌、大小箜篌、大小琵琶、大小五弦、吹叶、大小笙、大小觱篥、箫、铜钹、长笛、尺八、短笛,皆一;毛员鼓、连鼗鼓、桴鼓、贝,皆二。每器工一人,歌二人,工人绛袍,金带,乌靴。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雲舞》,二,《庆善舞》;三,《破阵舞》;四,《承天舞》。《景雲乐》,舞八人,五色雲冠,锦袍,五色袴,金铜带。《庆善乐》,舞四人,紫袍,白袴。《破阵乐》,舞四人,绫袍,绛袴。《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白袴。《景雲舞》,元会第一奏之。高宗以琴曲浸绝,虽有传者,复失宫商,令有司修习。太常丞吕才上言:"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於歌。今以御《雪诗》为《白雪歌》。古今奏正曲,复有送声,君唱臣和之义,以群臣所和诗十六节为送声十六节。"帝善之,乃命太常著於乐府。才复撰《琴歌》、《白雪》等曲,帝亦制歌词十六,皆著乐府。帝将伐高丽,燕洛阳城门,观屯营教舞。按新征用武之势,名曰《一戎大定乐》,舞者百四十人,被五采甲,持槊而舞,歌者和之,曰"八埏同轨乐"。象高丽平而天下大定也。及辽东平,行军大总管李勣作《夷美宾》之曲以献。调露二年,幸洛阳城南楼,宴群臣,太常奏《六合还淳》之舞,其容制不传。高宗自以李氏老子之後也,於是命乐工制道调。

    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锺宫为七宫;越调、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林锺商为七商;大石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林锺角、越角为七角;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黄锺羽、般涉调、高般涉为七羽。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下则益浊,上则益清,慢者过节,急者流荡。其後声器浸殊,或有宫调之名,或以倍四为度,有与律吕同名而声不近雅者,其锺调乃应夹锺之律,燕设用之。丝有琵琶、五弦、箜篌、筝,竹有觱篥、箫、笛,匏有笙,革有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土则附革而为鞚,木有拍板、方响,以体金应石而备八音。倍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而曲出於胡部。复有银字之名,中管之格,皆前代应律之器也。後人失其传,而更以异名,故俗部诸曲,悉源流於雅乐。周、隋管弦杂曲数百,皆西凉乐也;鼓舞曲皆龟兹乐也。唯琴工犹传楚、汉旧声及《清调》,《蔡邕五弄》、《楚调四弄》,谓之《九弄》。隋亡,清乐散缺,存者才三十六曲。其後传者:《平调》《清调》,周《房中乐》遗声也;《白雪》楚曲也;《公莫舞》,汉舞也;《巴渝》,汉高祖命工人作也;《明君》,汉元帝时作也;《明之君》,汉《鞞舞曲》也;《铎舞》,汉曲也;《白鸠》,吴《拂舞曲》也;《白紵》,吴舞也;《子夜》,晋曲也;《前溪》,晋车骑将军沈珫作也;《团扇》,晋王坰歌也;《懊侬》,晋隆安初谣也;《长史变》,晋司徒左长史王廞作也;《丁督护》,晋、宋间曲也;《读曲》,宋人为彭城王义康作也;《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作也;《石城》,宋臧质作也,莫愁,《石城乐》所作也;《襄阳》,宋隋王诞作也;《乌夜飞》,宋沈攸之作也;《估客乐》,齐武帝作也;《杨叛》,北齐歌也;《骁壶》,投壶乐也;《常林欢》,宋、梁间曲也;《三洲》,商人歌也;《采桑》、《三洲曲》所作也;《玉树後庭花》、《堂堂》,陈後主作也;《泛龙舟》,隋炀帝作也。又有《吴声四时歌》、《雅歌》、《上林》、《凤雏》、《平折》、《命啸》等曲,其声与其辞皆讹失,十不传其一二。盖唐自太宗、高宗作三大舞,杂用於燕乐。其他诸曲,出於一时之作,虽非纯雅,尚不至於淫放。武后之祸,继以中宗昏乱,固无足言者。

    教坊自唐武德以来,置署在禁门内。开元後,其人浸多。凡祭祀、大朝会,则用太常雅乐,岁时宴享,则用教坊诸部乐。前代有《宴乐》、《清乐》、《散乐》,隶太常,後稍归教坊。

    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元宗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右骁卫将军范及为之使,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於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又教宫女使习之。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礼部侍郎张廷珪上疏,深以郑声为戒。上嘉赏之,而不能用。

    致堂胡氏曰:"元宗谓太常不应典倡优杂伎,是也。而更置坊院,盛选宫女以实之,此则炀帝所为也。《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元宗之亡也,直坐好乐而已。而廷臣独张廷珪一人进谏,又不见纳。昔颜回亚圣之资,问为邦於孔子,孔子既语以四代之制,且曰:'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夫以颜子尚当戒此,况元宗处富贵之极乎?大臣之责,务引其君以当道,格其非心而防其微渐者也。姚崇於是昧其所职矣。夫郑、卫之音,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猱杂子女,淫於色而害於德,而使人主玩心储神,夜以继日,虽英明刚毅,或未免於移其志意,况元宗中人之质乎?"

    元宗时,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立部八:一、《安舞》;二、《太平乐》;三、《破阵乐》;四、《庆善乐》;五、《大定乐》;六、《上元乐》;七、《圣寿乐》;八、《光圣乐》。《安舞》、《太平乐》,周、隋遗音也。《破阵乐》以下用大鼓,杂以龟兹乐,其声震厉。《大定乐》又加金钲。《庆善乐》专用西凉乐,声颇闲雅。每享郊庙,则《破阵》、《上元》、《庆善》三舞皆用之。坐部伎六:一、《燕乐》;二、《长寿乐》;三、《天授乐》;四、《鸟歌万岁乐》;五、《龙池乐》;六、《小破阵乐》。《天授》、《鸟歌》,皆武后作也。天授,年名。鸟歌者,有鸟能人言万岁,因以制乐。自《长寿乐》以下,用龟兹舞,唯《龙池乐》则否。

    明皇开元中,宜春院伎女谓之内人,雲韶院谓之宫人,平人女选入者谓之搊弹家。内人带鱼,宫人则否。每勤政楼大会,楼下出队,宜春人少,则以雲韶足之。带初幕皆纯色缦衣。至第二叠,悉萃场中,即从领上褫笼衫怀之,次第而出,绕聚者数匝,以容其更衣,然後分队,观者俄见藻绣烂然,莫不惊异。凡内伎出舞,教坊诸工,唯舞《伊州》五天。二曲馀曲,尽使内人舞之。

    文宗时,教坊进《霓裳羽衣舞》女三百人。唐旧制:承平无事,三二岁必於盛春殿内锡宴宰相及百辟,备《韶》、《濩》九奏之乐,设鱼龙曼延之戏,连三日,抵暮方罢。宣宗天赋聪哲,於音律特妙,每将锡宴,必裁新曲,俾禁中女伶迭相教授。至是日,出数十百辈,衣以珠翠缇绣,分行列队,连袂而歌,其声清怨,殆不类人间。其曲有曰《播皇猷》者,率高冠方履,褒衣博带,趋步俯仰,皆合规矩,于于然有唐尧之风焉。有曰《葱西》女士踏歌队者,其词大率言葱岭之士乐河、湟故地归国,复为唐民也。有曰《霓裳曲》者,率皆执幡节,被羽服,态度凝澹,飘飘然疑有翔雲飞鹤,变见左右。如是者数十曲,皆俚鄙之声,教坊伎儿辈遂写其曲,奏於外。自是往往流传民间,然锡宴宰辅百辟,至於连日抵暮,是不知诗人"在宗载考"之意也。以禁中女伶连袂歌怨,以尽臣下之欢,岂不几於君臣相谑邪?唐之所以衰乱不振者,彼诚有以召之也。可不戒哉!

    宋朝循旧制,教坊凡四部。其後平荆南,得乐工三十二人,平西川,得一百三十九人;平江南,得一十六人(江南有坐部,至是不用);平太原,得一十九人。馀藩臣所贡者,八十三人。又太宗藩邸有七十一人。由是,四方执艺之精者皆在籍中。每春秋圣节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座,宰相进酒(次并翰林使进),庭中吹觱篥,以众乐和之;赐群臣酒,皆就坐,宰相饮,作《倾杯乐》;百官饮,作《三台》。第二,皇帝再举酒,群臣立於席後(凡举御酒皆然),乐以歌起。第三,皇帝举酒,如第二之制,以次进食。第四,百戏皆作。第五,皇帝举酒,如第二之制。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初致辞,群臣皆起,听辞毕,再拜。第七,合奏大曲。第八,皇帝举酒,殿上独弹琵琶。第九,小儿队舞,亦致辞,以述德美。第十,杂剧罢,皇帝起更衣。第十一,皇帝再坐,举酒,殿上独吹笙。第十二,蹴鞠。第十三,皇帝举酒,殿上独弹筝。第十四,女弟子队舞,亦致辞如小儿队。第十五,杂剧。第十六,皇帝举酒,如第二之制。第十七,奏鼓笛曲,或用法曲,或用《龟兹》。第十八,皇帝举酒,如第二之制,食罢。第十九,角觝,宴毕。其御楼赐酺同大宴。崇德殿宴契丹使,惟无後场杂剧及女弟子舞队。台南设灯山每上元观灯楼前设露台,台上奏教坊乐,舞小儿队。台南设灯山,灯山前陈百戏,山棚上用散乐、女弟子舞。馀曲宴会、赏花、习射、观稼,凡所游幸,但奏乐行酒,杂剧庆节上寿及将相入辞赐酒,则止奏乐(都知、色长二人摄太官令,升殿对立,告巡周,大宴则唱酒遍,曲宴宰相群臣,虽各举酒,通用慢曲,而无《三台》耳)。所奏凡十八调、四十大曲:一曰正宫调,其曲三,曰《梁州》、《瀛府》、《齐天乐》;二曰中吕宫,其曲二,曰《万年欢》、《剑器》;三曰道调宫,其曲三,曰《梁州》、《薄媚》、《大胜乐》;四曰《南吕宫》,其曲二,曰《瀛府》、《薄媚》;五曰仙吕宫,其曲三,曰《梁州》、《保金枝》、《延寿乐》;六曰黄锺宫,其曲三,曰《梁州》、《中和乐》、《剑器》;七曰越调,其曲二,曰《伊州》、《石州》;八曰大石调,其曲二,曰《清平乐》、《大明乐》;九曰双调,其曲三,曰《降圣乐》、《新水》、《采莲》;十曰小石调,其曲二,曰《胡渭州》、《嘉庆乐》;十一曰,歇指调,其曲三,曰《伊州》、《君臣相遇乐》、《庆雲乐》;十二曰林锺商,其曲三,曰《贺皇恩》、《汎清波》、《胡渭州》;十三曰中吕调,其曲二,曰《六么》、《道人欢》;十四曰南吕调,其曲二,曰《六么》、《罢金钲》;十五曰仙吕调,其曲二,曰《六么》、《彩雲归》;十六曰黄锺羽,其曲一,曰《千春乐》;十七曰般涉调,其曲二,曰《长寿仙》、《满宫春》;十八曰正平调,无大曲,小曲无定数。不用者有十调:一曰高宫,二曰高大石,三曰高般涉,四曰越角,五曰大石角,六曰高大石角,七曰双调角,八曰小石角,九曰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