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文献通考最新章节!

    ○经(论语 孟子)

    《西汉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篹,故谓之《论语》(师古曰:辑与集同,篹与撰同)。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师古曰:王吉字子阳,故谓之王阳)。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後而行於世。

    《隋经籍志》: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後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 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马融又为之训。又有《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省,与《鲁论》不异,唯分《子张》为二篇,故有二十一篇,孔安国为之传。汉末,郑元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解,是後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亡。《古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元、何晏立於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於人间。其《孔丛》、《家语》并孔氏所传仲尼之旨;《尔雅》诸书,解古今之意,并五经总义,附於此篇。

    《汉志》:《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隋志》:二十九家,一百九十八卷。

    《唐志》:三十家,三十七部,三百二十七卷(失名姓三家,韩愈以下不著录二家,十二卷)。

    《宋三朝志》:十六部,一百三十九卷。

    《宋两朝志》:二部,二十卷。

    《宋四朝志》:十三部,七十八卷。

    《宋中兴志》:五十五家,六十三部,四百九十八卷。

    ※何晏《论语注》十卷

    晁氏曰:魏何晏集解。其序自云:据《鲁论》包咸、周氏、孔安国、马融、郑康成、陈群、王肃、周生烈八家之说,与孙邕、郑冲、曹羲、荀顗集诸家训解为之。按汉时《论语》凡有三,而《齐论》有《问王》、《知道》两篇,详其名,当是必论内圣之道、外王之业,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不知何说,而张禹独遗之。禹身不知王凤之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势位足以轩轾一世,使斯文遂丧,惜哉!

    按:《齐论》多於《鲁论》二篇,曰《问王》、《知道》。史称为张禹所删,以此遂无传。且夫子之言,禹何人而敢删之。然《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自孔壁出者,章句与《鲁论》不异,唯分《尧曰》"子张问"以下为一篇,共二十一篇,则《问王》、《知道》二篇,亦孔壁中所无,度必後儒依仿而作,非圣经之本真。此所以不传,非禹所能删也。

    ※皇侃《论语疏》十卷

    晁氏曰:梁皇侃撰。古今《论语》之注多矣。何晏集七家,复采《古论语注》为集解行於世。侃今又引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宏、江惇、蔡奚、李充、孙绰、周怀、范甯、王珉凡十三家之说,成此书。其序称江熙所集。世谓其引事虽时诡异,而援证精博,为後学所宗云。

    ※韩李《论语笔解》十卷

    晁氏曰:唐韩愈退之、李翱习之撰。前有秘书丞许勃序,云韩、李相与讲论,共成此书。按唐人通经者寡,独两公名冠一代,盖以此。然《四库》、《邯郸书目》皆无之,独《田氏书目》有韩愈《论语》十卷,《笔解》两卷。此书题曰《笔解》,而两卷亦不同。

    陈氏曰:《馆阁书目》云秘书丞许勃为之序。今本乃王存序,云得於钱塘汪充,而无许序。

    ※《石经论语》十卷

    晁氏曰:右伪蜀张德钧书。阙唐讳,立石当在孟知祥未叛之前。其文脱两字,误一字,又《述而第七》"举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又有"我"字,《卫灵公第十五》"敬其事而後其食"作"後食其禄",与李鴞本不同者此也。

    ※《论语井田义图》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述周井田之法。其曰《论语》者,盖为《论语》学者引用云。

    ※《论语正义》十卷

    晁氏曰:皇朝邢昺等撰。亦因皇侃所采诸儒之说刊定而成书。

    陈氏曰:唐人止为《五经》疏,而不及《孝经》、《论语》,至昺始奉诏为之。

    按:《唐艺文志》亦有贾公彦《论语疏》十五卷,当考。

    ※王令《论语》十卷

    晁氏曰:皇朝王令逢原撰。解《尧曰篇》云:"四海不穷困,则天禄不永终矣。"王安石书《新义》取之。

    ※王介甫《论语解》十卷,王元泽《口义》十卷,陈用之《论语》十卷

    晁氏曰:王介甫撰。并其子雱《口义》、其徒陈用之《解》,绍圣後皆行於场屋。或曰用之书乃邹浩所著,託之用之云。

    ※东坡《论语解》十卷,颖滨《论语拾遗》

    颖滨自序:予少为《论语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於书十二三也。大观丁亥,闲居颖川,为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所未安,时为籀等言,凡二十七章,谓之《论语拾遗》,恨不得质之子瞻也。

    晁氏曰:苏轼子瞻为《论语解》,没後,子由以其说之未安者辨正之。

    ※伊川《论语说》十卷

    晁氏曰:伊川门人记其师所解《论语》也。不为文辞,直以俚语记之。

    ※范醇夫《论语说》十卷

    晁氏曰:元祐中所进。数称引刘敞、程颐之说。

    ※谢显道《论语解》十卷

    晁氏曰:显道少师程正叔。

    《朱子语录》:上蔡《论语解》,言语极多,看得透时,他只有一两字是紧要。问:"谢氏之说多华掞。"先生曰:"胡侍郎尝教人看谢氏《论语》,以其文字上多有发越处。"

    ※吕与叔《论语解》十卷

    晁氏曰:与叔虽程正叔之徒,解经不尽用其师说。

    ※尹彦明《论语解》十卷

    晁氏曰:彦明,程氏门人。绍兴中,自布衣召为崇政殿说书,被旨训解,多采纯夫之说。

    《朱子语录》曰:《论语》中,程先生及和靖说,只於本文上添一两字,甚平淡,然意味深长,须当子细看。要见得他意味,方好。问:"《精义》中,尹氏说多与二程同,何也?"曰:"二程说得巳明,尹氏只说出处。"

    ※王定国《论语》十卷

    王巩定国撰。秦少游序略曰:定国坐罪斥海上,罢还,诣东上閤门,奏书曰:"臣无状,幸缘先臣之故,获齿仕版,不能慎事,陷於罪戾。念无以自赎,间因职事之暇,妄以所见,注成《论语》十卷,未敢以进,唯陛下裁鉴之。"明日,诏御药院取其书去,未报,而神宗弃天下。呜呼!自熙甯初王氏父子以经术得幸,下其说於太学,凡置博士,试诸生,皆以新书从事,不合者黜罢之,而诸儒之论废矣。定国於时处放逐之中,蛮夷瘴疠之地,乃能自信不惑,论著成一家之言,至天子闻之,取其书,非其气过人,何以及此?姑掇其大概,使夫览之者知定国著书之时为如此,又知神宗乡经术亦非主於一家而已。

    ※汪氏《论语直解》十卷

    晁氏曰:汪革信民撰。抚州人,绍圣中试礼部,为天下第一。尝语人曰:"吾乡有二相,一为天下之福,一为天下之祸。"盖指晏元献、王荆公也。即此可见其解经渊源所自云。

    ※景迂《论语讲义》十卷

    晁氏曰:从父詹事公撰。多取古人之说,以正近世之失。

    ※杨氏《注论语》十卷

    晁氏曰:杨氏中立,伊川门人也。

    ※游氏《论语解》十卷

    陈氏曰:游酢定夫,伊川门人。

    ※《论语释言》十卷

    陈氏曰:叶梦得少蕴撰。

    ※张氏《论语解》二十卷

    陈氏曰:张九成撰。

    ※五峰《论语指南》一卷

    陈氏曰:胡宏仁仲撰。评论黄祖舜、沈大廉之说。

    ※竹西《论语感发》十卷

    陈氏曰:中书舍人江都王居正撰。凡十卷。

    ※《论语探古》二十卷

    陈氏曰:毕良史撰。二十卷。

    ※洪兴祖《论语说》

    《中兴艺文志》:其说多可采。谓此书始於不愠,终於知命,盖君子儒。

    ※《论语续解》、《考异》、《说例》共十二卷

    《中兴艺文志》:吴棫撰。自谓考研甚众,独於何晏《集解》、邢昺《疏》所得为多。又谓孔门弟子之言多未尽善,而注信经、疏信注太过。尝作《指掌》十卷,亡於兵火,仅追记大略,以解何晏《集解》之未尽未安者,故曰《续解》。又考他书之文之说异於《论语》者,为《考异》。又为《说例》,有《集语》、《明原》、《微言》、《略例》、《答问》、《正统》、《权道》、《弟子》、《杂说》凡十篇,多发明。

    陈氏曰:其所援引百家诸史传,出入详洽。所称栾肇駁王、郑之说,间取一二。肇,晋人,《隋》、《唐志》载《论语释》十卷、《驳》二卷。按董逌《藏书志》,《释》已亡,《驳》幸存。而《崇文总目》及诸藏书家皆无有,棫盖尝见其书也。《馆阁书目》亦不载。

    ※玉泉《论语学》十卷

    陈氏曰:工部侍郎喻樗子才撰。樗与张子韶诸公友善,坐此得罪秦桧。汪端明应辰,其婿也。

    ※曾吉甫《论语义》二卷

    陈氏曰:礼部侍郎曾几撰。胡文定公门人也。

    ※南轩《论语说》十卷

    陈氏曰:侍讲广汉张栻敬夫撰。

    ※《论语集义》三十四卷

    陈氏曰:朱熹撰。集二程张氏及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周孚先凡十一家。初名《精义》,後刻於豫章郡学,始名《集义》。其所言"外自託於程氏,而窃其近似之言,以文异端之说"者,盖指张无垢也。无垢与宗杲游,故云尔。

    《朱子语录》曰:读《论语》,须将《精义》看一段,次看第二段,将两段比较,孰得孰失,孰是孰非。又将第三段比较如前,又总一章之说,而尽比较之。其间须有一说合圣人之意,或有两说,有三说,有四五说皆是,又就其中比较疏密。如此,便是格物。及看得此一章透彻,则知便至。或自未有见识,只得就这里挨。一章之中,程子之说多是,门人之说多非。然初看时,不可先萌此心,门人所记,亦多有好处。蜚卿曰:"若只将程子之说为主,如何?"曰:"不可,只得以理为主,然後看他底。看得一章直是透彻,然後看第二章,亦如此法。若看得三四篇,此心便熟;数篇之後,迎刃而解矣。"读书考义理,似是而非者难辩。且如《精义》中,惟程先生说得的当确至。其门人非惟不尽得夫子之意,虽程子之意,亦多失之。今读《语》、《孟》,不可便道《精义》都不是,都废了。须借他做个梯阶去寻求,将来自见道理。知得他是非,方是自家所得处。

    ※《论语集注》十卷

    陈氏曰:朱熹撰。大略本程氏学,通取注疏古今诸儒之说,间复断以己意。晦庵先生平生讲解,此为第一,所谓毫髪无遗憾者矣。

    《朱子语录曰》:《集注》如秤上秤来无异,不高些,不低些。如看得透,存养熟,甚生气质。《集注》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看《集注》时不可遗了紧要字,盖解中有极散缓者,有缓急之间者,有极紧要者。某下一字时,直是秤等轻重,方敢写出。《集注》乃《集义》之精髓。问:"《集注》引前辈之说,而增损改易本文,其意如何?"曰:"其说有病,不欲更就下面安注脚。"问:"《集注》中有两存,何者为长?"曰:"使某见得长底时,岂复存其短底?只为二说皆通,故并存之。然必有一说合圣人之本,但不可知耳。"复曰:"大率两说,前一说胜。"《集注》,某自三十岁便下工夫,到而今改犹未了。不是草草看者。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