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文献通考最新章节!

    ○古冀州

    《禹贡》曰:"冀州既载(载,始也。冀州,尧都,故禹治州自此而始也。以唐、虞之都,不言封略,馀州所至,即是其境矣),壶口、雷首,至於太岳(壶口山,在今文成郡吉昌县。太岳,在今平阳郡霍邑县,即霍山也。雷首在今河东郡河东县,此山凡有九名,即历山、首阳山、薄山、襄山、甘枣山、中条山、渠猪山、独山等名是也)。既修太原,至於岳阳(太原,今太原府。岳阳即霍山也,亦曰太岳)。覃怀底绩,至於衡漳(覃怀,近河地名,今河内郡也。底,致也。绩,功也。衡漳,谓漳水横流而入河,在今广平郡西北肥乡县界也),厥土惟白壤(柔土曰壤)。恒、卫既从,大陆既作(恒、卫,二水名也。恒水出恒山,在今博陵郡恒阳县界。卫水在今常山郡灵寿县西山所出。大陆泽,郑玄云:"在钜鹿北。"言水徙故道,可以耕作。今赵郡象城县界。)岛夷皮服(海曲曰岛。居岛夷而衣其皮)。夹右碣石,入於河(碣石,海边山名,在今北平郡卢龙县也。言禹夹行此山之右。入河,逆山也)。"舜以冀州南北阔大,分卫水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并置牧。《周礼 职方》曰:"河内曰冀州,山曰霍,薮曰杨纡(《尔雅》云:"秦有杨纡。"而此以为冀州薮,未详其义及所在也),川曰漳,浸曰汾潞(漳水出今上党郡长子县界。汾水出今楼烦郡静乐县管涔山。潞水出今密雲郡密雲县也)。其利松、柏。人五男三女。畜宜牛、羊,榖宜黍、稷。"其地险易,帝王所都,乱则冀安,弱则冀强,荒则冀丰,故曰冀州。其在天官,昴、毕则赵之分野(汉之信都、真定、常山、中山,涿郡之高阳、鄚、州乡;广平、钜鹿、清河、河间,渤海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邱;西有太原、定襄、雲中、五原、上党,皆其分也。今邺郡、广平、钜鹿、信都、赵郡、博陵、河间、文安、饶阳、高平、上党、乐平、阳城、太原、定襄、雲中、单于,雁门之西南境,楼烦之南境,西河之东境,皆是也),尾、箕则燕之分野(汉之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上谷、代郡、雁门、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固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其分也。今上谷、范阳、顺义、归化、归德、妫川、渔阳、密雲、北平、柳城、马邑、安边,雁门之东北境,楼烦之北境,皆是也),兼得秦、魏、卫之交(汉之西河,今昌化之北境,西河之西境,宜属秦。汉之高陵以东,尽河内今河内,今河东、平阳、文城、大宁,昌化之南境,绛郡、陕鄂之河北地,河内之西境,并宜属魏。汉之河南野王、朝歌,今河内之东境、汲郡,皆宜属卫矣)。秦平天下,置郡,为钜鹿(今常山、信都,赵郡之东北境,博陵郡之西境,钜鹿之北境,饶阳之南境,兼兖州之域景城之南境,皆是也)、邯郸(今广平、邺郡,钜鹿之南境,赵郡之西南境,皆是也)、上谷(今上谷、范阳、文安、河间、妫川、归化、顺义、归德、饶阳之北境,赵、博陵之东境,及兖州之域景城之北境,皆是也)、渔阳(今渔阳、密雲郡地,皆是也)、右北平(今北平郡)、辽西(今柳城及北平郡之东境,皆是也)、河东(今河东、绛郡、陕郡之北境,平阳、太宁、交城等郡,皆是也)、上党(今上党、高平、乐平、阳城等郡,皆是也)、太原(今太原、西河、昌化、定襄及雁门之南境,楼烦等郡,皆是也)、代郡(今安边及马邑之北境,皆是也)、雁门(今马邑之南境,雁门之北境,皆是也)、雲中(今雲中、单于府是也)及三川郡之北境(今河内郡)。汉武置十三州,此为冀州(领郡、国九)、幽州(领郡、国十)、并州(领郡九。古冀州西境则属司隶,今河东、绛郡、平阳、河内、汲郡)。後汉并因前代。为冀州(理於鄗。鄗,今赵郡高邑县。袁绍、曹公理邺。邺,今郡县。鄗,呼各反)、幽州(治蓟,今范阳郡县)、并州(理晋阳,今太原府)。魏并因之。晋置冀州(领郡、国十三,治房子,今赵郡县)、幽州(领郡、国七,治涿,今范阳郡是也)、并州(领郡、国六)。惠帝之後,其地沦没於刘元海、石勒、慕容隽,又为苻坚所陷。坚败,慕容垂据之。後属後魏。自此分割,不可详焉。唐分置十五部,此为河北道(范阳、汲郡、邺郡、广平、饶阳、河间、常山、博陵、信都、赵郡、钜鹿、文安、上谷、北平、密雲、妫川、渔阳、柳城、归德、顺义、归化等郡)、河东道(河东、绛郡、平阳、太原、上党、西河、高平、太宁、昌化、文城、阳城、定襄、乐平、雁门、楼烦、安边、雲中、马邑等郡),兼分人都畿(河内郡)、关内道(单于)。唐末,营、平二州陷於契丹。梁初,刘仁恭父子据幽、燕,继而为晋王所灭。晋灭梁,称唐。唐末,石敬瑭叛,以幽、涿、蓟、檀、顺、瀛、莫、蔚、朔、雲、应、新、妫、儒、武、寰十六州赂契丹,资其兵伐唐,为晋。晋亡,汉继之。汉亡为周,刘旻据河东。周世宗伐契丹,取瀛、莫二州。周亡,宋受命,太宗以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尽得河东之地。宋承唐制,冀州之境为河北、河东两路,其後又分河北为东、西二路。宣和间,遣使约女真夹攻辽,取石晋所没之地十六州。辽既亡,金人止以蓟、景、檀、顺、涿、易六州二十四县来归。辽将张〈榖,中“禾改王”〉又以平州来降,继复为金所取。靖康後,冀地尽没於金。

    冀州,尧都所在,疆域尤广(梁州境宇虽遐远,而杂以夷獠,中夏唯冀州最大)。山东之人,性缓尚儒,仗气任侠(太行、恒山之东),而邺郡,高齐国都,浮巧成俗(自北齐之灭,衣冠士人多迁关内,惟伎巧商贩及乐户移实郡郭,由是人情险詖,至今好为诉讼)。山西土瘠,其人勤俭,而河东,魏、晋以降,文学盛兴(魏丰乐侯杜君畿为河东守,开置学官,亲执经教授,郡中化之。自後河东特多儒者),闾里之间,习於程法。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左右山河,古称重镇,寄任之者,必文武兼资焉。

    ◎古冀州历代沿革之图

    ▲春秋时可考者二十二国

    晋 晁 邢 魏 霍 耿 北燕 邗 扬 冀郇 尹 鼓 肥 黎 潞阳共鲜虞 赤狄 无终 山戎

    ▲秦时为郡十三

    钜鹿郡 邯郸郡 太原郡 上党郡 河东郡 三川郡北境 雁门郡辽西郡右北平郡 渔阳郡 上谷郡 代郡 雲中郡

    ▲汉时为郡国二十四县三百七十三恒山郡十八县(元氏 石邑 桑中 灵寿蒲吾 上曲阳 九门 井陉 房子中邱封斯 关 平棘 鄗 乐阳 平台 都乡 行唐)

    魏郡十八县(邺 馆陶 斥邱 沙 内黄 清渊 魏 繁阳 元城 梁期黎阳即裴武始 邯会 阴安

    平恩

    邯沟 武安)

    钜鹿郡二十县(钜鹿 南 广阿 象氏 瘿陶 宋子 杨氏 临平 下曲阳贳鄡 新市 堂阳 安定 敬武 历乡 乐信 武陶 柏乡 安乡)

    赵国四县(邯郸 易阳 柏人 襄国)

    真定国四县(真定 晁城 肥累 绵曼)

    河间国四县(乐成 侯井 武隧 弓高)

    广平国十六县(广平 张 朝平 南和 列人 斥章 任 曲周 南曲 曲梁广乡平利 平乡 阳台 广年 城乡)

    中山国十四县(卢奴 北平 北新城 唐 深泽 苦陉 安国 曲逆 望都新市新处 毋极 陆成 安险)

    河内郡十八县(怀 汲 武德 波 山阳 河阳 州 共 平皋 朝歌 修武温 野王 获嘉 轵 沁水 隆虑 荡阴)

    信都国十七县(信都 历 扶柳 辟阳 南宫 下博 武邑 观津 高隄广川乐乡 平隄

    桃 西梁 昌成 东昌 修)

    太原郡二十一县(晋阳 葰人 界休 榆次 中都 于离 兹氏 狼孟 邬盂平陶 汾阳 京陵 阳曲 大陵 原平 祁 上艾 虑虒 阳邑 广武)

    广阳国四县(蓟 方城 广阳 阴乡)

    涿郡二十九县(涿 廼 榖邱 固安 南深泽 范阳 蠡吾 容城 易 广望鄚高阳 州乡 安平 樊舆 成 良乡 利乡 临乡 益昌 阳乡 西乡饶阳中水 武垣阿陵 阿武 高郭 新昌)

    上党郡十四县(长子、屯留 余吾 铜鞮 沽 涅氏 襄垣 壶关

    泫氏高都潞崎氏 阳阿 榖远)

    河东郡二十四县(安邑 大阳

    猗氏 解 蒲阪 河北 左邑 汾阴 闻喜 濩泽端氏 临汾 垣 皮氏 长修 平阳 襄陵 彘 杨 北屈 蒲子 绛狐讘骐)

    西河郡三十六县(富昌 驺虞 鹄泽 平定 美稷 中阳 乐街 徒经 皋狼大城 广田 圜阴 益阑 平周 鸿门 蔺 宣武 千章 增山 圜阳 广衍武车 虎猛离石 榖罗 饶 方利 博陵 隰成 临水 上军 西都 平陆 阴山觬是 盐官)

    雁门郡十四县(善无 沃阳 繁畤 中陵 阴馆 楼烦 武州 晁陶 剧阳崞平城 垺 马邑 强阴)

    代郡十八县(桑乾 道人 当城 高柳 马城 班氏 延陵 狋氏 广昌且如平邑阳原 东安阳 参合 平舒 代 灵邱 卤城)

    雲中郡十一县(雲中 咸阳 陶林 桢陵 犊和 沙陵 原阳 沙南 北舆武泉 阳寿)

    定襄郡十二县(成乐 桐过 都武 武进 襄阴 武皋 骆 安陶 武城武要定襄 复陆)

    上谷郡十五县(沮阳 泉上 潘 军都 居庸 偢瞀 夷舆 下落 昌平广宁涿鹿 且居 茹 女祁 宁)

    渔阳郡十二县(渔阳 狐奴 路 雍奴 泉州 平谷 安乐 厗奚犷平 要阳白檀 滑盐)

    右北平郡十六县(平刚 无终 石城 廷陵 俊靡 儁 徐无 聚阳 土垠白狼夕阳 昌城 骊成 广成 宇 平明)

    辽西郡十四县(且虑 海阳 新安平 柳城 令支 肥如 宾从 交黎 阳乐狐苏 徒河 交城 临渝 絫)

    ▲晋时为郡国二十九县一百九十五

    安平国八县(信都 下博 武邑 武遂 观津 扶柳 广宗 经)

    赵国九县(房子 元氏 平棘 高邑 中邱 柏人 平乡 鄡 下曲阳)

    钜鹿国二县(廮陶 钜鹿)

    章武国四县(东平舒 文安 章武 东州)

    顿邱郡四县(顿邱 繁阳 阴安 晁)

    魏郡八县(邺 长乐 魏 斥邱 安阳 荡阴 内黄 黎阳)

    汲郡六县(汲 朝歌 共 林虑 获嘉 修武)

    河内郡九县(野王 州 怀 平皋 河阳 沁水 轵 山阳 温)

    博陵国四县(安平 饶阳 安国 南深泽)

    常山郡八县(真定 石邑 灵寿 上曲阳 蒲吾 井陉 九门 南行唐)

    河间国六县(乐城 武垣 成平 易城 中水 郑)

    中山国八县(卢奴 魏昌 新市 安喜 蒲阴 望都 唐 北平)

    乐平郡五县(沾 上艾 寿阳 轑阳 乐平)

    太原国十三县(晋阳 阳曲 榆次 于离 盂 狼孟 阳邑 大陵 祁 平陶京陵 中都 邬)

    上党郡十县(潞、屯留 壶关 长子 泫氏

    高都 铜鞮 涅 襄垣 武乡广平郡十五县广平 邯郸 易阳 武安 涉 襄国 南和 任 曲梁

    列人肥乡 临水 广年 斥漳 平恩)

    河东郡九县(安喜

    闻喜 垣 汾阳 大阳 猗氏 解 蒲阪 河北)

    高阳国四县(博陆 高阳 北新 蠡吾)

    平阳郡十二县(平阳 杨 端氏 永安 蒲子

    狐讘 襄陵 绛邑 濩泽 临汾北屈 皮氏)

    雁门郡八县(广武 崞 晁陶 平城 葰人 繁畤 原平 马邑)

    西河国四县(离石 隰城 中阳 介休)

    代郡四县(代 广昌 平舒 富城)

    新兴郡五县(九原

    定襄 雲中 广牧 晋昌)

    范阳国八县(涿 良乡 方城 长乡 廼 固安 范阳 容城)

    北平郡四县(徐无 土垠 狻靡 无终)

    燕国十县(蓟 安次 昌平 宣都

    广阳 潞 安国 泉州 雍奴 狐奴)

    广宁郡三县(下洛 涿鹿 潘)

    辽西郡三县(阳乐 肥如

    海阳)

    上谷郡二县(沮阳 居庸)

    ▲隋时为郡三十县二百有七

    常山郡八县(真定 行唐 石邑 滋阳 九门 井陉 房山 灵寿)

    长平郡六县(丹川 沁水 端氏 濩泽 高平 陵川)

    魏郡十一县(安阳 邺 临漳

    成安 灵泉 尧城 洹水 滏阳

    临水林虑 临淇)

    汲郡八县(卫 汲 隋兴 黎阳 内黄 汤阴 临河 澶水)

    文城郡四县(吉昌 文城 伍城 昌宁)

    临汾郡七县(临汾 襄陵 冀氏 杨 霍邑 汾西 岳阳)

    龙泉郡五县(隰川 永和 楼山 石楼 蒲)

    西河郡六县(隰城 介休 永安 平遥 灵石 绵上)

    离石郡五县(离石 修化 定胡 平夷 太和)

    雁门郡五县(雁门 繁畤 灵邱 五台 崞)

    马邑郡四县(善阳 神武 雲内

    开阳)

    楼烦郡三县(静乐 临泉 秀容)

    定襄郡一县(大利)

    太原郡十五县(晋阳 太原 交城 汾阳 文水

    祁 寿阳 榆次 太谷乐平和顺 辽山 平城 石艾 盂)

    襄国郡七县(龙冈 南和 平乡 沙河 钜鹿 内邱 柏人)

    武安郡八县(永年 肥乡 清漳 平恩 洺水 武安 邯郸 临洺)

    河东郡十县(河东 桑泉 汾阴 龙门 芮城 夏 河北 猗氏 虞乡 安邑)

    绛郡八县(正平 翼城 绛 曲沃 稷山 闻喜 太平 垣)

    安乐郡二县(燕乐 密雲)

    博陵郡十县(鲜虞 北平 唐 恒阳 新乐 隋昌 毋极 义丰 深泽 安平)

    河内郡十县(河内 温 济源 河阳

    安昌 王屋 获嘉 新乡 修 共城)

    河间郡十三(县河间

    文安 乐寿 束城 景城

    高阳 饶阳 博野清苑 长卢平舒 曾城 郑)

    信都郡十二县(长乐 堂阳 衡水 枣强 武邑 武强 南宫 斌强 鹿城下博 蓚 阜城)

    赵郡十一县(平棘 高邑 赞皇 元氏 廮陶 栾城 大陆 柏乡 房子 晁城 鼓城)

    上党郡十县(上党 长子 潞城、屯留 襄垣 黎城 涉 乡 铜鞮 沁源)

    涿郡九县(蓟 良乡 安次 涿 固安 潞 雍奴 昌平 怀戎)

    上谷郡六县(易 涞水 晁 遂城

    永乐 飞狐)

    辽西郡一县(柳城)

    北平郡一县(卢龙)

    渔阳郡一县(无终)

    唐时为州四十三县二百二十一(县名巳见各州条下此不重具)

    恒州九县 相州十一县 邢州九县 定州十一县 怀州五县 磁州三县 深州四县 瀛州六县 莫州六县 冀州九县 赵州九县 并州十三县 潞州十县晋州九县 代州五县 绛州七县 蒲州八县 泽州六县 汾州五县 忻州二县隰州六县 慈州五县

    仪州四县 宪州三县 岚州四县 沁州三县 营州一县平州三县 檀州二县 蓟州三县 幽州十一县 涿州五县 顺州三县 妫州二县蔚州三县 朔州二县 雲州一县 易州六县 应州二县 新州二县 儒州一县武州一县 单于大都护府一县

    宋时为州五十县一百九十二(县名已见各州条下此不重具)真定府九县 相州六县 邢州八县 定州八县 怀州五县 晁州四县磁州四县 洺州六县 深州五县 瀛州四县 雄州二县 霸州三县莫州四县 祁州三县 冀州七县 赵州七县 保州一县 安肃军一县广信军一县 永定军一县 乾宁军一县 顺安军一县信安军一县保定军一县 承天军一县 太原府十县 潞州八县 晋州十县 代州四县 绛州七县 河中府八县 解州三县 庆成军一县 慈州三县隰州六县 忻州二县 汾州五县 泽州六县 辽州四县 宪州一县岚州三县 石州五县 威胜军四县 平定军二县 宁化军一县 岢岚军一县 火山军一县 保德军一县 大通监一县 永利监一县

    真定府 春秋时鲜虞国之地。(《左传》:"晋伐鲜虞。"注:"中山新市县。")战国时属赵(赵之东恒邑也)。秦属钜鹿郡。汉高祖置恒山郡,後避文帝讳,改曰常山郡,亦属真定国。後汉属常山国。晋复为常山郡,後魏因之。後周置恒州,领常山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置常山郡。唐乾元中,复为恒州。或为常山郡,天宝中,改为平山郡。元和中,改为镇州。又为成德军节度,属河北道(宋同)。领县九(真定、鹿泉、稾城、石邑、井陉、灵寿、九门、房山、行唐)。後唐为北都真定府,俄罢都,复为成德军。晋改为常州顺国军。汉复为成德军,真定府,後以赵州之元氏、栾城二县来属。宋开宝间,废九门、石邑二县。端拱初,以鼓城隶祁州。淳化初,以束鹿隶深州。庆历八年,置真定府路安抚使,统真定、磁相邢赵洺六州。宋神宗时,以河北为天下根本,以真定为河北根本,所以扼贼之冲,为国门户,当时募集乡兵,大修武备。有河漕以丰边用,有商贾以集刍粟。三关置方田水耨,胡骑既有限隔,又屯重兵,与定州相掎角捍御为重镇。靖康末,陷於金。 贡罗。领县八,治真定。 真定(汉县。有滹沱河、滋水)槀城(隋县,晋陷虏,周复)获鹿(唐县。有井陉关)井陉(汉县。燕、赵谓山脊曰陉,下视如井。《汉书》:"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熙宁中,省井陉入获鹿、平山。八年,复治井陉县,徙治天威军,即县治军军使隶府。有二寨。金人为威州)平山(唐县。有十五寨、白马关)灵寿(本中山国之都。汉县。卫水在西。有二寨。熙宁中,省为镇入行唐。元祐初,复之)元氏(汉县。常山郡故城,光武征彭宠,生明帝於此)栾城(汉县。有泜水、汶水)。

    相州 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也。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後属赵。秦为邯郸郡地。两汉为魏郡。魏武王建都於此(魏都在邺县)。晋亦为魏郡。後赵石虎、前燕慕容俊并都之(皆都邺)。後魏道武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东魏静帝初迁都於此,改置魏尹及置司州牧。北齐又都焉,改为清都郡,置尹。後周置相州及魏郡(自故邺移治安阳城)。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置魏郡。自北齐之灭,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伎巧商贩及乐户移实郡郭,由是人情险詖,至今好讼。唐为相州,或为邺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十一(安阳、尧城、洹水、滏阳、邺、内黄汤阴、林虑、临河、成安、临漳)。梁为昭德军节度。後唐降为军事。晋为彰德节度,後以内黄、成安、洹水三县属大名府。宋因之。靖康二年,陷於金。贡暗花牡丹花纱、知母、胡粉、绢。领县六,治安阳。安阳(即纣都之地。隋县。有铜雀台、西河、洹水)邺(汉县。东魏、北齐所都。有漳水、紫陌桥、西门渠、三台、凤阳门。熙宁五年,省为镇入临漳)汤阴(古羑里城,文王被囚之所。汉汤阴县。有羑水、荡水。宣和初,以县隶濬州,寻复之)永定(唐县。梁改长平,後唐复)临漳(西门豹为令,造十二渠,决漳水溉民田。东魏县)林虑(後魏县。有隆虑山、洹水、漳水)。

    邢州 古祖乙迁於邢,即此地,亦邢国也。春秋时卫灭邢;鲁僖公时晋伐卫取邢,其地遂属晋。七国时属赵。秦为钜鹿、邯郸二郡地。项羽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居信都,更名信都曰襄国,即其地也。汉属钜鹿常、山二郡及赵、广平二国地。後汉因之。晋为钜鹿、赵二国。石勒都於此(张宾说曰:"襄国因山险,形胜之国,可都之)。後魏为钜鹿郡。隋置邢州,炀帝初,置襄国郡。唐为邢州,或为钜鹿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九(龙冈、尧山、南和、沙河、平乡、钜鹿、青山、任、内丘)。黄梁保乂军节度,後唐改安国军。宋因之。宣和初,升为信德府。建炎二年,陷於金。贡绢、白磁盏、解玉砂。领县八,治龙冈。龙冈(即秦信都县,隋初改名。县北有夷仪岭。《左传》"邢迁夷仪。"即其地。有蓼水、湡水。宣和初改为邢台)沙河(隋县)南和(汉县。後周置南和郡)任(汉张县地唐县。有任水、溹水。熙宁五年,省为镇入南和。元祐初,复)平乡(古大鹿之野。有沙邱之台,纣所筑,即始皇死处。晋为县。熙宁间,省为镇入钜鹿。元祐初,复之)钜鹿(汉南栾县地。隋为县。有广阿泽)尧山(唐县。有泜水。熙宁六年,初省为镇入内邱。元祐初,复)内邱(隋县。有砺清水、龙腾水)。

    定州 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後为魏所并,後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中山记》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景帝改为中山国。後汉因之,晋亦不改。後燕慕容垂移都於此(都中山,置中山郡。至慕容宝,为後魏所陷)。北岳常山在焉。後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後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後改为高阳郡。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又为义武军节度,属河北(宋同)。领县十一(安喜、义丰、望都、唐昌、北平、鼓城、深泽、恒阳、无极、陉邑、新乐)。後周以深州博野来属。宋建隆初,以易州北平属。太平兴国初,改定武军。雍熙间,以博野置宁边军。景德初,以蒲阴置祁州,以祁州无极来属。庆历八年,始置定州路安抚使,统定保深祁、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八州军。政和三年,升为中山府。建炎初,金人分兵据两河,唯中山庆源、保莫邢洺冀磁绛相州皆能坚守。中山自靖康末受围,至建炎二年三月凡三岁,粮竭人困始陷。 贡罗、大花绫。领县八,治安喜。 安喜(古中山鲜虞地。汉卢奴县。有卢水,水常黑曰卢,不流曰奴,因以名为县焉)无极(汉旧县)曲阳(汉县。有北岳恒山,常水所出)陉邑(唐县)望都(唐县。尧始封於此。有尧母庆都山、唐水、於水、博水。金人改为庆都县)唐(汉苦新陉县)乐春(秋鲜虞国,隋县。有泒水、常水)北平(汉县。庆历二年,以北军寨建军,四年,即县治置军使,隶州)。

    怀州 《禹贡》覃怀之地,太行山在焉。周为畿内及卫、邘、雍三国(邘音于)。春秋时,又属晋。《左传》,襄王赐文公"阳樊、隰原、攒茅之田,晋於是始启南阳"(杜注云:"晋山之南,河之北,故曰南阳也。")。又云:武王克商,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其田有隤、怀是也(隤,徒回反)。战国时,为魏、卫二国之境。秦始皇灭卫,其君角徙居野王,阻共山保之。胡亥废角为庶人,以其地属三川郡。项羽立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汉高帝初,为殷国,寻更名河内郡。後汉因之。晋为河内、汲二郡地。後魏置怀州,兼置河内郡。隋初郡废,而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置河内郡。唐因之,亦为东畿内之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五(宋同)。为河内郡,团练,俄为防御。建炎後,陷於金,金隶河东南路。贡牛膝、皂角。领县五,治河内。 河内(隋县。有太行山、沁水、丹水、大会寨)武德(周苏忿生之邑。唐县。熙宁间,省为镇入河内。元祐初,复)修武(商甯邑。汉县。熙宁间,省为镇入武陟。元祐初,复)武陟(即魏文帝封汉献帝居独鹿之地。唐县)获嘉(汉武帝幸缑氏,至汲县,得南越相吕嘉首,因以名其县。有清水)。

    卫州 殷之旧都。周既灭殷以殷馀入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之间,故商墟也。其後卫为狄人所灭,齐桓更封卫於河南楚邱,而河内殷墟复属於晋。战国时属魏。秦并天下,为河东、郡三川二郡之地。二汉为河内、魏二郡地。魏置朝歌郡。晋改置汲郡,後魏亦为汲郡。东魏置义州。後周为卫州,又分置修武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为汲、河内二郡地。唐为汲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五(汲、共城、卫、新乡、黎阳)晋以黎阳隶滑州。宋为汲郡,防御。靖康後,陷於金。贡绵、绢。领县四,治汲。汲(即牧野之地,纣都近郊。有比干墓。汉县)新乡(隋县。熙宁间,废为镇入汲。元祐初,复)卫(隋县。有苏门山、鹿台、糟邱酒池、枋头城。熙宁间,废为镇入黎阳。元祐初,复)共城(古共伯国。隋县。有鹿门陂)。

    磁州 本相州、洺州之地。唐武德元年,以相州之滏阳、临水、成安置。贞观元年州废,还其县相州。永泰元年,复以相州之滏阳,洺州之邯郸、武安置。天祐三年,以"磁""慈"声一,更名惠州。属河北道(宋同)。後唐复名磁州。宋为滏阳郡,防御。建炎後,陷於金。 贡磁石。领县四,治滏阳。滏阳(後周县。有鼓山、漳水、滏水、佛图澄墓)武安(汉县。有四寨及洺水)邯郸(战国时赵所都。汉县。有赵王如意温明殿)昭德(唐昭义县。熙宁中,省为镇入滏阳)。

    洺州 《禹贡》"覃怀底绩,至於衡漳(衡漳在今郡南肥乡县界)。"春秋时赤狄之地(晋荀林父败赤狄於曲梁,即此),其後属晋。七国时赵所都。秦属邯郸郡。汉初置广平国,武帝改为平千国,宣帝复为广平国。後汉省入钜鹿郡,後为魏郡之西部。魏改为广平郡。晋、後魏因之。後周置洺州。隋置武安郡。唐初,刘黑闼都之;克平,置洺州。或为广平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六(宋同)。宋为广平郡,防御(《隋图经》:"云今赵氏数百家,有祭祀,别设客位,祀公孙杵臼、程婴。")。靖康後,陷於金。 贡紬。领县六,治永年。 永年(汉曲梁县,隋改名。有洺水)鸡泽(唐县。有沙河)曲周(汉县。有纣钜桥仓。熙宁间,省为镇入鸡泽。元祐初,复)平恩(汉县)肥乡(隋县。有列人城、平原君墓)临洺(汉县。熙宁间,省为镇入永年。元祐初,复)。

    深州 战国时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地汉为涿州地。後汉属安平国,桓帝以後为博陵郡。晋为博陵国。後魏为郡,北齐同。隋废郡,置深州。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分入博陵、河间二郡。唐复置深州,或为饶阳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四(饶阳、鹿城、陆泽、安平)。周以博野属定州,以冀州武强来属。宋雍熙四年,废陆泽。淳化初,又以真定府束鹿来属。至道初,以乐寿隶瀛州。为饶阳郡,防御。靖康後,陷於金。贡绢。领县五,治静安。静安(有衡漳水、大陆泽。汉下博县,周以为军。雍熙後,废军还属)武强(唐县)安平(汉县。有沙水、滹沱河)束鹿(唐县)饶阳(汉旧县。有芜娄亭、漳水)。

    瀛州 春秋时属晋,七国时属赵。秦上谷郡之地。汉属涿郡,後为河间国。後汉及晋因之。後魏为河间郡。隋初废郡,置瀛州。炀帝初州废,复为河间郡。唐因之,属河北道(宋同),领县六(河间、乐寿、博野、高阳、平舒、束城)。晋高祖以赂契丹。周世宗复取之,以大城属霸州。宋至道三年,以高阳隶顺安军,以新州乐寿来属。为瀛海军节度使。旧名关南,庆历八年,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统瀛莫雄贝冀沧、永静保定乾宁信安十一州军。大观二年,升为河间府。建炎初,陷於金,金人以交河镇、肃宁寨增为二县。贡绢。领县四,治河间。河间(汉州乡县,武帝得钩弋夫人於此。隋改今名。雍熙中,於县西置平虏寨)。乐寿(汉乐城县。有徒骇河、房渊。汉又曰中水县,居两河之间故名。金人为献州)景城(隋县。有平虏寨。熙宁中省为镇,入乐寿)束城(後魏置束州。隋为县。熙宁间,省为镇入河间。元祐初,复)。

    雄州 本唐涿州瓦桥关,在易水之东,当九河之末,其地控扼幽蓟。晋陷契丹。周克复,建为州,置归义县;以易州容城来属。自周世宗以来,两河之地置三关,霸州益津关、雄州瓦桥关、瀛州高阳关,分置重兵,与真定府定州相掎角。政和三年,赐郡名曰易阳,为易阳郡,防御。属河北道。靖康後,没於金。贡紬。领县二,治归信。归信(唐归义县,隶涿州。周置於瓦桥关,太平兴国初改。有拒马河)容城(唐县,周废,建隆初复)。

    霸州 本唐幽州永清县地,後置益津关。晋陷契丹。周复,以其地置霸州,以莫州之文安、瀛州之大城来属。古上谷郡地,濒海,皆斥卤沮洳,东北近三百里,野无所掠,非入寇之径。何承矩曰:"自陶河至泥姑口,屈曲九百里,天设险阻,真地利也,讲习水战之具,大为要害。"政和间,为永清郡,防御。属河北道。靖康间,陷於金。金人属中都大兴府路,以信安军为县来属。贡绢。领县三,治永清。永清(唐县)文安(汉县。宋置八寨)大城(魏平舒县,周改名。有滹沱河)。

    莫州 其地本属瀛州。唐景雲二年,分瀛州置鄚州。开元十三年,改为莫州,其後或为文安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六(鄚、 文安、长丰、任邱、唐兴、清苑)。晋初陷契丹。周世宗复取之,以文安属霸州,後又废。宋太平兴国间,以清远置保州。政和间,为文安郡,防御。其地外捍海道,如易水之在鄚,滹沱之在任邱、文安,所谓九十九淀,不可具名。旧屯万人,以护塘泊,且多立城寨以守之。靖康初,陷於金。贡绵。领县三,治莫。莫(汉县。有易水、氵寇水,熙宁间,省入任邱)任邱(唐县。有高阳城。建寨二)长丰(唐县。熙宁间,省为镇)。

    祁州 本唐定州地,分建祁州。宋端拱初,以镇州鼓城来属。景德初,移治於定州蒲阴,以无极隶定州。为蒲阴郡,团练。属河北道。靖康陷於金。绍兴初,金迁其民,以其城为元帅府。九年复,十年,金人举国中之兵集此。 贡花絁。领县三,治蒲阴。蒲阴(唐义封县,太平兴国初改。有塘河、沙河)鼓城(春秋鼓子国。隋为县)深泽(唐县。熙宁间省为镇入鼓城。元祐初,复)。

    冀州 古冀、兖二州之域(禹导河自大伾山北过洚水,至於大陆。按《地理志》,洚水南自清河郡经城县界,入当郡南宫县界,又东北入信都县界。《水经》云:"洚故渎又东北经辟阳亭北,又经信都城东,散入泽渚。"按:辟阳亭在今郡理东南三十五里,今县乃汉信都国城,则郡理东入兖州之域,郡理西入冀州之域焉)。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钜鹿郡地。汉高祖置为信都国,景帝改为广川国,宣帝复为信都国。後汉明帝更名乐成国,安帝更名安平国,汉末兼置冀州(领郡、国九,治於此)。晋亦然。後魏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後周皆因之。隋初郡废,而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置信都郡。唐为冀州,龙朔二年,改为魏州。咸亨三年复旧。或为信都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九(信都、南宫、武强、枣强、衡水、下博、阜城、武邑、堂阳)。晋以堂阳属真定府。周以武强隶深州,以堂阳还属。宋淳化初,以阜城属永静军。宣和间,为安武军节度。建炎二年,陷於金。贡绢。领县七,治信都。信都(唐县。有胡卢河)南宫(汉旧县。上有洚水枯渎、浊漳河。吕后封张敖子偃为南宫侯)蓚(汉县。有观津城)堂阳(隋县,晋改蒲泽,汉复。元丰间,省为镇)枣强(汉县。有广武城)衡水(隋县。有衡漳故渎)武邑(隋县。有洚渠)。

    赵州 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邯郸、钜鹿二郡地。後汉属常山国、钜鹿郡地,兼置冀州(领郡、国九,治鄗,今高邑县)。晋为赵国,亦置冀州(领郡、国十三,治房子)。後魏为赵郡,明帝兼置殷州。北齐为赵州,郡仍旧。隋改置栾州,炀帝改为赵州,寻复为赵郡。唐为赵州,或为赵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九(平棘、元氏、栾城、高邑、 临城、宁晋、昭庆、柏乡、赞皇)。後以元氏、栾城二县隶真定府。宋为庆源军节度,宣和初,升为庆源府。靖康後,陷於金,改为沃州。贡绵、绢。领县七,治平棘。平棘(汉县。有沙水、槐水)宁晋(唐县。有廮陶城)高邑(汉鄗县,光武即位之地。熙宁省,元祐复)柏乡(隋县。有鄗坛。熙宁省,元祐复)临城(唐县。有敦与山、汦水、彭水)赞皇(隋县。有赞皇山、四望山。熙宁省,元祐复)隆平(唐昭庆县,开宝五年改。为大陆泽,《隋图经》云:"大陆、大鹿、大阿,一泽异名。"又按《尔雅》云:"四无山阜,旷然平地。"杜佑、李吉甫以邢、赵、深三州为大陆)。

    保州 本唐莫州清远县。其地汉为乐乡,汉高祖封乐毅後乐巨叔於此。宋初,置保塞军。太平兴国间,建为州。属河北道。政和间,名清苑郡。自州之西,皆无塘水,惟广植林木,以限胡骑。靖康後,陷於金,隶中都大兴府路,置蒲城县。贡绢。领县一:保塞(後魏清苑县。太平兴国六年改,析易州蒲城县之南境入焉。有沈远河、浪山寨。金人复为清苑县)。

    安肃军 本唐易州遂城县地。後唐置宥戎镇。周为梁门口寨。宋太平兴国六年,建为静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