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唐会要最新章节!

    學校

    武德元年十一月四日。詔皇族子孫。及功臣子弟。于祕書外省。別立小學。貞觀五年以後。太宗數幸國學太學。遂增築學舍一千二百間。國學太學四門。亦增生員。其書算等。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員。其屯營飛騎。亦給博士。授以經業。已而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國。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于是國學之內。八千餘人。國學之盛。近古未有。

    光宅二年。梓州陳子昂上疏曰。臣竊獨有私恨者。陛下方欲興崇大化。而不知國家太學之廢。積以歲月久矣。學堂蕪穢。略無人蹤。詩書禮樂。罕聞習者。陛下明詔。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臣聞天子立太學。所以聚天下賢英。為政之首。故君臣上下之禮。于是興焉。揖讓樽俎之節。于此生焉。是以天子得賢臣由此也。今則荒廢。委而不論。而欲睦人倫。興禮讓。失之于本。而求之于末。豈可得哉。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柰何天子之政。而輕禮樂哉。陛下何不詔天下冑子。使歸太學。而習業乎。斯亦國家之大務也。

    聖歷二年十月。鳳閣舍人韋嗣立上疏曰。臣聞禮記曰。化民成俗。必由學乎。學之於人。其用益博。故立太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王之諸子。卿大夫士之子。及國之俊選。皆造焉。故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學而成者。國家自永淳以來。二十餘載。禮樂廢散。冑子棄缺。時輕儒學之官。莫存章句之選。貴門後進。競以僥倖升班。寒族常流。復因凌替弛業。考試之際。秀茂罕登。驅之臨人。何以從政。又垂拱以後。文明在辰。盛典鴻休。日書月至。因藉際會。入仕尤多。陛下誠能下明制。發德音。廣開庠序。大敦學校。三館生徒。即令追集。王公已下子弟。不容別求仕進。皆入國學。服膺訓典。崇飾館廟。尊尚師儒。盛陳奠菜之儀。宏敷講說之會。使士庶觀聽。有所發揚。宏獎道德。於是乎在。則四海之內。靡然向風矣。

    神龍二年九月。敕學生在學。各以長幼為序。初入學。皆行束脩之禮。禮於師。國子太學。各絹三疋。四門學。絹二疋。俊士及律書算學。州縣各絹一疋。皆有酒酺。其束脩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以每年國子監所管學生。國子監試。州縣學生。當州試。並選藝業優長者為試官。仍長官監試。其試者通計一年所受之業。口問大義十條。得八已上為上。得六已上為中。得五已上為下。及其學九年。律生則六年。不貢舉者。並解追。其從縣向州者。年數下第。並須通計。服闋重仕者。不在計限。不得改業。

    開元二十一年五月敕。諸州縣學生。年二十五已下。八品九品子。若庶人生年二十一已下。通一經已上。及未通經。精神通悟。有文詞史學者。每年銓量舉選。所司簡試。聽入四門學。充俊士。即諸州人省試不第。情願入學者聽。國子監所管學生。尚書省補。州縣學生。長官補。諸州縣學生。專習正業之外。仍令兼習吉凶禮。公私禮有事處。令示儀式。餘皆不得輒使。許百姓任立私學。欲其寄州縣受業者亦聽。

    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敕。古者鄉有序。黨有塾。將以宏長儒教。誘進學徒。化民成俗。率由於是。其天下州縣。每鄉之內。各里置一學。仍擇師資。令其教授。

    貞元三年正月。右補闕宇文炫上言。請京畿諸縣鄉村廢寺。並為鄉學。并上制置事二十餘件。疏奏。不報。

    太和七年八月赦節文。應公卿士族子弟。取來年正月以後。不先入國學習業者。不在應明經進士之限。

    會昌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內士人寄客。脩明經進士業者。並宜隸於太學。外州縣寄學及士人。並宜隸各所在官學。

    褒崇先聖先師已下附。

    武德二年六月一日。詔曰。盛德必祀。義在方冊。達人命世。流慶後昆。爰始姬旦。主翊周邦。創設禮經。大明典憲。啟生民之耳目。窮法度之本源。粵若宣尼。天資濬哲。四科之教。歷代不刊。三千之徒。風流無歇。惟茲二聖。道著生民。宗祀不脩。孰明褒尚。宜令有司於國子監立周公孔子廟各一所。四時致祭。仍博求其後。具以名聞。詳考所宜。當加爵士。

    貞觀二年十二月。尚書左僕射房元齡。國子博士朱子奢建議云。武德中。詔釋奠於太學。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享。臣以周公尼父。俱稱聖人。庠序置奠。本緣夫子。故晉宋梁陳。及隋大業故事。皆以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歷代所行。古人通允。伏請停祭周公。升夫子為先聖。以顏回配享。詔從之。

    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脩宣尼廟于兗州。給戶二十。充享祀焉。

    三十一年二月十五日。詔以左邱明。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眾。杜子春。馬融。盧植。鄭康成。服子慎。何休。王肅。王輔嗣。杜元凱。范寧。賈逵等二十二人。代用其書。垂于國冑。自今有事于太學。並令配享尼父廟堂。

    顯慶二年七月十一日。太尉長孫無忌等議曰。按新禮。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又准貞觀二十一年。以孔子為先聖。更以左邱明等二十二人。與顏回俱配尼父於太學。並為先師。今據永徽令文。改用周公為先聖。遂黜孔子為先師。顏回左邱明。並為從祀。謹按禮記云。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鄭元注曰。官謂詩書禮樂之官也。先師者。若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可以為師者。又禮記曰。始立學。釋奠于先聖鄭元注曰。若周公孔子也。據禮為定。昭然自別。聖則非周即孔。師則偏善一經。漢魏以來。取舍各異。顏回孔子。互作先師。宣父周公。迭為先聖。求其節文。遞有得失。所以貞觀之末。親降綸言。依禮記之明文。酌康成之奧說。正孔子為先聖。加眾儒為先師。永垂制於後昆。革往代之紕繆。而今新令。不詳制旨。輒事刊改。遂違明詔。但成王幼年。周公踐極。制禮作樂。功比帝王。所以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為六君子。又說明王孝道。乃述周公嚴配。此即姬旦鴻業。合同王者。祀之儒官就享。實貶其功。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喪之弊。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宏聖教於六經。闡儒風於千世。故孟軻稱生民以來。一人而已。自漢已降。奕葉封侯。崇奉其聖。迄于今日。胡可降茲上哲。俯入先師。且左邱明之徒。見行其學。貶為從祀。亦無故事。今請改令從詔。於義為允。其周公仍依別禮配享武王。從之。

    三年。文宣王廟樂。詔用宣和之舞。國子博士范頵撰樂章。

    乾封元年正月三十日。追贈孔子為太師。至天授元年。封孔子為隆道公。總章元年二月一日。顏回贈太子少師。曾參贈太子少保。至太極元年二月十六日。追贈顏回為太子太師。曾參為太子太保。並配享孔子廟。至開元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詔曰。宏我王化。在乎師儒。能發明此道。啟迪含靈。則生民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所謂自天攸縱。將聖多能。德配乾坤。身揭日月。故能立天下之大本。成天下之大經。美政教。移風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民到于今受其賜。不其猗歟。嗚呼。楚王莫封。魯公不用。俾夫大聖。才列陪臣。栖遑旅舍。固可嘆矣。年祀寖遠。光靈益彰。雖代有褒稱。而未為崇峻。不副于實。人其謂何。夫子既稱先聖。可追諡為文宣王。令三公持節冊命。其後嗣褒聖侯。改封嗣文宣王。昔周公南面。夫子西坐。今位既有殊。豈宜仍舊。宜補其墜典。永作成式。其兩京國子監及天下諸州。夫子南面坐。十哲等東西行列侍。且門人三千。見稱十哲。包夫眾美。實越等夷。暢元聖之風規。發人倫之耳目。並宜褒贈。以寵賢明。其顏子既云亞聖。須優其秩。顏子贈兗國公。閡子騫贈費侯。冉伯牛贈鄆侯。仲弓贈薛侯。冉有贈徐侯。子路贈衛侯。宰我贈齊侯。端木子貢贈黎侯。子游贈吳侯。卜子夏贈魏侯。又夫子格言。參也稱魯。雖居七十之數。不載四科之目。頃雖參于十哲。終未殊于等倫。允稽先旨。俾循舊位。庶乎禮得其序。人焉式瞻。二十七日。命尚書右丞相裴耀卿。攝太尉持節。就國子廟冊命畢。所司奠祭。亦如釋奠之禮。又遣太子少保崔琳。往東都就廟行冊禮。二十一日。敕兩京及兗州舊宅廟像。宜改服冕袞。其諸州及縣。廟宇既小。但移南面。不須改其衣服。兩京樂用宮懸。春季二仲上丁。令三公攝行事。七十子並宜追贈。曾參贈郕伯。顓孫師陳伯。澹臺滅明江伯。宓子賤單伯。原憲原伯。公冶長莒伯。南宮适郯伯。公晢哀郳伯。曾點宿伯。顏路杞伯。商瞿蒙伯。高柴共伯。漆雕開滕伯。公伯寮任伯。司馬牛向伯。樊遲樊伯。有若卞伯。公西華郜伯。巫馬期鄫伯。梁鱣梁伯。顏柳蕭伯。冉儒紀伯。曹卹曹伯。伯虔鄒伯。公孫龍黃伯。冉季東平伯。秦子南少梁伯。漆雕子斂武城伯。顏子驕琅琊伯。漆雕徒父須句伯。壤駟赤北徵伯。商澤睢陽伯。石作蜀石邑伯。任不齊任城伯。公夏首元父伯。公良孺東牟伯。后處營邱伯。秦子開彭衙伯。奚容箴下邳伯。公肩定新田伯。顏相臨沂伯。鄡單銅鞮伯。句井疆淇陽伯。罕父黑乘邱伯。秦商上洛伯。申黨召陵伯。公祖子之期思伯。榮子期雩婁伯。縣成鉅野伯。左人郢臨淄伯。燕伋漁陽伯。鄭子徒滎陽伯。秦非汧陽伯。施之常乘氏伯。顏噲朱虛伯。步叔乘淳于伯。顏之僕東武伯。原亢萊蕪伯。樂欬昌平伯。廉潔莒父伯。顏何開陽伯。叔仲會瑕邱伯。狄黑臨濟伯。邽巽平陸伯。孔忠汶陽伯。公西輿如重邱伯。公西箴祝阿伯。

    制曰。道可褒崇。豈限今古。追贈之典。旌德存焉。夫子十哲之外。曾參六十七人。同升孔門。傳習經術。子之四教。爾實行之。親授微言。式揚大義。是稱達者。不其盛歟。欽若古風。載崇元聖。至於十哲。皆被寵章。而曾子之倫。未有稱謂。宜亞四科之士。以疏五等之封。俾與先師。咸膺盛禮。

    神龍元年正月一日敕文。諸州孔子廟堂。有不向南者。改向正南。

    開元八年三月十八日。國子司業李元瓘奏言。京國子監廟堂。先聖孔宣父。配坐先師顏子。今其像見在立侍。准禮授坐不立。授立不跪。況顏子道亞生知。才充入室。既當配享。其像見立。請據禮文。合從坐侍。又四科弟子閔子騫等。並伏膺儒術。親承聖教。雖復列像廟堂。不參享祀。謹按祠令。何休等二十二賢。猶霑從祀。豈有升堂入室之子。獨不霑配享之餘。望請春秋釋奠。列享在二十二賢之上。七十子者。則文翁之壁。尚不闕如。豈有國庠。遂無圖繪。請令有司。圖形於壁。兼為立贊。庶敦勸儒風。光崇聖烈。曾參孝道可崇。獨受經於夫子。望准二十二賢從享。詔曰。顏回等十哲。宜為坐像。悉令從祀。曾參大孝。德冠同列。特為塑像。坐於十哲之次。因圖畫七十弟子。及二十二賢于廟壁上。以顏子亞聖。親為製贊。書于石。仍令當朝文士。分為之贊題其壁焉。

    蘇氏議曰。撿貞觀顯慶年敕。並稱二十二賢。又撿太極開元年敕。即稱二十二賢。將前敕及學令比類。于服虔之下。有杜范賈。未知何年月附入。

    建中三年閏正月。以文宣王三十七代孫齊卿。為兗州司馬。襲文宣王。

    元和四年二月。以文宣王三十八代孫惟昉。為兗州參軍。十三年正月。以文宣王三十八代孫惟晊。襲文宣王。

    會昌二年十月。以文宣王三十九代孫榮為國子監丞。襲文宣王。

    大中三年十一月。國子祭酒馮審奏。文宣王廟。始太宗立之。睿宗書額。武后初政之日。改篆題大周二字。請削去從之。

    大順元年二月。宰臣兼國子祭酒孔緯奏。文宣王祠廟。經兵火焚毀。有司釋奠無所。請內外文臣。各于本官料錢上。每一緡抽十文。助脩國學。從之。

    釋奠

    武德七年二月十七日。幸國子學。親臨釋奠。引道士沙門與博士雜相駮難久之。

    貞觀十四年二月十日。幸國子監。親臨釋奠。

    二十年二月。詔皇太子于國學釋奠于先聖先師。皇太子為初獻。國子祭酒張復裔為亞獻。光州刺史攝司業趙宏智為終獻。既而就講。宏智演孝經忠臣孝子之義。右庶子許敬宗上四言詩。以美其事。

    二十一年。中書侍郎許敬宗等奏。按禮記文王世子。凡學官春釋奠于先師。鄭元注曰。官謂詩書禮樂之官也。彼謂四時之學。將習其道。故儒官釋奠。各于其師。既非國學行禮。所以不及先聖。至于春秋二時合樂之日。則天子視學。命有司典秩節。總祭先聖先師焉。秦漢釋奠。無文可撿。至于魏武。則使太常行事。自晉宋已降。時有親行。而學官主祭。全無典實。且名稱國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