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长物志译注最新章节!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1),追绮园之踪(2),而混迹廛市(3),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4),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蕴隆则飒然而寒(5),凛冽则煦然而燠(6)。若徒侈土木,尚丹垩(7),真同桎梏樊槛而已(8)。

    【注释】

    (1)吾侪(chái):我辈。栖岩止谷:指隐逸山林。岩,石窟,洞穴。谷,山谷。

    (2)绮园:指绮里季、东园公,为秦末“商山四皓”中的隐士。“商山四皓”指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史记·留侯世家》:“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3)廛(chán)市:都市。

    (4)怪箨(tuò):怪竹。箨,竹笋皮。

    (5)蕴隆:暑气郁结而隆盛。

    (6)煦(xù)然:温暖。燠(yù):暖,热。

    (7)丹垩(è):涂红刷白,指油漆粉刷。丹,红色。垩,白色。

    (8)桎梏(zhì gù):束缚,压制。

    【译文】

    居住在山水之间为上乘,居住在村庄稍逊之,居住在城市郊外又逊一筹。我辈纵然不能栖居洞穴山谷,追寻绮里季、东园公这些古代隐士之踪迹,但混迹于都市之中,也要门庭雅致高洁,房舍清净美好,亭阁台榭有旷达之士的情怀,房舍楼阁具幽隐之士的风致。而且要种植佳树奇竹,陈设金石书画,使居住其间的人忘记年岁的老去,客居其间的人忘记归返,游览其间的人忘记疲倦。天气郁热的时候进入其间则觉得凉意顿生,气候酷寒的时候进入其间则感觉和煦温暖。如果只是追求建筑豪华,崇尚色彩华丽,那么这房舍真如同脚镣手铐、鸟笼兽圈了。

    【点评】

    此篇为卷首序言,总括室庐类物品的品赏原则。

    一部《长物志》,以“室庐”开篇。室庐乃人类最根本的藏身之处,也是建造园林必不可少的部分。

    方孝孺《借竹轩记》:“古之达人以百世为斯须,以天地为室庐,以万物为游尘。”这是超然物外的道家风范,尘世中几人可达此境界?文震亨承认不能追踪古之隐士的踪迹,但认为即便是在都市生活中也要追求生存环境的艺术化。所在环境最上乘乃在山水之间,须种植佳木怪竹,陈列金石书画,这些都是具体明确的要求。而门庭须雅洁,室庐须清靓,亭台须具旷士之怀,斋阁须有幽人之致,让人达到“忘老”“忘归”“忘倦”之境界,则非具体的设施要求,而是一种材料组合后浑融的境界,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风格与情调,传达的是一种诗意生活的取向。

    从文震亨对室庐之要求能看出他对“雅”与“隐”的追求。晚明社会经济富裕,文人士大夫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将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园林成为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对园林的风格追求与诗文方面的追求相一致,即“雅”,要显示出文人与庸众不同的高雅趣味,不能只注重外在装饰而缺乏内在神韵。佳木怪竹、金石图画传达的正是文人趣味。文震亨虽积极参与政事,但大明王朝气数将尽,党争激烈,危机四伏,虽怀抱负,却已不可为。居住在山水之间过隐逸生活便是无奈之后最好的选择,对文人构成了极大的诱惑。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隐士传统所昭示的高洁人格、超脱出世的态度让后来文人欣羡并效仿。文震亨混迹尘世而对隐士充满向往,在居住生活中追求幽人风致、旷士情怀,颇有“大隐隐于市”的味道。他对室庐风格的追求正是明代文人审美情趣的缩影,是其时文人生存形态之显现。

    室庐装饰亦是人格、品位之流露,文震亨展现了他不同于流俗的文人姿态。一部书在此定下基调,“雅”之谓也。

    门

    用木为格,以湘妃竹横斜钉之(1),或四或二,不可用六。两旁用板为春帖,必随意取唐联佳者刻于上。若用石梱(2),必须板扉。石用方厚浑朴,庶不涉俗。门环得古青绿蝴蝶兽面,或天鸡饕餮之属(3),钉于上为佳,不则用紫铜或精铁,如旧式铸成亦可,黄白铜俱不可用也。漆惟朱、紫、黑三色,余不可用。

    【注释】

    (1)湘妃竹:即斑竹,一种颈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相传舜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去哭他,泪洒竹上,成为斑点。

    (2)石梱(kǔn):石门槛。

    (3)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也指鸟名,即锦鸡。饕餮(tāo tiè):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的怪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

    《后赤壁赋图》中的门

    【译文】

    用木做门框的横格,在上面横斜地钉上湘妃竹,或者四根,或者两根,不能六根。门的两旁用木板做春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唐诗之佳者作为联语刻在上面。如果用石门槛,必须用木板门。所选用的石头要方厚浑朴,才不俗气。门环用蝴蝶、兽面,或者是天鸡、饕餮一类形状的古青铜钉在门上为上乘,不然的话用紫铜或者精铁,按照旧式铸造也行,黄铜和白铜均不可使用。漆只能用红、紫、黑三种颜色,其余的都不能使用。

    【点评】

    门,是室庐的一部分,又是独立的建筑。《玉篇》:“门,人所出入也。”《释名》:“门,幕障卫也。”门既是人出入的地方,也具有屏障、防守作用,是整个建筑的点睛之处,也是古代社会中身份等级和地位的象征。用来表达双方等级、地位相当的词语便是“门当户对”。

    古代建筑中有各类的门,文震亨并没有指明是哪一类的门,而是说明对门总体的装饰要求。不仅从横格、门框、春联、门槛、门环各个环节予以说明,而且对材料、颜色、形状甚至材料的搭配、颜色的组合也有特别说明。从文震亨对细节的揣摩来看,他的品赏不在门的实用功能,而在材料样式的视觉美观以及审美品位的呈现。不管是用唐诗做春联,还是用方厚浑朴的石块,都是为了达到“庶不涉俗”的效果。

    今天已经有种类繁多的门,作为文化印记的朱门红墙、深宅大院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古人在木与石的搭配、红与黑的选择中所展现的精致考究今天还让我们感受到那无限的生活热情。品位不只体现在琴棋书画,也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物件上面。《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户即门。哪一个外出的人,能够不经过屋门呢?又有哪一个登堂入室的人不经过屋门呢?门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感诉求和文化意蕴,“鲤鱼跃龙门”是质的飞跃,“芝麻开门”是梦想成真。

    阶

    自三级以至十级,愈高愈古,须以文石剥成。种绣墩或草花数茎于内(1),枝叶纷披,映阶傍砌。以太湖石迭成者,曰涩浪(2),其制更奇,然不易就。复室须内高于外(3),取顽石具苔斑者嵌之,方有岩阿之致(4)。

    【注释】

    (1)绣墩:绣墩草,又称沿阶草、书带草。百合科,叶丛生,花倒垂。

    (2)涩浪:墙上石头凹入,像水纹的形状。

    (3)复室:即今天所谓的套房。

    (4)岩阿(ē):山谷。岩,洞穴。阿,大的丘陵。

    【译文】

    门前石阶从三级到十级,越高越显得古雅,要用有文理的石头削成。种一些绣墩草或者野花草在石阶缝隙内,枝叶繁茂,披挂于台阶之上。用太湖石砌成的石阶称为“涩浪”,它的样式更加奇特,只是很难做好。套房内室要高于外室,取带有苔藓痕迹的未经斧凿的石块镶嵌台阶,这样才有山谷间的风味。

    【点评】

    《玉篇》:“阶,登堂道也。”《释名》:“阶,梯也,如梯之有等差也。”梯状台阶是进入厅房的必经之路。

    对台阶的品赏,文震亨提出了两个标准,一是“古”,即古雅、古朴。石块需要有文理,能够用带有水纹的太湖石最好。一是自然,石阶上要有蔓延的野草,还要取用未曾雕琢的带有苔藓痕迹的石块。师古崇雅是明代文人一直延续的一个传统,在诗文领域有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以复古为己任。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是对古朴风格的追求。自然本是天然,无人为因素,建造园林、砌制台阶已是人力,刻意显示自然是否反倒有些不自然呢?而这种追求古人早已有之,唐人刘禹锡表明个人高洁品格的《陋室铭》便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蔓延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眼帘。既是古雅静谧的气氛,也是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文震亨在闹市中寻找一点山谷间的情趣也是对宁静、愉悦心境的追求。

    由台阶引申而来的“阶级”便是尊卑上下的等级。《三国志·吴书》:“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即使就在台阶之上,也有尊卑的区别,《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魏公子走东阶,而不肯走西阶,是一种礼貌、谦卑的行为。

    我们今天乘着电梯进入高楼大厦,那一级一级的台阶已不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整齐且标准的台阶再也唤不起我们任何的兴趣,而我们的古人曾经怎样在那错落有致的台阶间反复考量、推敲,或者满足,或者遗憾。

    窗

    用木为粗格,中设细条三眼,眼方二寸,不可过大。窗下填板尺许,佛楼禅室,间用菱花及象眼者。窗忌用六,或二或三或四,随宜用之。室高,上可用横窗一扇,下用低槛承之。俱钉明瓦(1),或以纸糊,不可用绛素纱及梅花簟(2)。冬月欲承日,制大眼风窗,眼径尺许,中以线经其上,庶纸不为风雪所破,其制亦雅,然仅可用之小斋丈室。漆用金漆或朱黑二色(3),雕花彩漆,俱不可用。

    【注释】

    (1)明瓦:用蛎、蚌等物的壳磨成半透明的薄片,嵌于窗间或顶篷上以取光。

    (2)绛素纱:深红色绉纱。梅花簟(diàn):梅花纹的竹席。

    (3)金漆:金州产的漆,泛指漆之佳者。

    拙政园漏窗长廊

    【译文】

    用木头隔成大格子,再用细木条将大格子隔为三个小格子,每个窗格的孔二寸见方,不能太大。窗下面填板一尺左右,供奉佛像的楼阁和禅房,夹杂使用菱花和象眼图案的装饰。窗户忌讳设为六扇,根据情况设计为两扇、三扇或者四扇即可。室内空间高的,可以在上面开一扇窗户,下面用低栏杆接续它。都装上明瓦,或者用纸糊上,不能用深红色的绉纱和梅花纹的竹席。冬日想多接收一些阳光,需制作大孔的风窗,窗孔直径一尺左右,中间用几道线缠在上面,这样窗户纸就不会被风雪刮破,这样制作也很雅致,但是只能用于小屋斗室。窗户漆要用金漆,或者朱漆、黑漆,雕花漆、彩漆都不能使用。

    【点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便是房屋的眼睛。窗不仅透光通风,也具装饰点缀的作用。钱钟书《窗》一文曰:“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透过窗,室内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的阳光、风雨,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

    文震亨只讲到窗户大致的设置、用料,并没有细数窗户的装饰,而是选取了几种特殊情况予以品鉴。第一种,供佛像的阁楼与禅房,其窗户装饰需用菱花与象眼的图案。第二种,室内空间较高的需要上面设窗户,下面连接以栏杆。第三种,想多接收阳光的房间需要大孔风窗。他对窗子的品赏兼顾到美观与实用性。《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满奋畏风,“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近似于玻璃的窗扇看起来很稀疏,易透风,满奋便露出怕风状,被晋武帝取笑,实际上窗户很严实。满奋畏风,对窗户的反应自然非常敏感。

    旧时的大家闺秀也从阁楼的窗户里偷窥媒人介绍的夫婿,而院落中的男性并未察觉。钱钟书在《窗》一文里调侃说,窗和门一样也作为进出口,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如钱钟书所言,则此时窗户更胜于门的作用。对于文人来说,窗户不仅反映着寒暑变化,春秋代序,也是心境的映照。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曰:“箧中有余衣,盎中有余粮。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丰衣足食,心情悠闲,书史为伴,岁月不居,猛然间发觉窗户已从炎热变为寒凉,窗外已经几许沧桑。这是何等惬意生活,何等惬意心情!

    栏干

    石栏最古,第近于琳宫、梵宇(1),及人家冢墓。傍池或可用,然不如用石莲柱二,木栏为雅。柱不可过高,亦不可雕鸟兽形。亭、榭、廊、庑可用朱栏及鹅颈承坐(2),堂中须以巨木雕如石栏,而空其中。顶用柿顶,朱饰,中用荷叶宝瓶(3),绿饰。卍字者,宜闺阁中,不甚古雅。取画图中有可用者,以意成之可也。三横木最便,第太朴,不可多用。更须每楹一扇(4),不可中竖一木,分为二三。若斋中则竟不必用矣。

    【注释】

    (1)琳宫:道院。梵宇:佛寺。

    (2)榭:建在高台上的木屋,多为观赏之所。廊:正屋两旁屋檐下的过道,或者有顶的独立通道。庑(wǔ):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鹅颈:鹅颈栏干,用在临水的亭榭、楼阁上层的回廊上,是在坐凳栏干上加了一个弯曲的靠背而成。

    (3)荷叶宝瓶:宝瓶夹于荷叶之中的一种图案雕刻。

    (4)楹(yínɡ):房屋的计量单位。屋一列或一间为一楹。

    杜琼《友松图》

    【译文】

    石栏干最古朴,只是多用于道院、佛寺,及民家的墓地。池塘旁边也可以用,但是不如用两个雕刻着莲花的石柱子在两端,中间用木栏为雅致。柱子不能太高,也不能雕刻成鸟兽形状。亭子、楼台、走道、廊屋可用朱红栏干和鹅颈栏干作为靠背,中间的立柱要用巨木雕成石栏干的样子,中间挖空。顶部做成柿子形状,用朱红色的漆,中部做成荷叶宝瓶形状,用绿色的漆。装饰有“卍”字图案的栏干适宜于闺阁之中,不太古雅。可以选取图案中可以使用的,做成符合自己心意的形状即可。用三道横木做成栏干最简便,只是过于朴拙,不能多用。而且栏干要以一根立柱为一扇,不能在中间竖立木头分成两三格。如果是家居的房舍就完全不必这样了。

    【点评】

    文震亨提到三种样式的栏干,道院、佛寺及墓地的是普通栏干,用于分割空间和装饰,最为简洁古朴;池塘旁边的是坐凳栏干,由石雕莲花柱和木栏干组成,供人停留、休息;亭榭廊庑所用的则是鹅颈栏干,有弯曲的靠背供人休息,也更具装饰效果。虽然题目为“栏干”,文震亨实际在讲建造园林时栏干与亭榭廊庑的搭配,古雅、古朴的格调是其理想境界。但在大的宜用、宜忌原则之下,主张变化与随性,不能朴拙。

    精工细雕的栏干是园林风景的一部分,也承载着岁月的变迁、人世的沧桑。李煜亡国之后反反复复地想念故国的栏干、石阶:“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江山易主,岁月流逝,雕栏玉砌在沧桑变迁中注视着人间颜面的改变。精致的栏干、石阶正是其时荣华富贵的象征。斗转星移之间,伤心之人怎敢触摸?“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曾经的江山与岁月一去不返,独自品尝孤独与痛苦吧,远离那似曾相识的栏干。而即便是英雄,在栏干前又有多少寂寞与无奈,“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栏干见证着英雄的苦闷与悲哀。

    在栏干间徘徊、流连不肯离去的还有柔肠千缕的女性。“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将所有的栏干倚遍,无情无绪,尝尽“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惆怅与落寞。栏干承载了女性多少相思,多少幽幽思绪。月光溶溶的夜晚,落花飘零的时节,栏干间有多少徘徊的身影,有多少无法诉说的惆怅。亭台水榭、回廊深宅,怎能少了栏干的风致?

    然而,工匠们倾注了心血与热情的栏干无情地注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江山易主,英雄沦落,红颜老去,与它何干!无论英雄与闺秀怎样在栏干间辗转徘徊,却只能独自领受命运给予的寂寞与悲哀。世间每一个个体都只能孤独地面对自己人生际遇中的现实和命运。栏干默默,无能为力。

    堂

    堂之制,宜宏敞精丽。前后须层轩广庭(1),廊庑俱可容一席(2)。四壁用细砖砌者佳,不则竟用粉壁。梁用球门(3),高广相称。层阶俱以文石为之,小堂可不设窗槛。

    【注释】

    (1)层轩:重轩,多层的带有长廊的敞厅。

    (2)廊庑:堂前的廊屋、走廊。

    (3)球门:把梁做成拱形。

    【译文】

    堂屋的规格,应当宏大宽敞,精美华丽。前后要有多层的阁楼和宽广的庭院,走廊要能够容纳一席宴席。堂屋四面墙壁用细砖砌成最佳,不然的话就完全做成白色墙壁。大梁做成拱形,高度和宽度要相称。台阶都用带文理的石块砌成,小堂屋可以不设窗下的栏干。

    【点评】

    古代房屋建筑,前为堂,后为室。相较于“室”的隐秘性而言,“堂”是对外敞开的部分,位于建筑物前部。成语“登堂入室”体现的正是“堂”与“室”的前后布局与开放空间的大小。“室”多为起居之所,“堂”则用来宴请宾客、朋友聚会。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偶遇少年知交,重聚于堂屋之中。

    文震亨对“堂”的鉴赏标准是“宏敞精丽”,不但要宏大气派,而且要精美华丽。宽阔的庭院与层叠的阁楼是保证“宏敞”的条件,连走廊都要能摆设宴席。精细的瓷砖与拱形的大梁则是“精丽”的体现。连台阶的石块都是有讲究的,要带有文理,既古朴又雅致。细节最能彰显生活的品质,建筑宏大的堂屋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用心。

    堂是门面的象征,“白玉为堂金做马”是富可敌国;堂是宴饮聚会之处,“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觥筹交错时赞誉的声音;堂是历史兴衰的见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今昔的鲜明对比,是荣华的易逝与自然的无情。

    蜗居于斗室之中,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区分出堂、室、斋、庐、舍、楼等名称的差异。连走廊都能举行宴会的堂屋该是怎样的壮丽、豪华,我们只能对古人的生存空间心向往之。宴饮唱和,文采飞扬,曲终人散,堂就是矗立在记忆深处的标志性空间。

    山斋

    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或傍檐置窗槛,或由廊以入,俱随地所宜。中庭亦须稍广,可种花木,列盆景。夏日去北扉,前后洞空。庭际沃以饭瀋(1),雨渍苔生,绿褥可爱。绕砌可种翠云草令遍(2),茂则青葱欲浮。前垣宜矮,有取薜荔根瘗墙下(3),洒鱼腥水于墙上以引蔓者。虽有幽致,然不如粉壁为佳。

    【注释】

    (1)饭瀋(shěn):饭汁米汤。

    (2)翠云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伏地蔓生,极细软,分枝处常生不定根,多分枝。羽叶细密,并会发出蓝宝石般的光泽。

    (3)薜(bì)荔:又称木莲,常绿藤本,叶椭圆形,花极小。瘗(yì):埋。

    【译文】

    山中居室适宜明亮干净,不可太宽敞。明亮干净则令人心神爽快,过于宽敞则费人目力。或者在靠近屋檐处设置窗下栏干,或者由走廊进入室内,这些都根据地形环境来设置。庭院应该稍微宽敞些,可以种上花木,摆列盆景。夏天的时候去掉北面的门,前后贯通,便于通风。庭院里浇灌一些米汤饭汁,下过雨之后就会长出苔藓,绿茸茸的,很可爱。沿着台阶可以遍植翠云草,长到茂盛的时候就青翠葱茏,像浮在水面一般。前面的墙要矮一些,有的人将薜荔草的根埋在墙下,再往墙上洒些鱼腥水,用来引导藤蔓攀爬。这样虽然有幽深的风味,但不如白色墙壁为佳。

    沈贞《竹炉山房图》

    【点评】

    山斋是文人寻找与世隔绝的僻静与清高的处所,所以建筑自然不同于堂屋居室的富丽宏大,讲究的是幽静和惬意。不管是窗下栏干的设置还是走廊的方位选择,文震亨都突出了随意。夏日为了通风,甚至卸去北面的门扇,苔藓与翠云草则是要复原山中的原始风味,这么做都是为了使人神清气爽。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澄净是后世文人一直追寻的山居意境。文震亨对山斋的品鉴就是在闹市中寻找山居的感觉。

    文人山居是对闹市的疏离,是故意寻找隐居的乐趣。萧统《晚春诗》:“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深夜,落花簌簌,山斋门扉大开。与王维《秋夜独坐》中“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山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有凄凉,又有生命的律动,看似无我的境界,而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却都包含在内了。山斋内有惬意,更有寂寞,庾信《山斋》:“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峰。遥想山中店,悬知春酒浓。”石影临水,山云绕峰,在幽静的山色中遥想山中熟酒的醇香,人在山斋,心在斋外,既享受山居的乐趣,又向往山外的热闹。而山居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诗书,袁宏道《和王以明山居韵》:“山斋通夜雨,断肠子瞻诗。”山斋夜雨,点点滴滴,诗书为伴,尘世的烦扰抛到山斋之外,畅游于与古人的神交之中,再没有寂寞与烦恼。此等境界,岂是闹市中人所可体会得到?

    元好问《山居杂诗六首》之一:“瘦竹藤斜挂,幽花草乱生。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在荒僻与幽静中,山野植物自由自在地生长,藤斜挂,草乱生,任性而洒脱。这不正是文人精神世界的隐喻吗?对于有着无数烦恼与悲凉的人生来说,山斋正是文人的精神后花园。在离大自然越来越远的今人看来,山斋中的文人未免有些造作,但山斋曾作为暂时的栖息地接纳了失意或得意的文人,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另一方天地。

    佛堂

    筑基高五尺余,列级而上,前为小轩及左右俱设欢门(1),后通三楹供佛。庭中以石子砌地,列幡幢之属(2)。另建一门,后为小室,可置卧榻。

    【注释】

    (1)欢门:耳门,侧门。

    (2)幡幢(fān zhuànɡ):佛家旌旗类道具。幡,所垂长帛。幢,杆柱。

    【译文】

    佛堂需要建筑五尺高的台阶,一级一级地通往堂前,佛堂前设置小轩,小轩左右两侧都设置旁门,后面与供奉佛像的三间厅堂相通。厅堂当中用石子砌地,陈设旌旗一类的佛家道具。另外开设一门通往后面的小房间,室内可放置卧榻。

    【点评】

    文震亨讲的不是佛像的设置,而是供奉佛像的堂屋的设置。高高的台阶、作为前奏的小轩及旁门都是佛堂不可缺少的布置,简单而庄严。以石子砌地,保证干燥安全。卧室另设,不可与佛堂一处。

    佛堂内还须有佛像、经箱、经术、香炉、果盘、烛台、净水杯等物,这些文震亨一笔带过,只说“列幡幢之属”,由于过于繁琐,不愿细说。或者文震亨并不是很熟悉这类摆设。从古代文人对佛教的信仰来看,多表现为对佛教义理的崇尚,并不在意外在的形式,“呵佛骂祖”表达的正是外在色相皆虚妄的道理。所以文人的佛教信仰不同于世俗层面的烧香、拜佛,而是直指佛教信仰的本质。文震亨不谈佛堂内的设置也就在情理之中。青灯黄卷不是文人追求的佛家境界,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接受佛教中的某些内容,以深切的人生体验契合于佛法的微妙教理,寻找安顿心灵的场所,这才是文人佛教信仰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在这样的信仰中,文人消化了精妙的佛理,将之体现在生活当中,体现在诗文创作中,思考了人生哲理性的东西。

    在园林建筑中设置佛堂可以产生安全感,主人也期望在佛堂内去除烦恼,净化身心,保持一日三省吾身的警戒之心。然而,佛堂真的有此作用吗?陈维崧《江城子·鲍让侯载酒泛舟,同于皇、仲震、商原、佩纫、家弟鲁望,小泊城南诸寺,纪所见》:“蓦遇娇红,澹粉佛堂边。恰似湿云欹一朵,扶不定,竹栏前。老夫侧帽兴翩然。”庄严静谧的佛堂,淡妆妖娆的女子,兴奋异常的词人,这组画面,真是意味深长。

    桥

    广池巨浸(1),须用文石为桥,雕镂云物(2),极其精工,不可入俗。小溪曲涧,用石子砌者佳,四傍可种绣墩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