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周易解题及其读法最新章节!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汉有焦延寿、京房之推灾祥,阴阳家之占验也。魏有王弼、韩康伯之黜象数,道家之虚无也。宋有陈抟、邵雍之演图书,方士之修炼也。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炼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语曰:“群言淆乱衷诸圣。”而欲籀明《易》道,莫如折衷孔子。《易》本为卜筮之书,而孔子推天道以明人事;《易》只有卦爻之画,而孔子玩爻象而系之辞,曰:“我于《易》则彬彬矣。”《易纬·通卦验》云:“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则是孔子之有大造于《易》也。费直治《易》亡章句,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而荀爽传费氏学,著《易传》,据爻象承应阴阳变化之义,以十篇之文解说经意。此千古读《易》之准的也。姑以鄙意,粗发读例:

    第一,明《易》之学 窃以为善读《易》者,必祛四蔽明一谛而后可以辟理障,阐《易》学。何谓四蔽?一曰以阴阳占验言《易》,《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孔子说《易》见于《论语》者二事:一勉无过,一戒无恒。皆切人事。而战国《荀子》、《吕览》及汉初贾谊《新书》、董子《繁露》、《淮南鸿烈解》诸子书引《易》,亦皆切人事言之,而不主阴阳灾变,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焦、京之阴阳灾变,入于祥;再变而为陈、邵陈抟、邵雍。之河图、洛书,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逊清学者于陈、邵之图书辞而辟之,而复理焦、京纳甲卦气之说,是去一障又生一障,宁必此之为是而彼之为非哉!一曰以老子明《易》。自何晏善谭《易》、《老》,见称《魏氏春秋》;谈者每以《老》、《易》对举,而王弼注《易》亦杂老氏之旨。不知老子知常,《易》道观变;老子守归根之静,《易》道见天下之动;老子阐旨于重玄以明天之道,《易》道假象于阴阳以察民之故;一无对,一有对。论旨之不同如此,而谭者皮傅枝辞。此孙盛所为讥弼“以附会之辩而欲笼统玄旨,虽有可观,恐泥大道”者也!《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引。但汉末《易》道猥杂,卦气爻辰纳甲飞伏世应之说,纷然并作;弼乘其敝,扫而空之,颇有摧陷廓清之功!而以清言说经,杂以道家之学,汉人朴实说经之体,至此一变。然则弼注之所以可取者,在不取术数而明义理;其所以可议者,在不切人事而杂玄虚。一曰以禅参《易》:宋儒杨简承其师陆九渊之学,为《易传》,略象数而谈心性,多入于禅。王宗传与之同时,而作《童溪易传》,力排象数而不免涉于虚无,大旨与简相类。逊清《四库全书提要》录存其书,见以佛理诂《易》,自二人始;著经学别派之由也。不知以禅参《易》,极盛南朝。孔颖达论之最为宏通,其序《周易正义》,以为:“江南义疏十有余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原夫《易》理难穷,虽复玄之又玄;至于垂范作则,便是有而教有。若论住内住外之空、就能就所之说,斯乃义涉于释氏,非为教于孔门也!”诚哉是言!兹不复赘。一曰以进化论《易》:欧通以还,进化论兴,而谭《易》者亦以进化为应运。不知“易”而名“周”只是化而非进。言世运之变同,而所以为言者不同。《周易》之所明者天道,无往而不复;进化之所论者,群治有进而无退。然英哲家赫胥黎论天演,而终之以《进化》一篇,曰:“万化周流,有其隆升,则亦有其污降宇宙一大年也,自京垓亿载以还,世运方趋上行之轨;日中则昃,终当造其极而下移。然则言化者谓世运必日亨,人道必止至善,亦有不必尽然者矣。”则是万化之循周流,世运之不日亨,赫氏何尝不凿凿言之也。四蔽既祛,当明一谛。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字以征验人事。“君”者,群也。“君子”之言善群者也,圣人之情见乎辞矣。然则《易》之为学,群学也。“群学者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严复译斯宾塞尔之《群学肄言序》。福劳特曰:“今世所谓科学者,非但即物穷理已也;于先后因果之间,必有数往知来之公例,而后副名实。”严复译《群学肄言·倡学第二》引。斯宾塞尔曰:“科学者,所以穷理尽性,而至诚者可以前知。”《群学肄言·倡学第二》“群学之事,所重者,不在今日群种治化之已然也;在即其已然,推所必至。天生烝民,德不虚立。于其身有性情才力之可指,于其群即有强弱衰盛之可指。是则群学所以为学而已矣!”《群学肄言·喻术第三》吾观于《易》,彰往而察来,显微而阐幽,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籀乾坤阖辟二例以立天演之本;衍六十四卦以网群治演变之赜。如《屯》之言难,《蒙》之言教,《需》之言养,《师》之言众,皆以一卦言群治之一事,它可类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傥有合于所谓“群学者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者耶。昔司马迁论《易》本隐而之显,而侯官严复则以为与欧儒外籀之术有合,允矣而未尽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夫易者,阴阳变化之谓。阴阳变化,立爻以效之。皆从乾坤而来。乾生震、坎、艮三男,坤生巽、离、兑三女,而为八卦;变而相重,而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谓“推而行之谓之通”也。此易道之外籀也。然传不云乎:“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简矣。故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万变虽殊而归于一。此《易》道之内籀也。夫执一衍万之谓外籀;会异统同之谓内籀。为术不同而用相资。外籀者,所以尽《易》之变;内籀者,所以穷《易》之蕴。二者,欧儒即物穷理之最要途术也。岂非合于所谓“群学者,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者耶!吾闻德国学者蓝德莱教授之言曰:“谭群学者,有探原立论,谓群治演变,有其大经大法,而俟之百世不惑,放之四海皆准者,谓之哲家之群学。有籀史实以察群治之嬗变至赜,日新又新者,谓之史家之群学。推此而往,群学之所以籀群;有谓群治之演变虽赜,而往复循环,阖辟有常,可以籀其大例者;有谓世变何常,察史可知,一往不复而日进无疆者。”氏在国立自治学院演讲题曰《社会学研究方法上之争辨》,有记录,载《东方杂志》第十卷第二十二号,今隐括其指以便征引。而《易》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原始要终,而籀群治演变之大经大法者也。傥所谓“哲家之群学”非耶?必明乎此而后可与言读《易》。

    第二,读《易》之序 孔子之于《易》也,《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各自为篇。而王弼注以《彖》、《象》、《文言》分附其卦当爻之下,以解说经意,而明爻象承应阴阳变化之义,或者有改经之讥。然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费直家法如此。今以相合,学者寻省易晓,未为非计也!惟是不读《说卦》,无以明八卦之法象德业;犹之读代数书者不明正负号之用法,读几何书者不知点线面之界说,而欲演数作图,胡可得也。不读上下《系辞传》,无以知一经之全体大例;犹之读代数书者不熟记公式,读几何学者不明白定理,而欲演算作图,亦不可也。是故读《易》者宜先读《说卦》,次读上下《系辞传》,然后读《上下经》之《系辞》、《彖》、《象》、《文言》;则于卦位爻位象义及彖象爻之材德已略有头绪,以读经文,自可触类而通,无虞扞格。而《序卦》则序六十四卦先后相次之义,以见消长之迭倚;《杂卦》则举六十四卦彼此反对之例,以明刚柔之相杂。错综其义,言非一端;是非旁贯全经不能通晓也。当以殿于末焉。

    第三,籀《易》之例 《易》之发凡起例,尽于《说卦》及上下《系辞传》。然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有据辞籀推,可以意会者;有发于他经,不见《易》书者。观其会通,籀为大例:有画卦之例,有系辞之例,有玩占之例。

    (甲)画卦之例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然言位者有二义:“列贵贱者存乎位。”二三四五在上位者为贵,在下位者为贱。二四,则四贵而二贱;三五,则五贵而三贱。而初上为无位之爻,初为未仕之人;上则事外之地;皆不当位也。故《乾》之上曰贵而无位。《需》之上曰不当位。王弼注:《需》上六曰:“处无位之地不当位者也。”若以一卦之体言之,则皆谓之位,故曰“《易》六位而成章。”《易纬·乾凿度》曰:“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凡此六者,阴阳所以进退,君臣所以升降,万民所以为象则也。”后来注家多据以为说。然亦有以四为三公、三为诸侯者。如《系辞下》:“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崔憬曰:“二主士大夫位,佐于一国;四主三孤、三公、牧伯之位,佐于天子;皆同有佐理之功也。二主士大夫,位卑;四孤公牧伯,位尊。故有异也。”又“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崔憬曰:“三诸侯之位,四天子之位;同有理人之功,而君臣之位异也。”则是四为三公、三为诸侯矣!此亦不可不知也。虽然犹有疑第一位言初,第六位当言终,第六位言上,第一位当言下。所以文不同者,盖下言初,则上有末义。故《大过彖》云“栋挠本末弱”,则是上有末义。六言上,则初当言下故《乾小象》云:“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则是初有下义。互文相通,一也。且第一言初者,欲明万物积渐,从无入有。所以言初,不言一与下。而六言上者,欲见位居卦上,故不言六与末。二也。此画卦之大例。然而犹有可论者:

    (一)卦爻有主 卦主之说,汉宋之儒皆用之。欲明卦主,宜籀《彖辞》。而《彖辞》之系,盖统观六爻以立义者;如《屯》则以初为侯,《蒙》则以二为师,《师》则以二为将,《比》则以五为君,其义皆先定于彖。爻辞不过因之而随爻细别耳。其爻之合于卦义者吉,不合于卦义者凶。

    (二)爻有当位不当位 凡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者,曰“当位”。反之而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曰“不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