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经学通志最新章节!

    《说文》:“经,织也。”《玉篇》:“经纬以成缯布[1]也。”借以为经纶天下之意。《易·屯卦》象曰:“雷震,《屯》。君子以经纶。”《周礼·天官·太宰》:“以经邦国。”注:“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邦国官府谓之礼法,常所守以[2]为法式也。常者,其上下通名。”《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此经之义也。然古无经之名。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皞、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虞、夏、商、周,雅诰奥义,其归一揆。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宜,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大都不离所谓坟典者近是。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学士大夫所诵习者此耳。时尚未有经名。《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亦不闻称《诗》、《书》、《礼》、《乐》曰四经也。经之名见于《国语》“挟经秉枹[3]”,而《孝经钩命决》引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庄子·天运篇》载孔子谓老聃曰:“吾治《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以为文。”六经之名始此。然此之所谓六经,即后世之九经。盖《礼经》统《三礼》,《春秋》统《三传》,而《乐经》亡佚也。此经称之见于传与纬书、子书之在西汉以前者也。自汉以后,儒者相传,俱言五经。而陈后主时,吴中陆元朗德明撰《经典释文》,则于五经之外,增入《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五书。其系《孝经》、《论语》、《尔雅》于五经之后,或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附《论语》、《孝经》、小学之例,而厕以《老》、《庄》者,盖《老》、《庄》自魏、晋以来为士大夫所推尚,德明生于陈季,犹沿六代之余波也。其书凡三十卷,于诸经皆摘字为音,惟《孝经》以童蒙始学,《老子》以众本多乖,各摘全句。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兼载诸儒之训诂,证各本之异同。后儒得以考见古义,其有借于德明此书者非细也。惟德明系《孝经》、《论语》及《老》、《庄》、《尔雅》于五经之后,则增五经而十矣。唐时立之学官,则省德明之所增,而云九经者,《三礼》、《三传》,分而习之,故为九也。其刻石国子学,则所云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至宋儒取《礼记》中之《大学》、《中庸》,及进《孟子》以配《论语》,谓之《四书》,而十三经之名始立。所谓十四经者,先时尝并《大戴记》于十三经末,称十四经也。其先儒释经之书,或曰传,或曰笺,或曰解,或曰学,今通谓之注。圣人著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因记训曰诂,因章句曰注,见张华《博物志》。世所传者,《诗》则毛苌传、郑玄笺,《周礼》、《仪礼》、《礼记》则郑玄注,《公羊》则何休学[4],《孟子》则赵歧注,皆汉人。《易》则王弼注,《系辞》韩康伯注,《书》则梅赜伪孔安国传,皆晋人。《论语》则何晏集解,魏人。《左氏》则杜预注,《尔雅》则郭璞注,《穀梁》则范宁集解,皆晋人。《孝经》则唐明皇御注。盖经之注,率成于唐以前,而唐以后诸儒辨释之书,则名曰正义,今通谓之疏。而创为正义者,盖自唐之孔颖达始。据《旧唐书·儒学传》:“太宗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高宗纪》“永徽四年三月壬子朔,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是也。然世儒或执此以《五经正义》为孔颖达作者则又非。《新唐书》颖达本传云:“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5]受诏撰《五经义训》百余篇,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诏更令裁定,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然则《五经正义》者,盖孔颖达与诸儒之所共撰,而非一人之书,彰彰明甚。而《高宗纪》大书特书曰“孔颖达《五经正义》”者,意者特以孔颖达为奉诏撰定《五经正义》之总纂官,而遂以尸其名邪?然孔颖达奉诏撰定《正义》者,但有《易》、《书》、《诗》、《礼记》、《春秋左氏传》五经。永徽中,贾公彦始撰《周礼》、《仪礼》义疏。《宋史·李至传》:“判国子监,上言:‘五经书既已板行,惟二[6]《传》、二《礼》、《孝经》、《论语》、《尔雅》七经疏未修。望令直讲[7]崔颐正、孙奭、崔偓佺等重加雠校,以备刊刻。’”而《穀梁》用唐杨士勋疏,《公羊》用唐徐彦疏,《孝经》、《论语》、《尔雅》用宋邢昺疏,《孟子》用宋孙奭疏。此世所称《十三经注疏》也。然宋以前,疏本与注别行,而宋以后,疏遂与注合刊,说经者遂以《注疏》为不刊之典。至新喻刘敞原父撰《七经小传》三卷,始异《注疏》之说。七经者,《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论语》也。宋人说经毅然自异于先儒,实自敞始。然敞学有根柢,故能自为一家之言。后来不能学其深究古义而学其排击古义,则甚矣其傎也。独临卭魏了翁鹤山以说经者但知诵习成言,不能求之详博,因取诸经注疏之文,据事别类而录之,谓之《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残存《周易要义》十卷、《尚书要义》十七卷、《仪礼要义》五十卷、《春秋左传要义》三十一卷,虽主于采掇《注疏》,然别裁精审,汰其冗文,既使后人不病于芜杂,而分胪纲目,咸有条贯,可谓剪除枝蔓,独撷英华,是亦读《注疏》者之津梁矣。至清儒华亭吴浩养斋取诸经笺注,标其疑义,撰《十三经义疑》十二卷,虽于注疏之学,未能贯通融会,而研究考证,具有根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