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歪掰的历史最新章节!

    今天跟大家透露一下。

    姜老师,也就是“骑驴送姜”其实是个笔名,他的本名,大家看过他那本《许愿人生》的都知道,他本名就叫做许愿。

    虽然他是东北沈阳人,但其实,看过他本人照片的都知道,这个人一副精致的明星男脸,颇有江南风韵。

    而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中医技能,除了国家重点院校培训外,还有家传秘术!

    你们还没有想起来?

    好吧,我提示你们一下,在中国,许氏家族是中医界最神秘的一脉!

    许愿其实是白娘子的老公,许仙的嫡传后人。

    他的中医为啥那么牛逼,您自个儿去琢磨

    ——节选自《歪掰的历史》

    ====

    确实这个世界很奇妙的,别看现在城市里车水马龙,汽车那么多,房子盖得也很多,每年各地的钢产量似乎也还保持平稳。

    可其实,在地球上,铁元素并不是最多的。

    记得就拿咱们脚下的大地来说,氧和硅的含量,都远远大过铁吧。

    那么,人类最早用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最早折腾的金属是铜。

    当然如果你把货币也算进来的话,金、银都可以算。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的道理——这些金属在地球上有天然单质的纯在。

    比方说金,你不一定要用水银去淘,运气好的话,直接一棍子挖下去可能就找到一团天然的“狗头金”。

    当然样式比较丑。

    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人类发现这些金属都太软,于是就有了早期的合金冶炼工艺,青铜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铁呢?

    纯靠地球的话,古代人要基于多么低概率事件的机缘巧合,才能一不小心将一块黄铁矿炼出铁,然后又猛然发现这种金属居然比铜还靠谱,于是乎大力研究并发展冶铁工艺?

    我觉得如果要这么来弄的话,恐怕整个人类文明要倒退两千多年。

    因此,这个逻辑要正常的话,只有一种可能——古代人,碰巧遇上了天然铁。

    然而地球上没有天然铁。

    不要紧,地球没有不代表地球外面没有啊!

    所以现在主流的观点都认为,人类最早体验铁的玄妙,不是地球的铁矿石,而是流星坠落带来的陨铁!

    中国古代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倒是比较空白,不过西方还是有的,譬如西亚的两河文明、希伯来人、欧洲的古希腊、非洲的古埃及,在他们的早期神话记载中,都把铁叫做“星星铁”。

    “勤勤哥,有一点说不通啊,”邓达瞅着天道酬勤手里的黑色陨石,“我也看了最近的新闻报导,不是很多专家都说这次降下来的是石陨石吗,怎么现在打开箱子都是铁陨石呢?”

    “那是用来掩人耳目的。”邓甬力念叨着,“所以说你个毛头小子,一点儿社会经验都没有,之前在天道老师家里不是说过了吗,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二条中,对矿产资源的定义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可是陨石并不是‘由地质作用形成’,因此物权在司法上不归属国有,而是发现并捡到的人民群众合法占有,再加上价格炒作,官方想要回收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才雇佣这帮子所谓的专家天天发新闻,用各种手段劝告群众你们捡到的东西其实不值钱,这样才有利于官方对陨石的发现者、收藏者给与适当奖励或补偿,以促进民众将发现或收藏的陨石上缴给国家。”

    好吧,邓达无奈的摇摇头,果然大人的世界还是太复杂。

    “一个星期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天道酬勤想了想,“这样吧,我提一些样本回去做检测,看看究竟有些什么猫腻,至于这批药材,你们比对过他们今年上个季度的货运单子了吗?”

    闻益民一拍脑门,“哎呀,老师您不说我都忘了。”

    一翻公文包掏出一摞单子。

    “你们看,往年的就不去说了,就说今年的头两个季度吧,虽然每次货运的项目不都是100%一模一样,但大体还是差不多的,可是这一次,”闻益民用手指着明细货品名称,“你们看,不算陨石,就这些中药材,全都跟以往的不一样,难不成他们公司要开发新产品来个供应链大换血?”

    “这样,咱们分分工。”邓甬力一下子来了灵感,“我让经侦支队去查采购来源,看看供货商是不是知道些什么;陨石的话就交给天道兄检测;至于这一次突然变更类目的药材,我请中医界的专家来鉴定一下吧。”

    中医界的专家……

    是啊,那就是本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男人了。

    许愿……艾玛我觉得这两个字念起来怎么就那么拗口,咱还是叫他姜老师吧!

    姜老师那本《许愿人生》已经完稿了,现在他又开了一本新书叫做《挑肥剪兽》,不过各位读者您直接搜索“骑驴送姜”的话还是只会出现那本《许愿人生》,姜老师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居然给自己换了个新的笔名来写《挑肥剪兽》。

    新笔名土得掉渣,叫什么“喜之郎”;

    新笔名的头像更土,居然是杜甫。

    其实这都是副业,读者们都知道,姜老师是辽沈地区最有名的中医师,许仙的后代,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最近听说他开办的那个医药公司,不仅收购了别人的药厂,现在也要办医院了。

    所以这段时间姜老师忒忙,连村书记都见得少了。

    邓甬力才不管你忙还是闲,这叫国家征调,一纸文件就从第三厅发往了辽宁省。

    从沈阳到昆明,多少公里的路程,你们用导航软件查一下就知道了。

    现如今还有飞机可以坐。

    想想抗战胜利那会儿,蒋介石搞掉了云南王龙云,为了拆散他的地方实力,他将滇军的曾泽生第60军、卢俊泉第六兵团,从云南分别远调长春、锦州,这么十几二十万大军,还扛着各种法式、美式装备,总不能都坐飞机吧。

    想想革命先烈,姜老师忍了,他买了张机票便直飞昆明。

    虽然说心里不太舒服,但还是很专业的跑去海关帮忙查货了。

    一查之下,货还是对板的,海关单据上列明的药材名称,跟集装箱里面放的那些个货物,都是一一对应的,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但是在验货的同时,姜老师也惊奇地发现了一件事情。

    这些中药材,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中医”使用的。

    “可,可这都是自然界的东西啊,并没有人工化学提纯处理过,不是中医难道还是西医吗?”闻益民感到纳闷。

    “是苗医。”姜老师默默的哼了一句。

    这里要跟大家说明一下,你们不要以为“中医”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这种理解其实是不正确的。

    严格意义来讲,“中华民族”就类似“华夏族”一样,它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并非狭义上的“民族”定义。

    所以“中医”真正讲起来,应该叫做“汉医”,主要还是古代汉族传承下来的东西。

    或者叫做“道医”,因为它也是古代道家医字脉理论所奠基出来的东西。

    也就是说,其他的少数民族,有一些也是有着自己的传统医学的。

    藏医、蒙医、苗医……太多了,与医学相对应的自然还有他们独特的药剂学,因此也就有藏药、蒙药、苗药等等。

    “其实,在云南采购苗药并不奇怪,”姜老师撇撇嘴,“云南贵州这些地方,本就是少数民族杂居的省分,苗族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大族。虽然说这个事情徐步摇可能比我更加精熟,不过反正我也略知一二,便索性先告诉你们一些比较基础的内容吧。”

    苗族先祖蚩尤是跟轩辕黄帝一个年代的人,所以如果大家将《黄帝内经》算作中医的起始,那么苗医的历史,就基本上跟中医一样久远。

    当然了,因为三苗九藜毕竟是涿鹿之战的战败方,本着“成王败寇”的基本理论,苗医一直不入主流,而且常常与蛊术、傩巫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自成体系,尤以其内病外治的疗法闻名中外,成为民族医药的一枝奇葩。

    这么说吧,你实在要跟传统中医来比照呢,首先他们的方法论就有区别。

    苗医认为人体患病与不良的自然环境、气候有很密切的关系。

    它的一切施救理论,全部押死了折腾环境。

    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法论大家都知道。

    而传统中医,则是跟努尔哈赤打仗一样,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重点押死了提升人体自然修复力,重点用患者自身而不是药物去杀敌。

    这就是三者的本质区别。

    你们看那些个脑残小说,不是常常讲苗族五毒教什么的吗?

    扯淡,那些都是忽悠你的。

    正统苗医,讲的是“九毒”!

    日、月、寒、暑、风、霜,雨、露、雾。

    看好了,这九大环境因素,就是苗医理论中可酿制风毒、气毒、水毒、寒毒、火毒等毒气侵犯人体而致病的“九毒”。

    之前我说过,苗医方法论主要将一切黑锅往外部环境上推。

    那么除了自然环境,当然也有“非自然”的环境。

    饮食不调、意外伤害、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情志所伤、先天禀赋异常等全都被苗医定义为了环境因素,这些都成为苗医施救理论的对症法。

    但是,苗医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跟苗族本身有关。

    因为是战败方嘛,长期以来的非主流,导致了部族的失散。

    我说“失散”是一种流亡、迁徙的自然现象,这里并不涉及古代苗族内部搞什么勾心斗角大分裂的东西。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