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最新章节!

    国子监监生入仕大致有四条途径:一是通过升堂积分出身;

    二是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三是通过报考教职得官;

    四是通过历事出身得官。

    所谓的升堂积分出身,就跟现代大学学分差不多,每年通过考试,然后会获得0.5或者1个积分,一年内只要满了8个积分,那就可以顺利毕业,从而获得做官的资格。

    可不要小看升堂积分出身,在明初的时候,相当于参加科举考试获得二甲赐进士出身,将来如果仕途顺利的话,做到六省堂部高官的比比皆是。

    至于参加科举考试,这个更好理解。

    那就是和普通科举考生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只是免了会试以前的所有科举考试,直接参加会试。

    通过报考教职得官,就是觉得自己的才学不够,不能通过升堂积分得官,参加科举考试又没有把握,就可以参加报考教职,考试通过之后也能做官,但是一般只能做教谕之类想小官。

    最后一种是通过历事出身得官。

    根据《明会典》记载,国子监监生历事的考核分为四类:其一是才力不及者,送还国子监读书,就比如说被叶瑾殴打好几次的吕大傻子,就是因为‘才力不及”,所以一直在国子监留级,不能毕业做官。

    其二是奸懒者,发充下吏;就是偷奸耍滑的国子监监生,只能去做衙门胥吏了。

    其三勤勉者,松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就是有了当官的资格,但是需要等到有缺额才能去做官,而且还排在积分得官之后。

    最后则是平常者再历。这句话更好理解,那就是才能一般,但是很勤奋的人,也有选官的资格,但是要排在最后,等积分得官和勤勉候官都选完之后,才能轮到自己。

    不得不说。

    朱元璋设计的这一套国子监选官制度,真的比单纯的科举考试制度还要完善得多。

    而且国子监监生不仅仅学四书五经,而且还会学其他杂学”,比如算学、公文、制艺等等。

    明初国子监监生的真正才学,可比那些只知道苦读四书五经,然后参加科举考试的科举考生强多了。

    只是后来国子监沦为权贵子弟刷做官经验值的场所之后,科举考试才逐渐成为做官的正途。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历史的一大退步啊。

    如果明朝能够坚持任用国子监监生做官的话,估计明末悲剧就能够避免了。

    而邓译作为国子监监生,但是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蟾宫折桂,足以说明此人是有一定的才学的。

    而且作为已故宁河王邓愈庶子,享受的官场资源也不是普通读书人能够比拟的。

    所以邓译虽然是应天府附郭县江宁县的县令,但是他依然在这个位置坐的稳如泰山。

    不但坐的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在皇帝老子的眼皮子底下捞的盆满钵满。

    要不然,以他七品芝麻官的那点俸禄,以及庶子的身份,怎么可能经常来秦淮河这条销金窟里逍遥自在?!

    洪武年间,朝廷为了促进消费,并不制止官员留宿烟花柳巷。

    但是如果让锦衣卫那些恶犬嗅到你贪污腐败的证据。

    呵呵。

    那你就等着锦衣卫上门吧。

    但是邓译作为已故宁河王之子,其他人对锦衣卫避如蛇蝎,他可不怕。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他那个死去的爹可是为国征战而死。

    现在的朱元璋也没有显现屠杀功勋的迹象。

    所以对他们这些勋贵之子虽然有些严苛,但是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导致了有些勋贵子弟做起违法乱纪之事的时候,就有些肆无忌惮了。

    “老爷…”坐在邓译旁边的那个小娘子见邓译兴致盎然的盯着戏台上的花旦,不免有些吃味。。

    声音嗲嗲的说道,“是奴家不够好吗!?老爷为何有了奴家,心里还想着别人啊?!”

    邓译这才回过神来。

    开怀大笑道,“哈哈,老爷的心里只有你,哪还有别人啊。”

    “哎呀,人家哪有戏台上那个小娘子美了,隔了那么远都让老爷看呆了。”小娘子几乎将整个身子都朝邓译靠了过来。

    倒了一杯酒递到了邓译生前。

    这套动作邓译自然驾轻就熟。

    接过酒杯才一饮而尽。

    读书人就是会玩。

    几杯酒下肚,邓译已经觉得浑身燥热难挡了。

    快六月份的应天府,已经算是进入了夏天。

    如果不下雨的话,应天府内外都跟火炉似的,快把人都给蒸熟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