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中国新文学史初稿最新章节!

别法庭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艺上的成绩,创作有诗剧《人间的喜剧》未印,小说《旧时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翻译有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戈理基的《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还有很多关于柔石怎样在贫困的环境中努力从事文艺运动的事实的叙述。总之,柔石的革命文学事业正在刚开头的时候,他的年轻的生命就被反动派残酷地谋害了!

    柔石遗留给我们的作品是不算太多的。但就在这不多的作品中,作者选择了广泛而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运用了明朗而简练的语言;他的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艺术才能,是在这些作品里显露着的。其中如《二月》(中篇小说)展示了现实社会一个角落里的种种面相,刻画了大革命前后的苦闷、忧悒而又摸索前进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在《二月》里,我们可以看到:“冲锋的战士,天真的孤儿,年青的寡妇,热情的女人,各有主义的新式公子们,死气沉沉而交头接耳的旧社会”(8);而主人翁萧涧秋,则是在“浙江大战,甘肃地震,河南盗匪,山东水灾”的动荡不宁的时代里,“风萍浪迹,跑过中国底大部分的疆土”,因为“感到生活上的厌倦”,所以终于来到这“世外桃源”的芙蓉镇上,想呼吸一下“美丽而自然底新清空气”的。但事实上,“世外桃源”在现实世界上却是从未存在过的,这个“寻求安静的青年”不能不卷入现实社会生活的漩涡中。同情与嫉妒,爱情和仇恨,谣诼和污蔑,他越躲避,他越陷落在纷纭的蛛网中而不能自拔。结果他只有偷偷离开这块并非“世外”的“桃源”,重新开始另一个人生的跋涉。虽然萧涧秋在这一次的纠纷和失望里,并没有窥见社会人生的真相,而他的另一次跋涉是走的怎样的路,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是他的结局我们还是可以推测得到的:他不是在旧社会里“变成为润泽齿轮的油”,便要成为新社会理想的一个勇敢的播种者和垦植者。鲁迅在《〈二月〉小引》中说:

    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岗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这从上述的两类人们看来,是都觉得诧异的。但我们书中的青年萧君,便正落在这境遇里。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终于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他其实并不能成为一小齿轮,跟着大齿轮转动,他仅是外来的一粒石子,所以轧了几下,发几声响,便被挤到女佛山————上海去了。

    他幸而还坚硬,没有变成润泽齿轮的油。

    但是,瞿昙(释迦牟尼)从夜半醒来,目睹宫女们睡态之丑,于是慨然出家,而霍善斯坦因以为是醉饱后的呕吐。那么,萧君的决心遁走,恐怕是胃弱而禁食的了,虽然我还无从明白其前因,是由于气质的本然,还是战后的暂时的劳顿。

    我从作者用了工妙的技术所写成的草稿上,看见了近代青年中这样的一种典型,周遭的人物,也都生动,便写下一些印象,算是序文。大概明敏的读者,所得必当更多于我,而且由读时所生的诧异或同感,照见自己的姿态的吧?那实在是很有意义的。

    诚如鲁迅所说,当时的读者是会从萧涧秋所走的路途“照见自己的姿态的”;而我们却也从他的身上,看见了旧中国一个正直的青年所遭受到的不合理的待遇,和他们在前进过程中所走的弯曲的道路。在这一点上,《二月》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教育。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一篇。它作于一九三〇年一月,这正是柔石的思想飞跃进展的时期。《为奴隶的母亲》以它的反映社会生活中阶级矛盾的深刻性和创造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显示了作者在政治思想上和表现艺术上的巨大进步。在短短篇幅中,作者以极其精简的笔墨,塑绘了旧中国农村的一个没有自己名字的“妇人”。她同旧中国许多农村妇女一样,诚朴、忠厚、顺从是她们的属性,也是她们长期苦难、屈辱生活的烙痕。作者把她放在生活的尖端上来处理,在她的身上,一个由于社会阶级的矛盾而造成的家庭骨肉的悲剧被生动而沉痛地表现了出来。

    “她底丈夫是一个皮贩”,“有时也兼做点农作”,是一个劳动的好手;“然而境况总是不佳,债是年年积起来了”。他变成了一个吸烟、喝酒、赌钱,而且性情“非常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他害着黄疸病,打骂他的老婆和儿子————五岁的春宝,有一次还用沸水杀死了刚生下地的女儿。因为要还债和活命,他把他的老婆,这个诚朴、忠厚的“妇人”,“出典”给三十里外的一个村子的地主家里。“妇人”怀着刀割似地苦痛的心肠,做了地主家里的临时的(期限三年至五年)生儿子的机器,从过去的奴隶生活落到另一种奴隶生活里。为地主生了一个儿子,三年后又被赶回到自己的老家来,带着一颗离开另一个儿子的眷念的心。丈夫、孩子、病和贫困,依旧地包围着她。“沉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似无限地拖延着,拖延着……”

    这真是旧中国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一篇混合着血泪的生活记录。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一个勤劳的农民怎样在贫困的折磨下变得暴厉而堕落,看见了地主阶级的贪婪自私的面貌,同时也看见了一个“为奴隶的母亲”的难堪的撕裂的心。所有这些,被作者写得如此地细腻,如此地真实,如此地充满着生活的原有的暗澹色彩,在好些地方,都叫我们想起鲁迅的著名小说《祝福》来。

    自然,这篇小说也有这样一个缺点,就是: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时候,中国农村革命烈火正在到处燃烧,就在作者的故乡宁海县,也曾发生过群众的革命暴动。但这样的迹象,在这篇小说中,不容易发现出来,而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又似乎缺少反抗的性格。人物性格和生活环境都缺少时代的特征,这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缺点。也就是在这一点上,《为奴隶的母亲》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高度。

    不过,从《为奴隶的母亲》看来,作者这时是已经开始了他的创作的新方向的。《为奴隶的母亲》应该是作者从旧的现实主义迈向新的现实主义的一个起点。但刚好在起点的地方,他就为了中国的革命贡献出自己的生命,用自己和其他同志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篇文章”了!

    四 殷夫(一九〇九——一九三一)

    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殉难的青年革命诗人殷夫,姓徐,名祖华,一名柏庭,常用殷夫、白莽、文雄白、沙菲、徐白、洛夫等笔名。一九〇九年生于浙江省象山县的乡下,被杀害时年仅二十二岁。父业医,早逝。母亲很和善,于殷夫特别关心。殷夫小时很聪明,九岁时能读各种小说,十三四岁时开始写诗。十九岁时到上海读书,参加革命运动。一九二七年四月,因一个国民党员的告密而被捕,几被枪决,囚禁三月后释出。旋入同济大学读书。一九二九年脱离学校,专心搞革命工作,特别是青年工人运动。九月在丝厂罢工中再度被捕,并被毒打,出狱后,仍致力青年工人运动,不稍懈。从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开始认真写作,尤其是诗,感情既丰厚,技术上亦渐臻精美。抒情诗投寄《奔流》等著名文学杂志,红色鼓动诗则投给当时秘密发行的工人运动刊物,如《列宁青年》等。除写诗外,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〇年这两年中,他还写了不少有价值的关于青年工人运动的论文,因发表时用各种笔名,故很少为世所知,一九三〇年春,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为左联的杂志《萌芽》、《拓荒者》、《巴尔底山》等杂志写诗甚勤,偶然也写些小说和随笔。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与左联其他几位同志一同被捕,也同在二月七日夜,被秘密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就义时异常壮烈。(9)

    殷夫的诗集,计有《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〇七个》,另外还有《诗集》,里面包括着一些译诗。这些诗作都是在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〇年写的。这时写作的小说、随笔、戏曲,则收在《小母亲》中。此外,尚有一些翻译作品。殷夫这些作品,现在已经散佚不全了。但是,就在这些不多的作品中,可以很清晰地看见诗人当时的燃烧着愤怒的烈火的崇高心灵,和他的浩瀚无垠的创作才能。不过这种才能,在其刚开始萌芽生长的时候,就被一只黑色的魔手残暴地摧折了!

    鲁迅在《〈孩儿塔〉序》(10)中说:“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鲁迅的推崇,对于殷夫的诗说来,一点也没有过分。诗人以他留给我们的不多的诗篇,全部呈献给了混合着愤激和血泪的斗争。

    诗人号召我们前进:

    我们把旗擎高,

    号儿吹震天穹,

    只是,走前去呵,

    我们不能不动!

    (《Pionier》,德语,即“拓荒者”)

    诗人歌唱了由于紧密团结所产生的集体力量:

    在幽暗的油灯光中,

    我们是无穷的多————合着影。

    我们共同地呼吸着臭气,

    我们共同地享有一颗大的心。

    (《议决》)

    诗人这样赞美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荣的一页————五卅运动:

    “五卅”哟!

    立起来,在南京路走!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

    把你刚强的姿态投映到黄浦江口,

    把你的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

    今日他们的天堂,

    他日他们的地狱,

    今日我们的血液写成字,

    异日他们的泪水可入浴。

    我是一个叛乱的开始,

    我也是历史的长子,

    我是海燕,

    我是时代的尖刺。

    (《血字》)

    诗人以暴风雨般的诗的旋律摇撼着人民的心灵,呼唤着决战与胜利:

    最高,最强,最急的音节!

    朝阳的歌曲奏着神力!

    力!力!力!大力的歌声!

    死,胜利,决战的赤心!

    朝阳!朝阳!朝阳!

    憧憬的旋律到顶点沸扬,

    金光!金光!金光!

    手下生出了伟大翅膀,

    旋律离了键盘,

    直上,直上天空飞翔,飞翔!飞翔!

    (《意识的旋律》)

    殷夫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位出色的歌手。他的诗是那样热情喷涌地歌唱了他的时代,他的人民和斗争,是黎明的号角,也是战斗的鼓声。在诗的急骤奔腾的旋律里,读者听见了革命暴风雨震撼大地的呼啸的声音,感到激动,感到说不出的喜爱,同时也感到说不出的对于诗人的尊敬的心情。

    殷夫的作品除了大部分诗歌外,也还写过一些随笔和小说。这些,同他的诗歌一样,仍然是充满强烈的战斗气氛的作品,是剥露旧社会的锋锐的匕首,赞美革命和理想的颂歌。殷夫的二十二岁的短促的生命,将会永远地在我国文学史上放射着异彩。

    五 胡也频(一九〇四——一九三一)

    在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殉难的五个革命作家之中,胡也频是一个在多方面努力,而且具有优异的创作才能的作家。

    胡也频在少年时,家中境况并不怎么宽裕,曾在一家金银首饰店当过学徒,生活在责骂和欺侮里。在一九二〇年的春天,他离开故乡,只身来到了上海,在海军学校(免费的)度过了一个时期的学生生活。海军学校停办后,他到了北京。没有学校,也没有工作,他流落在一些小公寓里。穷得没有办法,于是跑到烟台,去找一个在那里做官的他的同学的哥哥,做了一个时期极不受欢迎的客人。不久,他带着主人送他的二三十元的旅费,重又回到北京。开始跑旧书摊,读外国作品。一九二四年,开始从事文艺活动。一九二八年春天,到上海,生活和写作都慢慢走上了新的道路。他读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社会科学书籍。后来又去济南省立高中教书。成天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普罗文学,深得学生拥护。因受当地国民党政府迫害,仍回上海。一九三〇年春,参加左联,被选为执行委员,担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主席。这年冬天,他在左联的全体会上,被选为出席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不久,即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夜被捕,二月七日晚上,同其他烈士们一起壮烈牺牲。

    胡也频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以前,曾一度致力于剧本创作,更多的时间则是用在写诗上。对于人生的诅咒和对于爱情的讴歌,是他的诗的两个主要的主题。此外,还写了一些短篇小说。(11)

    在上海的时候,胡也频写得更多的是小说。最能代表他后期思想的两篇小说————《到莫斯科去》(12)和《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便都是他在思想上有了显著进步,在认真学习和工作的短短间歇中争取时间写下来的。

    中篇小说《到莫斯科去》,完成于一九二九年五月。作者在《序》中说:“……对于我自己底以前的作品,也是深切地感到不满的。要使我们文坛开展一种新局面,第一,我们不根本地改变过去生活,是没有希望的。换句话说,如果献身为新文学工作的我们,不完全弃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意识,要创造新文学是不行的。再显明地说,如果我们不着实地抓住这斗争底时代的现实,也就是我们如果不深入于无产阶级的社会而经历他们的生活和体验他们的意识,那我们的新文学是无从产生的。我自己,我希望我将来的作品能够作为这种主张的实践。”

    《到莫斯科去》就是作者以他的作品实践他的主张的开始。这篇小说主要地写了这样三个人物:一个是共产党员施洵白,“从他身上的任何部分都隐现着一种高尚的人格”;一个是“现代新妇女中的一个特色女人”、“未来新女性的典型”————素裳女士;另一个是素裳的丈夫————徐大齐,一个从所谓“学者”出身的阴毒险狠的国民党官僚。因为施洵白的影响,素裳逐渐地憎恶她所处的环境,有了革命的要求。他们互相爱恋着,打算一块儿到莫斯科去。结果,因为素裳的丈夫偷看了她的日记,发见她与施洵白的关系,就用极其卑污的手段杀害了洵白,于是素裳就一个人离开北平,独自设法到莫斯科去。

    作者用丰富的热情为我们塑绘了这样三个人物,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作者这时还缺少革命实践的经验,所以人物和故事很显明地呈露着虚构的痕印,作品还没有那么饱满而亲切的生活实感。但是作者的深厚的热情在某种程度内弥补了这个缺陷,他对于旧世界的憎恨和对于革命理想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作为作者思想进程的一个标志来看,也作为作者创作方向的一个新的开始来看,《到莫斯科去》都要算是一篇重要的作品。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完稿于一九三〇年十一月。它是胡也频在紧张的实际活动当中挤出时间来写的,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以五卅运动时北京市民的汹涌的反帝怒潮为背景,刻画了青年布尔塞维克主义者刘希坚的明朗的形象,也写出了刘希坚的爱人白华怎样在实际斗争里逐渐认识了安那其主义者的真实面貌,而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作品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政党怎样坚决而正确地领导北京市民的反帝斗争,描绘了在那样的大时代里的青年们的各种面影,也表现了政治与爱情、个人感情与阶级意识,特别是唯心的空幻的建筑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与唯物的科学的建筑在集体行动和纪律上的共产主义思想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而最后,则是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

    作者把他的人物安放在生活的激流里,安放在剧烈的矛盾和斗争里,他们斗争着,行动着。因此,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显得比较鲜明而活跃。作品的结构也是相当绵密而自然的。比起《到莫斯科去》来,在这些点上,这部作品有了很显著的进步。贯注在全书中的澎湃的政治热情,对于读者的心灵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摄取和感染的力量。

    这部作品发表后,当时的批评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秀中在《读〈光明在我们的前面〉》(13)一文里说:“胡氏底《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是生长在五卅运动以后的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新的姿态开展在读者面前的,因了其生活内容的充实,意识的正确,技巧的熟练,无疑的,在中国文坛上是一部划分时代的作品,表现了中国‘五卅’以后的新的阶段的开始,至少,它是负起了这个伟大的历史的任务。”这部作品在当时影响之大,在这段批评中完全可以看出来。

    ————————————————————————————————————————

    (1) 现载《瞿秋白文集》第三卷。原名《俄国文学史》。1927年经蒋光慈删改后,作为蒋光慈著的《俄罗斯文学》之下篇出版。

    (2) 翻译论著现收在《瞿秋白文集》第四卷中,高尔基创作现收在《文集》第六卷中。

    (3) 原信与鲁迅回信发表在《十字街头》的第一、第二期(1931年12月)上。后鲁迅又收入《二心集》中。现载《瞿秋白文集》第三卷。

    (4) 转引自缪敏《方志敏战斗的一生》第32页。

    (5) 这几首诗,还有几篇短文,是方志敏同志的爱人缪敏同志搜集保存下来的,发表在《红旗飘飘》第九集上。

    (6) 《死》和《狱中纪实》,均收在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狱中纪实》一书中。

    (7) 据魏金枝《柔石小传补遗》,柔石参加中国共产党,也是在1930年5月间。————引者注。

    (8) 鲁迅:《柔石作〈二月〉小引》,载《三闲集》。

    (9) 有关叙述,系根据阿英写的《殷夫小传》。

    (10) 载《且介亭杂文末编》。序文系受一个叫做史济行的欺骗而作,实际上该书当时并未出版。事详《续记》中。

    (11) 剧本有《鬼与人心》(包括三个剧)和《别人的幸福》(包括四个独幕剧和一个两幕剧)。诗大都收在《诗稿》(1933年上海现代书局印行)中。小说收在《也频小说集》(1936年大光书局印行)中。

    (12) 一名《一个女性的转变》。

    (13) 现附在《胡也频选集》(开明书店版)后面。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