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第四种国家的出路最新章节!

    一 耕者如何能够有其田

    在十几年以前,我曾在《清华学报》里,发表过一篇论文,题为《从佃户到自耕农》。在那篇文章中,我曾作下列的结论:

    (1)佃户是乡村中一个被压迫的阶级,我们如要为他们谋福利,当设法使他们成为自耕农。

    (2)美国的佃户,有许多靠自己的力量,便升为自耕农的,但中美的情形,相差太远,中国的佃户,如无外力的帮助,很难改变他们的身份。

    (3)丹麦以政府的力量,帮助农民购地,结果使国内佃户的百分数,从42%,降低到10%,此举中国颇可效法。

    (4)中国如实行丹麦的政策,有三点仍须注意。第一,政府应效法爱尔兰减租的办法,使地主肯将土地出售。第二,应以东欧各国的成例为鉴,由政府以公平的方法,规定土地的价格,俾地主不致居奇。第三,购买土地所需之款,应由政府全部借给农民。至于此种款项之来源,或由政府举债,或发给地主以土地债券均可。政府借给佃户购地之款,利息应低,可由佃户将本息于若干年内摊还,其数目之多少,以不加重佃户负担为原则。

    十余年的光阴,匆匆的过去了。佃户的地位,似乎没有什么改良。抗战胜利以后,国内各方面的人士,对于这个问题发生兴趣的人,逐渐的多起来,土地改革的方案,我们也看到不少。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我愿意对我上面所述的第四点,便是如何使耕者有其田的步骤,作以下的修正。

    (1)佃户的租额,应照土地法上的规定,以375‰计算。

    (2)地价应规定为现租额的七倍,由佃户分七年交纳,取得土地所有权。

    (3)在佃户尚在清偿地价的时期内,田赋仍由原土地所有人交纳,佃户同时不向地主另交地租。

    这个办法的好处,就是在清偿地价的时期内,佃户与地主之间,地主与政府之间,所有的支出与收入,都没有变更,所以社会上一点骚扰也不会引起。可是地主与佃户心里都很明白,七年之后,土地的所有权,便要转移了,地主可以从容的另谋生路,不致张皇失措,佃户想到不久担负便要减轻,心中必定感到很大的安慰。

    此种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佃户的生活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消灭一个在生产过程中已无功能的地主阶级,使他们另谋生计,由不生产者变为生产者,所以对于整个的社会,185是有利的。

    二 只变动生产关系而不变动生产力不能算是根本的改革

    中国佃户的百分数,根据南京金陵大学卜凯等的调查,张心一先生的估计,以及中央农业实验所的调查,都不算是很高。概括的说,中国的佃户,在农民中,只占30%左右。假如上面所提的办法实现,那么七年之后,这些佃户,便都变为自耕农了。

    自耕农的生活程度,是否比佃户高得很多?中国全国的农民,假如都是自耕农,农村中是否便会繁荣?凡是在乡村中住过的人,或者在乡村中做过调查的人,或者有亲戚朋友在乡村中当自耕农的人,对于上列的问题,恐怕不会给一个肯定的答复。中国的自耕农,现在的生活是苦的,以前也是苦的。假如农村中的生产力没有重大的变更,他很难希望脱离贫苦的日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有人描写过中国自耕农的生活。《汉书·食货志》记载李悝治魏时的自耕农生活如下: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畮,岁收畮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钱),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

    现在的自耕农,与李悝时代的自耕农,其生活程度有何差异?他一年收获所得,除了交税、祭祀、衣食等的花费之外,是否还有很多的剩余?我们只要放眼观察一下,就知道二千余年以来,自耕农的生活,实在是没有进步,没有可以值得羡慕的。

    这种生活,在生产力没有变更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把他加以改进的。中国古代的仁君,最多只能做到薄赋敛。薄赋敛的结果,也只能使这些自耕农生活不致恶化而已。这虽然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是难能而可贵,但是这种典型的中国自耕农生活,如与近代文明国家的自耕农生活相比,相去实有天壤之别。

    近代文明国家的自耕农生活程度,所以能够上升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把握着新的生产力。曳引机及其他新式农业机械,是新的生产力的象征。有了这种新的生产力,一个农夫,可以耕种的田地,便扩充了若干倍。我们用人力与兽力来耕种,所以每一个农夫,只能耕种3或4英亩的土地。但是已经采用或局部采用了机械耕种的国家,农民所能耕种的面积便扩大了,如德国的平均农场为22英亩,瑞典为25英亩,丹麦为40英亩,美国为174英亩。在这样大的农场上,收获自然非小农场所可比。因此这些国家的农民,以其收获所得,除了交税,除了满足衣食住的需要之外,还有剩余,可以作教育、医药卫生、娱乐、旅行、交际、慈善事业及储蓄之用。他们生活程度之所以提高,因为他们有大农场,用机器耕种,每人的收获量丰富的缘故。

    三 如何变动农业中的生产力

    我们为想提高中国农民的生活程度,使其可以与文明国家的农民相比拟,非变更他们的生产工具不可。

    可是在过去二三十年之内,提倡中国农村改革的人,很少在这个问题上用心思的。只有这次抗战胜利之后,善后救济总署的主持者,才大胆的在农业机械化一问题上,作初步的尝试。现在有好些省份,如河南、浙江、湖北等省,都得到了一些曳引机,作开垦荒地的工作。我于1964年的11月,曾到过湖北京山县的罗汉寺,参观那儿合作农场上曳引机的工作。我同农场上的技术人员谈话,知道罗汉寺一带的土地,在抗战期内,已有六七年没有耕种过了。野草的根,入土很深,如用牛耕,每日只能犁地2亩,但用曳引机,每日可以犁地约100亩。因为机器的效率高,所以京山合作农场,开垦2万华亩荒地,共拟招收400家农户,每户可以分得农田50亩。50亩这个数目,比较长江一带的平均农场面积,至少要大二倍以上。所以将来合作农场上的农民,其生活程度,一定可以比普通农民要高些,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京山农场,是在荒地上建筑起来的,所以没有地权的问题。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如欲推行农业机械化,许多困难的问题便发生了。

    第一,农业机械化之后,需要农户的数目便减少了,这些多余的农户安插到什么地方去了?

    第二,细碎的农场,像目前中国乡村中所呈现的,并不适于机械的使用。为使曳引机可以发挥其作用起见,现在的农场,应当如何合并?

    第三,假定农场已合并了,参加工作的人,其土地权的收获及其个人工作的收获,如何计算?

    这几个问题,在理论上都是需要解决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然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才可以实现。

    四 农业机械化的步骤

    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农业机械化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以少数的农民,来耕种中国的已耕地。在已耕地并不减少而农民数目减少的条件下,每一农民的收获量,自然增加,因而他的收入,他的购买力,他的生活程度,也就自然随之而提高。所以曳引机到了农村,引起一部分人民的离村,乃是我们所想达到的目标,不必惊奇。我们所要考虑的,乃是这些剩余的农民,应当安插在什么地方。我们的答案,是把他们安插到别的职业里。因此,农业机械化,应当与中国现代化或工业化同时进行。我们应当计划,假如在下一年内,新兴的工业、矿业、交通业、运输业,以及其他的职业中,需要若干人力,我们便以等于这些人力的曳引机,送到农村中,去换出农民来。这样的办,农村中的生产力不会减少,因而到别的职业中去的人民,在粮食上也不会发生问题,可是在别的职业中,因为这批生力军加入了,生产便会加增,事业得以发展,结果一定可以使全国的收益加增。这个办法,并无新颖之处,欧美与苏联,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口的移动,都是从农业转到别的职业,我们不过采用他人已经走过的途径而已。

    我们在此要特别指出的,就是这儿所提出的农业机械化办法,乃是一种渐进的办法,由局部的机械化,以至全部机械化的办法。我们所以不主张农业立刻全部机械化的原故,一因曳引机不是一下就可以造得出许多部的,但是如欲中国的农业全部机械化,大约需要250万部左右的曳引机,其他的机械还未计算在内。这一大笔资本,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创造出来的。其次,即使我们能够弄得到这么多的曳引机,我们也不应马上采取全部机械化的办法,因为如采用这种办法,马上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失业问题。根据别个国家的经验,农业以外的职业,吸收人口的能力,在短时期内,是有一定限度的。原因是就业机会的产生,由于资本的加增,而资本的加增,无论是利用外资,或自己积蓄,都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事。每一种实业中,不加增资本,而加增就业的机会,只有在降低生产效率一个条件下可以达到,而降低生产效率,是与社会进化背道而驰的,为我们所不愿意采取。美国自1910年至1930年,农业以外的就业人口,从2570万人,加至3830万人。在20年之内,加了1250万人,平均每年只加60余万人。苏联自1926年至1939年,工人及雇员的总数,除开就业于农林渔业的不计外,从830万人,加至2460余万人。在13年之内,加了1620余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5万人。假定我们的工业化,其速度可与苏联相比,也就是说,假定我们每年可以从农业中提出125万人,参加别种职业的生产,那么我们每年送到农村去的曳引机,最好每年只能代替125万人的工作。多造曳引机,只有使工农的就业人数失调,不是妥当的办法。苏联在推行集体农场时,没有顾到这一点,以致曳引机到了农场之后,一部分的农民,无法安插,结果只好打破社会主义的信条,对于加入集体农场的农户,每户分配私有农场一英亩左右,以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其闲暇。在集体农场上是用新的生产力,而在私有小农场上,还是利用旧的生产力,即人力及兽力。由此可见农业全部机械化,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我们因此应当作长时期的打算。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