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两汉三国学案最新章节!

    ○周易

    按:《易》曷以系之于周乎?考自古说重卦者,郑康成以为神农,史迁以为文王,王辅嗣以为伏义,孙盛以为夏禹,茫无定论,无所适从。不知皆是也。盖伏羲有伏羲之《易》,神农有神农之《易》,黄帝、尧、舜虽不可考,然亦必各有《易》,以至夏禹、商汤亦皆有《易》,而其《易》爻辞又各不同。故孔子欲观殷礼而得《坤》、《乾》,足以徵殷、周之《易》不同。然则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其中爻象之词必不同于《周易》明矣。若夫孔门教学者,专重《周易》,所以尊时王也。后世传《周易》者,又以孔子所尝论断也。然而孔门删订祇此一《易》,而汉儒傅授顿有数家,源同流别,歧之中又有歧焉。然自孔子赞《易》,已云「有君子之道四」,是《易》之道未容以一端尽矣。而子贡谓「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则孔门又未尝不重天道矣。此所以箕子陈洪范明五行,而五行则实出于八卦。然则汉儒卦气消息、纳甲爻辰之说,固本之五行阴阳,乌得谓古人必无此说乎?后世论《易》者弃天道而专重人事,固不失「朝乾夕惕」之旨、「无成有终」之义。然于羲皇演卦之源,尚未能极其指归,而于「道之大原出于天」之说亦有所未尽。总之,《易》本天道,天下万事无不并包。后人以其学之偏而各明一义,遂成为纠纷而不可穷诘耳。今尽列汉代传《易》诸家,俾后之学者因象数以徵天道,上求羲皇作《易》之本恉,庶几三《易》之微于兹可会。夫君道隆盛矣,而可畏者惟天。故天子死称天以诔之,有过举则引天象以戒之,此《易》之用也。而孔门修身之旨,亦在是矣,可不勉乎!

    田何  王同  周王孙 丁宽  服生  杨何(即墨成)孟但  周霸  衡胡  项生  田王孙 主父偃 司马谈 蔡公  京房──以上田氏派

    施雠  张禹  鲁伯  彭宣  戴崇(子宾) 毛莫如 邴丹  刘昆(子轶)  景鸾──以上施氏派孟喜(赵宾、白光、翟牧) 盖宽饶 洼丹  觟阳鸿

    梁竦  许慎  甘容   夏恭  袁安  袁京  袁敞袁彭  袁汤  尹珍   徐淑  宗资  袁太伯 任安  虞叔雅 冯颢   虞光  虞成虞风  虞歆

    虞翻  杜微──以上孟氏派

    梁丘贺(子临) 王骏  五鹿充宗 冯商 范升(梁恭、吕羌)士孙张 邓彭祖 衡咸  杨政   张兴(子鲂) 张堪 祁圣元 杜晖

    ──以上梁丘氏派焦赣  京房  张博  殷嘉   任良  姚平乘弘  戴凭  魏满  刘辅   郎宗(子顗) 董春第五元先杨秉 折象  徐穉  聿著  孙期 崔瑗

    刘宽  宗资  唐檀  杜乔   樊英  李昺 范冉 度尚 傅燮  朝宗  张紘  王朗(子肃) 董遇 陆会──以上京氏派

    费直  王璜  韩歆  范升   杨政  陈元 郑众荀爽  挚恂  马融  郑玄──以上费氏派高相(子康)  毋将永

    ──以上高氏派朝婴(孙商) 盖宽饶──以上韩氏派陆贾  刘安  魏相  朱云  桓宽  刘向  扬雄

    谯玄  任延  冯逡  何武  苏竟  马廖  崔篆王景  班固  王符  许峻  杨由  段翳  徐宣徐宪  徐防  向长  荀悦  宋衷刘表

    徐干  陆绩  何晏  孙炎  姚信  程秉  袁淮──以上不知宗派

    自鲁间瞿子木受《易》孔子,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子家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田何子庄。及秦禁学,《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何传东武人王子中间、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箸《易传》数篇。同授灾川人杨何。何字叔元,元光元年征为中大夫。齐即墨成以治《易》至城阳相。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淄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要之,言《易》者本之田何。

    田何字子庄,齐人也。自孔子授《易》,五传至何。及秦禁学,以《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何传之不绝。汉兴,田何以齐诸田徙杜陵,号曰杜田生,以《易》授弟子。东武王同子仲、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等皆显当世。惠帝时,何年老家贫,守道不仕,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也。学长短纵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游齐诸子间,诸懦十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北避燕、赵、中山,皆莫能厚客,甚困。以诸侯莫足游者,元光初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莫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乃拜为郎中。岁中四迁。偃因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上从其计。又说上以「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乱众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小诛而害除」。上又从之。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横。」偃曰:「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后卒以齐王事诛。

    太史公受《易》于杨河。蔡公,卫人,事周王孙,注《易》二篇。

    丁宽字子襄,梁人也。初粱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材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宽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距吴、楚,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宽授同郡旸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京房,淄川杨何弟子也,为大中大大、齐郡太守。

    按:田何之学本无章句,至王同、周王孙、丁宽始有《易传》。然周生独号古义,岂周氏别有所得乎?商瞿之传至周王孙、丁将军,盖又一变矣。右为《易》田氏之学,为《易》大宗。

    施雠字长卿,沛人也.沛与砀相近,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后雠徙长陵,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来。与孟喜、梁丘贺并为门人。谦让,常称学废,不教授。及梁丘贺为少府,事多,乃遣子临分将门人张禹等从雠问。雠自匿不肯见,贺固请,不得已乃授临等。于是贺荐雠:「结发事师数十午,贺不能及。」 诏拜雠为博士。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雠授张禹、琅邪鲁伯。伯为会稽太守,禹至丞相。禹授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崇为九卿,宣大司空。禹、宣皆有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琅邪邴丹曼容,著清名。莫如至常山太守。此其知名者也。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施氏《易说》:「允升,大吉。」允,进也。

    施氏《外传》曰:「三王之乐可得观乎?知王者所封二代而已。」张禹。(见《论语》)

    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也。治《易》事张禹,举为博士,迁东平太傅。禹以帝师见尊信,荐宣明经有威重,可任政事,繇是入为右扶风,迁廷尉,以王国人出为太原太守。后官至御史大夫,封长平侯。及王莽迁大司马,柄政专权,宣上书言:「三公鼎足相承,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臣资性浅薄,年齿毛老,愿上大司空印绶,乞骸骨归乡里。」莽恨宣,白太后策免之。

    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人,梁孝王之裔也。少习礼容。平帝时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能弹雅琴,知清角之操。王莽时,教授弟户恒五百人。每春秋飨礼,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兔首。每有行礼,县宰辄率属吏而观之。王莽以昆多聚徒众,私行大礼,有僭上心,乃系昆家属于外黄。莽败乃免。光武即位,除江陵令。时县连年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迁弘农太守。先是崤、函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帝闻而异之。二十二年,代杜林为光禄勋。诏问:「何德政而致是?」昆对曰:「偶然耳。」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顾命书诺策。乃令人授皇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馀人。拜骑都尉。以老乞骸骨,诏赐洛阳第舍,以千石禄终其身。中元二年卒。子轶,字君文,传昆业,门徒亦盛。永平中为太子中庶子。建初中,稍迁宗正,卒官,遂世掌宗正焉。

    按:西汉儒者,共穷经之馀,多能及于礼乐。如昆之教诸生,虽阙里之风,何以加乎?有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宜其致猛兽渡河之化也。

    景鸾字汉伯,广汉梓渔人也。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能理《齐诗》、《施氏易》,兼授《河》、《洛》图纬,作《易说》及《诗解》,文句兼取《河》、《洛》,以类相从,名为《交集》。又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又抄风角杂书,列其占验,作《兴道》一篇。及作《月令章句》。凡所著述,五十馀万言。数上书陈救灾变之术。州郡辟命不就,以寿终。

    右为《周易》施氏之学,乃田何之正传也。孔子授《易》商瞿,自瞿传至田何,未杂异说。而何诸弟子亦恪守其说,未敢变乱。孟氏以下,渐涉旁流矣。

    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也。父号孟卿,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喜从田王孙受《易》。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厀,独传喜,诸儒以比耀之。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曰: 「田生绝于施雠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又蜀人赵宾好小数书,后为《易》,饰《易》文,以为「箕子明夷,箕子者,万物方荄兹也。」宾持论巧慧,《易》家不能难,皆曰「非古法也」。云受孟喜,喜为名之。后宾死,莫能持其说。喜因不旨仞,以此不见信。喜举孝廉为郎,曲台署长,病免,为丞相掾。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喜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皆为博士。繇是有翟、孟、白之学。

    《孟喜易章句》,《隋志》八卷。

    周人五号:帝,天称,一也。王,美称,二也。天子,爵号,三也。大君者,兴盛行异,四也。大人者,圣人德备,五也。《易》爻位三为三公,二为卿大夫。日食德,谓食父禄也。

    年二十行役,三十受兵,六十还兵。「同人于宗吝」,言同姓相娶吝道也。

    自冬至初,《中孚》用事。一月之策九、六、七、八,是为三十。而卦以地六,候以火五,五六相成,消息一变,十有二变,而岁复初。《坎》、《离》、《震》、《兑》,二十四气次主一爻,其初则二争、二分也。《坎》以阴包阳,故自北至,微阳动于下而未达,极于二月,凝涸之气消,《坎》运终焉。春分出于《震》,始据万物之元,为主于内,则群阴化而从之,极于正南,而丰大之变穷,《震》功究焉。《离》以阳包阴,故自正南,微阴生于地下,积而未章,至于八月,文明之质衰,《离》运终焉。仲秋阴形于《兑》,始行万物之末,为主于内,群阳降而从之,极于北正,而天浑之施穷,《兑》功究焉。故阳七之静始于《坎》,阳九之动始于《震》,阴八之动始于《离》,阴六之动始于《兑》。故四象之变皆兼六爻,而中节之应备矣。

    侄娣年十五以上能共事君子可以往,二十而御。《坎》,狐;《坎》,穴也,狐穴居。

    「风雷益」。言必须雷动于前,风散于后,然后万物皆益。如二月启蛰之后,风以长物。八月收声之后,风以残物。风之为益,其在雷后,故曰「风雷益」也。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本受《易》于孟喜,见涿韩生说《易》而好之,即更从受焉。

    洼丹字子玉,南阳育阳人也。世传《孟氏易》。王莽时,常避世教授,专志不仕,徒众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稍迁。十一年,为大鸿胪。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丹学义研深,《易》家宗之,称为大儒。十七年,卒于官,年七十。

    觟阳鸿字孟孙,中山人,亦以《孟氏易》教授,有名称。永平中为少府。

    梁竦字叔敬,安定乌氏人。少习《孟氏易》,弱冠能教授。后坐兄松事,徙九真。著书七篇,名曰《七序》。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从侍中贾逵受古学,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十四篇。又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马融常推重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再迁洨长,终于太尉、南阁祭酒。诏校书东观,教小黄门等。子冲于建光中上其《说文解字》,及慎所受《孝经古文说》,乃议郎卫宏所校者。诏赐帛四十匹。

    《说文》引古《周易》异文:

    夕惕若夤。  忼龙有悔。  乘马驙如。  泣涕连心如以往遴。

    履虎尾虩虩。  百谷草木草丽乎地。  包充用冯河。  噬乾■。

    日??之离。僮牛之告。禔既平。楮恒凶。明出地上。抍马壮吉。天且劓。需有衣弩。执??。

    君子豹变其文斐也。孰饪。为风。允升大吉。井洌寒泉食。

    杂而不<辶>。夫乾隺然。天地壹。犕牛乘马。重门击橐。地可观者莫观乎木。  燥万物者莫叹乎火。按:《说文解字》后序云「其称《易》孟氏」,故列于此。

    按:西汉儒者说经,皆贵大义。若《凡将》、《纂》、《喜》,此小学事也,未有据之以说经者。许氏《说文》引经,乃以经说证其字义也。至其说经,则在《五经异义》,不在《说文》。乃后人翻因《说文》所引而得古经字义,亦非许君所及料也。

    甘容官下邳相,见许慎《五经异义》。

    夏恭字敬公,梁国蒙人。习《韩诗》、《孟氏易》,讲授门徒常千馀人。王莽末,盗贼从横,攻没郡县,恭以恩信为众所附,拥兵固守,颇获安全。光武即位,嘉其忠果,召拜郎中。再迁泰山都尉,和集百姓,甚得其欢心。恭善为文,著赋、颂、诗、《励学》凡二十篇。四十九卒官,诸儒共諡曰宣明君。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旨受,从事惧然而止。永平十二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与同罪,不可。安曰:「如行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诈,得出者四百馀家。岁馀,徵为河南尹,政号严明,未尝以臧罪鞠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窦宪北击匈奴,安与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宋由惧,遂不敢复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唯安独与任隗守正不移。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安自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四年春,薨。

    按:两汉儒者,苟经术明通,及其立朝必有可观。以此见孔子之道有益于从政有如是者。《易恒卦》之《象》曰:「君子以立不易方。」袁氏之守正,盖得之矣。

    袁京字仲誉,安子。习《孟氏易》,作《难记》三十万言。初拜郎中,出为蜀郡太守。

    袁敞字叔平,少传《易经》教授,以父任为太子舍人。元初三年,代刘恺为司空。坐子与尚书郎张俊交通,漏泄省中语,策免。敞廉劲不阿权贵,失邓氏旨,选自杀。

    袁彭字伯楚,京子。少传父业,位至光禄勋,行至清。

    袁汤字仲河,彭弟。少传家学,诸儒称其节概。桓帝初,为司空,迁司徒。尹珍字道真,汝南人,从许慎受《五经》。

    徐淑字伯进,广陵海西人,度辽将军,有名于边。宽裕博学,习《孟氏易》、《春秋公羊传》、《礼记》、《周官》,善诵《太公六韬》,交结英雄,常有壮志。

    宗资字叔都,南阳人,治《孟氏易》。衰太伯,临淮人,作《易章句》,见《论衡》。

    任安字定祖,广汉绵竹人也。少游太学,受《孟氏易》,兼通数经。又从同郡杨厚学图谶,究极其数。时人称曰:「欲知仲桓问任安。」又曰:「居今行古任定祖。」学终,还家教授,诸生自远而至。初仕州郡。后太尉,再辟,除博士,公车徵,皆称疾不就。州牧刘焉表荐之,时王途隔塞,诏命竟不至。年七十九,建安七年,卒于家。

    冯颢字叔宰,郪人也。少师事杨仲桓及蜀郡张超,又事东平虞叔雅。作《易章句》《刺奢说》。虞光。虞成。

    虞凤。虞歆。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孙策时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策身诣翻第。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白虵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翻出为富春长。策薨,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徒丹阳径县。后吕蒙荐之。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强昭论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神仙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尝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初,山阴丁览、太末徐陵,或在县吏之中,或众所未识,翻一见之,便与友善,终成显名。在南十馀年,年七十卒。翻以所注《易》示少府孔融,复书曰:「闻延陵之理乐,观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初立《易》注,奏:「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是以伏义仰天县象,而建八卦,变动六爻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类万物。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成,缵述其业。至臣祖父凤为之最密。臣先考故日南太守歆,本受于凤,最有旧书,世传其业,至臣五世。前人通讲,多玩章句,虽有秘说,于经疏阔。臣生遇世乱,长于军旅,习经于枹鼓之间,讲论于戎马之上,蒙先师之说,依经立注。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散发被鹿裘,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道士曰:『《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臣受命,应当知经。所览诸家解不离流俗,义有不当实,辄悉改定,以就共正。孔子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圣人南面,盖取诸《离》,斯诚天子所宜协阴阳致辚凤之道矣。谨正书上。」

    又奏曰:「经之大者,莫过于《易》。自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孝灵之际,颍川荀諝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颠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叹《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作,而上为章首,尤可怪笑。又南郡太守马融,名有俊才,共所解释,复不及请。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岂不其然!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衷,虽各立注,衷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

    《隋书经籍志》:《周易》九卷吴侍御史虞翻注。

    杜微字国辅,涪人。任安弟子。先主定蜀,尝称聋阖门不出。建安三年,丞相亮领州牧,选为主簿,舆而致之。亮引见,与书诱劝,欲使以德辅时。微固辞疾笃。亮表拜谏议大夫,从其所志。

    以上为孟氏之学。孟氏之学杂入阴阳灾变。今所传虞氏消息之说、郑氏爻辰之说,疑皆出于孟氏也,故京房亦自托孟氏。

    梁丘贺字长翁,琅邪诸人也。以能心计,为武骑。从大中大夫京房受《易》。房者,淄川杨何弟子也。房山为齐郡太守,贺更事田王孙。宣帝时,闻京房为《易》明,求其门人,得贺。贺时为都司空令,坐事,论免为庶人。待诏黄门数入说教侍中,以召贺。贺入说,上善之,以贺为郎。会八月饮酎,行祠孝昭庙,先欧旄头剑挺堕堕,首垂泥中,刃向乘舆车,马惊。于是召贺筮之,有兵谋,不吉。上还,使有司侍祠。是时,霍氏外孙代郡太守任宣坐谋反诛,宣子章为公车丞,亡在渭坡界中,夜玄服入庙,居郎间,执戟立庙门,待上至,欲为逆。发觉,伏诛。故事,上常夜入庙,其后待明而入,自此始也。贺以筮有应,繇是近幸,为大小大夫、给事中,至少府。为人小心周密,上信重之。年老终官。传子临,亦入说,为黄门郎。甘露中,奉使问诸儒于石渠。临学精熟,专行京房法。琅邪王吉通《五经》,闻临说,善之。时宣帝选高材郎十人从临讲,吉乃使其子郎中骏从临受《易》。临代五鹿充宗君孟为少府,骏御史大夫,自有传。充宗授平陵士孙张仲方、沛邓彭祖子夏、齐衡成长宾。张为博士,至扬州牧、光禄大夫、给事中,家世传业。彭祖,真定太傅。咸,王莽讲学大夫。繇是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

    《汉志》:《章句》施、孟、梁丘各二篇。圣人以此先心。

    王骏以孝廉为郎。粱丘贺说《易》,父吉令骏受焉。左曹陈咸荐骏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光禄勋匡衡亦举骏有专对材,迁谏大夫,使责淮阳宪王。迁司隶校尉,奏免丞相匡衡。成帝欲大用之,出骏为京兆尹,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敝、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后至御史大夫。骏妻死因不复娶,或问之,骏曰:「德非曾参,子非华、元,亦何政娶?」

    五鹿充宗,元帝时官少府,贵幸,为《梁丘易》。与石显、牢梁结为党友,诸倚附者皆得宠位。民歌之:「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何若若邪!」及显败,左迁玄菟太守。

    冯商字子高,阳陵人,五鹿充宗弟子。又事刘向,能属文。后与孟柳俱待诏。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令乘传使上党,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建武二年,徵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曰:「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深知羌学,又不能达,惭负二老,无颜于世。诵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开口以为人师,愿推博土以避恭、羌。」帝不许,然由是重之,数召引见。每有大议,辄见访问。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土,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议。」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日中乃罢。升退而奏曰:「臣闻主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陛下泯学微缺,劳心经蓺,情存博闻,故异端竞进。近有司请置京氏易博士,群下执事,莫能据正。《京氏》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复以比类,亦希置立。《京》、《费》已行,次复《高氏》,《春秋》之家,又有《邹》、《夹》。如令《左氏》、《费氏》得置博士,《高氏》、《邹》、《夹》,《五经》奇异,并复求立,各有所执,乖戾分争。从之则失道,不从则失人。将恐陛下必有厌倦之听。孔子曰:『博学约之,弗叛矣夫。』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可谓善教,颜渊可谓善学矣。老子曰:『学道日损。』损,犹约也。又曰:『绝学无忧。』绝末学也。令《费》、《左》二学,无有本师,而多反异。先帝前世有疑于此,故京氏虽立,辄复见废。疑道不可由,疑事不可行。《诗》、《书》之作,其来已久。孔子尚周流游观,至于知命,自卫反鲁,乃正《雅》、《颂》。今陛下草创天下,纪纲未定,虽设学官,无有弟子。《诗》、《书》不讲,礼乐不修,奏立《左》、《费》,非政急务。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传曰:『闻疑传疑,闻信传信,而尧、舜之道存。』愿陛下疑先帝之所疑,信先帝之所信,以示反本,明不专己。天下事之所以异者,以不一本也。《易》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又曰:『正其本,万事理。』《五经》之本自孔子始,谨奏《左氏》之失凡十四事。」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后升为出妻所告,坐系,得出,还乡里。永平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

    按:两汉儒者守师说甚坚,苟遇异说,必加排斥。而于《左氏》之立学官,争之尤力。今观范氏之论,曰:「《五经》奇异,并复求立,各有所执,乖戾分争。从之则失道,不从则失人。」此言可谓领要。盖汉代平事必本经义,经义苟异,则莫知适从。所以不肯博采者,良以斯尔。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学,从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人。范升尝为出妇所告,坐系狱,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升子潜伏道旁,候车驾,而持章叩头大言曰:「范升三娶,唯有一子,今适三岁,孤之可哀。」武骑虎贲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伤政胸,犹不退。哀泣辞请,有感帝心。诏曰:「乞杨生师。」即尺一出升。政由是显名。为人嗜酒,不拘小节,果敢自矜,然笃于义。时帝壻梁松、皇后弟阴就,皆慕其声名,而请与交友。政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常诣杨虚侯马武,武难见政,称疾不为起。政入户,径升床排武,把臂责之曰:「卿蒙国恩,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而骄天下英俊,此非养身之道也。今日动者刀入胁。」武诸子及左右皆大惊,以为见劫,操兵满侧。政颜色自若,会阴就至,责数武,令为交友。其刚果任情,皆如此也。建初中,官至中郎将。

    张兴字君上,颍川鄢陵人也。习《梁丘易》以教授。建武中,举孝廉为郎将,谢病去,复归聚徒。后辟司空冯勤府,勤举为孝廉,稍迁博士。永平初,迁侍中祭酒。十年,拜太子少傅。显宗数访问经术,既而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且万人,为《梁丘》家宗。十四年,卒于官。子鲂,传兴业,至张掖属国都尉。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年十六,受业长安,治《梁丘易》,才美而高,京师号曰「圣童」。蚤孤,让先父馀财数百万与兄子。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拜蜀郡太守。公孙述平,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拜渔阳太守,于狐奴开稻田八千馀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计吏,蜀邵计吏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当十世。而堪去之日,乘折辕车,被囊而已。」帝闻叹息,欲徵,会病卒。

    祁圣元,京兆人,治《梁丘易》。与杨政同好俱名,善说经书,京师号曰:「说经铿铿杨子行,论难僠僠祁圣元。」杜晖字慈明,治《梁丘易》。

    右为梁丘氏之学梁丘之《易》出自《京房》,本由田何一派而分,故汉代言《易》推施、孟、梁丘。而梁丘氏之占事知来,亦《易》中之一体耳。

    京房受《易》梁人焦赣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房以明灾异得幸,为石显所谮诛,自有傅。房授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皆为郎、博士。繇是《易》有京氏之学。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发。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有诏许增秩留,卒于小黄。赣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好锺律,知音声。初元四年,以孝廉为郎。永光、建昭间,西羌反,日蚀,又久青无光,阴雾不精。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乡之。时部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吏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唯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用堪初言不可,后善之。是时中书令石显颛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与房同经,议论相非。二人用事,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 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用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视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欤?」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也。」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