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两汉三国学案最新章节!

p;  「明昭有周,式叙在位。」言各称职也。《诗》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庭。」纣之馀民也。《诗》曰:「胜殷遏刘,耆定尔功。」言伐纣而殷亡武也。

    《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以小成大。《诗》曰:「于铄王师,遵养时晦。」言相养者之至于晦也。《诗》曰:「鲁侯戾止,在泮饮酒。」言乐水也。

    《诗》曰:「不竞不銶,不刚不柔。」言得中也。

    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广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广百步,长百步,为百亩。八家为邻,家得百亩。馀夫各二十五亩。家属公田十亩,馀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诗》曰:「中田有庐,疆场有瓜。」

    赵子,河内人也。事燕韩生,授同邯蔡谊。谊至丞相,自有傅。谊授同郡食子公与王吉。吉为昌邑王中尉,自有传。食生为博士,授泰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部刺史。由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就,顺授东海发福,皆更大官,徒众尤盛。

    蔡义,河内温人也。以明经给事大将军莫府。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义买犊车,令乘之。数岁,迁补覆盎城门候。久之,诏求能为《韩诗》者,徵义待诏,久不进见。义上疏曰:「臣山东草莱之人,行能无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愿赐清闲之燕,得尽精思于前。」上召见义,说《诗》,甚说之,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进授昭帝。数岁,拜为少府,为丞相,封阳平侯。年八十馀,短小无须眉,貌似老妪,行步俛偻,两吏扶挟乃能行。薨,谧节侯。

    薛汉字公子,淮阳人也。世习《韩诗》,父子以章句著名。汉少传父业,尤善说灾异谶纬,教授常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受诏改定图谶。当世言《诗》者,推汉为长。永平中,为千乘太守,政有异迹。后坐楚事辞相连,下狱死。

    《韩诗薛君章句》:

    诗人言《关睢》贞洁慎匹,以声相求,必于河之洲,隐蔽于无人之处。故君退朝入于私宫,后妃御见,去留有度,应门击柝,鼓人上堂,退反晏处,体安志明。今时大人内倾于色,贤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以刺时也。

    芣莒,泽泻也,臭恶之■。诗人伤其君子有恶疾,人道不通,求已不得,发愤而作,以事兴。芣莒虽臭恶乎,我犹采采而不已者,以兴君子虽有恶疾,我犹守而不离去也。

    赬,赤也。毁,烈火也。孔,甚也。迩,近也。言鱼劳则尾赤,君子劳苦则颜色变。以王室政教如烈火矣,犹冒触而仕者,以父母甚迫近饥寒之忧,为此禄仕。

    小者曰羔,大者曰羊。素喻洁白,丝喻屈柔。纪,数名也。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游女谓汉神也,言汉神时见,不可求而得之。

    诗人言溱与洧方盛流洹洹然。谓三月桃花水下之时,士与女方盛流秉■。秉,执也。■,兰也。当此盛流之时,众姓与众女方执兰而拂除。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

    何谓素餐?素餐者,言人但有质朴,无治民之材,名曰素餐。尸禄者,颇有所知,善恶不言,默然不语,苟欲得禄,而已譬若尸矣。

    元戎、大戎,谓兵车也。车有大戎十乘,谓车缦轮,马被甲,衡厄之上画有剑戟。名曰陷军之车,所以冒突敌家之行伍也。

    夫饮之礼:不脱屦而即席者,谓之礼。跣而上坐者,谓之宴。能饮者饮之,不能饮者已,谓之区。齐颜色、均众寡,谓之沈。闭门不出者,谓之湎。故君子可以宴、可以区,不可沈、不可湎。

    岨,往也。夷,易也。行,道也。彼百姓归文王者,皆曰:「歧有易道,可往归矣。」易道谓仁义之道而易行,故歧道阻睑而不难。

    薄,辞也。振,奋也。莫,无也。振,动也。叠,应也。美成王能奋舒文武之道而行之,则天下无不动而应其政教。

    鹭,洁白之鸟。西雍,文王之雍也。言文王之时,辟雍学者皆洁白之人也。奚斯,鲁公子也。言其新庙奕奕然盛,是诗公子奚斯所作也。

    惠栋《后汉书补注》:唐人所引《韩诗》,其称薛君者,汉也。称薛夫子者,乃方丘也。《冯衍传》注有薛夫子章句,传不载汉父名字。后人以章句专属诸汉者,失之。

    按:《冯衍传》注所引乃《关睢》傅一段,为薛夫子注。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年十二失母,居丧过礼。及长,治《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王莽时,寇贼群发,恽乃仰占玄象,叹谓友人曰:「方今镇、岁、荧惑并在汉分翼、轸之域,去而复来,汉必再受命,福归有德。如有顺天发策者,必成大功。」遂西至长安,上书王莽。莽大怒,收系诏狱,劾以大逆。犹以恽据经谶,难即害之,胁令自告狂病。恽乃瞋目詈曰:「所言皆天文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须冬,会赦乃出,南遁苍梧。建武三年,积弩将军傅俊徇扬州,素闻恽名,乃礼请之,上为将兵长史,授以军政。恽乃誓众曰:「无掩人不备,穷人于厄,不得断人肢体,裸人形骸,放淫妇女。」俊军士犹发冢陈尸,掠夺百姓。恽力谏止之。百姓悦服,所向皆下。七年,俊还京师,上论之。恽耻以军功取位,遂辞归乡里。县令卑身崇礼,请以为门下掾。以事去,之江夏教授,郡举孝廉,为上东城门候。帝尝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上从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曰:「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人为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诫,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布百匹。后令恽授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再迁长沙太守,又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病卒。

    李昺字子然,赞人,召陵令,习《韩诗》。

    杜抚字叔和,犍为武阳人也。少有高才,受业于薛汉,定《韩诗章句》。后归乡里教授。沈静乐道,举动必以礼。弟子千馀人。后为骠骑将军东平王苍所辟。及苍就国,掾吏悉补王官属,未满岁,皆自劾归。时抚为大夫,不忍去。苍闻,赐车马财物遣之。建初中,为公车令,数月卒官。其所作《诗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云。

    澹台恭字敬伯,会稽人,官博士。韩伯高,钜鹿人。

    召驯字伯春,九江寿春人也。曾祖信臣,元帝时为少府。驯少习《韩诗》,博通书传,以志义闻,乡里号曰「德行恂恂召伯春」。累仕州郡,辟司徒府。建初元年,稍迁骑都尉,侍讲肃宗。拜左中郎将,入授诸王。帝嘉其义学,恩宠甚崇。出拜陈留太守,赐刀剑钱物。入为河南尹,光禄勋。卒官,赐冢茔陪园陵。

    杨仁字文义,巴郡阆中人也。建武中,诣师学习《韩诗》,数年归,静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举孝廉,除郎。太常上仁经中博士,仁自以年未五十,不应旧科,上府让选。显宗特诏补北宫卫士令,引见,问当世政迹。仁对以宽和任贤,抑黜骄戚为先。又上便宜十二事,皆当世急务。帝嘉之,赐以缣钱。及帝崩,时诸马贵盛,争欲入宫。仁被甲持戟,严勒门卫,莫政轻进者,肃宗立,拜什邡令。宽惠为政,劝课掾史弟子,悉令就学。其有通明经术者,颢之右署,或贡之朝,由是义学大兴。垦田千馀顷。兄丧去官。辟司徒府,掾有宋章者,贪奢不法,仁终不与交言同席,时人畏其节。后为阆中令,卒。

    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人也。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晔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到犍为资中,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午,绝问不还,家属发丧制服。抚卒乃归。州召补从事,不就。举有道。卒于家。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至会稽,读《诗细》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邕还京师、传之,学者咸诵习焉。

    张匡字文通,南阳人。习《韩诗》,作章句。举有道,博士徵,不就。卒于家。刘宽。朱勃字叔阳,平陵人,弘农令。年十二,能习《韩诗》。

    廉范字叔度,亦兆杜陵人,赵将廉颇之后也。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西迎父丧。蜀郡太守张穆,丹之故吏,乃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迭俱沈溺。众伤其义,钩求得之,疗救仅免于死。穆闻,复遣使持前资物追范,范又固辞。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乃变姓名,求代廷尉狱卒。融果徵下狱,范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似范,问之,范诃之。融系出,困病而死。范遂送丧至南阳。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收敛之。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范叩头曰:「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帝曰:「怪卿志胆敢尔!」遂贳之。由是显名。举茂才,再迁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范兵不敌。日暮,令军土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匈奴谓救至,待旦将退,范乃晨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馀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成都屋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平生无糯今五絝。」数年免归,卒。

    冯良字君卿,少作县吏,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从杜抚学。以有道徵。

    尹勤治《韩诗》,事薛汉。身牧豕,事亲至孝,无有交游,门生荆棘。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少习《韩诗》,教授诸生常数百人。太守李鸿请署功曹,未及到,而州辟从事。会鸿卒,恂不应州命,而送鸿丧还乡里。既葬,留起冢坟,持丧三年。辟司徒桓虞府,拜侍御史,持节使幽州。宣布恩泽,慰抚北狄。所过皆图写山川、屯田、聚落百馀卷,封上,肃宗嘉之。拜兖州刺史。后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剐校尉。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敷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迁武威太守,坐事免。步归乡里,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各遣子馈粮,悉无所受。徙居新安关下,拾橡实以自资,年九十六卒。

    夏恭字敬公,梁国蒙人也。习《韩诗》、《孟氏易》,讲授门徒常千馀人。王莽末,盗贼从横,攻没郡县,恭以恩信为众所附,拥兵固守,独安全。光武即位,嘉其忠果,拜郎中,再迁太山都尉。和辑百姓,甚得其欢心。善为文,著赋、颂、诗、励学凡二十篇。年四十九,卒官。诸儒諡曰宣明君。子牙,少习家业,著赋、颂、赞、咏凡四十篇。举孝廉,早卒。乡人号曰文德先生。

    陈嚣字君期,明《韩诗》,时人语曰「关东说诗陈君期」。

    唐檀字子产,豫章南昌人也。少游太学,习《京氏易》、《韩诗》、《颜氏春秋》,尤好灾异星占。后还乡里,教授常百馀人。元初七年,郡界有芝草生,太守刘祗欲上言之,以问檀。檀对曰:「方今外戚豪盛,阳道微弱,斯岂嘉瑞乎?」祗乃止。永建五年,举孝廉,除郎中。是时白虹贯日,檀因上便宜三事,陈其咎徵。书奏,弃官去。著书二十八篇,名为《唐子》。卒于家。

    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舆人也。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常数百人。父为北地太守,永初中,坐羌没郡,下狱死。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及服终,叹曰:「《老子》有言:『名与身孰亲?』吾岂为名乎!」遂绝志世外,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风角、推步之术。公府辟召,皆不应;就问灾异,亦无所对。逆知岁荒,乃聚谷数千斛,悉用给宗族姻亲。又敛葬遭疫死亡不能自收者。常居先人冢侧,未曾入城市。时人因号为北郎先生,年八十终。

    公沙穆字文乂,北海胶东人也。家贫贱。自为儿童,不好戏弄,长习《韩诗》、《公羊春秋》,尤锐思河雒推步之术。居建成山中,依林阻为室,独宿无侣。暴风震雷,有声于外呼穆者三,穆诵经自若,亦无它异。遂隐东莱山,学者自远而至。有富人致产千金,谓穆曰:「方今之世,以货自通,吾奉百万与子为资,如何?」对曰:「来意厚矣。夫富贵在天,得之有命,以货求位,吾不忍也。」举孝廉,以高弟为主事,遥缯相。缯侯刘敞所为多不法,苦辞谏,敞多从其请。迁弘农令,以身祷雨,而螟虫自销,百姓称曰神明。迁辽东属国都尉,善得吏民欢心。年六十六,卒官。

    冯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也。少耽学问,习父业,治《春秋》严氏、《韩诗》仓氏。初举孝廉,七迁为广汉属国都尉,徵拜御史中丞,至车骑将军。

    杜乔。

    梁商字伯夏,少持《韩诗》,兼读众书传记。以外戚拜郎中,袭封乘氏侯,为大将军,以戚属居大位。每存谦柔,虚己进贤,京师翕然称为良辅,帝委重焉。

    胡硕字季睿,交址都尉之孙,太傅安乐侯少子也。总角入学,治《孟氏易》、《欧阳尚书》、《韩氏诗》,官至陈留太守。侯包字口口,著《韩诗翼要》十卷。

    《韩诗翼要》:房中之乐有锺磬。裼,示之方也。

    卫武公刺王室,亦以自戒。行年九十右五,犹使臣日诵是诗而不离于其侧。

    武梁字绥宗,歧疑有异,治《韩诗》,阙帻侍讲,兼通河雒诸子傅记。州郡请召,辞疾不就。年七十四,元嘉元年卒。

    丁鲂字叔河,治《易》、《韩诗》,垂意《春秋》,为广汉属国都尉。

    马江字元海,济阴乘氏人。通《韩诗》,举孝廉,除郎中。谦虚接下,冠名三署。年四十九,元嘉三年卒。

    田君,关中人,厈张长。总角修《韩诗》、《京氏易》,究洞神变,穷奥极微。

    陈修字君迁,会稽人。为郡干,受《韩诗》、《谷梁》、《春秋》。韦著。

    樊安字子仲,南阳湖阳人也。幼治《韩诗》、《论语》、《孝经》、兼通《礼传》古今异义。中常侍。年五十六,永寿四年卒。田君,东平人,费令。始游学,治《韩诗》、《孝经》。

    张恭祖字口口,东郡人。

    王阜字世公,蜀郡人。少好经学,年十一,辞父母之犍为杨定所授《韩诗》。补《重泉》令,官至益州太守。郑玄。

    崔炎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年二十三,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学,魏国初建,拜尚书,迁中尉。

    祝睦字元德,济阴己氏人也。治《韩诗》、《严氏春秋》,官山阳太守。年六十八,延熹七年卒。梁景字口口,少习《韩诗》,为世通儒。元嘉元年,为尚书令。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业于任安,尽得安术。后主时仕为中郎将、大鸿胪。著《韩诗章句》十馀万言。张弦。

    何随字季业,蜀郡郫人也。司空武后,世有名德,徵聘入官。治《韩诗》、《欧阳尚书》,研精文纬,通星历。州辟从事,除安汉令,蜀亡去官。著《谭言》十篇,论道德仁义。太康中即家拜江阳太守。年七十一卒。

    右为《韩诗》一派。大抵《鲁诗》行于西汉,而《韩诗》行于东汉,二家互为盛衰。故《韩诗内传》至六朝尚存,亦以习之者多也。今《玉篇》所引《韩诗说》,大略可见。

    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为王莽讲学大夫。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

    赵人毛苌传《诗》,是为《毛诗》,未得立。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艺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封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归国而卒,凡立二十六年。谧曰献王。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牧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苦者,利归于民也。」

    河间献王曰:「汤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静居独思,譬如火焉。夫舍学圣王之道,若拾日之光,何乃独思若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

    河间献王曰:「管子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谷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

    卫宏字敬仲,东海人也。少与河南郑兴俱好古学。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后从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书》,作《训旨》。时济南徐巡师事宏,后从林受学,亦以儒显,由是古学大兴。光武以为议郎。宏作《汉书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又著赋、颂、诔七首,皆传于世。中兴后,郑众、贾逵传《毛诗》,后马融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

    孔于建。孔僖。尹敏。贾徽。

    郑众。贾逵。许慎。马融。

    郑玄。王肃。徐巡。孙炎。

    文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少游蜀太学,治《毛诗》、《三礼》,兼通群书。州刺史费■命为从事,入为尚书郎,迁尚书。入晋,拜济阴太守,太子中庶子。

    司马胜之字兴先,广汉绵竹人也。学通《毛诗》,治《三礼》。清尚虚素,性澹不事荣利。初为郡功曹,甚善纲纪之体。州辟从事。拜汉嘉太守,侯迎盈门,固让不之官。闲居清静,谦卑自牧,常言:「世人不务求道德,而汲汲于爵禄。若吾者,可少以为有馀荣矣。」训化乡闾,以恭敬为先。

    常勖字修业,蜀郡江原人也。安贫乐道,志笃坟典,治《毛诗》、《尚书》,涉洽群籍,多所通览。州辟从事。

    王化字伯远,广汉郪人也。治《毛诗》、《三礼》、《春秋公羊传》,郡命功曹,辟从事,守朱提太守,以功封关内侯。

    任熙字伯远,蜀郡成都人也。治《毛诗》、《京氏易》,博通《五经》。事亲至孝,居丧哀瘠,为州乡所称。察孝廉,除南郑令,以病去官。转梓潼令,辞疾归。徵侍中,不就。拜朱提太守,固辞。终于家。

    常骞字季慎,蜀郡汜原人也。治《毛诗》、《三礼》,以清尚知名。察孝廉,至魏郡太守,加材官将军。

    常宽字泰恭,治《毛诗》、《三礼》、《春秋》、《尚书》,尤耽意大《易》,博涉《史》、《汉》。强识多闻,而谦虚清素,典俗殊。著《典言》五篇,撰《蜀后志》及《后贤传》、《梁益篇》。晋世拜武平太守,在官三年去职,卒于交州。

    刘桢字公干,东平人,魏丞相掾。《隋志》:《毛诗义问》十卷,魏太子文学刘桢撰。夫妇失礼则虹气盛,有赤色在上者,阴乘阳也。

    同贫兵役,男女怨旷,于是女感伤而思男,故出游洧之外,采芬香之■,为淫佚之行。时草生而云蔓者,女情急欲以促时也。横一木作门,而上无屋,谓之衡门。

    鉶羹有菜,盐豉其中,菜为其形象可食,因以鉶为名。辰风今之鹞。

    郐在豫州外方之北,北邻于虢。郐荥之南,左济右洛,居阳郑两水之间,食溱洧焉。蟋蟀食蝇而化成。

    李仁字德贤,涪人。益部多贵今文,不好古文,仁知其不博,乃游学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受古学,以修文自终。陆玑字元恪,吴郡人。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

    《毛诗草木虫鱼疏》三卷,陆玑撰,今存。徐整字文操,豫章人,吴太常卿,著《毛诗谱畅》。

    《毛诗谱畅》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大毛公,为《故训传》,授赵人小毛公。」

    李訁巽字钦仲,榨潼涪人也。父仁,字德贤,与同县尹默俱游荆州,从司马徽、宋忠等学。撰具傅其业,又从默讲论义理,《五经》、诸子无不该览,加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

    后主立太子,以撰为庶子。太子爱其多知,甚悦之。然体轻脱,好戏啁,故世不重也。著占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皆依准贾、马,异于郑玄。与王氏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意归多同。官至右中郎将,卒。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也。师事刘熙,善邻氏学,治《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建安中,与许靖等俱自交州入蜀,先主时为博士,后主时为大长秋。

    诸葛瑾字子瑜,瑜,琅邪阳都人也。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汉末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封宛陵侯。年六十八卒。

    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能属文,官至侍中,以非罪死。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至征南将军,封东武侯。作《毛诗》驳以申郑难王。

    程遐。

    尹珍字道真,夜郎毋敛县人也。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越始有学焉。官至荆州刺史。

    右为《诗》毛氏派。然《汉儒林传》止有毛公而未出其名,《后汉儒林传》则出毛苌矣。然止一毛公,未有大小之分也。有之,自郑康成始。而且两汉儒者皆传《鲁诗》,至东汉而《韩诗》盛行,至康成提倡《毛诗》,《毛》始大行于世。而《鲁》、《韩》皆微矣。此亦关乎世运也乎!至于今日,讲汉学者奉《毛诗》如天球河图王言彝训,而乌知其本为两汉儒者所不道也乎!乃因康成之好新,遂使毛苌之永命,两汉旧经亡遗殆尽,真先儒所不及料者矣!

    贾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致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吴公治平天下第一,徵以为廷尉。乃言谊年少,广通诸家之书,帝召以为博士。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二十馀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典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帝欲大用之,绛、灌、冯敬之属尽害之,乃出为长沙王太傅。谊所著,尽在新书。孙嘉最好学,世其家。

    《新书》引《诗》说:

    礼者,臣下所以承其上也。故《诗》云:「壹发五豝,吁嗟乎驺虞。」驺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兽者也。天子佐舆十乘,以明贵也。贰牲而食,以优饱也。虞人翼五豝以待壹发,所以复中也。作此诗者,以其事深见良臣顺上之志也。

    故礼者,所以恤下也。《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上少投之,则下以躯偿矣;弗敢谓报,愿长以为好。古之蓄其下者,其施报如此。

    登车则马行而鸾鸣,鸾鸣而和应。故《诗》曰:「和鸾噰噰,万福攸同。」言动以纪度,则万福之所聚也。

    《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逮逮,富也;不可选,众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品事之各有容志也。

    《诗》曰:「君子乐胥,受天之祜。」胥者,相也。祜,大福也。夫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与士民若此者,受天之福也。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言辅翼贤正则身必以安也。

    《诗》曰:「芃芃棫朴,薪之■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趋也。「弗识弗知,顺帝之则。」言士民说其德义,则效而象之也。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言圣王之德也。

    《诗》曰:「经始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文王有志为台,今近境之民闻之者,裹粮而至,问业而作之,日月以众,故弗趋而疾,弗期而成,命其台曰灵台,命其囿曰灵囿,谓其沼曰灵沼,爱敬之至也。《诗》曰:「王正灵囿,尘鹿攸伏。尘鹿濯濯,白鸟高高。王在灵沼,于仞鱼跃。」文王之泽,下被禽兽,洽于鱼鳖,咸若攸乐,而况士民乎!

    ■中翁,宣帝在民间所从受《诗》。

    冯野王字君卿,受业博士,通《诗》。少以父任为太子中庶子。年十八,上书愿试守长安令,宣帝奇其志。以功次补当阳长,后至大鸿胪。上曰:「吾欲用野王为三公,后世必谓我私后宫亲属。」乃用张谭。成帝立,出为上郡太守。为王凤所排,以病去官,终于家。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后授前将军,拜大司徒,封邓侯,改高密侯。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执。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幼有奇才,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不肯仕。更始二年,遣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衍因以计说永,永乃以衍为立汉将军。及世祖即位,遣使者招永、衍,永、衍等疑不肯降。或譌言更始随赤眉在北,永、衍信之,故屯兵界休,审知更始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于河内。帝怨衍等不时至,永以立功得赎罪,而衍独见黜。顷之,帝以衍为曲阳令。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帝将召见,以谗不得入。后阴就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重。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衍由此得罪,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所著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情》、书记说、自序、官录说、策五十篇。

    昔逢丑父伏轼而使其君取饮,称于诸侯。郑祭仲立突而出忽,终得复位,美于《春秋》。

    晏婴临盟,拟以曲戟,不易其词。谢息守成阝,胁以晋鲁,不丧其邑。

    昔晏平仲纳延陵之诲,终免乐高之难。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黜楚子于南郢兮,执赵武于溴梁。聘申叔于陈蔡兮,禽荀息于虞虢。

    ■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仪。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翟酺字子超,广汉雒人也。四世传《诗》。酺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以报舅譬,亡于长安,为卜相工。后牧羊凉州。遇赦还,仕郡,徵拜议郎,迁侍中。酺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武帝大合天下之书,而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光武初兴,泯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雍始成,欲毁太学,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颓废,至为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帝从之。酺免后,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酺立碑铭于学云。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馀,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官至河内太守,有虎渡河之异。

    冯豹字仲文,年十二,母为父所出。后母恶之,尝因豹夜寐,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敬事愈谨,而母疾之益深,时人称其孝。长好儒学,以《诗》、《春秋》教丽山下。乡里为之语曰:「道德彬彬冯仲文。」举孝廉,官至尚书。

    锺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也。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馀人,为郡功曹。前后九辟公府,迁南乡、林虑长。

    荀爽,著《诗传》,皆明正谊,无它说。通入学者多好尚之,然希得立于学官也。

    隗禧字子牙,京兆人也。初平中,三辅乱,禧南客荆州,不以荒扰,担负经书,每以采稆馀日,则诵习之。年八十馀,以老处家,就之学者甚多。禧既明经,又善星官,常仰瞻天文,叹息谓鱼豢曰:「天下兵戈尚犹未息,如之何?」豢又常从问《左氏传》,禧答曰:「欲知幽微莫若《易》,人伦之纪莫若《礼》,多识山川草木之名莫若《诗》,《左氏》直相斫书耳,不足精意也。」豢因从问《诗》,禧说《齐》、《鲁》、《韩》、《毛》四家义,不复执文,有如讽诵。又作诸经解数十万言。

    右诸家皆传《诗》而不详其宗派。《汉书艺文志》:《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鲁故》二十五卷。

    《鲁说》二十八卷。《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孙氏傅》二十八卷。《齐杂记》十八卷。《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

    《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己,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隋书经籍志》:《韩诗》二十二卷。《韩诗翼要》十卷。《毛诗》二十卷。

    《毛诗》二十卷。《集注毛诗》二十四卷。《毛诗笺音证》十卷。《毛诗并注音》八卷。

    《毛诗谱》三卷。《毛诗谱》二卷。《谢氏毛诗谱钞》一卷。《毛诗义问》十卷。

    《毛诗义驳》八卷。《毛诗奏事》一卷。《毛诗驳》一卷。《毛诗异同评》十卷。

    《难孙氏毛诗评》四卷。《毛诗拾遗》一卷。《毛诗辩异》三卷。《毛诗异义》二卷。

    《毛诗集解叙义》一卷。《毛诗序义》二卷。《毛诗集小序》一卷。《毛诗序义疏》一卷。

    《毛诗发题序义》一卷。《毛诗大义》十一卷。《毛诗大义》十三卷。《毛诗草木虫鱼疏》二卷。

    《毛诗义疏》二十卷。《毛诗谊府》三卷。《毛诗义疏》二十八卷。《毛诗义疏》二十卷。

    《毛诗义疏》二十九卷。《毛诗义疏》十卷。《毛诗义疏》十一卷。《毛诗义疏》二十八卷。

    《毛诗述义》四十卷。《毛诗章句义疏》四十卷。《毛诗释疑》一卷。《业诗》二十卷。

    右三十九部,四百四十二卷。

    《诗》者,所以导达心灵,歌咏情志者也。故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上古人淳俗朴,情志未惑。其后君尊于上,臣卑于下,面称为谄,目谏为谤,故诵美讥恶,以讽刺之。初但歌咏而已,后之君子,因被管弦,以存劝戒。夏、殷已上,诗多不存。周氏始自后稷,而公刘克笃前烈,太王肇基王迹,文王光昭前绪,武王克平殷乱,成王、周公化至太平,诵美盛德,踵武相继。幽、厉板荡,怨刺并兴。其后王泽竭而持亡,鲁太师挚次而录之。孔子删诗,上采商,下取鲁,凡三百篇。至秦,独以为讽诵,不灭。汉初,有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生亦传鹩,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终于后汉,三家并立。汉初又有赵人毛苌善《诗》,自云子夏所傅,作《诂训传》,是为「《毛诗》古学」,而未得立。后汉有九江谢曼卿善《毛诗》,又为之训。东海卫敬仲受学于曼卿。先儒相承,谓之《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润益。郑众、贾逵、马融并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唯《毛诗郑■》至今独立。又有《业诗》,宋奉朝请业遵所注,立义多异,世所不行。

    按:《汉艺文志》云:「汉兴,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然则两汉所以独重鲁学者,非无故也。乃自《毛诗》盛行,三家皆废。不知三家虽未必咸得古义,而七十子后以此为最古之说。即使《毛诗》果得古谊,亦应并存不废,以重斯道之寄,乌容以此而废彼乎!乃今之言《诗》者于《毛诗》则奉若圣训,而三家之说不复措意,毋乃举一废百之见乎!近唯闽陈氏《三家诗遗说考》为得斯旨。三家之说渐见端绪,然非时人所解也。如以《二南》、《小雅》皆为刺诗,殊大悖乎毛指。然陈古刺今,乃诗人微旨,故孟子言必称尧舜,正所以化七雄之暴厉。时过境迁,则见其美而不见其刺矣。以此考之,则毛氏之说未必尽足据也。况孔门言《诗》,贵于触类兴起,则《诗》之不能以一端尽也审矣。古云「诗无达诂」,岂不信哉!

    按:宋朱晦翁之废《诗序》,实千古卓识,而同时吕东莱已不能解,后世攻之尤力。此皆未悟《诗》有四家,其序说本不相同,则此序者出四家之师傅,而非孔门之旧本可知也。即或不然,必取一家之说以为定则,亦毋宁信鲁。此《汉书》所谓「不得已,鲁最为近之」。而即首篇《关雎》,鲁即与毛大异,其它更何论哉!然则后世谓《大序》出于孔子,又以为出于子夏者,亦可废然返矣。朱子之言《诗》,于稍涉言情者辄目为淫奔,又不解陈古刺今之义,而多以正言解之,此其所失。若其废《序》,则当与疑古文《尚书》同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