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中国佛教史最新章节!

有《金刚经》、《维摩经》、《阿弥陀经》、《楞严三昧经》。其文章通畅,在旧译诸经中,最为可采)。

    次就《涅槃经》言之,《大般涅槃经》传我佛入灭状态,及最后教诫,为最重要经典。此经典,有大小乘之区别。其区别因何发生,虽不可得知;但《大乘涅槃经》,当比《小乘涅槃经》发达较后,则无可疑。

    《涅槃经》在《长阿含经》中,谓之前分之游行经;遂别为《小乘涅槃经》,终成为《大乘涅槃经》。《小乘涅槃经》,中国译者,则有白法祖(西晋)之《佛般泥洹经》,法显之《大般涅槃经》,及失译之《般泥洹经》三部,《长阿含经》,及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所存者俱同。今据诸《经录》,考古昔所译之《涅槃经》,凡十五种,今存十种:[经名旁(下)有。者,为藏中现存之本]

    (一)《胡般泥洹经》二卷

    后汉 支娄迦谶译

    古时译梵为胡,后知失宜,梵仍用音译,《经录》改为《梵般泥洹经》。

    (二)《大般涅槃经》二卷

    曹魏 安法贤译

    (三)《大般泥洹经》二卷

    吴 支谦译

    (四)《方等般泥洹经》二卷

    西晋 竺法护译

    《经录》有《哀泣经》二卷,此盖以方等泥洹之初品(即哀泣品)为名者;其与《方等泥洹》稍异者,《哀泣经》少后三品,故不得谓之异译。

    (五)《佛般泥洹经》二卷

    西晋 白法祖译

    (六)《大般泥洹经》六卷

    东晋 法显、佛陀跋陀罗共译

    (七)《大般涅槃经》三卷

    东晋 法显译

    《大般涅槃经》,是否法显所译?不无可疑。盖法显前所译之《大般泥洹经》,为《大乘经》;而此译为《大乘经》;且同一原语,前曰泥洹,后曰涅槃,不应歧出至此。《山三藏记》暨《历代三宝记》,载法显所译有《方等泥洹经》二卷,而《出三藏记》复曰今阙。若此说信然,则法显当别有《方等泥洹经》在。既冠以方等字样,当然属于《大乘经》而译《大般涅槃经》者,不知何人矣。

    (八)《般泥洹经》二卷

    失译

    (九)《佛遗教经》一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此经流传颇广,细案之亦属小乘涅槃经一种异译。

    (十)《大般涅槃经》四十卷

    北凉 昙无谶译

    即《大乘涅槃经》之最完全者,所渭《北本涅槃经》是也;今改为《南本涅槃经》(三十六卷),此二本今存。

    (十一)《般泥洹经》二十卷

    刘宋 智猛译

    (十二)《般泥洹经》一卷

    失译

    《出三藏记》载刘宋求那跋陀译。《开元录》谓:“上下文句,非是跋陀所翻,似是谦护等所译。”《历代三宝记》谓与竺法护所译《方等泥洹经》,大同小异。

    (十三)《四童子三昧经》三卷

    隋 阇那崛多译

    与竺法护所译《方等泥洹经》同本异译。

    (十四)《大般涅槃经》后分二卷

    唐 若那跋陀罗 会宁共译

    (十五)《大悲经》五卷

    高齐 那连提耶舍 法智共译

    此外《经录》中尚有存其目者,因疑而阙焉。上列各经中四、六、十、十三、十四、十五、六种,属大乘部;五、七、八、九四种,属小乘部。此十种今存。余五种散佚。第十三种以下,所述甚新,不属于译经之初期(昙无识所译《大般涅槃经》,南本北本并存。合计可得十一种。实则二本同为一物。)

    所散佚之五种,第一种之《胡般泥洹经》不明;《经录》谓与第二种《大般涅槃经》同本,或以为别是一本(《历代三宝记》注谓第二种为初出。乃于支娄迦谶之下,《列梵般泥洹经》名)。盖支娄迦谶仅译大乘经典,恐与第二种同为《大乘涅槃经》,以昙无谶所译之大本言之,则第二种为略其前数品而译之者。第三种之《大般泥洹经》,亦略去大本之序分,与《哀泣品》者;《出三藏记》称:“《支谦大般泥洹》、与《方等泥洹》大同。”故疑第三、第四、二种亦同。第十一种之《般泥洹经》,与第十种之《大般涅槃经》昙无识所译者,同本异译。第十二种之《般泥洹经》,《历代三宝记》称:“与晋世《竺法护双卷泥洹》,大同小异。”由是观之,散佚之涅槃经,皆可信为属于大乘,而自大本之一部分译出者也。但此诸经,果属大本一部分耶?抑原为一部,后集成大部耶?或各小部独立而单行者耶?皆属可疑。无论类似佛遗教经之小册,可视为涅槃经之全体;纵使四十卷之大本,亦是涅槃经之一部;非彼为此一部。此为彼全体也。同一涅槃经,实有如斯长短伸缩之差;其间关系,足资研究。

    梵本全书,计三万五千偈;昙无谶所译大本,尚非梵本原书;其最初携至北凉者,仅有一部分(前分十二卷)。与在于阗所得者合计之,得三十六卷;约译成一万余偈,仅及原本三分之一。此大本,与智猛所译之二十卷本,同本异译。惜智猛本不存,难以判别。法显、觉贤(即佛陀跋陀罗),共译之六卷本,“是《大涅槃经》之前分,大众问品,同本异译。”此六卷本,较大本次序整齐。蹶后大本傅于南方,当宋文帝之世,慧严、慧观、与谢灵运、据法显六卷本,加以修正,附益品目,成为三十六卷;所谓《南本涅槃经》。因名在北凉者,曰《北本涅槃经》。出三藏记所载《大涅槃经记》,谓:昙无谶所译之梵本,乃智猛自印度携归者。智猛归至高昌之时,适昙无谶来北凉;北凉主沮渠蒙逊迎之。遣使高昌,取智猛所携归之涅槃经使译之。此即《大涅槃经》翻译之起源。又谓智猛携归者惟五品,而六品以下,则求自敦煌。其说如此,恐系误传。

    第十四种之《大般涅槃经》后分,或名阇维分;或称茶毗分;谓系《大本涅槃经》之后分,不过想像之词。相传会宁游历印度,行抵南海波凌国,与若那跋陀罗共译者。其译本传到我国交州,会宁弟子运期承交州都督命,持至洛阳。惟此经说佛涅槃后之佛体焚烧诸事,恐初未必译为大本之后分也。《开元录》称“陈如品末,文势相接。”亦不过想像之词(陈如品者,大本涅槃末品名)。义净三藏求法传称“于阿笈摩,抄如来涅槃焚烧之事,非《大乘涅槃经》也。”(阿笈摩,即指长阿含而言)不见有所谓大本之后分者。然细绎义净之言,果为纯粹之小乘。《开元录》则曰:“今寻此经,与长阿含初分游行经,少分相似而不全同;经中复言法身常存,常乐我净、佛菩萨境界,非二乘所知;与大涅槃义理相涉。”据此说观之,则此经其介于大乘小乘之间,而占小乘至大乘中间过渡之位置者欤?

    试就《涅槃经》译入中土之由来述之。《涅槃经》之翻译完成昙无谶之力也。盖《大乘涅槃经》法身常住之思想,在我国佛教教理发展上,影响极大;何则?《大乘涅槃经》之教理,其重大之根本要点,不外法身常住;而《大般涅槃经》四十卷所说,亦不外乎法身常住,佛陀真身不灭而已。故我国学者,呼为涅槃常住教,其法身常住说,一转而成佛性遍通论;惟佛之法身,非仅常住;我等一切生类之法身,与佛之法身,并无差别;因此之故“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佛性遍通论,即由之而生。且法身常住与佛性遍通二义,颇于我国佛教开示新意义;何则?法身常住云者,谓佛有大我;此语为说无我教者所闻,未尝不骇为新奇。当昙无谶之前,法显六卷本译出时,彭城僧渊,异而排之,已有舌根销烂之传说。又罗什弟子道生,见法显六卷本,遂唱阐提成佛说,大受世之非难。及昙无谶所译大本告成其所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论阐提,亦可成佛;闻其说者,莫不服其卓见。当时因此经,而佛徒之思想,为之一新,可以概见(《法显六卷本》,译于晋义熙十三年,翌年告成。昙无谶所译大本,始于北京玄始三年,阅七年始告成。按玄始三年,适当东晋义熙十三年。二译同年开始,良非偶然,可称佳话)。后之学者,研求佛教教义,决难置涅槃常住教于度外也。

    《大乘涅槃经》所唱法身常住之根本思想,与《小乘涅槃经》发达上之关系,尤为密切,不可不知。盖《小乘涅槃经》,原本于《大乘涅槃经》,特教义及其组织,未曾明示,仅以释迦最后事实为根据耳。当佛陀入灭时安慰弟子之言,及弟子追慕之殷,遂产生佛不灭之思想。而佛陀安慰弟子之言,与弟子借以永其追慕之说,实为《小乘涅槃经》中一乘大事业,可推而知也。

    《小乘涅槃经》三部中,白法祖所译之佛《般泥洹经》(第五),及失译之《般泥洹经》(第八),殆同一原本。法显所译之《大般涅槃经》(第七),措辞较前二经,多形容而远事实。兹择前二经所载者,而示《小乘涅槃经》中要语。其经文曰:“佛出王舍城耆阇崛山精舍向吠舍离时,于竹芳荟萃之处,大感苦痛,此大病始。阿难侍旁,见之大惊叹。”尔时佛言载在《佛般泥洹》经者,则曰:“我已有经戒,若曹但当案经戒奉行之;我亦在比丘僧中”载在《般泥洹经》者,则曰,“佛岂与众相违远乎?吾亦恒在比丘众中;所当施为教诫,以具前后所说,皆在众所;但当精进,案经行之。”所谓我之经戒,即为我体;汝等若奉持此经戒不失,则我亦恒常永久存在汝等之中;自佛一方见之,确是安慰弟子之言,而对于弟子等所授之遗嘱;自弟子等一方见之,则奉为惟一之凭依。盖此言为《涅槃经》枢纽,驯至产生法身常住思想之信仰,决非偶然也。又此言载在《遗教经》者,则曰:“如来之法身,常在而不灭也。”但此法身,非实存在宇宙之意,乃仅以佛之经戒为法身之意,更自《阿含经》,一转而为《茶毗分经》中法身常存之语;更变而为《大乘涅槃经》之法身常住说;其所历之径路,足以明示其发展次序、与其心地。以上所述,乃《小乘涅槃经》与《大乘涅槃经》之要点,并其关系之大略情形也。

    试就《华严经》言之:《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佛教重要经典;其分品早经译就,而推觉贤三藏所译《华严经》为最完善。此经原本,与前诸经同,皆得自于阗;有支法领者,游学西域,自于阗得此经梵本三万六千偈以归,与佛陀跋陀罗共译之。其始也,仅分五十卷,后人更分为六十卷,遂呼为《六十华严》自《华严经》译成,我国佛教,大受影响。具研究之价值在佛教上占一重大位置。其说法分为七处八会;《六十华严》,分为三十四品;《八十华严》,分为三十九品。《八十华严》,实叉难陀(唐代自于阗来者)所译;较《六十华严》完善。然就我国佛教史上所受影响言之,则其关系,殊不若《六十华严》之重要。盖此二种《华严经》,梵本既异,流派自殊。佛陀跋陀罗以前所译《分品经》,为《六十华严》所无,如西晋竺法护所译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即《八十华严十定品》之异译;此《十定品》,为《六十华严》所无此二大《华严经》外,尚有唐般若三藏(罽宾人)所译四十卷本,俗呼为《四十华严》者;因其就二大华严之终所谓入法界品者,详细译成;故详名之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六十华严》、《八十华严》之外,可续《四十华严》者(东晋《佛陀跋陀罗文殊师利发愿经》,略似普贤行愿偈。普贤行愿偈者,乃《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之偈。此偈异译,有唐不空三藏所译之《普贤菩萨行愿赞》一卷)。则有唐地婆阿罗所译《绩入法界品》一卷。其他诸经可属于华严部者尚多,兹不赘述。

    昙无谶、罗什、觉贤四大翻译之大体,略如上述:此四大翻译,在中国佛教史上之关系,后当述之;兹略言其梗概焉:我国大乘佛教重要宗派,概以四大翻译为基础;而涅槃、般若、法华,最初已有密接之谓系,后熔成一大宗派。即谓我国大乘教宗派导源于罗什、觉贤二派,亦可。

    罗什与《涅槃经》之翻译,有无关涉?不可得知。罗什、法显、昙无谶三人,时代相同;但就法显、昙无谶翻译《涅槃经》考之,似罗什未尽知此事。然罗什于般若、法华、涅槃,具有见解;征诸其徒僧睿所述。而益信矣。僧睿于所著喻疑,举其师罗什之言曰:“般若除其虚妄;法华开一究竟;泥洹阐其实化;此三津开照照无遗矣,但优劣存乎人,深浅在其悟,任分而行,无所臧否。”又僧睿自言:“此三经者,如什公所言,是大化三门,无极真体,皆有神验,无所疑也。什公时,虽未有《大般泥洹文》,已有《法身经》,明佛法身,即是泥洹;与今所出,若合符契。此公若得闻此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便当应如白日朗其胸襟,甘露润其四体,无所疑也,”(僧睿所言《大般泥洹文》乃《法显》之六卷本。此时尚未见昙无谶之大本。所谓“无极真体,皆有神验”者,承前说此三大经有不可思议处,而为此言也。但所谓罗什之法身经,则为《经录》所不载)。

    《涅槃经》之研究,后来全移于罗什派学者之手。道生,罗什之高足也;讲昙无谶《大般涅槃经》,颇负时誉;后遂于讲此经时,卒于讲座;可谓以身殉道也矣。即谓《涅槃经》之法身常住论,为罗什派学者所统摄亦可。此罗什、觉贤二派所以并立,而为中国大乘佛教之二大源头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