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燕辕直指最新章节!

    留館錄上○壬辰年十二月

    十九日

    【圖片說明】北京全圖地壇安定門德勝門角樓角樓地安門景山神武門角樓角樓東直門西直門?花園神寧殿交泰宮乾淸宮東宮六宮角樓??????皇極殿皇極門西花園五水橋永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左翼右翼箭亭仁軆弘義太和門?和乾和?德貞慶金水橋午門東華門東安門朝陽門日壇文洲殿文華殿角樓西華西安門阜成門門月壇武洲殿武華殿角樓角樓右關端門神廚左社太?社稷天安門太?衛門社稷衛門角樓角樓東天安西天安門太淸門正陽門亞門角樓崇文門宣武門角樓亞門東便門西便門廣渠門角樓左安門天壇永定門先農壇右安門角樓廣寧門

    北京風水

    自古帝王建都之地。必須上叶天時。下得地理。北京在天文爲箕尾之分。在地志爲禹貢冀州之域。右擁太行。而以華山爲虎。左環滄海。而以泰山爲龍。北枕醫巫閭。南臨區夏。以河濟爲襟帶。嵩山爲案。淮南諸山爲第二重案。江南五嶺諸山爲第三重案。其水勢則白河南流通州。爲靑龍水。玉泉南注通惠河。爲白虎水。蘆溝河灣入宛平界。爲朱雀水。濕餘高梁楡河等水。俱繞都城之北東。入于白河。爲玄武水。無風而散之。有水而界之。負山而泉深土澤。控海而潮淤壤沃。堪輿家謂之千里大窩。眞好風水也。吳長元宸垣識畧曰。太行山自西而來。演迤而北。緜亘魏晉燕趙之境。東極于醫巫閭。重岡疊阜。擁護而圍繞之。不知爲幾千里也。又曰。太行首于三危。伏于河。坼北而尊爲恒山。支巒複岡。畢赴于燕。秩秩然復纚屬以東數十百里。入于海 卽西海子 曰西山。是爲京師之右臂云。然則醫山與西山。是一山分脈也。又曰。按朱子論燕都形勢。以泰華爲龍虎。似然矣。而泰山之脈。倘如古人所言。自函谷西來。盡于東海。則山水俱順。其氣不能凝聚。御製文集中。言泰山脉絡。自盛京長白山至金州之旅順口入海。海中磯島十數。皆其發露處。至山東登州之福山,丹厓山。起西南行八百餘里。結而爲泰山。穹崇盤屈。爲五嶽首云云。則濟水順趨。岱山逆峙。磅礴乎靑,徐二州。與華山支絡相接。中原之形勢。團結甚固。而燕都又包藏右山左海之間。自爲奧區。此朱子之所未知者云。都城水勢。皆穿渠引水者也。蓋玉泉之水。東南流四十里。歷高梁河。至都城西北隅。環作都城之濠。東分一派。由德勝門右水關入滙。爲十刹海。其下流又環作紫禁城濠。是謂禁濠。禁濠又東分一派。由地安門左水關。入爲玉河水。流出紫禁城東南隅。過中御河橋,北御河橋。由正陽門東水關出。會于內城之濠。北京城制惟南城有內外之別。 又由東便門左水關出。會于都城之濠。東入于運河。禁濠西分一派。由地安門右水關。入滙爲太液池。南流至金鰲玉蝀橋。又分兩支。其東支環作宮城之濠。東會玉河水。其西支南流。出紫禁城西南隅。繞過西天安門及太淸門。至東天安門外。東會于宮城之濠。都城之濠。西分一派。由西直門左水關入。南流過阜成門。由宣武門西水關出。會于內城之濠。其餘街坊小渠。不可殫記。

    北京沿革

    在書契以前。年代國都。不可攷。而其見於經傳者則黃帝所都涿鹿卽此。故李白北風行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高陽氏亦都之。謂之幽陵。陶唐曰幽都。和叔之所宅也。虞曰幽州。共工之所流也。蓋古有九州。舜時以冀靑地廣。分靑爲營州。分冀爲幽,幷二州。舜典所謂肇十有二州者此也。禹平水土。更爲九州。殷周仍之。周封召公於此。國號曰燕。秦爲上谷。漢封燕王。後改廣陽。晉唐曰范陽。遼太宗置南京析津府。城周三十六里。其八門。東曰安東,迎春。南曰開陽,丹鳳。西曰顯西,淸普。北曰通天,拱辰。宋置燕山府。城周二十七里。門名不傳。金主亮稱燕京。後以燕爲列國之名。不當爲京師號。遂改聖都。又改中都。城周七十五里。其十三門。東曰宣曜,陽春,施仁。南曰豐宜,景風,端禮。西曰灝華,麗澤,敦義。北曰通天,會成,崇智,光泰。元爲大都。其宮闕遺墟。在今安定門外。城周六十里。其十一門。東曰齊化,崇仁,光煕。南曰麗正,文明,順承。西曰和義,平則,肅淸。北曰健德,安定。其後徙都開平府。稱爲上都。卽今之居庸關也。改大都爲中都。分立部省。明太祖遣徐武寧平燕。爲北平府。廢元舊城。縮其地。以建燕邸。靖難後。改名順天府。城周四十里。其九門。南曰麗正。後改正陽 文明, 後改崇文 順承。後改宣武 東曰齊化,後改朝陽 東直。西曰平則 後改阜成 西直。北曰安定,德勝。嘉靖時。增築南城。或稱外城 周三十八里。其七門。南曰永定,左安,一名壃擦 右安。一名草橋 東曰廣渠, 一名沙窩 東便。西曰廣寧,一名彰義 西便。今淸都之。悉仍明舊。

    城闕位置

    都城狀如置斗。其周四十里。高三丈五尺五寸。廣一丈五尺。外城周三十八里。紫禁城周十八里。宮城周八里。其高廣視都城各減三之一。城上皆有女墻。城內外皆甎築嶄絶。具砲穴懸眼。每百步設一雉。每十雉設大雉。間設軍鋪。共四十所。每鋪甲軍十人守之。晝候望。夜擊柝。非替限。則不得下城。雖父母死。亦不得傳訃。城內往往爲梯級。以通人行。而設門牢鎖。惟甲軍替番時。始開之。惟宮城不然。而塗以紫土。蓋以黃瓦。朝日盪射。光彩絢爛。每城四隅。必有角樓。形如折矩。制同敵樓。重簷五甍。聳入半空。頂臺光明耀日。聞是西洋風磨銅。愈久愈光云。紫禁城內。舊無民居。康煕時。生齒日蕃。始許民入居。市廛閭井。與外城無異。前朝後市。左社右廟。南天壇,北地壇,東日壇,西月壇。皆如古制。

    環城有濠。廣可數十步。深可泛舟。其當路處。必駕石橋。往往雕石爲欄。夾欄設市肆。

    城中之途。準以九軌。夾途皆設隱溝。

    城門自東至西。自南至北。一字洞貫。都城九門。置提督以管之。自永定外瓮城門至太和門。凡爲九重。

    九門皆有譙樓。樓皆兩簷。而惟正陽門樓。爲三簷五門。皆有瓮城。瓮城皆有兩門。而惟正陽門瓮城設三門。瓮城皆無敵樓。而惟正陽,朝陽,阜成三門有之。高與門樓齊。

    永定門。卽外城正門。兩簷三門。瓮城二門。

    左安門。在永定門之左。

    右安門。在永定門之右。

    廣渠門。卽外城東門。兩簷一門。無瓮城。

    東便門。在廣渠之北。卽外城東掖門。單簷無瓮城。

    廣寧門。卽外城西門。制如廣渠。

    西便門。在廣寧之北。卽外城西掖門。制如東便。

    正陽門。俗稱前門 卽都城正門也。其中門常閉不開。惟皇帝出入時。灌油百斛。始開云。門內通衢。謂之碁盤街。又名天衢。天衢玩月。爲燕京十景之一。周繞以石欄。四圍列肆長廊。百貨雲集。又名千步廊。門外駕濠有橋。曰正陽橋。爲石梁三。其南綽楔五楹。制甚壯麗。以淸漢字。金書正陽橋三字。明刑部侍郞孟兆祥。崇禎甲申三月。守正陽門。賊至。死于門下。子進士章明及妻何氏,婦王氏。俱自縊。淸初。賜兆祥謚忠靖。

    崇文門在正陽之左。以元時哈達王府在於門內。故或稱哈達門。而華音哈達。如東音海岱。故我人或訛稱海岱門。

    宣武門。在正陽之右。

    朝陽門。卽都城東門。門內大衢。有東四牌樓。

    東直門。在朝陽之左。兩簷一門。無瓮城。

    東掖門。在朝陽之右。單簷一門。門無扁。

    安定門。卽都城北門。近東。制如東直。

    德勝門。亦都城北門。近西。制如安定。安定,德勝兩門內當中。有鼓樓鍾樓。

    阜成門。卽都城西門。門內有西四牌樓。

    西直門。在阜成之右。制如東直。

    西掖門。在阜成之左。制如東掖。

    太淸門。直正陽門之北,天安門之南。明時稱大明門。兩簷三門。蓋自紫禁城天安門左右。附城築墻。如凸字形。太淸門在其南。端門外繞以石欄。夾路對立石獅各二。下馬碑各一。六部百司。鱗次布列。門內循墻。爲百官朝房。東西相向。各一百十間。又折而北者。爲三十四間。所謂千步廊。卽此也。而正陽門內千步廊。蓋俗之訛稱也。

    天安門。或稱長安門 卽紫禁城之正門。兩簷五門。明曰承天門。順治時。改今名。每頒詔時。設金鳳朶雲于門上。宣詔官朝服行禮。奉詔承朶雲。由金鳳銜下。門內外。皆對坐靑石獅。又對立五六丈石柱。是所謂擎天柱也。柱身遍刻龍螭。柱頭所坐之物。不知何像。而有若攫挐狀。門外東墻向西有東天安門。西墻向東有西天安門。正統間。爲便人行。作此兩門。曰公生門。故市人今或訛稱孔聖門云。門內東西兩廡。各二十六間。東廡正中。爲太廟街門。其內有太廟。西廡正中。爲社稷街門。其內有社稷。太廟社稷。幷詳下。

    端門。直天安門之北,午門之南。制如天安門同。號仍明舊。門內東西兩廡。各五間。東有廟廚門。或稱廟右門 西有社左門。兩門之北。又兩廡各四十二間。爲部院府寺監朝房。東有闕左門。西有闕右門。兩門之北。又兩廡各三間。爲三公朝集之所。八旗都統會議。俱集於闕左門。九卿會議。俱集於闕右門。

    午門。卽宮城正門。或稱五鳳門。兩簷三門。門號亦仍明舊。百官由左。宗室由右。門又有左右掖門。常閉不開。每殿試日。中式貢生。奇名者由左。偶名者由右。凡天子視朝及駕出。皆鳴鍾鼓于門樓上。凡受俘頒曆。亦皆親御門樓云。門外濠橋。對立靑石獅。門內左設嘉量。右設日圭。東西兩廡。各二十四間。稽察上諭內閣誥勑起居注繙書等房。皆在於此。其內卽大內太和門。太和門。詳下。

    東安門。卽紫禁城東門。外直朝陽。內直東華。

    東華門。卽宮城東門。外直東安。內直大內之協和門。 協和門。詳下。

    地安門。或稱厚載門 卽紫禁城北門。北東距安定。北西距德勝。內直宮城之神武。神武門內。卽大內御花園也。御花園。見下。

    西安門。卽紫禁城西門。外直阜成。內直西華。

    西華門。卽宮城西門。外直西安。內直大內之煕和門。煕和門。詳下。

    太和殿。卽古所謂路寢。每歲元朝冬至萬壽三大節及國有大慶受賀及大朝會燕饗。命將出師。臨軒策士及百官除授謝恩。皆御此殿。明時名皇極殿。又名奉天殿。基高二丈。殿高十二丈。廣十一間。縱五間。上爲重檐。脊四垂。垂間可二十尺。覆以黃琉璃瓦。繞以鐵絲罘罳。有御題額。曰建極綏猷。殿前丹陛。環以白石。欄陛五出。各三成。陛上對置黃金大鼎。高丈餘。可容十餘石。又列大石鼎各一。銅龜銅鶴各二。嘉量日圭各一。繞陛三面。皆築三層石砌。每砌高可丈許。築石嶄絶。而如偃臥形。分幾間縱豎白玉石欄。欄高齊肩。悉雕龍鳳。瀅膩可鑑。第一層列置靑銅大爐。第二層對置兩爐。第三層亦列八爐。爐皆鼎形。皇帝御殿時。並燒香於此云。階下之庭甚廣。範銅爲山形。鐫正從一品至九品。東西各二行。共十八。列立于御道旁。卽千官叅謁處也。殿左右各有一小門。左曰中左。右曰中右。內卽中和殿。

    太和門。卽大內正門。明時名皇極門。又名奉天門。飛簷兩重。九間三門。前後陛各三出。左右陛各一出。其左門曰昭德,明名,弘政。其右門曰貞度。明名宣治。駕濠有內金水橋。對立銅獅。門內兩廡。各五十二間。巡簷植三十大鼎。盛以鹽水。蓋爲備火也。東有協和門,體仁閣,左翼門。西有煕和門,弘義閣,右翼門。

    協和門。卽大內東門。明名會極。

    煕和門。卽大內西門。明名歸極。

    體仁閣。在協和之左。明名文昭。重簷八楹。內貯四方貢獻之布帛云。

    弘義閣。在協和之右。明名武成。今避弘爲宏。制如體仁。內貯四方貢獻之金銀云。

    左翼門。在體仁之左。卽東掖門也。

    右翼門。在弘義之左。卽西掖門也。

    中和殿。在太和之後。明名中極。又名華蓋。縱廣各三間。方檐圓頂。凡玉牒告成及祭祀視祝版及耕籍視五穀農器。皆於此殿。兩廡各三十間。皆藏其器具。

    保和殿。在中和之後。明名建極。又曰謹身。與太和,中和稱爲三大殿。九間重簷。左右陛。歷中和。與太和殿陛相屬。每歲除夕筵。宴外藩及每科朝考新進士。皆御焉。凡列祖寶訓實錄告成。備儀仗陳設。纂修官恭進于此殿。後十餘步。崇基列陛。東爲景運門。西爲隆宗門。兩門之內。周廬各十二楹。東爲文武大臣奏事待漏之處。西爲侍衛內務軍機直舍。當中向南。有乾淸門。卽乾淸宮門也。

    乾淸宮。在乾淸門內。廣九楹。深五楹。凡召對臣工。引見庶僚及元朝宴諸王。皆於此。康煕五十年。設千叟宴。自王大臣至士庶年六十以上。皆預。皇子皇孫。親行視膳。以致優渥。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于此。五十年。設養老宴。年九十者。召至御前侍食。

    交泰宮。在乾淸宮後。制如中和殿。御用寶璽。二十有五。皆藏于此。

    坤寧宮。在交泰宮後。卽內殿也。廣九楹。左爲東暖殿。右爲西暖殿。東殿東有永祥門。北有基化門。西殿西有基化門。北有永則門。

    御花園。在坤寧宮後。卽大內後苑也。左有瓊苑東門。右有瓊苑西門。正南有天一門。門前對立金麟二。北有欽安殿。奉玄武神。欽安東稍北。疊石爲山。中有石洞。上有御景亭。亭東爲摛藻堂。藏四庫全書薈要。堂東爲凝香亭。亭前池上。爲浮碧亭。亭南萬春亭,絳雪軒。軒前多植海棠雜卉。又其南。卽瓊苑東門也。欽安西稍北。有延暉閣。或稱凝淸室。其西有位育齋。齋前池上。有澄瑞亭。西有毓翠亭。南有千秋亭。又南有養性齋。又其南。卽瓊苑西門也。欽安之北。有承光門。左有延和門。右有集福門。其北。卽紫禁城之神武也。

    昭仁殿。在乾淸宮左。貯宋,金元,明舊版書籍四百部及岳珂刊版五經。門扁曰龍光門。

    弘德殿。在乾淸宮右。東廡爲御茶房。內爲直廬門。扁曰鳳彩門。

    端凝殿。在弘德殿南。設自鳴鍾。其南東有日精門。以通于御藥房。南一室奉至聖先師及先賢先儒。又轉南向北。有上書房。皇子肄業處。南西有月華門。南爲奏事房。又轉南向北。有南書房。內庭詞臣直廬也。

    懋勤殿。在端凝殿南。與端凝相直。內貯圖史翰墨之具。

    景仁宮,承乾宮,明時。東宮貴妃所居。 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內貯宋高孝兩朝御書。詩經及馬和之所繪毛詩圖。幷十二卷。 天穹寶殿,祀上帝處 齋宮。凡致齋之所 毓慶宮,敦本殿。諸皇子所居 皆在端凝殿日精門之東。

    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啓祥宮,長春宮,咸福宮,重華宮,乾隆潛邸 崇敬殿, 每歲新正。賜內廷詞臣茶宴于此。東西兩閣。俱供佛像。 保中殿,浴德殿,漱芳齋,靜居軒,自崇敬至此。皆屬重華宮。 延慶殿,撫辰殿,養心殿,召對引見。如乾淸宮。 三希堂,攸芋齋,御膳房,奉先殿,安列朝畫像。凡國家大典禮及乘輿出入則有告。歲時節序朔望則有薦。忌辰則有祭。日三獻。如事生禮。其禮儀供獻。內掌府掌之。 壽寧殿,皇極殿,寧壽宮,養性軒,有敬勝軒,樂善堂,三友軒,順和軒,隨安室,日如齋,導和軒,養素軒,景祺閣,暢音閣,閱是樓,梵華樓,佛日樓,擷扐亭,日矩亭,古華軒,楔賞亭,旭輝軒,遂初堂,延趣樓,聳秀亭,華賞樓,雲光樓,碧螺亭,玉粹軒,倦勤齋,符望閣,竹香館,淨塵心室, 兆祥所,皇子所居 慈寧宮,花園中。有咸若館,寶相樓,吉雲樓,含淸齋,延壽堂,臨溪慈蔭樓, 壽康宮,壽安宮,春禧殿,中正殿,明時。名元極寶殿。祀三淸神。配殿二。日春仁敬義。左有有客軒。右有無逸齋。今供佛像。爲內監喇嘛所居。 寶華殿,英華殿,有明神宗母李太后所植菩提樹。至今尙存。蓋二百年古物。 皆在端凝殿月精門之西。

    西花園。在啓祥宮西。南有景福宮。宮後有惠風亭。亭北有養怡軒。軒後有慧曜樓。樓西有敬勝齋。齋西有碧琳館。館南有蓮花室。室南有凝暉堂。堂前有延春閣。疊石爲山。上有積翠亭。亭前有奇石。東曰飛來。西曰玉玲瓏。窮石洞而南。有玉壺室。洞口題鷲峯。

    傳心殿。在協和門東。祀皇師帝師王師先聖先師之位。院東有大庖井。上覆以亭。水味甚佳。明黃建論京師泉品。以玉泉爲第一。以大庖井爲第二。世傳康煕在位日久。其太子居于此殿。對官僚曰。世間寧有白髮太子乎。語泄坐廢。自是不復豫建。擇諸子中賢者。親書其名。櫃藏而扃緘之。皇帝崩。諸大臣開視而迎立云。

    文華殿。在傳心殿西。崇階九級。覆以黃琉璃瓦。後有主敬殿。每歲二月。御經筵于此。皇明故事曰。殿中爲九龕。供奉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左一龕周公。右一龕孔子。每日天子至殿開講。先行一拜三叩禮。閣老及講官立。候月臺上石欄之左。承旨唱先生來。閣老及講官。魚貫而進。分班入席。于時略堂陛之嚴。以便講臣憑几云。

    文淵閣。在文華殿後。卽藏書之所也。凡三重。上下各六楹。層階兩折而上。靑綠瓦。前甃方池。跨石梁。引玉河注之。內有御製碑。按皇明正統六年。合宋,金,元所儲編定目錄凡四萬三千二百餘卷。增以永樂大全二萬三千九百三十七卷。當時書籍。已爲極繁。而乾隆時。益購遺文佚書。釐爲四庫全書。貯之此閣。四庫全書目錄序。以爲乾隆四十七年。編輯旣訖。特建文淵文溯,文津,文瀾四閣。以資藏庋。又曰。江浙爲人文淵藪。其間力學好古之士。願讀中秘書者。自不乏人。玆書允宜廣布。如楊州大觀堂之文滙閣。鎭江口金山寺之文宗閣。杭州聖因寺之文瀾閣。皆有藏書之所。着交四庫館。再繕寫書三分。安貯各該處。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觀摩錄用云云。觀此。則非但經籍之富。遠邁前代。分貯各處。以資士子就觀。規模之廣。亦可見。在昔甲申。我世子 大君。從九王入北京。留宿於此閣。出瀋陽日記 後墻內。有石假山。多奇卉異草。薈然成林。從門隙可窺見宸垣。識略曰。圓明園文源閣。熱河文津閣。奉天文溯閣。倣式建造。以貯四庫全書。皆有御製記。以勒石云。

    上駟署。在文華殿東北。前輩日記。皆以爲內大僕。東西廏馬。不知爲幾百匹。皆駿逸。不加羈勒。繞廏爲墻。樹柵爲門。每日午。圉人開柵。擧鞭指揮。若招呼之狀。廏馬皆出。齊首分立。不失東西之班。北墻下有大井。井邊有大石槽。數人轉機?水。連注槽中。圉人以鞭劃馬羣。以十馬爲一隊。令次第入飮。前隊飮退。後隊繼進。無或越次。入者從右。出者從左。自入于廏。聞每年三伏日。中貴人用鹵簿鼓吹。噵迎御馬。洗刷于德勝門外積水潭。又東西海子。各有御馬幾千匹云。

    箭亭在上駟署北。有太宗諭旨臥碑。燕記曰。前星門。覆以靑琉璃瓦。其內卽太子所居。殿名曰傳心殿。殿後有箭亭。鑄鐵爲碑。刻祖訓而埋之。人無敢至之云者。指此臥碑也。

    御茶饍房。在箭亭東。

    鷹房狗房。畜獵鷹獵狗之所也。自文華殿東北。度石橋。入三座門。鷹房在其東。狗房在其西。屬房文淵閣。

    擷芳殿。在三座門。見上 北明時。爲端本宮。光宗潛邸也。今改建三殿。爲皇子所居。茶膳庫,花馬廏,藥房。皆在此中。

    國史館。在東華門內稍北。倚城南向。

    備檔房。在昭德門外東廡。

    侍衛房。在貞度門外西廡。

    武英殿。在煕和門西。制與文華略同。貯以書板。後有浴德堂。卽修書處也。崇禎甲申三月。流賊破皇城。是年五月。睿親王多爾衮入皇城。受明文武羣臣朝於此殿東月臺。後以此論罪。至於追削。是時明亡僅閱月。而我人從行者。見殿上龍墀。只有蝙蝠矢。相顧流涕云。

    武淵閣。在武英殿後。藏兵器之所也。

    尙衣監。在武英之西。今爲淸字經館器皿庫。

    咸安宮。在尙衣監西筩子河上。八旗大臣子弟肄業處。

    回子館學。在右翼門外。

    緬子館學。在回子館西。

    內務府。在西華門內。卽辦機密之所。明之白虎殿也。凡三院七司。掌內府財用出入及祭祀燕饗膳羞衣服賜予刑罰工作敎習諸事。府內有世祖嚴禁中官鐵牌。

    廣儲司。在西華門內酒醋房之南。有銀皮緞衣瓷茶六庫。爲內府庫藏總滙之所。

    御書院。在西華門內稍北。管刻御製詩文法帖之屬。

    磁器庫。在武英殿南。

    南薰殿。在武英殿南。藏歷代帝后圖像。有御製記。勒于臥碣。自明時貯于內庫。乾隆十四年。命工重加裝演。移藏于此。自伏羲以下。爲軸者六十有八。爲冊者七。爲卷者三。先聖先賢圖冊五。詳定位置。次第甲乙。每夏曝而庋之。扃鑰惟謹。明時玉冊。皆附藏于西室。

    宗廟在端門之左。朱門黃瓦。衛以崇垣。周二百九十一丈六尺。向南爲門。大門三。左右門各一。戟門五間。崇基石闌。前後陛三出。中九級。左右各七級。前殿十一間。重簷。沈香爲柱。階三成。繚石闌。正南及左右陛。皆五出。中十一級。左右九級。凡大祫王公二人。各率宗室官。奉列祖曁后神位合祀。凡時享幷奉后位。惟祧主不與焉。中殿九間。同堂異室。內奉列祖神位。神龕後界朱垣。中三間。左右各一門。後殿制如中殿。奉祧廟神龕。前殿兩廡。各十五間。東配饗王公。西配饗功臣。對設燎爐各一。中殿後殿兩廡。各五間。皆藏祭器。而後殿前。對設燎爐各一。戟門外左右井亭各一。前跨石梁。五橋。東爲神庫。西爲神廚。各五間。廟門外左右。爲宰牲亭及井亭。綏寇記略云。崇禎十六年五月。京師雨血。通夕雷霆。太室神主顚倒。寶鼎彝器皆瀜。又六月二十三日。夜霹靂起。奉先殿廟門金鎖。皆爲龍爪所鎔化。廟前石上。有龍臥痕。

    社稷在端門之右。壇制矩方。北向二成。高四尺。上成方五丈。二成方五丈三尺。四出陛各四級。皆白玉。上成以五色土。辨方分築。內壝方七十六丈四尺。高四尺。厚二尺。甃以四色琉璃甎。各隨方色。覆瓦。亦如之。門四各二柱。柱及楣閾。皆白石。扉皆朱楹。內壝西北瘞坎二。壇北有拜殿。戟門各五間。上覆黃琉璃瓦。前後各三出陛。內壝西南有神庫神廚各五間。井一。壇垣周二百六十八丈四尺。內外丹雘。覆以黃瓦。北三門。餘三面。各一門。西門外。有宰牲亭。

    皇史宬。在太廟東南。明嘉靖時建。金匱石室。藏九朝寶訓寶錄。今淸因之。藏列朝寶錄曁玉牒。

    已上所錄。皆在宮城內外。方物呈納日。皆可周覽。而自中和殿以內。非外人所可到。其餘內外城諸處。隨所見列錄于下。

    五城街坊位置

    順天府。大興,宛平兩縣之地。分屬五城。每城有坊。每坊有御史。各巡所轄。

    大街闊二十四步。小街十二步。衚衕摠二十九。俗呼大巷曰胡同 小巷。摠三百八十四。

    南薰坊,澄淸坊,仁壽坊,明照坊,保泰坊,大時雍坊,小時雍坊,安福坊,積慶坊。在中城。

    明時坊,黃華坊,思誠坊,居賢坊,朝陽坊。在東城。

    正東坊,正西坊,正南坊,宣南坊,宣北坊,崇南坊,崇北坊。在南城。

    阜成坊,金城坊,鳴玉坊,朝天坊,河漕西坊,關外坊。在西城。

    崇敎坊,昭回坊,靖茶坊,靈春坊,發祥坊,金臺坊,敎忠坊,日中坊,外關坊。在北城。明時。以外城隷于南城。淸初。通分內外城爲五。

    八旗位置

    以滿漢蒙。古分作八旗。拱衛皇居。以都統,副都統,叅領,佐領領之。

    鑲黃旗居安定門內。正黃旗居德勝門內。並在北方。

    正白旗居東直門內。鑲白旗居朝陽門內。並在東方。

    正紅旗居西直門內。鑲紅旗居阜成門內。並在西方。

    正藍旗 藍是黑色 居崇文門內。鑲藍旗居宣武門內。並在南方。

    八旗方位。皆取相勝之義。而只分四方。無克土之木。故靑旗不備。

    燕京八景

    金明昌逸事。以居庸疊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風。瓊島春陰。薊門飛雨。西山積雪。蘆溝曉月。金臺夕照爲八景。元明人多詠之。永樂間。館閣諸公。改薊門飛雨。曰薊門烟樹。又以碁盤玩月一忘之。增爲十景。乾隆十六年。改垂虹曰趵突。積雪曰晴雪。烟樹則還仍飛雨。

    二十日

    午前雪飄。留館。

    朝聞衙門提督嵩岫。來頒日供。別有留館下程記

    留館下程記

    荷谷朝天錄曰。自光祿寺送米一石八斗,猪肉三十六斤,酒九十甁,茶五斤十兩,鹽醬各九斤,油四斤八兩,花椒九兩,菜蔘十五斤等物。五日一次云。而順治以後。自戶部供糧料。工部供柴炭馬草器皿。光祿寺供各?饌物。蓋三十正官及正官之從人三十與馬。有下程。餘則無之。正副使。每日水稻米二升,魚三尾,豆腐二斤,醃菜二斤,鹽二兩,茶葉三兩,柴十九斤。隔四日一供鵝一首,鷄三首,醬瓜一斤,香油二兩,燈油十兩,醋十兩,淸醬十五兩,盤醬二斤,漢羊一隻,黃酒一甁。冬三朔則烤手炭十斤,路費漢羊二隻。若宗班爲正副使則水稻米二升,鵝一首,鷄三首,魚三尾,猪肉五斤,豆腐三斤,醃菜三斤,牛乳一盆,紅柹十五介,黃蠟燭三枝,蘋果十五斤,大棗一斤,生梨十五介,奶酥三兩,水粉一斤,醋四兩,蒜十頭,盤醬八兩,生薑五兩,白鹽二兩,香油三鍾,柴三十斤。隔二日供?羊?隻,燒酒一甁。冬則燒肉炭十五斤。書狀官。每日水稻米二升,魚二尾,豆腐二斤,醃菜一斤,白鹽二兩,茶葉二兩,柴十五斤。隔四日一供鵝二首,醬瓜八兩,香油十兩,淸醬十五兩,盤醬一斤,漢羊一隻,黃酒一甁。冬則烤手炭十斤,路費漢羊一隻。大通官三人。首譯及一二上判事 每日各白米一升,黃肉一斤半,鷄一首,醃菜半斤,盤醬三兩,白鹽八兩,燈油一兩,茶葉一兩,黃酒一甁,柴十斤。冬則烤手炭七斤,路費羊肉三十斤。押物官二十四人。每日各白米一升,黃肉一斤,醃菜半斤,盤醬二兩,鹽二兩,燈油二鍾,茶葉一兩,柴十斤。隔五日酒四甁。冬則烤手炭五斤,路費羊肉二十斤。從人三十人。每日各白米一升,黃肉半斤,酸菜四兩,油一鍾,鹽二兩,柴四斤。其中領賞從人。隔五日酒二甁,路費羊肉十斤。馬每日大豆四升,草二束,柴二斤。已上諸種。每五日。衙門提督來頒于館所。其隔日所供者。各其當日來頒。而間或以橘餠及糖屬代頒云。蓋此餼牢之需。可供旅食。未嘗非優待之意。而例歸隨行軍牢之所聊賴。久已成例。視如應食。而囊橐之。爲使臣者。雖欲知味。不可得也。欲爲藥用。取羊而脯之。則以錢償之。一羊輒支唐錢七百云。事甚無謂。

    二十一日

    晴。留館。

    衙門提督。來頒縉紳案六冊,炕氈一張,時憲書一件於三使。例也。

    聖申出遊街上。轉至庶常館。館在太淸門外稍東不遠處。卽翰林肄業之所也。諸學士間數日輒一至。考核詩文云。故欲入見矣。譯官止之曰。舊時我人之入燕也。或至此館。討論文史。近來則輒阻閽不得入。蓋翰苑多古家名族。其文章見識。皆非常品。與東人稍相親狎。則輒問曰。何忍薙髮左袵。從官本朝乎。聽者厭苦之。自是戒門者。禁東人之出入云。故不求入見。而直還云。

    二十二日

    晴。留館。

    食後。與正副使及諸人。或雇車或騎馬。過正陽門。未至宣武門。路傍有一座大屋。制甚奇巧。問是西天主堂。又行數百步。過時憲局。轉至象房。別有天主堂記,時憲局記,象房記。 仍出宣武門。路經琉璃廠。少憩冊肆點茶。別有琉璃廠記 轉往岳王廟。廚房備進薏苡。療飢後周觀廟中。別有岳王廟記 由正陽門入。還館所。

    西天主堂記

    天主堂。卽洋人所館。乾隆時。賜額通微佳境堂。舊有四。而南北二堂。今無之。只有東西二堂。西卽此也。明萬曆二十九年二月。天津監稅馬堂。進西洋人利瑪竇方物及天主之像。禮部言大西洋不載會典。其眞僞不可知。宜量給衣冠。令還本土。勿得潛住京師。不報。西洋之通中國。自此始。以其精於治曆。且其推測諸器。多奇巧。自明至今。館接之不絶。以其國之制。爲屋而居之。蓋天主者。未知指何處而言。而其術絶浮僞。貴誠信。昭事上帝爲宗旨。忠孝慈愛爲工。務遷善改過爲入門。生死大事。有備無患爲究竟。自謂溯本窮源之學。然立志偏高。爲說偏巧。不知反歸於矯天誣人悖義傷倫之科。其始入之初。中國人亦有學其學者。乾隆時。始禁之。使其人不許出館云。宸垣識畧曰。西洋利瑪竇。自歐羅巴航海九萬里。入中國。崇奉天主。其堂制狹以深實。正面向外。而宛若側面。其頂如中國捲棚。而覆以瓦。正面止啓一門。窓則設於東西兩壁之巓。北壁供耶蘇像。驟看若搏塑。逼察乃繪畫耳。鼻隆起。儼然如生人。夾堂左右。有兩甎樓。左貯天琴。日向午則樓門自開。琴乃作聲。移時聲止。樓卽閉矣。右聖母堂。供瑪作亞。作少女 耶蘇之母 像。抱一小兒。其衣服無縫。自頂被于身。其所印書冊。以白紅一面。反覆印之。字皆傍行。其書裝法。如宋板式。外以漆革護之。用金屈戍鉤絡。其所製器。有簡平儀,龍尾車,沙漏遠鏡,候鍾,天琴之屬云。稼記曰。曾聞申之淳言。隨洪禹鼎。見天主臺。門內有臺。其高三四丈。臺南面開一虹門。入其中。北壁掛一像。其人散髮袒臂。持大珠。面如生。其上有天地眞主四字及敬天二字。卽皇帝筆。左右壁。各掛一像。其貌皆似北壁者。虹門左右石面。周廻書十二方位。中揷鐵針。所以看日影者也。其上懸大小鍾。鍾各有撾。在中央者最高而大。渾天儀在其上。虹門左旁。又有一虹門。門上亦書十二方位。門之內立四薄板爲門。粉其面而畫之。守者以竹杖分開兩板。藏於左右壁。其內又有二層朱門而上二扉。下四扉。次第開之。中有物如柱如椽如竹者。簇立無數。大小不一。而皆以金銀雜塗。其上橫置一鐵板。其一邊鑽穴無數。一邊如扇形。俄見日影到其方位。臺上大小鍾。各打四聲。中央大鍾打六聲。此是自鳴鍾。不足爲異。所怪者。鍾聲纔止。東邊虹門內。忽有一陣風聲。如轉衆輪。繼而樂作。笙簧絲竹之聲。不知自何處出。律呂合度。宮商成調。通官輩言此中華之樂。良久而止。又出他聲。其聲如朝叅時所聽。通官輩云此今之樂。良久而止。復出他聲。其聲急促。通官輩云此蒙古之樂。亦良久而止。樂聲旣盡。六板門皆自還閉。此西洋國使臣徐日昇所作云。欲一見。而聞近有禁。故遂過之云。湛記曰。西俗有天主學。明算數。工奇器。測候如神。妙於曆象。漢唐以來所未有也。利瑪竇死後。航海而東者。常不絶。中國亦奇其人。而資其術。好事者往往兼尙其學。康煕末。來者益衆。帝乃採其術。爲數理精蘊書。以授欽天監。實爲曆象源奧。乃建四堂于城中。以處其人。號曰天主堂。由是西學始盛。談天者皆祖其術。蓋虞夏之衰。羲和失職。其術無傳於世。自漢以下。鮮于妄人,洛下閎,張衡,唐一行之徒。相與變通之。號爲精密。然如歲差之法。亦終不得其說。則由妄想億中。而求之不以其道也。今西洋之法。本之以籌數。叅之以儀器。度萬形。窺萬象。凡天下之遠近高深巨細輕重。擧集目前。如指諸掌。則謂漢唐所未有者。非妄也。康煕以來。東使赴燕京。或至堂求見。則洋人必欣然引接。使遍觀堂中異畫神像及奇器。仍以洋產珍異饋之。爲使者利其賄。喜其異觀。歲以爲常。惟東俗驕傲尙夸詐。待之多不以禮。或受其饋而無以報。又從行無識者。往往吸烟唾涕於堂中。摩弄器玩。以拂其潔性。近年以來。洋人益厭之。求見必拒。見亦不以情接之。苟不先之以誠禮。不可以動其心。乃以壯紙二束,扇子三把,眞墨三笏,淸心丸三箇。修書以送於洋人劉松齡,鮑友官兩人。翌日由正陽門。循城而西。行數里。望見無梁高屋。制作神異。已不覺聳瞻。至門。門甚高大。門東有甎墻。高可二丈。穿墻爲門。門半啓。望其外。樓閣欄楯重重。意其有異觀。詳察之。乃畫也。西入門。有客堂。南其戶。垂錦簾。入戶。堂可六間。下鋪甎。東壁畫。蓋天星象也。西壁畫。天下輿地也。中堂而設椅。東西各三。皆榴檀文木。上鋪錦褥。又從堂北門而入。階庭軒暢。庭北有堂益高。粧飾不甚眩曜。惟精巧如神。兩壁畫。樓閣人物。皆設眞彩。樓閣中虛。凹凸相叅。人物浮動如生。尤工於遠勢。若川谷顯晦。烟雲明滅。至於遠天空界。皆施正色。環顧??然。不覺其非眞也。蓋聞洋畫之妙。不惟巧思之過人。有裁割比例之法。專出於籌術也。畫中人皆被髮。衣大袖。眼光炯然。宮室器用。俱中國所未見。意皆洋制也。堂北張單疊畫屛。水墨山水。筆法極高雅。左右又設椅各三。中置獨脚高卓。下爲十字之跗。上圓如荷葉。髹采可鑑。椅傍各置小柳器。以盛稻穅。爲唾壺也。少間。劉鮑二人掀簾而入。深目睛光。宛是畫裏人也。皆剃頭衣帽。爲淸制。偕行由北門入。又有階庭。花樹蔚然。循階而東。再入門。東有高屋穹然。結搆皆用甎甓。卽路上所瞻也。廣爲數十間。高可五六丈。制作瑰麗。不可以言傳。北壁設一像。亦被髮。顏如婦人。有憂色。所謂天主也。前設長卓。卓上有一冊。覆以黃帕。乃爲皇上祈福之辭。觀其意。若有藉重也。傍列彝鼎珍怪以供之。如烏銅之香爐。綠磁之花壺。琉璃水晶之器。珊瑚之樹。各?翦綵之花。錯落瑰奇。莫可名狀。環壁皆畫天主遺跡。西洋故事。其帷帳器物。隔數步而望之。竟不信其爲畫也。上層列數十眞像。皆天主以後凡洋人之承統者及傳道于中國者利瑪竇湯若望之徒也。南爲樓。樓上設樂器。爲木樻方丈餘。中排鑞筒數十。筒有大小有長短。皆中律呂。樻傍橫出小橛子。如筒之數。西十餘步。亦有木樻。兩間有暗穴。以通風路。西樻上有皮囊。可容數石。以重板結囊口。板有柄。加于樻傍橫木。一人按柄而擧。板囊飽而氣充於中。蓋底有風戶。隨以開閉。捨柄而板重。壓囊而不能下者。風戶已閉。而氣無所泄也。氣無所泄。則隨風路而噴薄于鑞筒矣。筒底有孔。將以受氣。而別有物以閉之。則囊常飽。氣無泄。而筒亦無聲矣。筒孔之開閉機。係於傍橛。乃以手指。輕按其橛而筒聲發矣。惟筒與橛。各有其屬。按其最上而大筒之孔。開以受氣。其聲雄渾如吹螺角。則黃鍾之重濁也。按其最下而小筒之孔。開以受氣。其聲微細如呼笙管。則應鍾之輕淸也。諸橛之相應。筒律之叅差。皆倣此。蓋取笙簧之制而大之。借氣機而不費人之呼吸。亦西洋之制也。余請一聽其曲。劉以指按橛而發聲。以示其法。余仍就而按之。察其聲。與玄琴棵律。畧相合。始知玄琴設棵。雖爲東方陋制。其盈縮分律。亦有所本也。乃依玄琴腔曲。逐橛按之。畧成一章。劉稱善。余因就其引風發聲之機而質之。劉曰。說得明白。出門循階而西。見柱傍懸鐵絲。引係于庭中石柱。南北弦直。問之。爲測中星也。庭南有小閣。上爲樓。樓北鐵錘垂下。重可數十斤。機輪激轉。錚錚有聲。懸巨鍾。一擊。樓中皆震。有胡梯。可二丈。天窓僅容一人。劉只許余上去。遂脫笠上樓。見其制甚奇壯。非小鍾之比。輪之大者。可數十圍有餘。傍懸六小鍾。皆具鎚。所以報刻也。鐵竿橫出樓南外。打大圈。周分時刻。竿頭有物而指之。大畧如此。蓋自鳴鍾。原出於西洋。近已遍於天下。而其機輪之制。隨以增減。互有意義。終不如洋產之巧。如問時日表之類。大不盈握。重不過銖兩。甚者藏於戒指之中。機輪細如毫絲。而能應時擊鍾如神。但小者難成而易毀。其不差刻分。永久無傷。實愈大愈好。此樓鍾之善於變通。而爲自鳴之上制也。余問天主之學。與三敎幷行于中國。獨吾東方無傳。願聞其畧。劉曰。天主之學。理甚奇奧。不知尊駕欲知何端。余曰。儒尙五敎。佛尙空寂。老尙淸靜。願聞天主所尙。答天主之學。敎人愛天主。萬有之上。愛人如己。余曰。天主是指上帝耶。抑別有其人耶。答孔子所云郊祀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幷非道家所講玉皇上帝。又曰。詩經註。不言上帝天之主宰耶。余曰。竊聞僉位。兼尙測候。五星經緯推步之法。近有新修乎。答五星經緯。現在步法。還是曆象考成。幷未新修。此時畧論宿度諸法。幷未記。余曰。愚不揆僭率。作渾天儀一座。考諸天象。多有違錯。貴堂當有奇器。願賜一覽。答觀象臺儀器。甚可觀。此中只有平常破物。乃令侍者持一器來。褙紙甚厚。正圓徑不過一周尺。上畫列宿。兩錫環相結。爲黃赤道。使之東西遊移。南北極各施直鐵。使不得南北低昂。以測歲差云。余又請見遠鏡。劉顧語侍者。少頃。請出至西廡下鍾樓之北。侍者已設遠鏡。向日置短凳。使坐而窺望。鏡制靑銅爲筒。大如鳥銃之筒。長不過三周尺。兩端各施玻璃。下爲單柱三足。上有機。爲象限一直角之制。架以鏡筒。其柱之承機。爲二活樞。所以柱常定立。而機之低仰回旋。惟人所使也。柱頭懸墜線。所以定地平也。別有糊紙短筒。長寸許。一頭施玻璃兩層。持以窺天。黯淡如夜色。以施于鏡筒。坐凳上遊移低仰以向日。眇一目窺之。恰滿筒口。如在淡雲中。正視而目不瞬。苟有物。毫釐可察。蓋異器也。日中平橫一線。截斷上下。余驚問其故。劉笑曰。此箇中橫線。所以爲地平也。余曰。曾聞日中有三黑子。今無有。何也。劉曰。黑子不止於三。多或至於八。但時有時無。此以日行翻轉如球。此刻適置其無也。又請見他儀器及問時等鍾。皆言無有。又請見鬧鍾。出示之。外爲木匣。方尺許。內有錫匣。中藏機輪。轉羊腸而撥其機。則打鍾無數。所以謂之鬧也。此因曉夜有事。臨夕按時張機。置之枕傍。及時擊鍾。欲其鬧耳而罷睡也。前刻時刻分度木板。付玻瓈而掩之。二人懷間。各藏日表。時出而考之。日表者。無鍾而考時。烏銅鏤花爲匣。開匣視之。徑寸之中。俱備機輪之制。二人皆吸鼻煙。鼻煙者。亦洋產也。貯以玳瑁甲。細米色微赤。撮少許。當鼻孔而吸之。華人吸草爲烟。故此稱以鼻烟也。京城列肆以賣之。裝以小壺。獨滿人盛用之。二人皆戴眼鏡。余問西洋鏡。亦以水晶乎。劉曰。水晶不可作鏡。以傷眼也。我輩皆不用。請見羅經。劉出示一件。針長數寸。周表三百六十度。劉曰。每偏丙方。亦多不均。視天正位。不可恃此。余曰。貴國羅經。聞有三十二位。信乎。劉曰。有分八位者。有分十六位者。有分二十四位者。有分三十二位者。只可用於海舶。余問撫辰儀有無。劉曰。在觀象臺。而不如六儀之簡。今廢不用云。燕記曰。凡爲畫圖者。畫外而不能畫裏者。勢也。物有嶐嵌細大遠近之勢。而工畫者不過畧用數筆於其間。山或無皴。水或無波。樹或無枝。是所謂寫意之法也。子美詩曰。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烟霧。堂上非生樹之地。不合者。理外之事也。烟霧當起於江山。而若於障子。則訝之甚者也。今天主堂中墻壁藻井之間所畫雲氣人物。有非心智思慮所可測度。亦非言語文字所可形容。吾目將視之。而有赫赫如電。先奪吾目者。吾惡其將洞吾之胷臆也。吾耳將聽之。而有俯仰轉眄。先屬吾耳者。吾慚其將貫吾之隱蔽也。吾口將言之。則彼亦將淵默而聲。逼而視之。筆墨麤疏。但其耳目口鼻之際。毛髮腠理之間。暈而界之。較其毫分。有若呼吸轉動。蓋陰陽向背。而自生顯晦耳。有婦人側首。膝置五六歲孺子。孺子嬴白。兩眼直視。則婦人側首不忍見。在傍侍御五六人。亦俯視病兒。有慘然回首者。鬼車鳥翅。如蝙蝠墜地宛轉。有一神。將脚踏鳥腹。手擧鐵杵。撞鳥首者。有人首人身。而鳥翼飛者。百體怪奇。不可方物。左右壁上。雲氣堆積。如盛夏午天。如海上新霽。如洞壑將曙。蓬滃勃菀。千葩萬朵。映日生暈。遠而望之。則綿邈深邃。杳無窮際。而羣神出沒。百鬼呈露。披衿拂袂。挨肩疊跡。而忽令近者遠。而淺者深。隱者顯。而蔽者露。各各離立。皆有憑空御風之勢。蓋雲氣相隔。而使之也。仰觀藻井。則無數嬰兒。跳蕩彩雲間。累累懸空而下。肌膚溫然。手腕脛節。肥若線絞。驟觀者莫不驚號錯愕。仰首張手。以承其墮落也云。洋術。今爲兩國禁條。非但不許相接。槩聞其陰邪之甚。亦不欲目覩而足躡。但其畫法與諸般器物之奇巧者。想堪一觀。而稼湛燕三記。記其所聞見。已備盡形似矣。今雖親見而記之。亦未必過之。況其能如三記所聞見之時。有未可必乎。玆撮其要。爲之記。俾後過此者知此意。毋以不觀爲缺典也。

    附東天主堂記

    湛記曰。由蒙古館。過玉河橋。循紫禁城而北百餘步。折而東出大路。又北行里許。復折而東百餘步。道南見屋甍怪奇。堂高七仞。無慮數百間。而有似鐵鑄土陶。可知其爲西制也。入堂見器皿之奢。遜於西堂。而壁畫之神巧過之。北壁亦有天主像。毛髮森森如生。前有兩人立侍。始入門望見。半壁設彩龕。安三塑像。至其下而摸之。則非龕非塑。乃壁畫也。西壁畫天主遺事。有新死小兒。橫置于棺上。少婦掩面而啼。其傍四五人。環伏而哭之。眞妖畫也。堂西有自鳴鍾樓。與西堂之制大同。樓下有日晷石一雙。西出門。有數丈之臺。曰觀星臺。上建三屋。中屋藏各種儀器。門鎖不可開。穴窓而窺之。略見渾儀遠鏡等器也。屋霤之南。通穴至簷。廣數寸。掩以銅瓦。如其長。每夜測候。啓而窺中星云。臺下庭廣十數畒。築甎爲柱。長丈餘。上有十字通穴。遍庭無慮百數。蓋春夏上施葡萄架。柱傍往往聚土如墳者。葡萄之收藏也。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