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重修福建台湾府志最新章节!

孔三。内孔者,「大乙」、「大四」、「背凡」也。其管箍有竹筏。古制:斗用匏,多难周正,且易破碎。今旋坚木为之,内安顶柱,以撑其盖。盖用牛角,循边钻孔十七,要比管脚相称。若气漏而不动簧,则声不应矣。斗用漆布,灰髹以黑。如必用匏以备八音,选椰匏圆正者为之更妙。又制坚木为项,状如壶嘴,刻通透,漆两合之。匏边端有短嘴,以项插置其中。如吹某字,则按某孔,呼吸簧动而声发;是谓吹笙鼓簧也。如不按孔吹之即作声者,谓之游簧;当去其壅塞尘垢则准矣。用黄锦囊盛之。凡点笙,用铜盘贮点料,以五色石研之。其石,谓之五音石)。

    土部

    埙(乃埏埴以为器,形如称锤;古有雅者、有颂者。有七孔、八孔者。形如鴈子,谓之雅埙;如鸡子,谓之颂埙。今庙中俱用雅埙。其制:通高四寸,中虚高三寸六分,空围八寸一分,径二寸七分,四围及底俱厚四分。吹口围九分,径三分,中虚上锐。平底圆体,前二孔如倒「品」字样,上二、下一;后二孔平列。除吹口,前后共五窍,皆径二分。前下一孔,去底皮一寸;前上二孔,去底皮一寸二分;后二孔,去吹口一寸四分;前上二孔,去吹口一寸八分。前后二孔并列者,其中各开五分。造之之法,旧用白棉花和黄土为之。今制:以米汤和灰为模,曝干;用矾石捣研极烂,以水澄细,取上好生漆调和如饴,馒团冒塑于模,于锐处留一窍。待干,将内土从上窍中穵出,穴前后窍毕,更加漆布细灰磨光,髹以朱色,戗金云龙为饰。开前后孔,俱往来容一米许。内要圆净如拭,乃协律;否则,无声或不应律。又法:以小长线堆成鴈子样,比汇子略小三分;以线端向上,乃用美润之土和棉纸舂至极熟,糊于线堆鴈子样外,厚二、三分。既成埙,留吹口,以线端向口外,阴干。量颇干,依作埙分数,开前后取音之孔完美,遂将线端仔细抽出内堆之线净尽,则中虚外密而不泄气,其音乃全。堆线之法,层数自下而上。凡遇阳数,自内而外;遇阴数,自外而内。条理欲其分明,不可杂乱。埙土未干,可以抽线;干,则难抽矣)。

    革部

    鼖鼓(即晋鼓。「冬官考工记」:『韗人为皋陶(注:「陶当作鞠,鼓腔也」)。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一,上三正』。注曰:『版中广、头狭为穹窿,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一,上三正』。注曰:『版中广、头狭为穹窿,谓鼓木一判者。其两端广六寸而中央广尺。如此乃得有腹。鼓木腹穹窿者,居鼓三之一。其鼓四尺者,版穹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倍之为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加鼓四尺穹之径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此鼓合十二版也。上三正者,谓两头一平、中央一平。郑玄谓:三,读作参,正直也。言直其两端,各居二尺三寸,不弧曲也』。又云:鼍鼓即鼖鼓。「考工记」云:『鼓长八尺,面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之鼖』。注云:『中围加三之一者,加于面之围以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围十二尺;加以三分之一四尺,则中围十六尺、径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今则合二十四版,则板穹六寸,三分寸之二』。今制:鼓大而短,安于架中;其面上仰,乃俯而击之。凡冒鼓,以桑木为体,冒以牛、马革。必于启蛰之日造之,应雷声也。占日之阴晴,阴则声缓,缓即不变;晴则声急,急则无恒。凡制大鼓,俱准此法以差而增减之,不必泥古也)、悬鼓(周之制:其大小视楹鼓。腹加铜环,悬之簨虡,在宫悬四隅。其簨虡并如锺磬架)、楹鼓(殷之制:木身高三尺五寸、皮面阔二尺二寸。两旁用四铜环,冒皮用铜泡钉二行。通身漆以朱。横施于木柱,柱高六尺六寸,以重十建之柱,贯鼓上出高又半之。顶上安彩凤,作来仪状。方盖,并缀以红罗销金云花,双檐四角,有裹金四牛首,皆衔璧翣,每串各五,末缀以涤结。柱下方趺如十字,俱髹以朱;刻裸属四如狮,安于趺,俱头向外)、足鼓(夏后氏之制:较楹稍长。独木为架,高七尺。上端木刻为云,横鼓于上;其下,施四足如十字)、鼗鼓(面广六寸,高、厚相等。横腹加柄,长一尺九寸,贯中上出五分许。两旁当鼓之半,安铜钮,系以红丝绳,绳末丸蜡为珥,其长短称鼓面之中。用木为架,两纵、二横相比;下各施方趺、横木,上开孔、下开半孔,植鼓柄于中)、搏拊(状如革囊,以韦为之,若鼓然;中实以糠。今制:以桑为■〈皷,桑代皮〉,长尺有咫。两头冒以韦,径六寸。腹微大,采绘,饰以金环二,并直列之以系襻焉。间则卧置于架,其架如鼗鼓之架,上安二荷叶以承之)、田鼓(亦为应鼓。其制:以木为筩,长一尺二寸;韦面五寸。鼓之最小者。卧于架,击之。其架如搏拊之制)、相鼓(小而匾。或云悬击于胸前,或谓相鼓即拊鼓,韦表、糠里者;皆非。今制:匾鼓安柄,执而击之)。

    木部

    柷(以桑木为之,状如漆桶。上方二尺四寸、下阔一尺九寸、深一尺八寸,中虚有底。柷之中,东方图以青,隐而为青龙;南方图以赤,隐而为丹凤;西方图以白,隐而为驺虞;北方图以黑,隐而为灵龟;中央图以黄,隐而为神螾。外三面绘山;东一面绘水,水上穿一大圆窍,径四寸五分,象日之浮于海上如。椎以梓木为之,柄长二尺四寸)、敔(以梓木为之,状加伏虎。身长三尺、首高一尺二寸五分、尾长一尺一寸。背刻二十七龃龉,绘黄色黑纹。载以方趺,朱髹。籈以竹为之,长二尺四寸。中砐一尺二寸为十二茎,用篾箍之)、木铎(铸铜铁为铎,上安木柄。铎内施钩,悬垂木舌。节舞者执柄而摇)。

    舞器

    旌节(簇红缨为之,加涂金铜云宝盖于其上。又用绿斜皮刻花为盖,覆缨上。其顶处,用皮金缘为七层,长七尺,贯以红绒绦,下缀以结。竿长八尺五寸,朱髹;上安涂金铜龙首,口衔宝盖,下垂红缨)、钥(古者笔钥;今制:以竹为之。长二尺二寸,三窍,朱饰)、翟(以木为之。柄长一尺四寸,其巨细度钥孔足容;朱髹之。柄端刻龙首,长五寸,饰以金彩。每翟用雉尾三根,插龙口中)。

    大成乐舞

    大成乐,共六曲八奏;内迭奏二曲。其谱止有合、四、上、尺、工、六六字,共享二律、三吕、五正声、一子声。有宫,商、征、羽而无角,有喉、齿、舌、唇而无牙。自前明肄于太常,颁行天下。至国朝,复察废坠,审音律、招徕乐舞,先期演习,故声容缀兆,咸肃雍和平云。

    迎神奏咸平之曲(有乐、无舞)

    大(太四)哉(南工)至(林尺)圣(仲上),峻(太四)德(仲上)弘(林尺)功(仲上);敷(南工)文(林尺)衍(仲上)化(太四),百(林尺)王(仲上)是(黄合)崇(太四)。典(黄合)则(太四)有(仲上)常(林尺),昭(南工)兹(林尺)辟(太四)雍(仲上);有(黄六)虔(南工)钥(林尺)簋(仲上),有(林尺)严(仲上)鼓(黄合)锺(太四)。

    初献奏宁平之曲(有乐、有舞)

    觉(太四)我(仲上)生(林尺)民(仲上),陶(太四)铸(黄合)前(仲上)圣(太四);巍(南工)巍(林尺)泰(仲上)山(太四),实(黄合)予(太四)景(仲上)行(太四)。礼(仲上)备(太四)乐(仲上)和(林尺),豆(黄合)笾(太四)惟(林尺)静(仲上);既(太四)述(南工)六(黄六)经(林尺),爰(南工)斟(林尺)三(仲上)正(太四)。

    亚献奏安平之曲(有乐、有舞)

    至(太四)哉(仲上)圣(黄合)师(太四),天(南工)授(林尺)明(仲上)德(太四);木(仲上)铎(太四)万(仲上)世(林尺),式(仲上)是(太四)群(林尺)辟(仲上)。清(黄合)酒(南工)维(林尺)醑(仲上),言(林尺)观(仲上)秉(黄合)翟(太四);太(太四)和(南工)常(黄六)流(林尺),英(南工)才(林尺)斯(仲上)植(太四)。

    终献奏景平之曲(有乐、有舞)

    猗(仲上)欤(南工)素(林尺)王(仲上),示(林尺)予(仲上)物(太四)轨(黄合);瞻(黄六)之(南工)在(林尺)前(仲上),神(林尺)其(仲上)宁(太四)止(黄合)。酌(太四)彼(黄合)金(林尺)罍(仲上),惟(南工)清(林尺)且(太四)旨(仲上);登(仲上)献(太四)既(林尺)终(仲上),弗(黄六)遐(南工)有(林尺)喜(仲上)。

    彻馔奏咸平之曲(乐作、舞止)

    璧(仲上)水(太四)渊(仲上)渊(林尺),崇(太四)牙(仲上)嶪(黄合)崇(太四)。既(太四)歆(南工)先(林尺)圣(仲上),亦(仲上)仪(林尺)十(太四)哲(仲上)。声(黄合)金(太四)振(仲上)玉(太四),告(南工)兹(林尺)将(仲上)彻(太四)。鬷(黄合)假(太四)有(仲上)成(林尺),■〈羔上火下〉(黄六)墙(南工)靡(林尺)愒(仲上)。

    送神奏咸平之曲(乐作、舞止)

    煌(太四)煌(南工)学(林尺)宫(仲上),四(黄合)方(太四)来(仲上)宗(太四);甄(黄六)陶(南工)冑(林尺)子(仲上),暨(南工)予(林尺)微(仲上)躬(太四)。思(仲上)皇(林尺)多(南工)士(林尺),肤(仲上)奏(太四)厥(林尺)功(仲上)。佐(黄六)予(南工)永(林尺)清(仲上),三(南工)五(林尺)是(仲上)隆(太四)。

    望瘗乐

    曲同送神(有乐、无舞)。

    乐谱

    太四:琴,七徽、二弦,左手食指按,右手中指勾。瑟,外二、三弦,用右手食指连勾;内十五、十六弦,左手指法同。凤箫,吹第二、第三管。笙,第四管、第八管、第十一管以右手食指及左手大指食指、按其孔;余孔皆开。箫,第六孔开,余皆闭。笛,第六孔开,余皆闭。埙,上窍平吹,下五孔皆闭。篪,第六底孔开,余皆闭。双管,开第一孔。凡「太四」谱,皆仿此。

    南工:琴,七徽、五弦,左手大指按,右手食指剔。瑟,外九弦、十弦,用右手食指连勾;内二十二弦、二十三弦,左手指法同。凤箫,吹第十管、第十一管。笙,第一管、第三管、第七管、第十一管,以左、右手大指及食指按其孔,余孔皆开。箫,第二孔与下四孔皆开,余皆闭。笛,第二孔与下四孔皆开,余皆闭。埙,后二孔、左手大指窍与前三窍俱开,余皆闭。篪,第二孔与下三孔、底一孔皆开,余皆闭。双管,开第五孔。凡「南工」,谱俱仿此。

    林尺:琴,七徽、四弦,左手大指按,右手食指剔。琴,外七弦、八弦,用右手食指连勾;内二十弦、二十一弦,左手指法同。凤箫,吹第八管、第九管。笙,吹第十二管、第十五管以左手食指及中指按其孔,余孔皆开。箫,第三孔与下三孔皆开,余皆闭。笛,第三孔与下三孔皆开,余皆闭。埙,右手食指窍并左手二窍俱开,余皆闭。篪,第三孔与下二孔、底一孔俱开,余皆闭。双管,开第四孔。凡「林尺」,谱俱仿此。

    仲上:琴,七徽半、三弦,左手无名指按,右手中指勾。瑟,外五弦、六弦,左手食指顺勾;内十八、十九弦,左手指法同。凤箫,吹第六管、第七管。笙,第二管、第十管以左、右手大指按其孔,余孔皆开。箫,第四孔与下二孔皆开,余皆闭。笛,第四孔与下二孔皆开,余皆闭。埙,左手中指与食指二窍皆开,余皆闭。篪,第四孔与下一孔、底一孔皆开,余皆闭。双管,开第三孔。凡「仲上」,谱皆仿此。

    黄合:琴,七徽、一弦,左手中指按,右手中指勾。瑟,外第一弦,用右手食指顺勾;内第一弦,左手指法同。凤箫,吹第一管。笙,第十二管、第十四管以左手食指及中指按其孔,余孔皆开。箫,六孔皆闭。笛,六孔皆闭。埙,上窍向上稍仰吹,五孔皆闭。篪,六孔皆闭。双管,六孔皆闭。凡「黄合」,谱俱仿此。

    黄六:琴,七徽、六弦,左手大指按,右手食指剔。瑟,内第一弦,用左手食指顺勾;外第一弦,右手指法同。凤箫,吹第十二管、第十三管。笙,第十二管、第十四管以左手中指及食指按其孔,余孔皆闭。箫,后一孔开,前五孔皆闭。笛,第一孔开,下五孔皆闭。埙,右手大指窍、前后各窍皆开。篪,后一孔开,余皆闭。双管,六孔尽闭。凡「黄六」,谱俱仿此。

    鼍鼓:在殿陛之下,先击三百六十数以警戒。后又击三通,以节其进。其击法:首以两椎连双击■〈皷,桑代皮〉者二,其鼓一击又两;再作如前,凡三作。但末作鼓两击以别之,三次共四击。此起鼓之例。此后不必击■〈皷,桑代皮〉,但以椎于鼓上先后二击者三,三次共六击:此为第一通。又先后三击者三,为第二通,三次共九击。又急五击者三,而末紧加二击以结之:此为第三通。三次带末二击共十七击,通前共三十六击,以当一岁之运。初起,乐生卷班;第一通毕,俱升堂;第二通毕,俱入室;第三通毕,俱就位:谓之「着往」。全乐奏终,其击法又如前:初起,卷班;第一通毕,离位;第二通毕,致事;第三通毕,拜辞而散。此全乐之收宫,谓之「饬归」,所以警其退也。击鼍鼓于始终,皆取警戒之义焉。

    (「鼓」字用左手击,「冬」字用右手击)

    初起:扎扎冬、扎扎冬、扎扎冬冬。

    第一通:鼓冬、鼓冬、鼓冬。

    第二通:鼓冬冬、鼓冬冬、鼓冬冬。

    第三通:鼓冬鼓冬冬、鼓冬鼓冬冬、鼓冬鼓冬冬。

    结尾:冬冬。

    (左手欲轻、右手欲重)

    大鼓、大钟:在大成门之左右。初行祭礼,则击鼓;祭事俱毕,则击钟。鼓三百六十击,钟一百八响。凡「迎神」、「送神」,俱鼓、钟齐鸣。

    麾:麾生执麾,升龙向外、降龙向内。如「迎神」作乐,举之则升龙现;高唱曰:『乐奏咸平之曲』。「迎神」二字,一读欲勃如而起,末稍加腔韵;「咸平之曲」四字,分排欲匀,尾声悠长。但要舂容和雅,不可急促暴戾。每起一曲,即举麾依「歌章」唱一声。凡八曲奏终,听栎敔毕偃麾,则降龙现;高唱曰:『乐止』,欲沨然而去(起止乐谱:『乐奏..咸…平…之…曲』,长韵渐大;乐止,长韵渐细)。

    柷:每奏一曲之始,听举麾唱毕,两手举止,先撞底一声,次击左旁一声,次击右旁一声,共三声以举乐。堂上、堂下之乐,俱统命于柷焉。

    敔:每奏一曲之终,听悬鼓响毕,即两手举籈,先击其首者三,次逆栎龃龉者三,共六响以止乐。堂上、堂下之乐,皆制命于敔焉。

    镈钟:宫悬左右各三架。每奏一曲之始,听击柷毕,即击一声以开众音。每架主一曲:先左之中、次右之中、次左之北、次右之北、次左之南、次右之南、又次左之中、又次右之中。全乐八曲八响。乃一曲之始条理也。

    特磬:宫悬南北各三架。每奏一曲之终,即击一声,以收众音。每架主一曲:先南之中、次北之中、次南之左、次北之左、次南之右、次北之右、又次南之中、又次北之中。全乐八曲八响。乃一曲之终条理也。

    悬鼓:宫悬四隅各一架。每奏一曲之终,听特磬响毕,即击悬鼓,先干响,巽应;次坤响,艮应;凡四声。盖一曲之收宫也。

    编钟:宫悬四面各一架。每奏一句之始,即击一声,以开众音。自东而南、自西而北,轮更击搏。每奏八句八响。乃一句之始条理也。

    编磬:宫悬四面各一架。每奏一句之终,即击一声,以收众音。自西而南、自东而北,轮更敲戛。每曲八句八响。乃一句之终条理也。

    楹鼓、足鼓、鼗鼓:堂上左右共四架。每奏一句之终,听编磬响毕,先击楹鼓一响,足鼓应之,鼗鼓尾之:凡三响、三应、三尾。摇鼗法,持柄左转,两耳击三点。盖一句之收宫也。

    登歌钟;堂左一架。每奏一字之始,听歌声既发,即击一声,以开众音。每句四字四响。乃一字之始条理也。

    登歌磬:堂右一架。每奏一字之终,即击一声,以收众音。凡钟声在悬以乐生所向之方。下层自右数,第一「合」字、第三「四」字、第五「一」字、第六「上」字、第八「尺」字,上层自左数,第二「工」字、第四「凡」字、第五「六」字、第七「五」字。击磬俱按律吕,每句四字四响。乃一字之终条理也。歌钟同法。列谱于下:

    编歌钟盘谱

    清夹黄锺合

    清太五大吕

    清太太簇四

    清黄六夹锺

    应锺凡姑洗一

    无射仲吕上

    南吕工蕤宾

    夷则林锺尺

    搏拊、田鼓:搏在门内、田在门外,共四架。每奏一字之终,听歌声响毕,即拍搏拊一声,速敲田鼓应之。拍搏拊法,初字以左手、再字以右手、三字又以左手、四字则两手齐拍;敲田鼓法,初字以右杖、再字以左杖、三字又以右杖、四字则以二杖齐敲。盖一字之收宫也。

    歌:乃一乐之主,凡八音,皆以和歌。古之雅颂,其法不同;今止一字一韵,审其为喉、舌、唇、齿以定其音律。凡字俱有声、有音;声即字也,音则其落韵也。字有不能合音律者,而以落韵合之。如「大成乐」所用「合」、「四」、「上」、「尺」、「工」、「六」等字,「合」字属宫,出于喉而落于喉内;「四」字属商,出于齿而落于舌之上根;「上」字属征,出于舌上而落于上腭之近外;「尺」字属征,出于舌头而落于上腭之近内;「工」字属羽,出于唇而落于上腭之鼻孔;「六」字属少宫,出于喉而落于喉外。总之,歌在口中,以律吕之九宫往来轮转,如琴之弦、如箫之孔、如钟磬之在悬。自「合」至「六」,声渐高而清;自「六」至「合」,声渐低而浊。得此九宫之声音,凡歌入口,皆协律吕矣。列谱于下:

    歌(自上而下,渐低、渐浊、渐巨)歌

    声五、六、凡、工、尺、上、乙、四、合。口

    谱(自下而上,渐高、渐清、渐细)谱

    相鼓、木铎:节武舞以金铎,节文舞以木铎。一声应一步,傍侍者执摇。听堂下乐既发声,即摇一声,随舞人所向之方辰。俯则先俯、仰则先仰,以为舞容之节。相鼓用手执于胸前,所以辅铎者;每摇铎一响,则击鼓一声以应之。

    旌节:舞将陈,执节前导;既列缀兆,则分立东西舞生之首。如初献,麾生唱:『乐奏宁平之曲』,东阶节生亦扬节唱曰:『奏宁平之舞』。三献皆同。舞毕,西阶节生抑节唱曰:『舞止』,各植节架上,舞生俱归班。

    钥、翟:钥用左手横执之,有窍而不吹;或云缀兆转折入位之时,齐吹以节走趋。翟用右手纵执之;翟纵、钥横。齐肩执之为执,起之齐目为举,平心执之谓衡,尽手向下执之谓落,向前正举为拱,向耳偏举为呈,钥、翟纵横两分为开,钥、翟纵横相加为合,钥、翟纵合如一为相,各分顺手向下为垂,两手相接为交。凡执钥、秉翟,俱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其手指俱大指在内、四指在外,纵则如绳、横则如衡,执秉者不可忽也,

    舞谱

    迎神奏咸平之章(有乐、无舞)

    初献奏宁平之章

    觉(东班舞生,开钥向上,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跷右足向前;西班舞生,开钥向上,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跷左足向前)我(东班舞生,开钥向上,起右手于肩、垂左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跷左足向前)我(东班舞生,开钥向上,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跷左足向前;西班舞生,开钥向上,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跷右足向前)生(东班舞生,合钥向上拱,面顾西;西班舞生,合钥向上拱,面顾东)民(东班舞生,转身向西,左足虚其根,足尖着地,合钥高拱;西班舞生,转身向东,右足虚其根,足尖着地,合钥高拱),陶(东班舞生,合钥拱于西,面侧东,跷右足;西班舞生,合钥拱于东,面侧西,跷左足)铸(东班舞生,合钥拱于东,面侧西,跷左足;西班舞生,合钥拱于西,面侧东,跷右足),前(东班舞生,合钥躬身向上揖;西班舞生,合钥躬身向上揖)圣(东班舞生,交钥转身向西,出右足;西班舞生,交钥转身向东,出左足)。巍(东班舞生,开钥向上,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侧面向西;西班舞生,开钥向上,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侧面向东)巍(东班舞生,开钥向上,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侧面向东;西班舞生,开钥向上,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侧面向西)泰(东班舞生,合钥交,点右足;西班舞生,合钥交,点左足)山(东班舞生,合钥交点左足;西班舞生,合钥交,点右足),实(东班舞生,合钥拱于东,过左足于右,交立,侧面向西;西班舞生,合钥拱于西,过右足于左,交立,侧面向东)予(东班舞生,合钥拱于西,过右足于左,交立,侧面向东;西班舞生,合钥拱于东,过左足于右,交立,侧面向西)景(东班舞生,合钥向上拱;西班舞生,合钥向上拱)行(东班舞生,合钥向上揖;西班舞生,合钥向上揖)。礼(东班舞生合钥由左拱于右,跷左足;西班舞生,合钥由右拱于左,跷右足)备(东班舞生,合钥由右拱于左,跷右足;西班舞生,合钥由左拱于右,跷左足)乐(东班舞生,合钥转身,侧面向西,由上拱于下,跷左足;西班舞生,合钥转身,侧面向东,由上拱于下,跷右足)和(东班舞生,合钥转身,侧面向东,由下拱于上,跷钥足;西班舞生,合钥转身,侧面向西,由下拱于上,跷左足),豆(东班舞生,合举钥齐眉,点右足;西班舞生,合举钥齐眉,点左足)笾(东班舞生,合举钥齐眉,点左足;西班舞生,合举钥齐眉,点右足)惟(东班舞生,开钥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侧面向西;西班舞生,开钥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侧面向东)静(东班舞生,开钥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侧面向东;西班舞生,开钥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侧面向西)。既(东班舞生,深曲右手出于左,举右手、垂左手,侧面向西;西班舞生,深曲左手出于右,举左手、垂右手,侧面向东)述(东班舞生,深曲左手出于右,举左手、垂右手,侧面向东;西班舞生,深曲右手出于左,举右手、垂左手,侧面向西)六(东班舞生,合钥平衡,低首;西班舞生,合钥平衡,低首)经(东班舞生,合钥,左右手拱,复平衡;西班舞生,合钥,左右手拱,复平衡),爰(东班舞生,交钥拱于左,跷右足;西班舞生,交钥拱于右,跷左足)斟(东班舞生,交钥拱于右,跷左足;西班舞生,交钥拱于左,跷右足)三(东班舞生,开钥出左足;西班舞生,开钥出右足)正(东班舞生,合钥向上,深揖;西班舞生,合钥向上,深揖)。

    亚献奏安平之章

    至(东班舞生,开钥、翟,蹲身低首;西班舞生,开钥、翟,蹲身低首)哉(东班舞生,开钥、翟齐举至眉,左足交右足;西班舞生,开钥、翟齐举至眉,右足交左足)圣(东班舞生,开钥、翟齐举至眉,右足交左足;西班舞生,开钥、翟齐举至眉,左足交右足)师(东班舞生,合左手于右向上拱,深揖;西班舞生,合右手于左向上拱,深揖),天(东班舞生,开钥出左手向上,曲右手,跷左足;西班舞生,开钥出右手向上,曲左手,跷右足)授(东班舞生,开钥出右手向上,曲左手,跷右足;西班舞生,开钥出左手向上,曲右手,跷左足)明(东班舞生,合举钥齐眉,蹲身面向西;西班舞生,合举钥齐眉,蹲身面向东)德(东班舞生,合举钥齐眉,蹲身面向东;西班舞生,合举钥齐眉,蹲身面向西)。木(东班舞生,合钥转身,面向西,拱于前,出左足;西班舞生,合钥转身,面向东,拱于前,出右足)铎(东班舞生,举钥齐眉、举翟平衡,跷左足;西班舞生,举翟齐眉、举钥平衡,跷右足)万(东班舞生,举翟齐眉、举钥平衡,跷右足;西班舞生,举钥齐眉、举翟平衡,跷左足)世(东班舞生,合钥拱于上,躬身点左足;西班舞生,合钥拱于上,躬身点右足),式(东班舞生,转身向西,直出左手、左足;西班舞生,转身向东,直出右手、右足)是(东班舞生,仍转身向西,直出右手、右足;西班舞生,仍转身向东,直出左手、左足)群(东班舞生,仍转向西,蹲身平拱于西;西班舞生,仍转向东,蹲身平拱于东)辟(东班舞生,转面于东,蹲身平拱于东;西班舞生,转面于西,蹲身平拱于西)。清(东班舞生,开钥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跷右足;西班舞生,开钥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跷左足)酒(东班舞生,开钥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跷左足;西班舞生,开钥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跷右足)维(东班舞生,合钥向上,侧面顾西;西班舞生,合钥向上,侧面顾东)醑(东班舞生,转身面西,合钥向上,跷左足;西班舞生,转身面东,合钥向上,跷右足),言(东班舞生,合钥拱于西,面侧东,跷右足;西班舞生,合钥拱于东,面侧西,跷左足),观(东班舞生,合钥拱于东,面侧西,跷左足;西班舞生,合钥拱于西,面侧东,跷右足)秉(东班舞生,合钥向上揖;西班舞生,合钥向上揖)翟(东班舞生,交钥转身面西,出右足;西班舞生,交钥转身面东,出左足)。太(东班舞生,开钥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面向西;西班舞生,开钥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面向东)和(东班舞生,开钥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面向东;西班舞生,开钥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面向西)常(东班舞生,交钥点右足;西班舞生,交钥点左足)流(东班舞生,合钥点左足;西班舞生,合钥点右足),英(东班舞生,合钥拱于东,左足交右足,面向西;西班舞生,合钥拱于西,右足交左足,面向东)才(东班舞生,合钥拱于西,右足交左足,面向东;西班舞生,合钥拱于东,左足交右足,面向西)斯(东班舞生,合钥向上拱;西班舞生,合钥向上拱)植(东班舞生,合钥向西揖;西班舞生,合钥向东揖)。

    终献奏景平之章

    猗(东班舞生,合钥由左拱于右,跷左足;西班舞生,合钥由右拱于左,跷右足)欤(东班舞生,合钥由右拱于左,跷右足;西班舞生,合钥由左拱于右,跷左足)素(东班舞生,合钥转身面向西,由上拱于下,跷右足;西班舞生,合钥转身面向东,由上拱于下,跷左足)王(东班舞生,合钥转身面向东,由下拱于上,跷左足;西班舞生,合钥转身面向西,由下拱于上,跷右足),示(东班舞生,合举钥齐眉,点右足;西班舞生,合举钥齐眉,点左足)予(东班舞生,合举钥齐眉,点左足;西班舞生,合举钥齐眉,点右足)物(东班舞生,开钥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面向西;西班舞生,开钥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面向东)轨(东班舞生,开钥起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面向东;西班舞生,开钥起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面向西)。瞻(东班舞生,深曲右手出左,举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面向西;西班舞生,深曲左手出右,举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面向东)之(东班舞生,深曲左手出右,举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面向东;西班舞生,深曲右手出左,举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面向西)在(东班舞生,合钥平衡,低首;西班舞生,合钥平衡,低首)前(东班舞生,合钥左右拱,复平衡;西班舞生,合钥左右拱,复平衡),神(东班舞生,交钥拱于左,跷右足;西班拱生,交钥拱于右,跷左足)其(东班舞生,交钥拱于右,跷左足;西班舞生,交钥拱于左,跷右足)宁(东班舞生,开钥出右足;西班舞生,开钥出左足)止(东班舞生,合钥向上,深揖;西班舞生,合钥向上,深揖)。酌(东头、三、五班舞生,转身向下蹲,身相对拱;西头、三、五班舞生,转身向下蹲,身相对拱),彼(东二、四、六班舞生,转身向下蹲,身相背拱;西二、四、六班舞生,转身向下蹲,身相背拱)金(东班舞生,转面转西,先垂手、次对拱,出左足;西班舞生,转面向东,先垂手、次对拱,出右足)罍(东班舞生,转面向东,先垂手、次对拱,出右足;西班舞生,转面向西,先垂手、次对拱,出左足),惟(东班舞生,合钥向上,深曲左足拱于右;西班舞生,合钥向上,深曲右足拱于左)清(东班舞生,合钥向上,深曲右足拱于左;西班舞生,合钥向上,深曲左足拱于右)且(东班拱生,左手平衡、右手举翟齐眉,左足交于右足;西班舞生,右手平衡、左手举钥齐眉,右足交于左足)旨(东班舞生,右手平衡、左手举钥齐眉,右足交于左足;西班舞生,左手平衡、右手举翟齐眉,左足交于右足)。登(东班舞生,转身向西,两手齐开,各进一步;西班舞生,转身向东,两手齐开,各进一步)献(东班舞生,开钥朝上,举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面侧西;西班舞生,开钥朝上,举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面侧东)既(东班舞生,开钥朝上,举左手于肩、垂右手于下,面侧东;西班舞生,开钥朝上,举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面侧西)终(东班舞生,合钥先拱于左、次拱于右、复拱于上;西班舞生,合钥先拱于右、次拱于左、复拱于上),弗(东班舞生,合钥先拱于右、次拱于左、复拱于上;西班舞生,合钥先拱于左、次拱于右、复拱于上)遐(东班舞生,开钥高举右手、曲左手于背,面向西,出右足;西班舞生,开钥高举左手,曲右手于背,面向东,出左足)有(东班舞生,开钥高举左手,曲右手于背,面向东,出左足;西班舞生,开钥高举右手,曲左手于背,面向西,出右足)喜(东班舞生,朝南深揖,手按于顶,三鼓起身;西班舞生,朝南深揖,手按于顶,三鼓起身)。

    彻馔奏咸平之章(有乐、无舞)

    送神奏咸平之章(有乐、无舞)

    望瘗曲同送神(有乐、无舞)

    祭关帝礼

    岁凡三祭。五月十三日,前殿照常用帛一、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盘;后殿不用牛,余照前殿。其春、秋二祭,前殿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笾十、豆十;后殿帛各一、羊各一、豕各一、笾各八、豆各八。

    前殿仪注

    祭日,引赞引承祭官进左旁门。赞:『诣盥洗所』,盥手钥巾毕,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通赞唱:『迎神』,司香者捧香盒,立香炉左。引赞引承祭官诣香垆前,司香者跪;引赞赞:『上香』,承祭官将炷香接举,插垆内;又上块香三次。毕,引赞赞:『复位』,承祭官复位;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执爵者将帛、爵捧举,各就神位前。引赞赞:『奠帛』,奠帛官跪献毕,行一跪三叩礼,退。赞:『献爵』,献爵官立献毕,退。赞:『诣读祝位』,读祝者至祝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将祝文捧起,立承祭官之左;引赞赞:『跪』,承祭官及读祝者俱跪;赞:『读祝』;读祝毕,捧至神位前,安盛帛盒内,行一跪三叩礼,退。引赞赞:『叩』,承祭官行一跪三叩礼;『兴、位前,安盛帛盒内,行一跪三叩礼,退。引赞赞:『叩』,承祭官行一跪三叩礼;『兴、平身』。通赞唱:『行亚献礼,………』。仪同初献,但不奠帛、不读祝。通赞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通赞唱:『彻馔』,执事者诣神位前将笾、豆等各少举。唱:『送神』;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通赞唱:『读祝者捧祝、进帛者捧帛、司馔者捧馔,恭诣燎位』,引赞引承祭官退至西边立,俟捧祝、帛过毕,复位;引赞赞:『诣望瘗位』,引承祭官至燎垆前;赞:『焚祝帛』;赞:『礼毕』,引承祭官退。

    后殿仪注

    祭日,引赞引承祭官进中门。赞:『诣盥洗所』,盥手帨巾毕,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通赞唱:『迎神』,司香者捧香盒立香炉左,引赞引承祭官诣曾祖光照公香炉前,司香者跪;引赞赞:『上香』,承祭官将炷香接举,插炉内,又上块香三次;毕,引赞引承祭者诣祖裕昌公香炉前,同前上香毕;引赞引承祭官诣父成忠公香炉前,同前上香毕;引赞赞:『复位』,承祭官复位;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二跪六叩礼;『兴、平身』。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执爵者将帛、爵捧举,各就神位前;引赞赞:『奠帛』,赞:『献爵』,仪俱同前殿。先光昭、次裕昌、次成忠各献毕,赞:『读祝』,诣读祝位(在光昭公前),仪同前殿。通赞唱:『行亚献礼,……』,仪同初献,但不奠帛、不读祝。通赞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唱:『彻馔』,仪同前殿。唱:『送神』,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二跪六叩礼,『兴、平身』。余悉同前殿。

    祭龙神礼

    祭日,清晨各官齐集庙侧。鼓三严,引赞引承祭官进中门;赞:『诣盥洗所』,盥毕,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通赞唱:『迎神』,司香者捧香盒立香炉左;引赞引承祭官诣香炉前,司香者跪;引赞赞:『上香』,承祭官将炷香接举,插炉内;又上块香三次。毕,引赞赞:『复位』,承祭官复位;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二跪六叩头礼,『兴、平身』。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执爵者将帛、爵捧举,就神位前;引赞赞:『奠帛』,赞:『献爵』,赞:『读祝』,读祝毕,赞:『行亚献礼,……』,赞:『行终献礼,……』,赞:『彻馔』,俱仪同关帝。通赞唱:『送神』,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二跪六叩头礼;『兴、平身』。引赞赞:『诣望燎位』,引承祭官至燎炉前;赞:『焚帛』,焚毕,赞:『复位』,赞:『揖』,朝上一揖,礼毕。

    祭厉坛礼

    在京都,有泰厉之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各有乡厉之祭。每岁凡三祭:春祭清明日、秋祭七月十五日、冬祭十月初一日。每祭,用羊三、豕三、饭米三石、香烛酒纸随用。先期三日,主祭官斋沐更衣(用常服),备香烛、酒果、牒告本处城隍。通赞:『行一跪三叩礼,兴、平身』,『诣神位前,跪,进爵,献爵,奠爵,俯伏,兴、平身,复位;又一跪三叩,兴、平身,焚告文,礼毕』。

    本日,设城隍位于坛上,祭物羊一、豕一;设无祀鬼神坛于坛下左右(书曰「本府境内无祀鬼神」),祭物羊二、豕二,盛置于器,同羹饭等铺设各鬼神位前。陈设毕,通赞唱:『执事者各就位』,『陪祭官各就位』,『主祭官就位』。赞:『行一跪三叩礼,兴、平身。主祭官诣神位前,跪,三献酒,俯伏,兴、平身,复位』。读祭文,读毕,又一跪三叩,焚祭文并纸钱,礼毕。

    祭旗纛礼

    每岁霜降前一日,镇标暨城守及三营将士盛装铠仗,迎请旗纛到教场,张幕札营。至霜降日五鼓,以帛一(白色)、羊一、豕一,行三献礼礼。毕,放炮扬威,撤幕束装,整伍回营,归纛于庙。各营皆然。

    祠祀(附)

    台湾府

    社稷坛:在永康里(台湾县附郭,不别为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永康里(台湾县附郭,不别为坛)。

    先农坛:在长兴里。雍正五年,奉旨新建。前有札田四亩九分(台湾县附郭,不别为坛)。

    郡厉坛:在郡城小北门外(台湾县附郭,不别为坛。以上各祭仪,详载「典礼」)。

    文庙:在郡城宁南坊(规制详「学校」)。康熙二十六年,奉旨于庙门外之左右设立下马碑。

    〔名〕宦祠:在学宫门外左侧。

    乡贤祠:在学宫门外右侧。

    朱文公祠:在郡学左侧。康熙五十一年,台厦道陈璸捐俸建。春秋有司致祭。

    秀峰塔:在郡学巽方。高五丈三尺五寸、周六丈。凡五级,通四门。乾隆六年,提学杨二酉倡造;题曰「秀峰」(有记载「艺文」)。

    城隍庙:在郡署之右。无专祭,合祭于山川坛;各县皆然。凡府、州、县官新任入境,先谒城隍,然后到任;朔、望俱行香。明洪武二年,敕封「监察司民威灵公」。三年,正诸神封号,改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与风云雷雨、山川并坛而祀;祀毕,神主置于庙。凡祈祷水旱,必先牒告于庙而后祷于坛。

    关帝庙:在镇北方。伪时建。康熙二十九年,台厦道王效宗修。五十五年,台厦道陈璸重修。五十六年,里人鸠众就原址重建,壮丽异常。原宁靖王亲书匾额曰:「古今一人」。雍正五年,奉旨春秋祀以太牢,仍追封三代;祠在后殿。一在西定坊港口。一在土墼埕。一在安平镇。一在道署左侧。一在许厝甲。一在保舍甲,台厦道陈璸匾曰:「停骖默祷」。一在长兴里。一在新丰里。一在保大东里。一在澎湖妈祖宫西侧。

    天后庙:在西定坊,即宁靖王故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将军施琅改建为庙(有碑记)。雍正四年,御赐匾曰「神昭海表」。乾隆二年,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庙有香灯园二十一甲在安定里,年得租粟一百二十五石;诸邑令季麒光置,交庙僧掌收。一在水仔尾。一在西郭外海边砻米街。一在船厂。一在砖仔桥。一在鹿耳门。一在安平镇渡口。一在澎湖,其来已久。康熙二十二年靖海将军施琅澎湖战克,入庙见神像脸汗,衣袍俱湿,知为神功显助;事闻,上遣礼部郎中雅虎致祭(祭文勒匾于堂)。各澳俱有庙。

    龙王庙:在宁南坊。康熙五十五年,台厦道梁文科建。乾隆四年,知府刘良璧修。

    田祖庙:在镇北坊。康熙五十五年,台厦道梁文科建(有记载「艺文」)。一在广储西里。一在保大西里。

    东岳庙:在东安坊。

    上帝庙:即真武庙,在东安坊。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蒋毓英修,高耸甲于他庙。一在镇北坊。总镇张玉麟渡台遭风,梦神披发跷足自樯而降,风恬抵岸;因重新之。后堂为知府蒋毓英祠。一在洲仔尾网寮。一在下洲仔甲。一在广储东里。一在归仁南里。一在仁德里嵌顶。一在崇德里。一在仁和里下湾。一在大目降庄。

    文昌阁:在朱文公祠后。台厦道陈璸建。高出祠宇,窗棂四辟。抚院觉罗满保匾曰「沧溟启瑞」,提学严瑞龙匾曰「海宇文明」(有记载「艺文」)。乾隆五年,提学杨二酉再崇像于小南门楼。

    魁星堂:在道署左侧。台厦道吴昌祚建。乾隆五年,提学杨二酉再崇像于大南门楼(同知郝霔有记)。

    水仙宫:在西定坊巷口。开辟后,商旅同建;壮丽异常。一在安平镇渡口。一在澎湖妈祖宫前;右营游击薛奎建。

    吴真人庙:在西定坊新街。乾隆五年,街民重修,曰「开仙宫」。一在北线尾。一在镇北坊水仔尾。一在观音亭边。一在石头坑。一在武定里。一在广储东里。一在归仁北里旧社口。其在文贤里一图者三、在二图者一、在安平镇者三、在澎湖奎璧屿者一。按真人名本,泉之同安白礁人。生宋太平兴国四年,医药如神;景佑二年,卒。里人祀之。部使者以庙额为请,敕为「慈济」。庆元间,敕为「忠显」。开禧二年,封「英惠侯」。台多泉、漳人,以其神医,建庙独盛。

    药王庙:在西定坊。

    圣公庙:在中楼仔街。康熙三十年,台厦道高拱干建。漳、泉舟人多祀其神,以其熟识港道。一在海防署前。

    风神庙:在西关外接官亭后。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倡造。

    火神庙:在小南门外法华寺内。旧地属凤山,知县宋永清建,以祷火灾。

    开山王庙:在东安坊。

    马王〔□〕:在东安坊。

    五帝庙:在宁南坊。

    观音宫:在镇北〔坊〕者曰观音亭,在宁南坊者曰准提室,在东安坊者曰清水寺。一在东门外。一在广储东里。一在广储西里;康熙四十四年,同知洪一栋建。一在大目降庄。一在澎湖妈祖宫西侧;康熙三十五年,澎湖游击薛奎建。门前有井二口,泉甘美,为澎第一。

    临水夫人庙:在宁南坊。

    福德祠:在东安岭上,伪时建。一在南关外仙草藔。一在小北门外柴头港。一在红毛楼东侧;居民建。各衙署俱有。

    施将军祠:在宁南坊。郡人以其入台不戮一人,且奏请留台,勿弃民、免迁徙,建祠以报功德。康熙五十九年地震,圯。今未建。

    吴将军祠:在东安坊。平台有功德于民,建祠以报。中有楼,曰「仰止」。

    敬圣楼:在南门外。雍正四年,拔贡施世榜捐建。祀文昌帝君。

    将军庙:在澎湖将军澳。神无考。旧有此庙,因以名澳。

    超峰石:娘冈山。奉祀观音佛祖。僧绍光募缘建。

    台湾县

    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先农、邑厉坛:供同郡坛。

    文庙:在东安坊(有碑记载「艺文」。规制详「学校」)。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在学宫内。

    乡贤祠:在学宫内。

    城隍庙:在镇北坊。知县张宏创建(有碑记载「艺文」)。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内左侧。雍正元年,奉旨建。祀总兵官欧阳凯、水师副将许云、游击孙文元、水师游击游崇功、守备胡忠义、千总蒋子龙、水师千总林文煌、水师千总赵奇奉、把总林彦、水师把总李茂吉、把总石林、千总林文煌之弟林文甲。以上十二人,俱康熙六十年台变殉难。有司春秋致祭。

    烈女节妇祠:在镇北坊。雍正元年,奉旨建。祀烈女纪氏险娘、节妇余氏预娘、节妇袁氏、孝行张氏、节妇赵氏、节妇郭氏、孝行林氏、节妇陈氏、烈女黄器娘。以上俱奉旨旌表,有司春、秋致祭。另有贞节坊二座:一在禾寮港街,伪时为谢灿妻郑宜娘建;一在十字街,康熙六十年为陈越琪妻黄器娘建。

    凤山县

    社稷坛:在兴隆庄县治北门。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北门。

    先农坛:在县治东门外。

    邑厉坛:在兴隆庄,烈祀典。一在淡水港东。伪时安置罪人所,鬼频为厉;康熙五十八年,知县李丕煜令淡水司巡检王国兴建祠祀之,以后不复为厉。岁时俱乡人祀。

    文庙:在兴隆庄北门外(有碑记载「艺文」。规制详「学校」)。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建。

    名宦祠:在学宫。

    乡贤祠(未建)。

    城隍庙:在县治北门外。

    关帝庙:在县治东门内。一在半屏山大湾。一在大竹桥。

    天后庙:在县治北门内龟山之顶。一在兴隆庄左营;康熙二十二年奉旨建。

    上帝庙:一在兴隆庄。一在大竹桥。一在■〈鱼逮〉港。俱乡人鸠众建。

    观音宫:在县治龟山下。一在凤山下庄。一在淡水新园。一在万丹港街。

    慈济宫:即吴真人庙。在县署前大街。一在凤山上庄。一在硫磺水庄。一在半屏山后。一在维新里竹仔港。一在观音山大社。

    八蜡祠:在兴隆庄龟山之阴。康熙四十五年蝗灾,知县宋永清建祠祷祀。

    福德祠:衙署、街衢、各庄俱有。

    元帅庙:在观音山里。祀唐张睢阳神。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左。雍正元年,奉旨建。祀守备马定国、千总陈元、把总林富、领旗王奇生。以上康熙六十年殉难。有司春、秋致祭。

    烈女节妇祠:在郡治北门。祀阮氏荫娘、郑氏月娘、黄氏弃娘。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宋永清建坊。雍正元年,奉旨建祠,春、秋致祭。

    诸罗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南隅。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南隅。

    先农坛:在县治东南隅。

    邑厉坛:在县治北隅。

    文庙:在县治西隅(有碑记载「艺文志」)。今以其地卑窄迫城,议易未定。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乡贤祠(俱未建)。

    城隍庙:在县署左。

    关帝庙:在县署东北隅。康熙五十二年,参将翁国祯建;五十四年,参将阮蔡文、守备游崇功成之。一在善化里目加溜湾。

    天后庙:在县署左。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瑄募众建。一在外九庄笨港街;三十九年居民同建。一在咸水港街;五十五年居民同建。

    上帝庙:在大奎璧庄。康熙二十二年,居民同建。四十九年重建。

    保生大帝庙:即吴真人;在县治西门外。康熙四十年,鸠众建。

    元帅庙:在县署左。祀唐张睢阳。康熙二十八年,居民建。四十八年,参将张国、守备董元骧同建。

    观音宫:在开化里赤山仔;即龙湖岩也(详见「古迹」)。一在咸水港。一在开化里。

    福德祠:衙署俱有。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内。雍正元年,奉旨建。祀参将罗万仓、革职把总江先达;俱康熙六十年台变殉难。有司春、秋致祭。

    烈女节妇祠:在学舍傍。祀罗万仓妾蒋氏,系台变殉难,奉旨建,有司致祭。

    彰化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郊。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郊。

    先农坛:在县治东郊。

    邑厉坛:在县治北门外。

    文庙:在县治东北隅。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乡贤祠(并未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门内。

    关帝庙:在县治南门内。后殿为三代祠。

    天后庙:在北门内。

    忠义孝悌祠、烈女节孝祠(彰化新邑,祠尚未建)。

    淡水海防厅

    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并在竹堑城。

    先农坛:在东郊外。

    关帝庙:在竹堑东门内。

    天后庙:在竹堑城北门外。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