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书林清话最新章节!

    内府刊钦定诸书

    足本礼亲王《啸亭杂录续录》载有本朝钦定各书一则,谨录于右。云:“列圣万几之暇,乙览经史,爰命儒臣,选择简编,亲为裁定。颁行儒宫,以为士子仿模规范,实为万世之巨观也。今胪列其目于右。经部:《易经通注》四卷,德辉谨按:《四库总目》九卷云:“顺治十三年大学士傅以渐、左庶子曹本荣奉敕撰。”《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二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纂,诏大学士李光地编。”《御纂周易述义》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二十年奉敕撰。”《日讲书经解义》十三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十九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大学士库勒纳等奉诏编。”《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末圣祖仁皇帝敕撰,雍正八年告成,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刊行。”《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卷,谨按:《四库》有序二卷。云:“康熙末圣祖仁皇帝御定,刻成于雍正五年,世宗宪皇帝制序颁行。”《御纂诗义折中》二十卷,谨案:《四库》同。云:“乾隆二十年皇上御纂。”《钦定周官义疏》四十八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三年御定。”《钦定仪礼义疏》四十八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三年御定。”《钦定礼记义疏》八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三年御定。”《日讲礼记解义》二十卷,谨按:《四库》六十四卷。云:“为圣祖仁皇帝经筵所讲,皆经御定而未及编次成帙。皇上御极之初,乃命取繙书房旧稿校刊颁行。”《日讲春秋讲义》六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是书为圣祖仁皇帝经筵旧稿,世宗宪皇帝复加考论,乃编次成帙。”《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三十八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三十八年奉敕撰。”《御纂春秋直解》十六卷,谨按:《四库》十五卷。云:“乾隆二十三年奉敕撰。”《御注孝经》一卷,谨按:《四库》同。云:“顺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撰。”《御纂孝经集注》一卷,谨按:《四库》同。云“雍正五年世宗宪皇帝御定。”《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纂律吕正义》五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纂律吕正义后编》一百二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一年奉敕撰。”《御定康熙字典》四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钦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二十八年奉敕撰。”《御定音韵阐微》十八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奉敕撰,雍正四年告成。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刊刻颁行。”《钦定同文韵统》六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五年奉敕撰。”《钦定叶韵汇辑》五十八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五年奉敕撰。”《钦定音韵述微》一百六卷。谨按:《四库》三十卷。云:“乾隆三十八年奉敕撰。”史部:《钦定明史》三百六十卷,谨按:《四库》三百三十六卷。云:“大学士张廷玉奉敕撰,乾隆四年书成。”《御批通鉴辑览》一百二十卷,谨按:《四库》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本末》三卷。云:“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御定通鉴纲目三编》四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十年奉敕撰。”《开国方略》三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三十八年奉敕撰。”《御定三逆方略》,谨按:《四库》六十卷。云:“康熙二十一年大学士勒德洪等奉敕撰。”《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四十七年大学干温达等撰进。”《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三年大学士来保等恭撰。”《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三十七年大学士傅恒等恭撰。”《平定两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十六年大学士阿桂等恭撰。”《临清纪略》十六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十二年奉敕撰。”《兰州纪略》,谨按:《四库》二十卷。云:“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石峰堡纪略》,谨按:《四库》二十卷。云:“乾隆四十九年奉敕撰”《台湾纪略》,谨按:《四库》七十卷。云:“乾隆五十三年奉敕撰。”《平定廓尔喀纪略》,《平苗纪略》,《平定三省教匪纪略》,《辛酉工赈纪略》,《太祖高皇帝圣训》四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二十五年,圣祖仁皇帝恭编,乾隆四年我皇上敬制序文,宣付剞劂。”《太宗文皇帝圣训》六卷,谨按:《四库》同。云:“顺治末,世祖章皇帝编次,未竟。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续成。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世祖章皇帝圣训》六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恭编,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圣祖仁皇帝圣训》六十卷,谨按:《四库》同。云:“雍正九年世宗宪皇帝恭编,乾隆六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世宗宪皇帝圣训》三十六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五年皇上恭编,御制序文刊布。”《高宗纯皇帝圣训》三百卷,《上谕内阁》一百五十九卷,谨按:《四库》同。云:“雍正七年世宗宪皇帝命和硕庄亲王允禄缮录刊布,以雍正九年告成。皇上即祚,复命和硕和亲王弘昼编次。雍正八年至十三年上谕校正《续刻》,补为全书。以乾隆六年告成。”《硃批谕旨》三百六十卷,谨按:《四库》同。云:“雍正十年奉敕撰,乾隆三年告成。”《钦定明臣奏议》二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十六年奉敕编。”《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钦定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六十卷,谨按:《四库》只《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云:“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九年奉敕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御定月令辑要》二十四卷,谨按:《四库》有《图说》一卷。云:“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大清一统志》五百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钦定热河志》八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钦定日下旧闻考》一百三十卷,谨按:《四库》一百二十卷。云:“乾隆三十九年奉敕撰。”《钦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五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二十一年奉敕撰,乾隆二十七年创成初稿,嗣以版章日辟,规制益详,复增定为今本。”《皇清职贡图》九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六年奉敕撰。”《钦定盛京通志》一百卷,谨按:《四库》一百二十卷。云:“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词林典故》八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九年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纂辑。是书乾隆十二年告成,御纂序文刊行。”《续词林典故》□卷,谨按:嘉庆十年敕撰《皇朝词林典故》六十四卷。盖即此书,不名续也。《钦定历代职官表》□□卷,谨按:《四库》六十三卷。云:“乾隆四十五年奉敕撰。”《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新定大清会典》□□卷,谨按:此当是嘉庆戊寅新修之本,止八十卷。《大清会典则例》一百八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新定大清会典则例》一百八十卷,《钦定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二年奉敕撰。”《钦定皇朝文献通考》二百六十二卷,谨按:《四库》二百六十六卷。云:“乾隆十二年奉敕撰。”《钦定续通志》一百四十四卷,《钦定皇朝通志》一百卷,谨按:《四库》二百卷。云:“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钦定皇朝通典》二百卷,谨按:《四库》一百卷。云:“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幸鲁盛典》四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二十七年衍圣公孔毓圻等撰进。”《万寿圣典》一百二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六旬万寿,内直诸臣所纂录也。”《钦定大清通礼》四十卷,谨按:《四库》五十卷。云:“乾隆元年奉敕撰,越二十一年告成。”《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三十五年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等恭撰进。”《皇朝礼器图式》二十八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二十四年奉敕撰,乾隆三十一年又命廷臣重加校补,勒为此编。”《国朝宫史》三十六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七年奉敕撰,乾隆二十四年复命增修,越两载而告成。”《续国朝宫史》□□卷,《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六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二年奉敕撰。”《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谨按:《四库》同。云:“雍正五年世宗宪皇帝敕撰,乾隆四年告成,御制序文颁行。”《八旗通志二集》□□卷,谨按:浙江《文澜阁书目》载此书三百四十二卷。卷首十二卷,目录二卷。集中档案至乾隆六十年止,称高宗为皇上,盖嘉庆初元敕修,于进御敕太上皇者。”《大清律例》四十七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五年奉敕撰,御制序文颁行。”《钦定天禄琳琅》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十年奉敕撰。”《御制评鉴阐要》二十卷,谨按:《四库》十二卷。云:“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刘统勋等编次恭进。”子部:《御撰资政要览》三卷、《后序》一卷,谨按:《四库》同。云:“顺治十二年世祖章皇帝御撰。”《圣谕广训》一卷,谨按:《四库》同。云:“圣谕十六条,圣祖仁皇帝所颁《广训》一万馀言,世宗宪皇帝推绎。”《庭训格言》一卷,谨按:《四库》同。云:“雍正八年世宗宪皇帝追述圣祖仁皇帝天语,亲录成编。”《御制人臣儆心录》一卷,谨按:《四库》入史部。云:“顺治十二年世祖章皇帝御撰。”《御制日知荟要》一卷,谨按:《四库》四卷。云:“乾隆元年皇上御制。”《御定孝经衍义》一百卷,谨按:《四库》同。云:“是书为顺治十三年奉敕所修,至康熙二十一年告成。圣祖仁皇帝亲为鉴定,制序颁行。”《御定内则衍义》十六卷,谨按:《四库》同。云:“顺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定。”《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纂朱子全书》六十六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执法成宪》八卷,谨按:《四库》同。云:“雍正六年世宗宪皇帝敕撰,雍正十三年书成奏进。乾隆三年御制序文颁行。”《钦定授时通考》七十八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二年奉敕撰,乾隆七年进呈钦定。御制序文颁行。”《钦定医宗金鉴》九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四年奉敕撰。”《御定历象考成》四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历象考成后编》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二年奉敕撰。”《御定仪象考成》三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九年奉敕撰,乾隆十七年告成,御制序文颁行。”《御定数理精蕴》五十三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星历考原》六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诏大学士李光地等重为考定,以成是编。”《钦定协纪辨方书》三十六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四年奉敕撰,越三年告成,进呈钦定。”《钦定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四十七年圣祖仁皇帝御定。《秘殿珠林》二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九年奉敕撰。”《石渠宝笈》四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九年奉敕撰。《续石渠宝笈》□□卷,谨按:沈初《西清笔记》云:“《珠林》、《宝笈》二书,乾隆辛亥续编。”但未载卷数。《钱录》十六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五年奉敕撰。”《钦定西清古鉴》四十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四年奉敕撰。”《钦定西清砚谱》二十四卷,谨按:《四库》二十五卷。云:“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御定古今图书集成》五千二百卷,谨按:此书《四库》未著录。据阮元编《天一阁书目》云:“乾隆三十九年,御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圣祖仁皇帝御撰。雍正四年,世宗宪皇帝御制序,略言:‘皇考命儒臣广罗群籍,分门别类,统为一书。经历岁时,久而未就,特命尚书蒋廷锡等重加编校。凡厘定三千馀卷,增删数十万言。图绘精审,考定详悉。列为六编,析为三十二典。’其部六千馀,其卷一万云。盖是书经两朝始成。”余见原书,板本阔大,图绘极工。光绪初元上海书坊有石印、铅字排印两种。末年,慈圣取原书付上海石印三百部,时以颁赐内直诸臣。《钦定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四十九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八年圣祖仁皇帝敕撰,雍正四年告成,世宗宪皇帝制序颁行。”《御定分类字锦》六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六十一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子史精华》一百六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末圣祖仁皇帝敕修,雍正五年世宗宪皇帝御定颁行。”《御定佩文韵府》四百四十二卷,谨按:《四库》四百四十四卷。康熙五十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韵府拾遗》一百十二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注道德经》二卷。谨按:《四库》同。云:“顺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撰。”集部:《圣祖仁皇帝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谨按:《四库》同。云:“自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以前为《初集》,三十六年丁丑以前为《二集》,五十年辛卯以前为《三集》。至五十一年壬辰以后,六十一年壬寅以前,世宗宪皇帝命和硕庄亲王允禄编为《四集》。通一百七十六卷,合为一编。”《世宗宪皇帝文集》三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凡文二十卷,诗十卷。文分十三体。诗则前七卷曰《雍邸集》,皆康熙壬寅以前作。后三卷曰《四宜堂集》,则御极以后作也。”《高宗纯皇帝乐善堂全集》三十卷,《御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卷、《馀集》二卷,《御制诗初集》四十四卷、《二集》九十四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二十卷、《五集》一百四十卷、《馀集》□卷,谨按:《四库御制乐善堂文集》定本三十卷,乾隆二十三年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蒋溥等奉敕重编。《御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御制诗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今上皇帝味馀书室集》□□卷,《御制文初集》□□卷,《御制诗初集》□□卷、《二集》□□卷,《御定全唐文》一千卷,谨按:嘉庆十九年文华殿大学士董诰奉敕编辑。《御选古文渊鉴》六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二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选,内阁学士徐乾学等奉敕编注。”《御定赋汇》一百四十卷、《外集》□□卷、《补遗》二十二卷,谨按:《四库》一百四十卷、《外集》二十卷、《逸句》二卷、《补遗》二十二卷。云:“康熙四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全唐诗》九百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四百八十二卷,谨按:《四库》四百八十六卷。云:“康熙四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谨按:《四库》同。康熙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选四朝诗》二百九十二卷,谨按:《四库》三百一十二卷。宋七十八卷,金二十五卷,元八十一卷,明一百二十八卷。云:“康熙四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右庶子张豫章等奉敕编次。”《御定全金诗》七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选唐诗》三十二卷,谨按:《四库》有《附录》三卷。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选唐宋文醇》五十卷,谨按:《四库》五十八卷。云:“乾隆三年御定。”《御选唐宋诗醇》四十七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十五年御定。”《皇清文颖》一百二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中圣祖仁皇帝诏大学士陈廷敬编录,未竟。世宗宪皇帝复诏续辑,亦未即蒇功。我皇上申命廷臣乃断自乾隆甲子以前排纂成帙。”《续皇清文颖》□□卷,《钦定四书文》四十一卷,谨按:《四库》同。云:“乾隆元年内阁学士方苞奉敕编。”《御定历代诗馀》一百二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命侍读学士沈辰垣等搜罗旧集,定著斯编。”《御定词谱》四十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曲谱》十四卷。谨按:《四库》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奉敕撰。”谨按:以上所列至嘉庆止。然嘉庆一朝亦未尽载。盖著者为当时人,未断代也。顾如乾隆五十三年,《钦定诗经乐谱全书》三十卷、《乐律正俗》一卷;乾隆二十年,《钦定翻译五经》五十八卷、《四书》二十九卷;乾隆三十六年,《钦定增订清文鉴》三十二卷、《补编》四卷、《总纲》八卷、《补总纲》二卷;乾隆四十四年,《钦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三十三卷;乾隆四十六年,《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四十六卷;康熙五十一年,《钦定历代纪事年表》一百卷;乾隆四十二年,《钦定蒙古源流》八卷;雍正九年,《上谕八旗》十三卷、《上谕旗务议覆》十二卷、《谕行旗务奏议》十三卷;乾隆四十七年,《钦定河源纪略》三十六卷;乾隆十九年,《钦定盘山志》二十一卷;乾隆三十二年,《钦定续通典》一百四十四卷;乾隆五十四年,《钦定八旬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乾隆四年,《钦定康济录》六卷;乾隆四十三年,《钦定国子监志》六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钦定武英殿聚珍板程式》一卷;乾隆三十四年,《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十卷;康熙四十六年,《御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乾隆四十八年,《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六卷;乾隆十四年,《御览经史讲义》三十一卷;康熙四十七年,《钦定广群芳谱》一百卷;乾隆四十七年,《钦定补绘离骚全图》二卷;康熙六十一年,《御定千叟宴诗》四卷;乾隆五十五年,《钦定千叟宴诗》三十六卷;均《四库》著录之书,不知何以未得悉举。又如顺治《御撰劝善要言》一卷,谨按:原书清文,未翻译。光绪十七年加译,颁浙江官书局刊行。康熙二十年,《钦定选择历书》十卷;一名万年历书。康熙五十年,《御制避暑山庄图咏》二卷;雍正十一年,《御制大义觉迷录》四卷;《乾隆御制拟白居易乐府》四卷;嘉庆□□年,《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嘉庆元年,《钦定千叟宴诗》三十四卷;谨按:此为乾隆八旬有五万寿庆典事,在《四库全书》告成之后。其书题“乾隆六十一年”,盖大内称嘉庆元、二、三年为六十一、二、三年也。或在《四库》修书以前,或在《四库》成书之后。虽总目未载,在嘉庆时传本必多。至《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以习闻习见之巨册,而纪载缺如,甚矣藏书与读书之难也。

    四库发馆校书之帖式

    乾隆纂修《四库》时,每书发交馆臣,首帖一纸,翰林院储存底本,往往见之。其式如右。□者,原空字格,填写数目也。

    按右式所载收发、签校、誊录等名目。开馆时皆设有专官,总校、分校以翰林编检为之,又有缮书处总校官、分校官,则翰林、六部郎中、主事内阁中书、国子监学录皆有其人。至缮书处收掌官,则止科中书、国子监典簿、学正等。武英殿收掌官,仅各部笔帖式,无大臣也。诸人姓名、职衔均载《钦定四库全书》卷首。其签校各书异同之处,于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奉上谕,令该总裁另为编次,与《总目提要》一体付聚珍板排刊流传,即今《武英殿聚珍板丛书》所印《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也。当时签校或误,处分甚轻。总裁、总校、分校等按次记过,三月查核,交部议处,原不过薄示惩儆。此见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上谕,亦载《钦定四库全书》卷首,可覆按也。

    武英殿聚珍板之遗漏

    自《武英殿聚珍板丛书》出,于是明《永乐大典》中世所罕见各书,亦已十获七八矣。然吾犹有恨者,当时编检诸臣急于成功,各韵散见之古书,既采之未尽,而其与见行刻本有异者,全不知取以校勘。甚有见行者非足本,《大典》中有足本,亦遂忽略检过,不得补其佚文。可知古今官修之书,潦草大都相类。当时历城周书昌编修永年,亲在馆中,独为其难。如馆臣初未采及之宋《三刘文集》,永年搜辑之,始入《四库》。自后徐星伯松辑宋《中兴礼书》、《续礼书》、《宋会要》,赵怀玉辑苏过《斜川集》,辛启泰辑《稼轩诗文词佚篇》。近则文芸阁廷式、缪艺风荃孙,从残册中搜获各种尤多,则当时漏略亦可概见矣。

    无锡秦刻《九经》之精善

    王士祯《分甘馀话》云:“近无锡秦氏摹宋刻小本《九经》,剞劂最精,点画不苟。闻其板已为大力者负之而趋。余曾见宋刻于倪检讨雁园灿,许与秦刻方幅正同。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矣。”吾按:秦本亦有翻刻,其原刻不分卷,每叶四十行,行二十七字,上格标载音义。凡《易》二十一叶,《书》二十六叶,《诗》四十七叶,《左传》一百九十八叶,《礼记》十三叶,《周礼》五十五叶,《孝经》三叶,《论语》十六叶,《孟子》三十四叶,见《天禄琳琅后编》宋版。《丁志》秦刻,即据此本。别有重刻秦本,每半叶十四行,行二十八字。其书为《周易》三卷,《诗经》四卷,《书经》四卷,《春秋》十七卷,《周礼》六卷,《礼记》六卷,《孝经》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七卷,合五十卷。附《大学中庸章句》一卷,《小学》二卷。或云所据别一南宋巾箱本,原刻字画精细,几可乱真,重刻则失之甚远。此等书在当时为坊刻,以备场屋童试温经之用者,故皆止有白文。《丁目》云:“密行小字《五经》,每半叶二十行,行二十七字。行密如樯,字纤如发,盖即秦刻祖本之不全者。”丁谓为北宋刻,殊失鉴别。年来丁藏已散,此本不知归于谁氏。为之慨然。

    纳兰成德刻《通志堂经解》之一

    国初人刻书,亦有高下。纳兰成德之《通志堂经解》,表章宋元人遗书,其功诚不可没。然主裁者无卓识,而门户之见过深,凡诸家经解,非程朱一派则削而不录。又其所刻本有宋元旧本可据,而全不取以校勘。观何义门焯批阅目录注文,则当时之草草可知矣。若曹寅所刻《小学五种》、《楝亭十二种》,又为内府刻《全唐诗》,则固胜于纳兰成德远甚,然不如张士俊《泽存堂五种》,摹仿宋刻,极肖极精。自明至国朝,刻工如此之精研者,盖亦鲜矣。

    纳兰成德刻《通志堂经解》之二

    《通志堂经解》本为徐乾学所刻,何焯所校。《通志堂经解》目录属称东海,是当时并不属之纳兰成德也。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九日奉上谕:“四库全书馆进呈《补刊通志堂经解》一书,朕阅成德所作序文,系康熙十二年,计其时成德年方幼稚,何以即能淹通经术?向即闻徐乾学有代成德刻《通志经解》之事,兹令军机大臣详查成德出身本末,乃知成德于康熙十一年壬子科中式举人,十二年癸丑科中式进士,年甫十六岁。徐乾学系壬子科顺天乡试副考官,成德由其取中。夫明珠在康熙年间柄用有年,势焰薰灼,招致一时名流如徐乾学等,互相交结,植党营私。是以伊子成德年未弱冠,夤缘得取科名。自由关节,乃刻《通志堂经解》,以见其学问渊博。古称皓首穷经,虽在通儒,非义理精熟毕生讲贯者,尚不能单心阐扬,发明先儒之精蕴。而成德以幼年薄植,即能广搜博采,集经学之大成,有是理乎!更可证为徐乾学所裒辑,令成德出名刊刻,俾藉此市名邀誉,为逢迎权要之具耳。夫徐乾学、成德二人,品行本无足取,而是书荟萃诸家,典赡赅博,实足以表章六经。朕不以人废言,故命馆臣将版片之漫漶断烂阙者补刊齐全,订正讹谬,以臻完善,嘉惠儒林。但徐乾学之阿附权门,成德之滥窃文誉,则不可不抉其隐微,剖悉原委,俾定论昭然,以示天下后世。著将此旨录载书首。”盖纳兰即明珠之子。当时徐乾学、高士奇与之结纳,故徐为作序,盛推其校刻之功。其言虽不免过于夸侈,然纳兰成德究为贵介中有才德者。世传所著《饮水词》、《侧帽词》,饶有宋人风格。平生与无锡词人顾梁汾贞观交契。吴汉槎兆骞以科场案牵连,谪戍宁古塔,顾寄吴《金缕曲》词,为纳兰见之,读之泣下,白于明珠,以展转道地赦归。其人其事,皆艺林美谈。然则《通志堂经解》一书,或不必尽为徐所代刻,百年公论,后世自有知者。今小说有《红楼梦》一书,其中宝玉,或云即纳兰。是书为曹寅之子雪芹孝廉作,曹亦内府旗人。以同时人纪同时事,殆非架空之作。今《通志堂》全书初印者,全部绝少。乾嘉间,如孙星衍《孙祠书目》、倪模《江上云林图书目》所载,缺种极多。吾藏初印全本两部,可以睥睨诸君矣。

    纳兰成德刻《通志堂经解》之三

    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云:“《通志堂经解》,纳兰成德容若校刊,实则昆山徐健庵家刻本也。高宗有‘成德借名,徐乾学逢迎权贵’之旨。成德为明珠之子,徐以其家所藏经解之书,荟而付梓,镌成德名,携板赠之,序中绝不一语及徐氏也。书中有宋孙莘老《春秋经解》十五卷,而目录中无之。山东朱鸢湖在武英殿提调时,得是本,以外间无此书,用活字板印之。盖以通志堂未曾付刻也。其时校是本者为秦编修敦甫恩复。秦家有通志堂刻本,持以告朱。朱愕然,不知当日目中何以缺此也。秦云,据其所见,为目中所无者尚不止此。岂是书有续刻欤?”吾按:是书随刻随印,亦随时排目,故其目录有多寡之不同。据《邵注四库书目》,亦云林栗《周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当时已经刊成,因栗曾劾朱子,遂毁其板。然则目录与刻书之不合,信有之矣。

    国朝刻书多名手写录,亦有自书者

    国初诸人刻书,多倩名手工楷书者为之。如倪霱为薛熙写《明文在》;侯官林吉人佶为王士祯书《渔洋精华录》,为汪琬书《尧峰文钞》,为陈廷敬书《午亭文编》;常熟王子鸿仪为渔洋书《诗续集》;《香祖笔记》二。均极书刻之妙。徐康《前尘梦影录》云:“乾嘉时,有许翰屏以书法擅名。当时刻书之家,均延其写样。如士礼居黄氏、享帚楼秦氏、德辉按:秦为享帚精舍,不名楼也。此即石研斋。平津馆孙氏、艺芸书舍汪氏,以及张古馀、吴山尊诸君,所刻影宋本秘籍,皆为翰屏手书。一技足以名世,洵然。”《录》又云:“嘉庆中,胡果泉方伯议刻《文选》,校书者为彭甘亭兆荪、顾千里广圻,影宋写样者为许翰屏,极一时之选。即近时所谓胡刻《文选》也。”又云:“享帚楼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