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最新章节!

    阔人过生发财,穷人过生花钱。阔人过生,固然是恭喜的事,穷人过生,则甚烦恼。请客么?没有钱。不请客么?客来了,面子不好看。逃避么?逃到哪里?阔人的过生,则不然了。他们请客,固然也要花钱,但是他们所得的贺礼,比之他们请客所花的金钱,其价值往往大过十倍或数千倍。我们只看蔡京的生辰,单单其女婿梁世杰所送的贺礼,已有十万贯,便可知道阔人喜欢过生的理由了。

    十万贯生辰纲,由蔡京方面说,是他应得的利息,由梁世杰方面说,也应该看做投资。因为是投资,所以用经济学上的术语来说,叫做“生产的消费”,能够生产利息。梁世杰花了十万贯的金钱,收买金珠宝贝,送给蔡京庆寿(《水浒传》第二十回),蔡京收到之后,当然要另眼看待梁世杰,于是梁世杰的地位安稳了,不,还可以步步高升。这个时候,当然有人像梁世杰巴结蔡京那样,来巴结梁世杰,于梁世杰的生辰,也送来十万贯金珠宝贝。这不是利息而何?何况梁世杰既然保得住地位,当然可以利用自己的地位,刮索民膏呢?于此,我们尚可以得到一种教训,就是官位愈高,愈不必直接刮索民膏,自然有不少的人,用他们刮索的所得,拿来孝敬他,直接刮索民膏,乃是县长老爷的职务,巨吏而尚直接刮索民膏,只足证明他是蠢家货而已。

    古代中国的官俸是很微薄的,单单依靠官俸,绝对不能维持身份相等的生活。这个事情,由政府方面说,固然可以减少国家财政的负担,然其结果,实无异于默认做官的贪污。在中国,贪污成为普通的现象,不,而且成为原则的现象。如果你做官之后,而尚两袖清风,一定有人骂你蠢,反之,你能买地皮、筑洋楼、讨小老婆,则你最少必可得到“能干”的声名。固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的清官,受了后人无限的崇拜。其实做官要做事,单单清廉,有什么可贵?人人感觉其可贵,就是反证贪污成为普遍的现象。天下乌鸦都是一样黑,有了一只白色的乌鸦,当然人人看做奇怪。哪里知道在法治森严的国家,清官只是辽东白豕呢?

    在中国,读书的人都想做官,这不但因为中国产业不发达,知识分子除了做官之外,没有别的谋生方法,并且因为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由“修身齐家”出发的,而结局则归于“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政治家的职务,而在社会尚未发达、民智尚未进步的时候,人们要用自己的才干,以实行“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必须做官,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必须取得政权。孔孟栖栖季世,犹复游说诸侯,教以王道,到了言不能行,才退而从事著作,由此可知孔孟本人怎样注意于取得政权了。儒家的思想既以“治国平天下”为其最后目的,而孔孟的行动又欲取得政权,那么,读了孔孟的书的知识分子自然也想做官了。这个时候,如果除了孔孟的书之外,尚有其他学问,则读书的人固然不能指其全部都想做官,但是中国从前教育乃专教“四书五经”,即专教孔孟的学说,所以中国教育方针,不在于启发民智,而在于制造政治家。这样一来,不但知识阶级都想做官,便是一般民众也以做官为知识阶级的特权了。这个“读书做官治国”的思想既然成为知识阶级的心理,到了后来,知识阶级又忘却了“读书”的最后目的的“治国”,而只知道“治国”的中间手段的“做官”。“读书”和“做官”合为一体,由是教育方针又与“治国”脱离关系,而唯成为知识阶级“做官”的工具。

    但是不管怎样,做官的本来手段总是读书,做官的本来目的总是治国。读书乃所以养成才干,治国乃所以发挥才干,即人们用才干得到官爵,又利用官爵的地位,发挥才干,这乃是做官的本来意义,所以做官的公式可定为:

    才————官————才

    但是不久,这个公式就非变更不可,何以呢?自商品生产发达之后,商业成为储财的重要方法,官爵的地位可以刮索民膏,换言之,可以储财,因此人们做官就不以发挥才干为目的,而以储财为目的。官爵既然成为储财的工具,那么政府————有官爵任免权的人————要想储财,亦只有变成商人,变成提供本钱最便宜的商品的商人,把官爵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这个事实最初发现于中国历史之上的,则为汉代。秦时已有鬻爵之制,始皇四年,“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汉承秦制,惠帝元年令,“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文帝时晁错又提议鬻爵,并予以合理的说明,文帝从错之言,鬻爵遂成为确定的制度。

    晁错复说上曰:

    “方今之务莫如使人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者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

    景帝时,“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人民买爵不但是名誉而已。凡爵至第九级之五大夫,可免徭役,而犯罪之时又得以爵赎罪,而减免罪刑,上述惠帝元年之诏即其明证。因此之故,人民无不愿意买爵。武帝时又卖武功爵。爵十七级,凡至第七级之“千夫”,如文爵之“五大夫”可免徭役。兵革屡动,爵可以蠲免徭役,所以人民买爵者甚多。有钱的人能够买爵的都已买爵了,爵的销路停止,于是武帝又发售不花本钱的商品,即卖官。

    令吏得入谷补官,郎至六百石。补注引沈钦韩曰前此鬻爵,高者复除而已,此乃直任职也。

    卖官制度于是乎开始。魏晋以后,吏部掌选举,因之,吏部尚书常常卖官,如在南朝,“庾炳之迁吏部尚书,颇通货贿”,甚至吏部郎,例如刘孝绰在职,颇通赃货。又如北朝,“元晖迁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受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明在严嵩时代,“吏兵二部尤大利所在”(《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四·严嵩用事》,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疏言)。盖文选归吏部,武选归兵部之故。当然严嵩本身更以贪污为事,而如杨继盛所说:“将弁惟贿嵩,不得不腹削士卒,有司惟贿嵩,不得不掊克百姓。”政治腐化,做官的手段不是依靠才干,而是依靠货财。做官的目的在于储财,做官的手段利用货财,所以上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