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最新章节!

    官军累次讨伐梁山泊,无不给梁山泊打得落花流水,将官送到山里做首领,兵卒送到山里做喽啰,一言以蔽之,不论将官或兵卒,没有一个存必死之心,降的降,逃的逃,官军讨伐梁山泊一次,即助长梁山泊的气焰一分,反之,祝家庄与曾头市的情形,却与官军不同。梁山泊未向他们侵略,他们先向梁山泊挑衅。祝家庄门上贴了两个标语,写道:“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参看第四十六回),而曾头市则杜撰了几句军歌,唱道:“摇动路镮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种挑衅的态度当然可使梁山泊诸好汉为之一惊。然其结果,在祝家庄,竟使宋江三次动员;在曾头市,又使晁盖受伤,因而丧命。虽然此后他们都给梁山泊侵服,祝曾两家全部殉难,然而他们的反抗精神和反抗实力,实胜过官军百倍。

    何以祝家村及曾头市的军队强过大宋官军呢?祝家村的军队似是部曲,曾头市的军队则为乡团。按“祝家庄前后有两座庄门,一座在独龙冈前,一座在独龙冈后”,“宋江引了人马,转过独龙冈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铜墙铁壁,把得严整”(《水浒传》第四十七回)。由此可知祝家庄似与魏晋南北朝的坞堡相同,而其军队,观扈三娘捉得王矮虎之时,“众庄客齐上,横拖倒拽,活捉去了”(《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即无异魏晋南北朝的宾客及部曲。曾头市呢?它是城市,市内三千余家,其中一家姓曾,有五七千人马(《水浒传》第五十九回),即其军队与欧洲中世纪自由城市之军队相同,而为乡团。部曲与领主有主奴关系,其关系是封建式的,不是雇佣式的,在乡团,军队大率是该乡的住民,他们由于爱护乡土,即他们的祖墓、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妻子均在这个地方,所以在社会纷乱之时,他们不惜牺牲一身,出而当兵。

    军官如何呢?中国兵制是由农兵渐次变为佣兵的。在农兵制度,军队由农民组织,无事耕田,有事从军。在劳动力缺乏的社会,政府要设置军队,只有利用这个方法。因为各人既然都有工作可做,试问谁人愿意从军?所以政府利用支给工资的方法,组织军队。政府要组织军队,只有一个方法,即强制征召的方法,于是农兵制度便成立了。农民当兵,以古代的武力言,其战斗力是最强的。因为农民在露天的地方,寒暑交迫,日晒雨淋,不断地劳苦工作,所以最能忍受战争的苦痛。反之,社会若有过剩的劳动力,不能得到工作机会,而沦为流民,则政府只能采用佣兵制度,即将流民收编为军队,使他们有所衣食。倘再征召农民当兵,一方流民无以糊口,同时农民从军,田园荒芜,幸而及瓜而代,而田园已经不能耕耘,因之,农民也将变为流民。唯在佣兵制度之下,兵卒既是流民,他们平日惯于嬉戏,狎于欢乐,聆敌则慑骇夺气,闻战则辛酸动容,临阵不至脱逃,已经可嘉,而欲令其陷阵杀敌,以攘寇患,自属难能。

    三代及秦,采用农兵制度。汉置“正卒”之制,民年二十三皆服兵役,五十六乃免。唐设“府兵”之制,民年二十从军,六十退役。汉武帝、唐太宗能够平定四夷,不是偶然的事。但是东汉以后,“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都尉是统兵的官,都试是每岁立秋之日检阅地方军队,课其殿最。即东汉已由农兵改制为佣兵。中叶以后,阉宦秉政,朝纲崩弛,因之以饥馑,加之以师旅,百姓饥穷,盗贼蜂起,社会经济完全破坏。百姓流移就谷,变成流民,各地牧守就将他们收编为军队,例如,“刘焉为益州牧,初南阳三辅民数十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这就是三国初期军阀割据的原因。

    汉末大乱,兵乱相承,豪族常筑坞堡以自卫,而农民则投靠于坞堡之中,在坞主的保护之下,租借田地,从事耕种,而以其剩余劳动力贡献给坞主。这样,坞主事实上便成为拥有民人及土地的领主,而民人亦变成坞主的领民,受其统治。领民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宾客;另一种称为部曲,此种情况,经两晋而至南北朝还是一样。

    北周施行府兵之制,由隋至唐,规模大见充实,但太平日久,“豪富兼并,贫者失业”(《新唐书·卷五十一·食货志》),许多农民均排斥于农村之外,变为流民,单单京师一隅之地,游手已有数千万家,开元十一年改征为募,称为骑。“六军宿卫皆市人”,而为社会所不齿,“及禄山之反,皆不能受甲矣”。安史乱后,诸镇擅地,而农村破坏,社会上流民更多,方镇尽收之以做私兵,这就是唐末五代大乱的原因。唐末五代的私兵与魏晋南北朝的部曲不同,部曲对其主帅是封建的隶属关系,私兵对其主帅则只有雇佣关系,谁肯出最高价钱,谁就能收买他们,这又是唐末五代,兵变引起政变的原因。

    宋兴,仍采用佣兵制度。仁宗以后,承平日久,豪强兼并,而赋役繁重,“民罕上著,或弃田,流徙为闲民”,每遇岁饥,流民更多,方偕对吕夷简说:“民迫流亡,不早募之,将聚而为盗矣。”而实际上确是“百姓多弃农为兵”。“明道宝元之间,天下旱蝗,民急而为兵者日益以众”,富弼为青州,募流民为兵者又万余人,天下传以为法。但“所募多市井选,不足以备战守”。这就是宋代官军的战斗力不如祝家庄的部曲及曾头市的乡团的理由。

    然而这种募集的兵又不能解散,唐在穆宗初年,萧与段文昌当国,建销兵之议,兵无生业,皆聚山林间为盗贼,既而方镇悉收用之,尾大不掉,地方割据更加甚了。明代亦然,当马贼高迎祥作乱之时,刘懋“议裁驿站,山陕游民仰驿糈无所得食,俱从贼”。由此可知自唐中叶以后,军队乃是一种社会政策,其御敌之意义少,而救贫之意义多。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附带说明中国古代的官僚组织。中国职官,秦汉甚少,东汉以后,渐次增加。固然增加,而因文化的发达,知识阶级亦随之加多,不能全部容纳于官僚组织之内。但是中国古代没有大规模的企业,而知识阶级又均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以“做官”为业。而如袁安所说“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他们得不到职业,变为游士,犹如农民变为流民一样,何肯坐而待毙。这是政府应该注意的问题。战国时代诸公子之养士,西汉郎官多至千人,无非收罗那些得不到职业的士人。东汉士人更多,单单太学已有学生三万多人(《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传序》),而私塾亦甚发达,每一宿儒常收门徒数十人至千余人,郎官虽然增加到两千余人,而阉宦秉政,父子兄弟婚亲宾客布列州郡。士人没有出路,遂依附外戚,而攻击宦官,发生了党锢之祸。唐代文化也极发达,贞观时代,单单京师一地,学生已有八千余人。文化发达,士人增加,当然不免“仕进路塞”。而唐代考试又复最重进士一科,及第进士有年过七十者。每次礼部考试,单单明经一科,有三千人,据《文献通考》所载,进士唯开元元年七十一人,平均不过二三十人,诸科只唯神龙二年三十九人,文宗太和二年三十六人,其余不过数人或十数人。何况及第于礼部,尚须再试于吏部,天宝二年,选人集者以万计,入第者六十四人。“选人一蹉跎,或十年不得官。”人类均有生存欲望,仕进路塞,自必结为朋党,攻讦当道,设法引起政党,以打开一个新局面,幸而成功,在野者固然弹冠相庆,下台者何敢甘心,势必设法报复,俄而此生矣,俄而又黜矣,俄而此退矣,俄而又进矣,一起一仆,仇怨愈深,而唐代就同东汉一样,发生了牛李党之争。但是汉代朋党是反对宦官的,而唐代朋党则依附宦官。兼以唐因冗员太多,不能不设法裁员,而裁去之员,方镇乃竞引之,以为谋主,于是朝廷孤立,而方镇遂横行无忌了。

    宋代文化亦甚发达,每次考试,诸道贡士常在万人以上,例如太宗淳化三年诸道贡士凡万七千余人,而是年录取人数只有进士三百五十三人,诸科七百七十四人,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即十五取一。徽宗大观六年,礼部试进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