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最新章节!

    流氓可以做皇帝,地主也可以做皇帝。知识阶级呢?“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在中国历史上,由流氓而做皇帝的,有刘邦、朱元璋二人,其他开国始祖则大率非出身于公卿之门,即出身于地主。

    流氓和地主何以都有做皇帝的资格?因为在中国社会上,最有势力的,是他们两个阶级。不过流氓要做皇帝,须有地主的德性,地主要做皇帝,须具流氓的德性。地主的德性是什么?是礼贤下士。流氓的德性是什么?是豁达豪爽。一方能学地主的礼贤下士,同时又能学流氓的豁达豪爽,一定可以得到全社会的欢迎,而被视为“真命天子”。现在试以刘邦与项羽为例,说明流氓与贵族(地主)的性质。刘邦“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听到萧何推荐韩信,就拜信为大将,听到张良、陈平耳语,就立信为齐王(《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然而“素慢无礼”(萧何评语,见《淮阴侯列传》)或“慢而易人”(郦生评语,见《史记·卷九十二·郦生陆贾列传》),要立韩信,“如呼小儿”(《淮阴侯列传》),而郦生人见,竟然“倨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陆贾列传》)。反之,“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淮阴侯列传》)。即刘邦豁达豪爽,而不能礼贤下士,项羽礼贤下士,而不能豁达豪爽。两人各有所偏,何以刘邦能够得到天下?因为豁达豪爽的人容易改过,后来刘邦受了萧何、张良的教诲,渐由“素慢无礼”变为礼贤下士,所以他听到萧何的话,就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淮阴侯列传》);听到郦生的话,就“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陆贾列传》)。惟其如是,所以他能受全社会的欢迎,得到天下。

    但是这还不是重要的原因,中国是“缩小再生产”的国家,贫穷成为一般的现象。在这样的国家之内,要想得到权力,须以“仗义疏财”为第一要件。流氓有仗义疏财的气魄,而无仗义疏财的能力,地主有仗义疏财的能力,而无仗义疏财的气魄。假使有人一面有地主之富,同时又有流氓之豪,必能收罗人心。史称:唐太宗“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力”(《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他能够佐唐高祖统一天下,是应该的。但是获得物质的条件艰难,养成心里的条件容易,所以由地主而做皇帝的容易,由流氓而做皇帝的艰难,一部二十四史,由流氓而做皇帝的,只有数人,可知吾言之非伪。商人虽然也有物质条件,但是他们天天较量铢两,哪里肯拿出数百万的现金,收买人心。廉买而贵卖是他们唯一的宗旨,然而商人只知道目前的利益,绝对不肯用现金,以换取不可知的天下。吕不韦虽然有窃取天下的意志,但是他的方法却很可笑。“奇货可居”不失为商人口吻,以小老婆交换天下,真是廉买贵卖的极致,其失败是理之当然的。

    流氓做了皇帝之后,其结果如何?他由平民出身,照常理说,应该倾向于平民政治,但是依据过去的历史所示,又往往加倍专制,这是有相当理由的。他出身于市井之间,朝中功臣尽是昔日嫖赌吃喝的朋友(汉高祖好酒及色载在《史记》之上),怎样对付功臣,当然不失为一个重大问题。汉高祖使叔孙通制定朝仪,明太祖更定下“廷杖”、“跪对”的法律,其目的无非在于维持皇帝的尊严,使功臣不敢因为“老朋友”,而效李逵那样,乱叫乱喊而已。如果这个方法尚不能制止功臣的无礼,则最后只有剪除一法,汉高祖、明太祖无不虐杀功臣,并不是他们两人特别狠心,实在因为他们出身于流氓,不这样,不能使“老朋友”恐怖,而严守君臣之分。流氓皇帝一方面虽然这样专制,但是同时却能奖励文化。因为他们出身微贱,恐怕世人看不起,不能不装作假斯文之状。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孔子,设置学校;明太祖使各地立学,设科取士,察举贤才,便是其例。

    知识阶级呢?“秀才人情本来是纸半张”,这样寒酸气的人物哪里配做皇帝,而且他们知识愈高,顾虑愈多,而丧失冒险的精神,我们只看萧何、曹参,就可知道。

    (沛)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何)曹(参)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乃立季为沛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他们是中间阶级,幸福的可以上升为绅士,不幸的则当沦落为游士,他们有特别的气质,他们中了宋儒的毒,寒酸而不豪爽。他们无法谋生,虽然也想铤而走险,然而只能攀龙附凤,做谋臣策士,绝不能独树一帜,逐鹿中原。他们的生活稍稍安定,则心满意足,毫无进取之心,一部二十四史,由知识阶级而做皇帝的,恐无一人,梁山泊白衣秀才王伦的失败,就是由于他们的寒酸气。梁山泊弹丸之地,有何宝贝,他们拒绝林冲上山,照他之意,“林冲是京师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水浒传》第十回)。晁盖等七人上山之时,王伦又说:“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水浒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