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续茶经译注最新章节!

州四十三,又新附归德所生番十一[349],西宁十三。茶马司收贮,官立金牌信符为验。洪武二十八年,驸马欧阳伦以私贩茶扑杀[350],明初茶禁之严如此。

    【译文】

    明太祖洪武五年,户部向皇帝进呈奏章说:四川生产巴茶的共四百四十七处,茶户三百一十五户,宜依照拟定的制度,每十株茶官府征取其中一株。一年共计得茶一万九千二百八十斤,令官吏储存,等候与西番换取马匹。明太祖采纳了这个建议。到洪武三十一年,设置成都府、重庆府、保宁府及播州宣慰司四所贮茶的仓库,命四川布政司移文天全六番招讨司,将一年收入的茶税,仍收归碉门茶课司,其他的地方就送新仓收藏,任凭商人交易及与西番换取马匹。茶税每年定额五万余斤,每百斤加耗六斤,茶商向园户购买后行销各地的茶一年大概八十斤,令商人贩运买卖,官府收取其中的一半换取马匹。交付马匹番族洮州三十匹,河州四十三匹,又新近附入的归德千户所生番十一匹,西宁十三匹。茶马司收藏,官府设立金牌信符为凭证。洪武二十八年,驸马欧阳伦以私自贩茶被赐死,明朝初期的茶禁就是如此严厉。

    《武夷山志》[351]:茶起自元初,至元十六年[352],浙江行省平章高兴过武夷[353],制石乳数斤入献[354]。十九年,乃令县官莅之[355],岁贡茶二十斤,采摘户凡八十。大德五年[356],兴之子久住为邵武路总管[357],就近至武夷督造贡茶。明年创焙局,称为御茶园。有仁风门、第一春殿、清神堂诸景。又有通仙井,覆以龙亭,皆极丹雘之盛[358],设场官二员领其事。后岁额浸广[359],增户至二百五十,茶三百六十斤,制龙团五千饼。泰定五年[360],崇安令张端本重加修葺[361],于园之左右各建一坊,扁曰茶场。至顺三年[362],建宁总管暗都剌于通仙井畔筑台[363],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曰喊山台。其上为喊泉亭,因称井为呼来泉。旧志云:祭后群喊,而水渐盈,造茶毕而遂涸,故名。迨至正末,额凡九百九十斤。明初仍之,著为令。每岁惊蛰日,崇安令具牲醴诣茶场致祭[364],造茶入贡。洪武二十四年[365],诏天下产茶之地,岁有定额,以建宁为上,听茶户采进,勿预有司。茶名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366],不得碾揉为大小龙团,然而祀典贡额犹如故也。嘉靖三十六年[367],建宁太守钱嶫因本山茶枯[368],令以岁编茶夫银二百两及水脚银二十两赍府造办[369]。自此遂罢茶场,而崇民得以休息。御园寻废,惟井尚存。井水清甘,较他泉迥异。仙人张邋遢过此饮之[370],曰:“不徒茶美,亦此水之力也。”

    【译文】

    《武夷山志》记载:武夷茶起自元初,至元十六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制造石乳茶数斤入朝进献。至元十九年,诏令县官亲自监督造茶,每年进贡茶叶二十斤,采茶户共有八十户。大德五年,高兴的儿子高久住为邵武路总管,就近至武夷山督造贡茶。第二年创设焙局,称为御茶园。有仁风门、第一春殿、清神堂众多景观。又有通仙井,上面遮以龙亭,都极具皇家气势,设二名场官统领此事。后来每年贡额逐渐增大,增采茶户至二百五十户,茶叶三百六十斤,制造龙团五千饼。泰定五年,崇安县令张端本重新加以修缮,在御茶园的左右各建一坊,匾额题为茶场。至顺三年,建宁总管暗都剌在通仙井畔筑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其上为喊泉亭,因称井为呼来泉。旧志记载:祭祀后众多人一起喊,而水逐渐充盈,制造完贡茶后随即干涸,因此得名。等到至正末年,贡额达九百九十斤。明朝初年仍按旧制,记录下来作为法令。每年惊蛰,崇安县令备办祭祀用的牺牲和甜酒到茶场致祭,制造贡茶向朝廷进献。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下诏令天下产茶的地方,每年贡茶都有定额,以建宁茶为上品,听任茶户采制进贡,不受官府干预。茶名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四种,不得碾碎研末制成大小龙团茶,然而祭祀礼仪的贡额还跟原来一样。嘉靖三十六年,建宁太守钱嶫因本山茶枯,下令以岁编茶夫银二百两及水脚银二十两送至府中造办。自此就废除茶场,而崇安百姓得以休息。御茶园不久也被废除,只有通仙井还保留着。井水清澈甘甜,与其他泉水大不相同。仙人张三丰经过此地饮用,说:“不但茶美,也有水的功劳。”

    我朝茶法,陕西给番易马,旧设茶马御史,后归巡抚兼理。各省发引通商,止于陕境交界处盘查[371]。凡产茶地方,止有茶利,而无茶累,深山穷谷之民[372],无不沾濡雨露[373],耕田凿井,其乐升平,此又有茶以来希遇之盛也。

    雍正十二年七月既望陆廷灿识[374]。

    【译文】

    本朝茶法,陕西用茶叶与西番换取马匹,以前设置茶马御史,后来归巡抚兼理。各省分发茶引通商,到达陕西与西番边境交界处盘查。凡是产茶的地方,只有因茶得到的利益,而没有因茶受到拖累,地处遥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的百姓,也沾润恩泽,耕田掘井,其乐融融,这又是有茶以来极少遇上的盛世。

    雍正十二年七月十六日陆廷灿记。

    * * *

    [1] 《唐书》:即《新唐书》,纪传体唐朝史,二百二十五卷,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2] 德宗:即唐德宗李适(742-805),唐代宗李豫长子,779-805年在位。在位前期试图抑制藩镇势力,然无果。建中四年(783)发生泾原兵变,一度逃往奉天,史称“奉天之难”。此后政治上对藩镇姑息,方镇日强。贞元二十一年(805),李适于会宁殿驾崩。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纳:采纳。赵赞:唐德宗建中(780——783)时任户部侍郎,倡议设常平轻重本钱,奏请于诸道要津都会之所,置吏收取商税,充常平本钱。茶税即自此始。

    [3] 常平本钱:指施行常平法的资金。唐德宗时赵赞议行的方法。《新唐书·食货志二》:“请于两都、江陵、成都、扬、汴、苏、洪置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缗,下至十万,积米、粟、布、帛、丝、麻,贵则下价而出之,贱则加估而收之。诸道津会置吏,阅商贾钱,每缗税二十,竹、木、茶、漆税十之一,以赡常平本钱。”

    [4] 奉天:即奉天县,古县名。即今陕西乾县。唐文明元年(684)置,因其地为高宗乾陵所在,有奉祖先陵寝之意,故名。建中时,德宗曾避难于此。

    [5] 悼悔:感伤悔恨。

    [6] 朱泚(742——784):唐幽州昌平(今属北京)人。初为幽州节度使朱希彩部将,受军众推为留后,被任为卢龙节度使。建中三年(782)因弟朱滔叛唐,他被免职,以太尉衔留居长安。次年,泾原兵在京师哗变,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被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兴元元年(784)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与朱滔相呼应。不久被李晟击败,逃奔至彭原(今甘肃庆阳南),被部将杀死。

    [7] 佞臣:奸邪谄上之臣。

    [8] 贞元八年:792年。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

    [9] 张滂:字孟愽。唐贝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人。贞元九年(793),张滂创立税茶法,形成定制。

    [10] 要路:主要通道。

    [11] 穆宗:即唐穆宗李恒(795——824),原名李宥,唐宪宗李纯第三子,820——824年在位。长庆四年(824)驾崩于寝殿,谥号为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12] 王播(759——830):字明扬。太原(今属山西)人。唐穆宗、文宗时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3] 李珏(785——853):字待价,赵郡(今河北赵县南)人。唐文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尚书右仆射。

    [14] 榷:专营专卖。军兴:谓征集财物以供军用。

    [15] 厚敛:重敛财物。亦指征收重税。国体:国家或朝廷的根本。

    [16] 贫下:指贫困的小民。

    [17] 程:衡量,计量。

    [18] 腾价:价格提升。

    [19] 王涯(771——835):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宪宗、文宗朝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0] 榷茶使:官名。唐穆宗时始置,以王涯为之,掌茶税的征收。

    [21] 令狐楚(765——836):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人。以文学知名。历任宣武军、天平军、河东三镇节度使,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内。所至皆有善政。著有《漆奁集》等。

    [22] 李石(约784——845):字中玉,陇西(今属甘肃)人。唐文宗、武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尚书右仆射。

    [23]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

    [24] 武宗:即唐武宗李炎(814——846),原名李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穆宗李恒第五子,840——846年在位。会昌六年(846),驾崩于大明宫,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25] 崔珙(?——约849):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武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

    [26] 邸:邸店,旅馆。

    [27] 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

    [28] 裴休(788——861?):字公美。孟州济源(今属河南)人。累官至户部、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工于翰墨,精于佛典。

    [29] 私鬻(yù):秘密贩卖。

    [30] 于悰:唐代官员,宣宗大中初年(847)曾任诸道盐铁使。

    [31] 元和十四年:819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

    [32] 房克让:唐初名相房玄龄后人。

    [33] 领:兼任。

    [34] 立:制定。税茶十二法:即茶法十二条。唐相裴休于大中六年(852)五月制定的关于杜绝横税、禁止私贩、规范茶税的茶法十二条禁令。

    [35] 藩镇:唐初在边地设立军镇,以镇遏周边游牧部族的侵扰。至唐玄宗天宝时统一规划为九节度一经略使,通称“藩镇”,亦称“方镇”。刘仁恭(?——914):唐末五代初深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人。早年事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善掘地道攻城,军中号为刘窟头。后附晋王李克用,为幽州节度使。乾化三年(913),父子均为晋军所俘。次年,被杀。

    [36] 何易于:唐文宗太和年间(826——836)益昌(今四川广元南)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益昌: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四川广元西南昭化镇,属白水郡。

    [37] 榷取:征收。

    [38] 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毋:不。

    [39] 矧(shěn):文言连词。况,况且。毒:毒害。

    [40] 阁诏:搁置诏书。谓不奉诏命。

    [41] 坐死:谓坐罪被处死。

    [42] 免窜:免于逃脱。

    [43] 尔曹:犹言汝辈、你们。

    [44]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历任兵部侍郎、同门下平章事等职。为相时,指陈弊政,废苛税。卒后谥“宣”。著有《陆宣公翰苑集》《陆氏集验方》等。

    [45] 赋役:赋税和徭役。

    [46] 《五代史》:即《新五代史》,七十四卷,宋欧阳修撰。记载自后梁开平元年(907)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47] 杨行密(852——905):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史称南吴太祖。

    [48] 输:交出,缴纳。帛:丝织品总称。

    [49] 高勖:舒城(今属安徽)人。五代十国谋士。

    [50] 创破:残缺破损。

    [51] 帑(tǎng):财帛。赀(zī):通“资”,货物,钱财。

    [52]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元脱脱主修。详细记载了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赵匡胤称帝,迄于赵昺祥兴二年(1279),共三百二十年历史。

    [53] 要会:通都要道。

    [54] 江陵府:唐上元元年(760)升荆州置,治江陵县(今属湖北)。宋属荆湖北路。南宋建炎四年(1130)改为荆南府,淳熙中复改江陵府。

    [55] 真州: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升建安军置,治扬子县(今江苏仪征)。属淮南东路。

    [56] 海州:东魏武定七年(549)改青、冀二州置。治龙沮城(今江苏灌云西北龙苴镇)。南宋端平二年(1235)徙治东海县(今江苏连云港东南南城镇),淳祐十二年(1252)还治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景定二年(1261)改置西海州,寻复改海州。两宋属淮南东路。

    [57] 汉阳军:五代周显德五年(958)置,治汉阳县(今湖北武汉汉阳区)。北宋属荆湖北路。熙宁四年(1071)废,元祐元年(1086)复。南宋绍兴五年(1135)又废,七年(1137)复置。

    [58] 无为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以巢县无为镇置,治今安徽无为。属淮南西路。

    [59] 蕲之蕲口:即今湖北蕲春西南长江北岸蕲州镇。

    [60] 建安:建安县。北宋为建州治。南宋至清,与瓯宁县同为建宁府、建宁路治。宋在此置银场,并以产北苑茶著名。襄:襄州。西魏恭帝元年(554)改雍州置,治所在襄阳县(今湖北襄樊汉水南襄阳城)。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改名襄阳府,属京西南路。复州:北周武帝置,以复池湖为名。治建兴县(今湖北仙桃西南)。两宋属荆湖北路,南宋端平三年(1236)又移治沔阳镇(今湖北仙桃西南)。

    [61] 淮南:即淮南路。北宋至道三年(997)置,治扬州(今江苏扬州)。熙宁五年(1072)分为东、西二路。蕲:蕲州。南朝陈改罗州置,治所在齐昌县(今湖北蕲春西北罗州城)。南宋景定四年(1263)移治麒麟山(今湖北蕲春西南蕲州镇)。两宋属淮南西路。黄:黄州。隋开皇五年(585)改衡州置,治南安县(今湖北黄冈北)。两宋属淮南西路。庐:庐州。隋开皇元年(581)改合州置,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北宋属淮南西路,为安抚使驻所。南宋绍兴初改治巢县(今安徽巢湖)。舒:舒州。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升为安庆府。两宋属淮南西路。

    [62] 江南:即江南路。北宋至道三年(997)置,治所在升州(今江苏南京)天禧二年(1018)分为东、西两路。江:江州。西晋元康元年(291)分荆、扬两州置,治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因江水得名。北宋属江南东路,南宋属江南西路。池:池州。唐武德四年(621)置,治秋浦县(今安徽池州西南)。北宋属江南东路,南宋属江南西路。饶:饶州。隋开皇九年(589)置,治鄱阳县(今属江西)。两宋属江南东路。信:信州。唐乾元元年(758)分饶、衢、建、抚四州地置。治上饶县(今江西上饶西北)。两宋属江南东路。洪:洪州。隋开皇九年(589)置,因州治内有洪崖井得名。治豫章县(今江西南昌)。南宋隆兴元年(1163)升为隆兴府,属江南西路。抚:抚州。隋开皇九年(589)改临川郡置,治临川县(今江西抚州临川区西)。两宋属江南西路。筠:筠州。唐武德七年(624)改米州置,治高安县(今江西高安)。北宋分樟树市置临江军,割万载县属袁州,属江南西路。南宋宝庆元年(1225)避理宗赵昀讳,改名瑞州。袁:袁州。隋开皇十一年(591)置,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大业初改为宜春郡。北宋属江南西路。

    [63] 广德:广德军。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析宣州置,治广阳县(今安徽广德)。属江南东路。兴国:兴国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升鄂州永兴县置永兴军,次年改为兴国军。治永兴县(今湖北阳新)。属江南西路。临江:临江军。北宋淳化三年(992)分筠、袁、吉三州地置,治清江县(今江西樟树临江镇)。属江南西路。建昌:建昌军。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以建武军改名,治南城县(今属江西)。属江南西路。南康:南康军。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分洪、江等州置,治星子县(今属江西)。属江南西路。南宋绍兴初改属江南东路。

    [64] 两浙:即两浙路。北宋至道十五路之一,亦为天圣十八路、元丰二十三路之一。治杭州(今属浙江)。熙宁七年(1074)曾分为东、西两路,寻合为一,九年复分,次年复合。宋室南渡后,始定分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明:明州。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分越州置,治所在县(今浙江鄞县西南鄞江镇)。北宋淳化三年(992)移杭州市舶司于州,属定海县。咸平二年(999)设市舶司于此,为唐宋时与高丽、日本、新罗等国贸易重要港口。南宋绍熙五年(1194)改为庆元府。宋属两浙路。越:越州。隋大业元年(605)改吴州置,治所在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宋绍兴元年(1131)升为绍兴府。宋属两浙路。婺:婺州。隋开皇九年(589)分吴州置,治所在吴宁县(今浙江金华)。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东路。处:处州。隋开皇九年(589)置,治括苍县(今浙江丽水东南)。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东路。温:温州。唐上元二年(675)析括州置。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东路。台:台州。唐武德五年(622)改海州置,天宝元年(742)改临海郡,治所在临海县(今属浙江)。北宋属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东路。湖:湖州。隋仁寿二年(602)置,治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北宋属两浙路。常:常州。隋开皇九年(589)改晋陵郡置,治所在常熟县(今属江苏)。后移治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西路。衢:衢州。唐武德四年(621)置,治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东路。

    [65] 荆湖:即荆湖路。宋初置荆湖南路、荆湖北路,雍熙二年(985)合并为荆湖路,治江陵府(今湖北荆州)。至道以后,以今湖南省汨罗江、洞庭湖、雪峰山为界,又分为南、北两路。南路简称湖南,治潭州(今湖南长沙);北路简称湖北,治江陵府(今湖北荆州)。鄂:鄂州。隋开皇九年(589)改郢州置,治江夏县(今湖北武汉武昌)。取鄂渚为名。两宋属荆湖北路。岳:岳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巴州置,治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改为纯州,三十一年(1161)复为岳州。两宋属荆湖北路。荆门军:五代荆南升荆门县置,治今湖北荆门。北宋开宝五年(972)移长林县于郭下。南宋属荆湖北路。

    [66] 建:建州。剑:南剑州。

    [67] 龙凤:即龙凤团茶。宋代贡茶名。产于福建建州(今福建建瓯)。因团饼表面饰有龙、凤花饰而得名。石乳:石乳茶。宋代贡茶名。产于建州(今福建建瓯),为蜡面茶品种之一。白乳:白乳茶。宋代名茶。产于建州(今福建建瓯)。专以赐馆阁儒臣。

    [68] 岁贡: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邦国:国家。

    [69] 虔:虔州。辰:辰州。

    [70] 仙芝:仙芝茶。宋代名茶,产于江西鄱阳县。玉津:玉津茶。宋代名茶,产于江西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先春:宋代贡茶北苑茶的雅称。因其在春社前即入贡,故称先春茗。绿芽:翠绿的芽茶。

    [71] 龙溪:福建漳州名茶之一。因产于龙溪县(今福建漳州)而得名。雨前:雨前茶。泛指谷雨前采制的春茶。雨后:雨后茶。泛指谷雨后采制的春茶。

    [72] 券:此指茶引。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运销执照。上开运销数量及地点,准予按引上的规定从事贸易。

    [73] 射:谋求。

    [74] 听:准许,接纳。

    [75] 温桑伪茶:温桑茶,宋代已有的一种名茶。《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记有:“雍熙二年,民造温桑伪茶。”由此可见温桑茶应是一种品质上乘、价格较高的茶,否则民众不会伪造。金代民间也有伪造温桑茶者,并致使监管制茶的官员被罢官的记录。如《金史·食货志四·茶条》载:“以尚书省令史承德郎刘成往河南视官造者,以不亲尝其味,但采民言谓为温桑,实非茶也,还即白上。上以为不干,杖七十,罢之。”

    [76]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976——984)。

    [77] 黥面: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作刑罚,后来也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阙下:借指京城。

    [78] 淳化三年:992年。淳化,宋太宗年号(990——994)。

    [79] 牢城:宋时囚禁流配罪犯之所。

    [80] 弃市:弃之于市。谓处死刑。

    [81] 陈恕(946——1004):字仲言。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北宋太宗时参知政事,真宗时尚书左丞。精通吏治,掌财权十余年,胥吏畏服。三司使:官名。唐代以判户部、判度支及盐铁使为三司,然各置一人,不相统属,至五代后唐明宗时始合为一职,称三司使。宋沿五代之制,以三司使为国家最高财政主管官,号称计相。但仍为差遣,不是实官。员额一人,以两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诰杂学士、学士充任。亦有辅臣罢政出外,召还充使者。依官位高低,有判三司使、权三司使、权三司使公事、权发遣三司使、权发遣三司使公事诸称。太宗至真宗朝两度废三司,分设盐铁、度支、户部三部,三司使停废。咸平六年(1003)又将三部合为三司,重设三司使。

    [82] 灭裂:谓言行粗疏草率。

    [83] 裁损:裁汰,削减。此指删改。

    [84] 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太祖,即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字元朗。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宋朝开国皇帝,960-976年在位。开宝,宋太祖年号(968——976)。

    [85] 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常岁:往年。

    [86] 道则善:建议很好。

    [87] 毋乃:莫非,岂非。

    [88] 熙宁三年:1070年。熙宁,宋神宗年号(1068——1077)。

    [89] 熙河:路名。宋熙宁五年(1072)置熙河路经略安抚使。治所在熙州(今甘肃临洮)。岁计:一年内收入和支出的计算。

    [90] 博:抽取。籴(dí):买进粮食。

    [91] 斛: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92] 溥(pǔ):大。

    [93] 茶马司:宋明两朝专掌茶马贸易的职官机构,宋代全称为都大提举茶马司,简称为茶马司。

    [94] 封桩:宋代的一种财政制度。凡岁终用度之余,皆封存不用,以备急需,故称。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始行于中央,后各地皆有封桩,乃至按月而桩,称月桩钱,与初意大异。《宋史纪事本末·太祖建隆以来诸政》:“三年八月,置封桩库。帝平荆、湖、西蜀,收其金帛,别为内库储之,号‘封桩’。凡岁终用度之余皆入之,以为军旅、饥馑之备。”

    [95] 程之邵(?——1105):字懿叔。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以父荫为新繁县主簿。熙宁间,曾主管秦、蜀茶马公事,以茶易战马,革黎州买马之弊。元符中,复主管茶马,市马万匹,获茶课至四百万缗。

    [96] 熙宁七年:1074年。

    [97] 干当:主管,经办。公事:朝廷之事。李杞: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曾任三司干当公事,入蜀经营筹划榷茶买马事宜。

    [98] 经画:经营筹划。

    [99] 秦凤:即秦凤路。北宋熙宁五年(1072)设置,治所在凤翔府,故址即今凤翔县城。

    [100] 王上韶:应为王韶(1030——1081),字子纯,号敷阳子。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北宋名将,用兵有机略。在熙宁元年(1068)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方略,被宋神宗采纳。在熙河之役中,形成了对西夏包围之势,使西夏腹背受敌。元丰四年(1081)去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政和四年(1114),追赠太尉、司空、燕国公。

    [101] 西人:宋代称西夏人。善马:良马。

    [102] 丰:元丰。宋神宗年号(1078——1085)。

    [103] 乾道:宋孝宗年号(1165——1173)。

    [104] 遗(wèi):赠与,送给。

    [105] 成都:成都府。北宋嘉祐四年(1059)改益州路置,治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利州路: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治所在利州(今四川广元)。皇祐三年(1051)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

    [106] 茶利:茶叶生产、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利润。

    [107]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

    [108] 中数:居中之数。

    [109] 治平:宋英宗年号(1064——1067)。

    [110] 琼山邱氏:即邱濬(1421——1495),字仲深,号琼台、琼山、深庵、玉峰。琼山(今海南海口)人。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著有《大学衍义补》《家礼仪节》等。

    [111] 苏辙《论蜀茶状》:即苏辙《论蜀茶五害状》。该状条分缕析,论事精详,将蜀茶五害说得非常清晰。

    [112] 园户:指唐宋时种植、制作茶叶的民家。晚茶:谓迟采摘的茶叶。一般指粗茶。

    [113] 乾德二年:964年。乾德,宋太祖年号(963——968)。

    [114] 五年:即乾德五年,967年。

    [115]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976——984)。

    [116] 淳化二年:991年。淳化,宋太宗年号(990——994)。

    [117] 贴射法:宋代实行的一种有关茶叶买卖的税收制度。商人直接向园户买茶,茶官居中估价,以估定价与园户的实际售出价之间的差额入官。茶亦须先经官验定,园户不得私售。

    [118] 交引:宋代采办军粮使用的代价证券,商人凭交引再赴京城或产地领取钱、茶、盐、香、矾等专卖物资抵偿。因支取钱货方式不同,交引又区分为见钱交引、茶交引、盐交引、香药交引、矾交引等。

    [119] 通利军:北宋端拱元年(988)置,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属河北路。天圣元年(1023)改为安利军,明道中复改通利军,熙宁三年(1070)废,元祐元年(1086)复置,属河北西路。政和五年(1115)改置浚州。

    [120] 咸平元年:998年。咸平,宋真宗年号(998——1003)。

    [121] 嘉祐三年:1058年。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

    [122] 咸平五年:1002年。咸平,宋真宗年号(998——1003)。

    [123] 王嗣宗(944——1021):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历官三司使、御史中丞。三分法:宋代实行的一种官营茶叶的制度。神宗熙宁七年(1074),根据宗闵建议行于四川。《宋史·食货志下》:“川峡路民茶息收十之三,尽卖于官场。更严私交易之令,稍重至徒刑,仍没缘身所有物,以待赏给。于是蜀茶尽榷,民始病焉。”当时其他地区茶叶准许通商,官府只收息钱(茶税),息钱不过十分之二,且每年只征收一次。而四川榷茶,不但要取息三分,而且“随买随卖,取息十之三,或今日买十千之茶,明日即作十三千卖之,变转不休,比至岁终,岂止三分?”名为三分之息,实际远不止此。更加上奸商从中作弊,茶户的负担甚重。熙宁十年(1077)后,改为征息十分之一。

    [124] 景德二年:1005年。景德,宋真宗年号(1004——1007)。

    [125] 入中: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称作“入中”。

    [126] 祥符九年:1016年。祥符,即大中祥符,宋真宗年号(1008——1016)。

    [127] 曹玮(973——1030):字宝臣。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将领,官至御史大夫、签书枢密院事等。

    [128] 永兴:永兴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置,治永兴县(今湖北阳新)。次年改为兴国军。凤翔:凤翔府。唐至德二载(757)升凤翔郡置,号西京。宋时属秦凤路,辖境相当今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眉县、周至一带。

    [129] 加饶钱:即加耗钱,以各种损耗为名多收的费用。

    [130] 天禧二年:1018年。天禧,宋真宗年号(1017——1021)。

    [131] 镇戎军:北宋至道元年(995)置,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

    [132] 乾兴元年:1022年。乾兴,宋真宗年号(1022)。

    [133] 天圣元年:1023年。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

    [134] 孙奭(962——1033):字宗古。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人,后徙居须城(今山东东平)。官至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著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孟子音义》《孟子正义疏》等。

    [135] 推治:审问治罪。元:通“原”。

    [136] 计覆官、旬献官:皆为三司的官吏。决配:判处流放之刑。沙门岛:海岛名。在山东蓬莱西北海中,为宋元时流放罪犯之地。

    [137] 张邓公:即张士逊(964——1049),字顺之。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人。官至宰相,封邓国公。吕许公:即吕夷简(979——1044),字坦夫。开封(今属河南)人。官至宰相,封许国公。鲁肃简:即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亳州谯(今安徽亳州)人。官至参知政事,卒谥肃简。

    [138] 刘筠(971——1031):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著有《册府应言》《三入玉堂》等。周文贾:不详,待考。薛招廊:不详,待考。

    [139] 李谘(?——1036):字仲询。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官至户部侍郎、三司使。

    [140] 皇祐三年:1051年。皇祐,宋仁宗年号(1049——1054)。

    [141] 算茶:宋代实行茶叶专卖制度,对茶户征税,用茶叶折算,称为“算茶”。

    [142] 嘉祐四年:1059年。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

    [143] 洪迈《容斋随笔》:五集七十四卷,宋洪迈撰。该书是宋代笔记中内容较丰富、篇幅颇大的一种,较广泛地涉及了文学艺术、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许多方面,对于宋代的典故史实,记述相当详尽。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官至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著有《野处类稿》《夷坚志》等。

    [144] 熙宁七年:1074年。熙宁,宋神宗年号(1068——1077)。

    [145] 三司: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三月)戊寅,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

    [146] 蒲宗闵:宋官员,曾与李杞共同负责入蜀买茶之事。

    [147] 都官郎中刘佐:宋官员,曾任都官郎中。都官郎中,官名。唐宋刑部都官司的主官,掌管徒刑流放配隶等事。

    [148] 吕陶(1027——1103):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人,一作眉州彭山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熙宁三年(1070),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累疏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军商税。著有《净德集》。

    [149] 李稷(?——1082):字长卿。北宋邛州(今四川邛崃)人。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历河北西路、东路转运判官。提举成都府路茶事,两年间课羡七十六万缗,擢盐铁判官。

    [150] 侍御史周尹:字正儒。新繁(今属四川)人。曾任尚书屯田郎侍御史。

    [151] 提点刑狱:宋提点刑狱公事的省称。掌察所辖地域的司法和刑狱。

    [152] 利路:即利州路。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治利州(今四川广元)。皇祐三年(1051)后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为川峡四路之一。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分为东、西路,乾道四年(1168)又合为一路,其后又有分合。嘉定十一年(1218)复分为东、西两路。张宗谔:曾为利州路漕臣。张升卿:字公诩。开封(今属河南)人。元丰初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坐茶税不实勒停。茶场司:官署名。又名都大提举茶场司。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始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及成都府利州路分别置茶场司和买马司。元丰四年(1081),合并为茶马司。掌收茶利以佐用度,凡市马于蕃部者,率以茶易之。设都大提举、都大主管、同主管、提举、同提举,各因其资品高下而除授之。凡产茶及市马州郡官属,得自辟置,视茶马数额之登耗以诏赏罚。

    [153] 坐贬:因罪贬官。

    [154] 札子: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下行文书。用于发指示或委职派差。

    [155] 绵州:隋开皇五年(585)改潼州置,治巴西县(今四川绵阳东)。大业初改为金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绵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巴西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绵州。宋、元辖境略有变化。彰明:即彰明县。五代唐改昌明县置,属绵州。治所即今四川江油南彰明镇。

    [156] 宋大章:字文辅。曾任彰明县知县,因上疏反对榷茶而被贬。缴奏:谓给事中行使职权,驳正制敕之违失而封还章奏。

    [157] 诋:污蔑。

    [158] 冲替:宋代公文习用语。谓贬降官职。

    [159] 课利:定额的赋税。息耗:犹损耗。有奇:有余。

    [160]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熊蕃撰,其子熊克增补。该书为宋代北苑贡茶简史。熊蕃,字叔茂,号独善先生。建州建阳(今福建南平建阳区)人。

    [161] 裴汶《茶述》:一卷,唐裴汶撰。《茶述》原书已佚。据宋刘弇《龙云集》卷二八《策问》中第十八条“茶”:“然犹陆羽著经,毛文锡缀谱,温庭筠、张又新、裴汶之徒,或纂茶录、或制水经、或述顾渚,至相踵于世”,则知《茶述》是有关顾渚茶的。裴汶,河东(今属山西)人。宪宗元和六年(811)自澧州刺史改任湖州刺史,八年(813),迁常州刺史,又为左司员外郎。

    [162] 不第建品:没有对建安的茶叶发表品评。第,品论高下次第。

    [163]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164] 发:出现。

    [165] 固自有时:本来就有一定的时间机遇。

    [166] 山川尚(bì):名山大川还被掩蔽。,掩蔽。

    [167] 灵芽:此指茶。

    [168] 伪蜀:指五代十国时期在四川的割据政权,前期由王建所建的又称“前蜀”,后期孟知祥所建称为“后蜀”,两者都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传两代而亡。后蜀的第二任国君孟昶即蜀后主,为北宋俘虏而灭国。宋人统称这两个地方政权为“伪蜀”。毛文锡作《茶谱》:一卷,毛文锡撰,已佚。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五代西蜀词人,著有《前蜀纪事》等。

    [169] 第言:只是说。紫笋:茶名,紫色,叶似笋芽,故名。

    [170] 蜡面:即蜡面茶,茶名。

    [171] 五代之季:五代末年。

    [172] 建属南唐:建安地属南唐。南唐,五代十国时期建立于长江中下游的李氏政权,定都南京,仅存三十九年。

    [173] 岁率:每年率领。

    [174] 研膏:即研膏茶,茶名。

    [175] 京挺:又作“京铤”,茶名。

    [176] 开宝:宋太祖年号(968——976)。

    [177]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976——984)。

    [178] 庶饮:百姓茶饮。

    [179] 至道:宋太宗年号(995——997)。

    [180] 咸平:宋真宗年号(998——1003)。

    [181]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福建漕使,督造贡茶,创制大龙凤团饼茶。

    [182] 《茶录》:此指宋襄著《茶录》。

    [183]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184] 元丰:宋神宗年号(1078——1085)。

    [185] 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1098)。

    [186] 大观:宋徽宗年号(1107——1110)。

    [187] 《茶论》二十篇:宋徽宗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188] 白茶:宋代北苑贡茶品种之一,因质优量少而难得,一直在北苑贡茶中名列第一。

    [189] 敷阐:有润泽而舒展。

    [190] 莹薄:有光泽而且细薄。

    [191] 浅焙:宋代建州北苑龙焙周围的茶焙,其茶之质量介乎正焙、外焙之间。

    [192] 试新:宋代贡茶名。贡新:宋代贡茶名。

    [193] 景德:宋真宗年号(1004——1007)。

    [194] 建守:建州太守。周绛《补茶经》:一卷,宋周绛撰。因为陆羽所著《茶经》不载建安北苑茶,周绛欲补其缺漏,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作《补茶经》,亦名《茶苑总录》。周绛,字斡臣。常州溧阳(今属江苏)人。少为道士,名智进。后还俗发愤读书。大中祥符初(1008)知建州主管茶事,于北苑御茶补种茶三万株。

    [195] 万乘:指天子。周制,王畿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故称。

    [196] 舒王:指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江西临川)人。神宗熙宁二年(1069)授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开始“熙宁变法”。熙宁九年(1076)退居金陵,封荆国公。死后追封为舒王。送人闽中诗:即《送元厚之知福州诗》,也称《送福建张比部》。

    [197] 水芽:古代制茶时,先蒸后拣,从小芽中精挑的芽尖芽心,存放在水盆中,叫做“水芽”。

    [198] 宣和庚子岁:即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宣和,宋徽宗年号(1119——1125)。

    [199] 郑可简:宋人,宣和年间任建安漕臣,因进献“水线银芽”得宠,进福建路转运使。

    [200] 如银丝然:像一根银线一样。

    [201] 鼎造:更造,新造。

    [202] 合:应当。首冠:第一,最上等。

    [203] 异时:从前。

    [204] 郡人:同乡。黄儒撰《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全书十篇。一至九篇论制造茶叶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问题;第十篇讨论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性。黄儒,字道辅。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205] 极称:极力称赞。灵芽:茶的雅称。古人以为,茶萌芽时得天地山川灵气,故云。

    [206] 爽然自失:形容茫无主见、无所适从。

    [207] 龙焙:宋代生产龙凤贡茶的建州北苑茶焙。

    [208] 元符:宋哲宗年号(1098——1100)。

    [209] 范逵所著《龙焙美成茶录》:一卷,已佚。此书仅见《宣和北苑贡茶录》注引,并称:“逵,茶官。”龙焙,宋代生产龙凤贡茶的建州北苑茶焙。因此,该书为专记北苑龙焙之书。

    [210] 大观二年:1108年。大观,宋徽宗年号(1107——1110)。

    [211] 政和二年:1112年。政和,宋徽宗年号(1111——1118)。

    [212] 宣和二年:1120年。宣和,宋徽宗年号(1119——1125)。

    [213] 绍圣二年:1095年。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1098)。

    [214] 绍兴二年:1132年。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

    [215] 越五岁省去:过了五年就不再制造。

    [216] 纲:唐宋时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一纲。

    [217] 兴役:开始动工。这里指动工采制茶叶。

    [218] 浃(jiā)日: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甲至癸一周十日为“浃日”。

    [219]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220] 欧阳公:即欧阳修。

    [221] 瑰奇卓异:特别珍贵奇异之处。

    [222] 昔昌黎感二鸟之蒙采擢(zhuó),而自悼其不如:昌黎,指韩愈。他曾在离开长安返乡途中遇到地方官吏正送白乌、白鸲鹆二鸟进京献给皇上。眼前二鸟,仅仅因为羽毛奇异,就能被采擢荐进,光耀加身。韩愈感慨万端,写下《感二鸟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愤慨。

    [223] 今蕃于是茶也,焉敢效昌黎之感:今天我写这部茶书,哪里敢仿效韩愈写作《感二鸟赋》那样抒发感慨。

    [224] 姑务自警:姑且用它来自我警策。坚其守:保持自己的操守。

    [225] 过黄:制茶术语。宋代制作贡茶时,制后的干燥过程称“过黄”。

    [226] 《北苑别录》:一卷,宋赵汝砺撰。

    [227] 先人:指父亲熊蕃。《茶录》:即《宣和北苑贡茶录》。

    [228] 绍兴戊寅岁:即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绍兴,南宋高宗年号(1131——1162)。

    [229] 摄事:代行其事。为官的自谦说法。

    [230] 阅:看到。

    [231] 跻(jī):上升。

    [232] 建炎南渡:指宋高宗南渡以后,南宋建国之初。建炎,宋高宗年号(1127——1130)。南渡,犹南迁。晋元帝、宋高宗皆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233] 写其形制:刻画它的形状规模。

    [234] 壬子春:指绍兴二年,即1132年。

    [235] 漕司:即福建转运使。茶政:茶叶的政事。

    [236] 越:过了。

    [237] 政和故事:政和年间的旧例。

    [238] 益虔贡职:更加恭谨地对待贡茶这件事。

    [239] 三月初吉:三月初的吉日。

    [240] 男:儿子对父母的自称。寓舍:住所。

    [241] 前辈:年岁长、资历深的人。

    [242]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243] 角立:并立。

    [244] 岁充首贡:每年最先进贡。

    [245] 先子:称亡父。观见:看见。时事:当时的政事、世事。

    [246] 成编具存:编成的著作都还存在。

    [247] 闽中漕台:指福建转运司。

    [248] 淳熙九年:1182年。淳熙,宋孝宗年号(1174——1198)。

    [249] 学士院权直:官名。北宋前期,他官暂行学士院文书,称为权直。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改制后不设。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复置翰林权直。淳熙五年(1178),改学士院权直。熊克:字子复。南宋建宁建阳(今属福建)人。历任校书郎、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知台州等职。好著述,博闻强记,尤谙朝章典故。曾著《九朝通略》《官制新典》《帝王经谱》等 ,多佚。今存《中兴小纪》。谨记:谓慎重地叙而记之。

    [250] 水芽:古代制茶时,先蒸后拣,从小芽中精挑的芽尖芽心,存放在水盆中,叫做“水芽”。

    [251] 十二水:加十二次水研茶。北苑加水研茶,以每注水研茶至水干为一水。

    [252] 十宿火:指烘烤茶饼十昼夜。

    [253] 正贡:进贡的正式定额。

    [254] 创添:在正贡之外添加数额。

    [255] 色:种。

    [256] 脑子:香料,通常指龙脑。

    [257] 直四万钱:《锦绣万花谷》:“北苑造贡茶,社前芽细如针,用御水研造,每片计工直钱四万分。”

    [258] 黄斗:黄色的像斗一样的器物。

    [259] 花箱:此指储藏饼茶的器具。

    [260] 篚(fěi):古代盛东西的一种竹器。

    [261] 黄罗:黄色罗纱。

    [262] 什袭:把货物重重叠叠地包裹起来,引申为郑重珍藏的意思。

    [263] 角:茶角。当为茶饼的包装。

    [264] 缄以蒨(qiàn)绫:用绛色的绫罗封好。缄,封。蒨,指绛色。

    [265] 榷场: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外,商人需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方能交易。

    [266] 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定,金世宗年号(1161——1189)。

    [267] 香茶罪赏格:金朝茶法,是为防止走私茶而制定于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的茶法。

    [268] 承安三年:1198年。承安,金章宗年号(1196——1200)。

    [269] 设官:谓设立官府,设置治理政事的机构。

    [270] 尚书省令史:金朝尚书省的高级吏员。

    [271] 不干:无能,不称职。

    [272] 淄:淄州。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贝丘县(今山东淄博淄川区)。大业初省。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天宝元年(742)改置为淄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淄州。密:密州。隋开皇五年(585)以胶州改置,以境内密水为名。治所在东武县(今山东诸城)。宁海:宁海州。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宁海军置,治牟平县(今山东烟台牟平区)。属山东东路。蔡州:隋大业二年(606)改溱州置,治所在上蔡县(今河南汝南)。三年(607)改为汝南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豫州。宝应元年(762)复改蔡州,治汝阳县(今河南汝南)。

    [273] 馈献:赠送奉献。

    [274] 言事者:即谏官。古时专门设置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员。

    [275] 省臣:行省的长官。

    [276] 博易:交易。

    [277] 元光二年:1223年。元光,金宣宗年号(1222——1223)。

    [278] 资敌:资助敌人。

    [279] 徒:徒刑。强制在一定监禁期内服苦役。

    [280] 宝泉:钱。金国货币名。

    [281] 《元史》:一百一十卷,宋濂、王祎主编。录元朝太祖至顺帝十四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浦江(今属浙江)人。洪武九年(1376),除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另著有《宋学士文集》。王祎(1322——1373),字子允。义乌(今属浙江)人。拜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另著有《王忠文公集》。

    [282] 茶课:茶税。

    [283] 由约而博:由简约而广博。

    [284] 至元六年:1269年。至元,元世祖年号(1264——1294)。

    [285] 交钞:元纸币名称,源于宋代的交子。元太宗八年(1236)、宪宗三年(1253)发行交钞,中统元年(1260)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使用较久。至正十一年(1351)发行至正交钞。

    [286] 白赓:元朝官员。

    [287] 十三年,江南平:此指至元十三年(1276)元灭南宋。

    [288] 左丞吕文焕:宋末元初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咸淳三年(1267),以功累擢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抵御蒙古阿术、刘整围攻,坚守襄阳达五年之久。咸淳九年(1273),受元阿里海牙招降,以襄阳附元。至元十一年(1274),拜参知政事,行省荆湖,攻破及招降沿江诸州。至元十四年(1277),为中书左丞。

    [289] 宋会:即南宋会子。南宋纸币。“会子”之名起于北宋,至南宋初民间已经行用,亦称“便钱会子”,类似汇票。准:折价。中统钞:元中统年间颁行的钞票。有交钞、元宝钞二种。

    [290] 长引:茶引品种之一,始于宋代崇宁四年(1105),蔡京推行新茶法,发行两种茶引:长引,限一年,可行销外路;短引,限一季,只能行销本路。短引:茶引品种之一,始于宋代崇宁四年(1105),蔡京推行商销茶法之际。其特点是贩茶地域近,限在本路;规定有效时间短,不超过一季即三个月;贩茶数量少且价格较长引低。

    [291] 十七年:底本为“泰定十七年”,查《元史》等典籍,“泰定”二字为衍。

    [292] 江州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州为路,治德化县(今江西九江)。属江西行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江州路为九江府。

    [293] 江淮:即江南路和淮南路。荆湖:即荆湖南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北宋初置。雍熙二年(985)与荆湖北路合并为荆湖路,至道三年(997)析荆湖路南部又置,治潭州(今湖南长沙)。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北宋初置。雍熙二年(985)与荆湖南路合并为荆湖路。至道三年(997)析荆湖路北部复置,治江陵府(今湖北荆州)。福广:即福建路和广南路。福建路,北宋雍熙二年(985)改两浙西、南路置,治福州(今福建福州)。广南路,又称岭南路。北宋开宝四年(971)置,治广州(今广东广州)。端拱元年(988)分为东、西二路;至道三年(997年)划分十五路,定称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辖今广东大部,治广州;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辖今广西、海南以及广东部分地区,治桂州(今广西桂林)。

    [294] 益:增加。正税: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为杂税。

    [295] 李起南:元朝官员,曾任江西榷茶转运使。

    [296] 引税:即茶税。

    [297] 桑哥(?——1291):又译桑葛。元畏吾儿人。至元中,擢为总制院使。至元二十四年(1287)十一月,升右丞相,检核前中书省亏欠库财。至元二十八年(1291)七月被处死。

    [298] 延祐五年:1318年。延祐,元仁宗年号(1314——1320)。

    [299] 法忽鲁丁:元成宗大德年间,为军储所宣慰使。元武宗即位,由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入为中书平章政事。

    [300] 减引添钱:元代江西推行的增加茶税方法之一。

    [301] 课额:赋税的数额。

    [302] 天历己巳:即天历二年,1329年。天历,元文宗和元明宗年号(1328——1330)。

    [303] 至顺:元文宗、元宁宗年号(1330——1333)。

    [304] 范殿帅茶:元代贡茶名。产于浙江慈溪四明山开寿寺。范殿帅,即范文虎,南宋时任殿帅,故云。

    [305] 西番大叶茶:即西番茶。古代西部少数民族饮料。

    [306] 建宁茶:不详,待考。

    [307] 《明会典》:二百二十八卷,明代官修典章制度汇纂。该书以六部官制为纲,以事则为目,分述明代开国至万历十三年(1585)二百余年间各行政机构的建置沿革及所掌职事。

    [308] 陕西:即陕西行都司。洪武十二年(1379)置,驻甘州左卫(今甘肃张掖)。

    [309] 河州:十六国前凉分凉州东部六郡地置,治枹罕县(今甘肃临夏)。西秦末地入吐谷浑。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于此置枹罕镇,太和十六年(492)复改州。以后屡经改易。北宋熙宁六年(1073)复置河州。蒙古至元六年(1269)改为河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改置河州卫,五年(1372)升为河州府。洮州: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治所在今临潭县(旧城)。元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改置洮州千户所。州境邻接蕃地,宋由此输入蕃马,金曾置榷场,明置茶马司于此。西宁:元符二年(1099)以青唐城置鄯州,崇宁三年(1104)改为西宁州。明洪武六年(1373)置西宁卫。甘州:西魏废帝三年(554)以西凉州改名,治永平县(今甘肃张掖西北)。其后屡有伸缩。唐永泰二年(766)地入吐蕃,大中后为回鹘所据,甘州回鹘牙帐驻此。北宋天圣六年(1028)又入西夏,称宣化府。蒙古复为甘州,至元元年(1264)升为甘肃路,八年(1271)改为甘州路。明洪武五年(1372)改置甘肃卫。

    [310] 徽州茶引所批验:即梅口批验茶引所。明初地方官署名。明初置于安徽歙县梅口镇的茶引批验所,职司查验茶引,如茶引相符,则截角放行。

    [311] 茶马: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贸易往来。

    [312] 洪武:明太祖年号(1368——1398)。

    [313] 行人:明行人司行人省称。佐本司长贰司正与左、右司副,专捧节、奉使之事。正八品。

    [314] 赍(jī):送。行茶:递送茶水。此应指茶肆。所在:地方,处所。肃禁:严正禁止。

    [315] 永乐十三年:1415年。永乐,明成祖年号(1403——1424)。

    [316] 巡督:巡视督察。

    [317] 正统十四年:1449年。正统,明英宗年号(1436——1449)。

    [318] 茶马金牌:亦名金牌信符。明初用于与西北少数民族茶马贸易中的勘合信物。初颁于洪武元年(1368),以金或铜制作,一式两号,上号为阳文,藏于内府;下号为阴文,发给各部族首领,均为篆文,上书“皇帝圣旨”,左曰“合当差发”,右曰“不信者斩”。分发洮州、河州、西宁各部族首领,凡四十一面,三年一次遣官合符进行茶马贸易,以防诈伪。洪武二十六年(1393),松潘地方思囊日等族进马,亦给金牌信符。永乐十四年(1416)停给;宣德十年(1435)复给,听其以马易茶而已。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以兵符合验为发兵凭证遗制的发展和灵活运用,对于防止私茶易马有一定作用。

    [319] 景泰二年:1451年。景泰,明代宗年号(1450——1457)。

    [320] 川、陕布政司:即四川布政使司与陕西布政使司。

    [321] 成化三年:1467年。成化,明宪宗年号(1465——1487)。

    [322] 弘治十六年:1503年。弘治,明孝宗年号(1488——1505)。

    [323] 马政:亦作“马正”。指我国历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

    [324] 宪臣:明都察院与按察司官通称。洮:洮州。

    [325] 巡禁:巡查禁止。私茶:未经官许私自贩卖茶。

    [326] 交代:指前后任相接替,移交。

    [327] 正德二年:1507年。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

    [328] 光禄寺:官署名。

    [329] 解纳:解送缴纳。

    [330] 茶饭:指饮食。

    [331] 《博物典汇》:一百一十九卷,明黄道周撰。该书博采群书典籍,分为天文、历象、礼制、乐制、钟律等共六十八类,排列为四百八十多条,每条之下略有注解,是具有“百科”性质的类书。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东山)人。南明隆武时(1645——1646),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另著有《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等。

    [332] 茶利:茶叶生产、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利润。

    [333] 榷务:即榷货务。宋代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贴射:宋代所实行的一种有关茶叶买卖的税收制度。商人直接向园户买茶,茶官居中估价,以估定价与园户的实际售出价之间的差额入官。茶亦须先经官验定,园户不得私售。交引:宋代采办军粮使用的代价证券。茶由:又称“由贴”“由票”。元代以后政府发售给商人的贩茶凭证。由于茶引贩茶多为整数,有时过秤产生零茶,明称“畸零”。遂在元代时开始发行茶由,初,每由计茶九斤,收钞一两,至元三十年(1293),改为每由三斤至三十斤,分为十等。明代立国之前就已发行茶由,后于洪武初规定每由输钱六百,照茶六十斤。无引由者以私茶论处。名色:名目,名称。

    [334] 关津:水陆要道的关卡。要害:喻紧要的关键的部分。

    [335] 西番:亦作西藩。我国古代对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

    [336] 禁限:限制。

    [337] 顺带:顺便捎带。定数:规定的数目。

    [338] 以为:作为,用作。焉耳:亦作“焉尔”。于是,而已。

    [339] 户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

    [340] 巴茶:巴蜀之茶。宋时称“蜀茶”或“川茶”,明多称“巴茶”。

    [341] 令有司贮,候西番易马:即储边易马。明代指将本色茶(即官茶)于边地建仓储存以易少数民族马的制度。清沿明制,同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实行茶马贸易。政府将茶商、茶户交纳之本色茶于边地建仓收储,以备易马。

    [342] 成都:成都府。唐至德二载(757),以蜀郡为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罢京号。治成都县、蜀县(今四川成都)。剑南西川节度使驻此。蒙古入蜀,改为成都路。明洪武四年(1371)复为成都府。重庆:重庆府。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升恭州置,治巴县(今重庆)。属蘷州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为重庆路。辖境扩大。明洪武初复改为府。保宁:保宁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阆州置,治阆中县(今四川阆中),属广元路。二十年(1283)改为保宁路,旋复为府。播州宣慰司:明洪武六年(1373)改播州宣抚司置。治今贵州遵义。茶仓:古代贮茶的仓库。

    [343] 移文:文体名。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之间的公文。也泛指行于平级官署部门、官吏之间的文书。天全六番招讨司:明洪武六年(1373)并天全、六番二招讨司置。治今四川天全。属四川都司。

    [344] 岁收:一年的收入。茶课:茶税。

    [345] 碉门:地名,在今四川天全。茶课司:明代于产茶地设立的税署。

    [346] 听:任凭。

    [347] 加耗: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

    [348] 率:大概,大约。

    [349] 归德所:即归德千户所。明洪武三年(1370)置,属河州卫。驻地即今青海贵德。

    [350] 欧阳伦(1359——1397):洪武十四年(1381)被明太祖朱元璋招为驸马,与安庆公主结婚。洪武末年,茶叶实行专卖,私人不得私下贩运茶叶。欧阳伦数次派遣手下走私茶叶出境,屡犯茶禁,被朱元璋下令赐死。扑杀:摔死,击杀。

    [351] 《武夷山志》:二十四卷,清董天工撰。

    [352] 至元十六年:1279年。至元,元世祖年号(1264——1294)。

    [353] 浙江行省:浙江等处行中书省的简称。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置,洪武九年(1376)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平章:古代官名。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即地方高级长官。高兴(1245——1313):字功起。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初为宋将,至元十二年(1275)降元,从伯颜灭宋。后官至浙西道宣慰使、左丞相。

    [354] 石乳:即石乳茶。

    [355] 莅:亲临。

    [356] 大德五年:1301年。大德,元成宗年号(1297——1307)。

    [357] 邵武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邵武军置,治邵武(今福建邵武)。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为邵武府。

    [358] 丹雘(wò):比喻君王的恩泽。

    [359] 浸广:逐渐增大。

    [360] 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元泰定帝年号(1324——1328)。

    [361] 崇安:崇安县。五代南唐保大九年(951)置崇安场,北宋淳化五年(994)改崇安县,治今福建武夷山。属建宁军,后属建宁府。张端本:元朝官员,曾任崇安县令。修葺:修理。

    [362] 至顺三年:1332年。至顺,元文宗、元宁宗年号(1330——1333)。

    [363] 暗都剌:即梁德珪(1259——1304),一名暗都剌,字伯温。良乡(今属北京)人。累迁至参议尚书省事。大德二年(1298),拜中书平章政事。

    [364] 牲醴(lǐ):指祭祀用的牺牲和甜酒。

    [365]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洪武,明太祖年号(1368——1398)。

    [366] 探春:明代贡茶名。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政权后,以团饼贡茶扰民,下令罢造,只许进贡少量芽茶,即散茶、草茶,可直接冲泡饮用,实开近代以水冲泡茶之先河,是茶文化史上饮用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先春:茶名。因其在春社前即入贡,故称先春茗。次春:明代贡茶名。芽茶,可直接冲泡饮用。紫笋:茶名。紫色,叶似笋芽,故名。

    [367]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嘉靖,明世宗年号(1522——1566)。

    [368] 钱嶫(yè):字君望。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协任抚州推官、建宁知府、监察御史、广西巡按等。

    [369] 茶夫银:明代因御茶园茶枯而将贡茶折征为银。由官府将茶夫银二百两解京,改用延平茶充贡,始行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是实物贡进化为货币贡的一种方式。水脚银:疑为运费。

    [370] 张邋遢:即张三丰。《明史·张三丰传》:“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

    [371] 止:到达。

    [372] 深山穷谷: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373] 沾濡(rú):沾润。雨露:喻恩泽。

    [374] 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清世宗年号(1723——1735)。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