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续茶经译注最新章节!

    茶法

    《唐书》[1]:德宗纳户部侍郎赵赞议[2],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平本钱[3]。及出奉天[4],乃悼悔[5],下诏亟罢之。及朱泚平[6],佞臣希意兴利者益进[7]。贞元八年[8],以水灾减税。明年,诸道盐铁使张滂奏[9]:出茶州县若山及商人要路[10],以三等定估,十税其一。自是岁得钱四十万缗。

    【译文】

    《新唐书》记载:唐德宗采纳户部侍郎赵赞的建议,对全国的茶、漆、竹、木一律征税,按其价值十分之一征收,作为施行常平法的资金。及至唐德宗出逃奉天,才感伤悔恨,便下诏立刻停征。等到平定朱泚叛乱后,迎合旨意追逐财利的奸邪谄上之臣日益得到进用。贞元八年,因水灾减税。次年,诸道盐铁使张滂上奏:在产茶州县的茶山和商人经过的主要通道上,将茶分三等定价,按价值的十分之一征税。从此茶税每年收入四十万缗。

    穆宗即位[11],盐铁使王播图宠以自幸[12],乃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天下茶加斤至二十两,播又奏加取焉。右拾遗李珏上疏谓[13]:“榷率本济军兴[14],而税茶自贞元以来方有之,天下无事,忽厚敛以伤国体[15],一不可;茗为人饮,盐粟同资,若重税之,售必高,其弊先及贫下[16],二不可;山泽之产无定数,程斤论税[17],以售多为利,若腾价则市者寡[18],其税几何?三不可。”其后王涯判二使[19],置榷茶使[20],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者,天下大怨。令狐楚代为盐铁使兼榷茶使[21],复令纳榷,加价而已。李石为相[22],以茶税皆归盐铁,复贞元之制[23]。

    【译文】

    唐穆宗即位后,盐铁使王播希图皇上恩宠以抬高身价,就增加全国的茶税,平均每百钱加五十。全国的茶每斤重量增加到二十两,王播又奏请加税。右拾遗李珏向皇帝进呈奏章说:“实行专营专卖的起因是征集财物以供军用,而税茶制度自贞元年间以后才有,现在边境无事,却征收重税以伤国家的根本,这是不可加税的第一条理由;饮茶是百姓生活的需要,与盐粮同样重要,如果实行重税,则茶价必然会提高,它的弊端必先累及贫困的小民,这是不可加税的第二条理由;山川与林泽的出产没有定数,计量斤数征收税额,销售的多得利多,但价格昂贵买的人就少,能收取多少税钱呢?这是不可加税的第三条理由。”其后王涯兼任二职,设置榷茶使,把百姓的茶树移植到官府茶场,烧毁积存的旧茶,百姓大为怨恨。令狐楚接任盐铁使兼任榷茶使,又命令依照旧法征茶税,只是提高了茶价。李石任宰相,将茶税归属盐铁使管理,恢复了贞元时期的制度。

    武宗即位[24],崔珙又增江淮茶税[25]。是时,茶商所过州县有重税,或夺掠舟车,露积雨中。诸道置邸以收税[26],谓之“踏地钱”。大中初[27],转运使裴休著条约[28],私鬻如法论罪[29],天下税茶,增倍贞元。江淮茶为大模,一斤至五十两。诸道盐铁使于悰[30],每斤增税钱五,谓之“剩茶钱”。自是斤两复旧。

    【译文】

    唐武宗即位后,盐铁转运使崔珙又提高江淮地区的茶税。那时,茶商经过州县都要缴纳苛重的租税,有时车船被抢夺,茶叶露天堆放在雨中。各道都设置邸店征收税课,叫做“踏地钱”。大中初年,盐铁转运使裴休制定条例,秘密贩卖茶叶依法论罪,全国茶税收入比贞元时期增加一倍。江淮茶都用大模制成,每斤达五十两。诸道盐铁使于悰规定每斤茶加税五钱,叫做“剩茶钱”。从此斤两又恢复旧制。

    元和十四年[31],归光州茶园于百姓,从刺史房克让之请也[32]。

    【译文】

    元和十四年,按照刺史房克让的请求,归还光州的茶园给百姓。

    裴休领诸道盐铁转运使[33],立税茶十二法[34],人以为便。

    【译文】

    裴休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制定茶法十二条,人们认为方便。

    藩镇刘仁恭禁南方茶[35],自撷山为茶,号山曰“大恩”,以邀利。

    【译文】

    藩镇刘仁恭禁止贩运南方的茶叶,自己从山上采摘制茶,给山起名为“大恩”,以牟取暴利。

    何易于为益昌令[36],盐铁官榷取茶利[37],诏下,所司毋敢隐[38]。易于视诏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39]!”命吏阁诏[40],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41],公得免窜耶[42]?”易于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及尔曹[43]。”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译文】

    何易于为益昌县令,盐铁使征收茶税,诏令传达下来,主管的官吏不敢隐瞒。何易于看着诏书说:“益昌县的百姓不征收茶税尚且难以维持生活,何况加重赋税来毒害他们呢!”命令属员不奉诏令,属员说:“天子的诏令,怎么敢抗拒?属员因坐罪被处死,您能免于逃脱吗?”何易于说:“我敢爱惜自己的生命,移祸于百姓吗?我也不会使朝廷加罪于你们。”就自己焚烧了诏书。观察使素来认为他贤明,便没有弹劾他。

    陆贽为宰相[44],以赋役烦重[45],上疏云:“天灾流行,四方代有。税茶钱积户部者,宜计诸道户口均之。”

    【译文】

    陆贽为宰相时,以赋税和徭役烦多而沉重,向皇帝呈进奏章说道:“天灾流行,各地交替都有发生。积存在户部的茶税钱,应按各道的户口数目均摊开。”

    《五代史》[46]:杨行密[47],字化源。议出盐茗,俾民输帛[48]。幕府高勖曰[49]:“创破之余[50],不可以加敛。且帑赀何患不足[51],若悉我所有,以易四邻所无,不积财而自有余矣。”行密纳之。

    【译文】

    《五代史》记载:杨行密,字化源。他与部下商议废盐与茶税,使百姓缴纳丝织品。幕僚高勖说:“国家残缺破损之时,不可增加征敛。况且财物哪用担心不足,假如尽出我所有,与四邻交易我所无,不需积累财富而自然就有余了。”杨行密采纳了他的建议。

    《宋史》[52]: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53],曰江陵府[54],曰真州[55],曰海州[56],曰汉阳军[57],曰无为军[58],曰蕲之蕲口[59],为榷货务六。初京城、建安、襄、复州皆有务[60],后建安、襄、复之务废,京城务虽存,但会给交钞往还而不积茶货。在淮南则蕲、黄、庐、舒、光、寿六州[61],官自为场,置吏总谓之山场者十三。六州采茶之民皆隶焉,谓之园户。岁课作茶输租,余则官悉市之。总为税课八百六十五万余斤,其出鬻者皆就本场。在江南则宣、歙、江、池、饶、信、洪、抚、筠、袁十州[62],广德、兴国、临江、建昌、南康五军[63];两浙则杭、苏、明、越、婺、处、温、台、湖、常、衢、睦十二州[64];荆湖则江陵府、潭、澧、鼎、鄂、岳、归、峡七州、荆门军[65];福建则建、剑二州,岁如山场输租折税。总为税课江南百二十七万余斤,两浙百二十七万九千余斤,荆湖二百四十七万余斤,福建三十九万三千余斤,悉送六榷货务鬻之。

    【译文】

    《宋史》记载:宋代的榷茶制度,选择通都要道,在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的蕲口镇,设榷货务六处。起初,京城、建安、襄州、复州都设榷货务,后来建安、襄州、复州榷货务撤销,京城榷货务虽存,仅发给交钞往还,而不贮存茶货。在淮南路则蕲州、黄州、庐州、舒州、光州、寿州六州产茶,官方设场,设官员管理总称作山场的共十三个。六州采茶的百姓都隶属十三山场,称作园户。每年按定额制茶缴租,缴税所余官方全部收购。总计定额年产茶八百六十五万余斤,都在本场出售。在江南路则有宣州、歙州、江州、池州、饶州、信州、洪州、抚州、筠州、袁州十州,广德军、兴国军、临江军、建昌军、南康军五军;两浙路则有杭州、苏州、明州、越州、婺州、处州、温州、台州、湖州、常州、衢州、睦州十二州;荆湖路则有江陵府及潭州、澧州、鼎州、鄂州、岳州、归州、峡州七州以及荆门军;福建则有建州、南剑州二州,每年像山场一样缴租折税。总计每年定额产茶江南一百二十七万余斤,两浙一百二十七万九千余斤,荆湖二百四十七万余斤,福建三十九万三千余斤,全都送六榷货务出售。

    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棬模中串之;唯建、剑则既蒸而研[66],编竹为格,置焙室中,最为精洁,他处不能造。有龙凤、石乳、白乳之类十二等[67],以充岁贡及邦国之用[68]。其出虔、袁、饶、池、光、歙、潭、岳、辰、澧州、江陵府、兴国、临江军[69],有仙芝、玉津、先春、绿芽之类二十六等[70]。两浙及宣、江、鼎州,又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五为号。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湖,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71]。江浙又有上中下或第一等至第五为号者。

    【译文】

    茶有二类,有片茶,有散茶。片茶蒸制,在环形模内压制成形贯穿成串;只有建州、南剑州既要蒸又要研磨,编竹为格,放置在焙室中烘干,最为精细洁净,别的地方不能造。有龙凤、石乳、白乳之类十二等,用以作每年向朝廷进献的贡品以及国家重要用途。其中出产于虔州、袁州、饶州、池州、光州、歙州、潭州、岳州、辰州、澧州、江陵府、兴国军、临江军,有仙芝、玉津、先春、绿芽之类二十六等。两浙路及宣州、江州、鼎州,又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五等为名号。散茶出产于淮南、归州、江南、荆湖,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江南、两浙又有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五等为名号的。

    民之欲茶者,售于官。给其食用者,谓之食茶;出境者,则给券[72]。商贾贸易,入钱若金帛京师榷货务,以射六务、十三场[73]。愿就东南入钱若金帛者听[74]。

    【译文】

    百姓想要茶叶的从官方购买。凡供日用的,叫作食茶;出境则给茶引。商贾贸易,缴现钱或金银绢帛于京师榷货务,可以谋求六榷货务、十三山场中的茶。愿意就在东南地区缴现钱或金银绢帛的也准许。

    凡民茶,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论罪。园户辄毁败茶树者,计所出茶,论如法。民造温桑伪茶[75],比犯真茶计直,十分论二分之罪。主吏私以官茶贸易及一贯五百者,死。自后定法,务从轻减。太平兴国二年[76],主吏盗官茶贩鬻钱三贯以上,黥面送阙下[77]。淳化三年[78],论直十贯以上,黥面配本州牢城[79]。巡防卒私贩茶,依旧条加一等论。凡结徒持仗贩易私茶,遇官司擒捕抵拒者,皆死。太平兴国四年,诏鬻伪茶一斤,杖一百;二十斤以上弃市[80]。厥后,更改不一,载全史。

    【译文】

    凡百姓所产茶,隐匿不缴送官府及私自贸易的,全部没收,计算茶叶价值论罪。园户随意毁坏茶树的,计算产茶数依法论罪。百姓制造温桑伪茶,比照私贩真茶刑法以十斤折合二斤真茶论罪。主管官员私自以官茶贸易,达到一贯五百文的处死刑。从此以后修订刑法,致力于不断减轻处罚。太平兴国二年,主管官员盗用官茶出售卖得钱三贯以上,刺面送至京城。淳化三年,犯前述罪十贯以上的,刺面发配本州牢城。巡防士兵私贩茶,依本条加一等论罪。凡纠集徒众持武器贩卖私茶,遇官方抓捕抵抗拒捕的,都判死刑。太平兴国四年,诏书规定卖假茶一斤,杖打一百;二十斤以上判死刑。自此之后,更改不一,载入全史中。

    陈恕为三司使[81],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条陈利害,第为三等,具奏太祖曰:“吾视上等之说,取利太深,此可行于商贾,不可行于朝廷。下等之说,固灭裂无取[82]。惟中等之说,公私皆济,吾裁损之[83],可以经久。”行之数年,公用足而民富实。

    【译文】

    陈恕为三司使,将要制定茶叶专卖法,召集茶商数十人,让他们各自陈述利弊,陈恕过目后列成三个等级,向太祖上奏说:“我看上等的说法,取利太过,这种方式可以由商人使用,不能由朝廷施行。下等的说法,言论粗疏草率没有可取之处。惟有中等的说法,公私两方面都有利,我对之进行删改,可以长期施行。”实行数年以后,朝廷税收充足百姓富裕。

    太祖开宝七年[84],有司以湖南新茶异于常岁[85],请高其价以鬻之。太祖曰:“道则善[86],毋乃重困吾民乎[87]?”即诏第复旧制,勿增价值。

    【译文】

    宋太祖开宝七年,官吏以湖南新茶比往年好,请求抬高价格以出售。太祖说:“建议很好,莫非使我的百姓加重困苦吗?”立即下诏依旧制,不增加价格。

    熙宁三年[88],熙河运使以岁计不足[89],乞以官茶博籴[90],每茶三斤,易粟一斛[91],其利甚溥[92]。朝廷谓茶马司本以博马[93],不可以博籴,于茶马司岁额外,增买川茶两倍,朝廷别出钱二万给之,令提刑司封桩[94]。又令茶马官程之邵兼转运使[95],由是数岁边用粗足。

    【译文】

    熙宁三年,熙河转运使因每年财政收支不足,乞求用官茶换取粮食,每三斤茶叶换一斛粟米,获利相当大。朝廷认为茶马司原本用来换取马匹的,不可用来换取粮食,在茶马司每年定额以外,增加收购川茶两倍的茶叶,朝廷另外支出钱二万供给它们,命令提刑司封桩。又命令茶马官程之邵兼领转运使,由此几年的边防费用大致够了。

    神宗熙宁七年[96],干当公事李杞入蜀[97],经画买茶[98],秦凤、熙河博马[99]。王上韶言[100],西人颇以善马至边交易[101],所嗜惟茶。

    【译文】

    宋神宗熙宁七年,经办朝廷之事的李杞进入四川,经营筹划购买茶叶,到秦凤路、熙河路换取马匹。王韶说,西夏人喜欢以良马到边境交易,最爱的是茶。

    自熙、丰以来[102],旧博马皆以粗茶,乾道之末[103],始以细茶遗之[104]。成都、利州路十二州[105],产茶二千一百二万斤,茶马司所收,大较若此。

    【译文】

    自熙宁、元丰年间以来,原先换取马匹都以粗茶,直到乾道末年,才开始以细茶相赠。成都府、利州路十二州,产茶二千一百零二万斤,茶马司所收,大概如此。

    茶利[106],嘉祐间禁榷时[107],取一年中数[108],计一百九万四千九十三贯八百八十五钱。治平间通商后[109],计取数一百一十七万五千一百四贯九百一十九钱。

    【译文】

    茶叶生产、流通所得利润,嘉祐年间禁止民间私自贸易而由政府专卖时,取一年居中之数,共计一百零九万四千零九十三贯八百八十五钱。治平年间通商后,计取一百一十七万五千一百零四贯九百一十九钱。

    琼山邱氏曰[110]:“后世以茶易马,始见于此;盖自唐世回纥入贡,先已以马易茶,则西北之嗜茶,有自来矣。”

    【译文】

    琼山邱濬说:“后世以茶叶换取马匹,始见于此;大概到唐代回纥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先已以马匹换取茶叶,由此可见西北少数民族嗜好饮茶,是有其原因的。”

    苏辙《论蜀茶状》[111]:园户例收晚茶[112],谓之秋老黄茶,不限早晚,随时即卖。

    【译文】

    苏辙《论蜀茶五害状》写道:种植茶叶的民家照例采收晚茶,称为秋老黄茶,不限采摘的早晚,随时售卖。

    沈括《梦溪笔谈》:乾德二年[113],始诏在京、建州、汉阳、蕲口各置榷货务。五年[114],始禁私卖茶,从不应为情理重。太平兴国二年[115],删定禁法条贯,始立等科罪。淳化二年[116],令商贾就园户买茶,公于官场贴射,始行贴射法[117]。淳化四年,初行交引[118],罢贴射法。西北入粟给交引,自通利军始[119]。是岁,罢诸处榷货务,寻复依旧。至咸平元年[120],茶利钱以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一十九贯为额。至嘉祐三年[121],凡六十一年,用此额,官本杂费皆在内,中间时有增亏,岁入不常。咸平五年[122],三司使王嗣宗始立三分法[123],以十分茶价,四分给香药,三分犀象,三分茶引。六年,又改支六分香药、犀象,四分茶引。景德二年[124],许人入中钱帛金银[125],谓之三说。至祥符九年[126],茶引益轻,用知秦州曹玮议[127],就永兴、凤翔以官钱收买客引[128],以救引价,前此累增加饶钱[129]。至天禧二年[130],镇戎军纳大麦一斗[131],本价通加饶,共支钱一贯二百五十四。乾兴元年[132],改三分法,支茶引三分,东南见钱二分半,香药四分半。天圣元年[133],复行贴射法。行之三年,茶利尽归大商,官场但得黄晚恶茶,乃诏孙奭重议[134],罢贴射法。明年,推治元议[135],省吏计覆官、旬献官皆决配沙门岛[136],元详定枢密副使张邓公、参知政事吕许公、鲁肃简各罚俸一月[137],御史中丞刘筠、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贾、西上门使薛招廊、三部副使各罚铜二十斤[138],前三司使李谘落枢密直学士[139],依旧知洪州。皇祐三年[140],算茶依旧只用见钱[141]。至嘉祐四年二月五日[142],降赦罢茶禁。

    【译文】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本朝的茶法,乾德二年,开始下诏在京师、建州、汉阳、蕲口各设置榷货务。乾德五年,开始禁止私自买卖茶叶,不服从禁令的,按犯罪情节严重的条款进行处罚。太平兴国二年,删订禁止私自买卖茶叶的法令条例,开始定出犯罪的等级以处罚犯禁者。淳化二年,下令商人到种茶的园户买茶,官府官卖茶场收取榷茶利息,开始推行贴射法。淳化四年,首次实行交引措施,停止贴射法。商人向西北边境输纳粮食即给以交引,这一措施自通利军开始实行。这一年,撤去各地的榷货务,不久又恢复如旧。至咸平元年,茶税钱以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一十九贯为定额。直至嘉祐三年,共六十一年,行用这一定额,官府的本钱及各种杂费都计算在内,中间有的年份增收,有的年份亏损,年收入不固定。咸平五年,三司使王嗣宗开始创立三分法,以茶价为十分计算,四分支付香药,三分支付犀牛角和象牙,三分支付茶引。咸平六年,又改为六分支付香药、犀牛角和象牙,四分支付茶引。景德二年,允许商人以钱、帛、金银入中,当时称为“三说”。至祥符九年,茶引越来越不值钱,朝廷采纳秦州知州曹玮的建议,在永兴军、凤翔府用官府的钱收购商人手中的茶引,以挽救茶引的价格,在此之前还屡次增加耗钱。到天禧二年,镇戎军缴纳大麦一斗,本价一律加耗钱,总共支出一贯二百五十四文钱。乾兴元年,改变三分法,支付茶引三分、东南现钱二分半、香药四分半。天圣元年,再次实行贴射法。实行三年之后,茶叶贸易的利润尽归于大商人,官卖茶场只得到发黄晚采的劣质茶叶,于是下诏令孙奭重新审议,停止贴射法。第二年,审查追究先前建议复行贴射法的三司官吏,计覆官、旬献官等都被判决发配至沙门岛;元详定官枢密副使张邓公、参知政事吕许公、鲁肃简各自被罚扣一个月的俸禄;御史中丞刘筠、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贾、西上门使薛招廊以及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副使,各自被罚铜钱二十斤;前三司使李谘免去枢密直学士之职,依旧任为洪州知州。皇祐三年,茶税依旧只用现钱缴纳。至嘉祐四年二月五日,发布敕令解除茶禁。

    洪迈《容斋随笔》[143]:蜀茶税额,总三十万。熙宁七年[144],遣三司干当公事李杞经画买茶[145],以蒲宗闵同领其事[146]。创设官场,增为四十万。后李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刘佐继之[147],蜀茶尽榷,民始病矣。知彭州吕陶言[148]:“天下茶法既通,蜀中独行禁榷。杞、佐、宗闵作为弊法,以困西南生聚。”佐虽罢去,以国子博士李稷代之[149],陶亦得罪。侍御史周尹复极论榷茶为害[150],罢为河北提点刑狱[151]。利路漕臣张宗谔、张升卿复建议废茶场司[152],依旧通商,皆为稷劾坐贬[153]。茶场司行札子[154],督绵州彰明知县[155],宋大章缴奏[156],以为非所当用。又为稷诋[157],坐冲替[158]。一岁之间,通课利及息耗至七十六万缗有奇[159]。

    【译文】

    洪迈《容斋随笔》记载:蜀地茶的税额,总计三十万。神宗熙宁七年,派遣三司干当公事李杞经营筹划买茶事宜,并让蒲宗闵共同负责。李杞创设了官场,总计增为四十万。后来李杞因疾病离任,都官郎中刘佐继任,蜀地产的茶叶全部由官场专卖,老百姓更为难以承受。彭州知州吕陶进言:“天下的茶法已通行,唯有蜀中实行专卖。李杞、刘佐、蒲宗闵的做法不合时宜,严重困扰了西南百姓的生计。”刘佐虽被罢免,国子博士李稷接替其职,吕陶也因此被治罪。侍御史周尹又大力论述专卖茶叶的害处,被贬为河北提点刑狱。利路漕臣张宗谔和张升卿二人又建议废除茶场司,依旧恢复茶叶通商,又被李稷弹劾而被贬官。茶场司行公文,督促绵州彰明县知县,宋大章将奏章驳回,认为实行专卖不当。李稷又诬蔑陷害宋大章,宋大章因此被贬降官职。一年之间,整个专卖茶叶定额的赋税及损耗达到七十六万缗有余。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160]:陆羽《茶经》、裴汶《茶述》[161],皆不第建品[162]。说者但谓二子未尝至闽[163],而不知物之发也[164],固自有时[165]。盖昔者山川尚[166],灵芽未露[167]。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时伪蜀词臣毛文锡作《茶谱》[168],亦第言建有紫笋[169],而蜡面乃产于福[170]。五代之季[171],建属南唐[172]。岁率诸县民[173],采茶北苑,初造研膏[174],继造蜡面。既又制其佳者,号曰京挺[175]。本朝开宝末[176],下南唐。太平兴国二年[177],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178],龙凤茶盖始于此。

    【译文】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陆羽《茶经》、裴汶《茶述》,没有对建安的茶叶发表品评。说者只知二位先生未曾到过福建,却不知道事物的出现,本来就有一定的时间机遇。大概当时名山大川还被掩蔽,茶未曾显现。到了唐朝末年,北苑出产的茶最为著名。当时伪蜀词臣毛文锡作《茶谱》,也只是说建安有紫笋茶,而蜡面茶乃出产于福建。五代末年,建安地属南唐。每年率领各县百姓,在北苑采茶,起初制造研膏茶,后来又制造蜡面茶。随后又制造的佳品,称作京挺茶。本朝开宝末年,攻取南唐。太平兴国二年,特意制作雕有龙凤图案的茶饼模,派遣使臣到北苑制造龙凤团茶,以区别百姓茶饮,龙凤茶大概始于此时。

    又一种茶,丛生石崖,枝叶尤茂,至道初[179],有诏造之,别号石乳。又一种号的乳,又一种号白乳。此四种出,而腊面斯下矣。

    【译文】

    又有一种茶,丛生在石壁中,枝叶尤其繁茂,至道初年,皇上下令制造,另起名号为石乳。又有一种茶号为的乳,还有一种茶号为白乳。此四种茶出现,腊面茶于是就被列为下等。

    真宗咸平中[180],丁谓为福建漕[181],监御茶,进龙凤团,始载之于《茶录》[182]。仁宗庆历中[183],蔡襄为漕,改创小龙团以进,甚见珍惜,旨令岁贡,而龙凤遂为次矣。神宗元丰间[184],有旨造密云龙,其品又加于小龙团之上。哲宗绍圣中[185],又改为瑞云翔龙。至徽宗大观初[186],亲制《茶论》二十篇[187],以白茶自为一种[188],与他茶不同。其条敷阐[189],其叶莹薄[190],崖林之间,偶然生出,非人力可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家不过四五株,所造止于二三而已。浅焙亦有之[191],但品格不及,于是白茶遂为第一。既又制三色细芽,及试新、贡新[192]。自三色细芽出,而瑞云翔龙又下矣。

    【译文】

    宋真宗咸平年间,丁谓为福建转运使,监督制造皇宫用茶,进贡龙凤团茶,开始记载于蔡襄《茶录》。宋仁宗庆历年间,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改革创造小龙团茶以进贡,很是被珍重爱惜,圣旨下令每年进贡,而龙凤团茶就为次等了。宋神宗元丰年间,诏令制造密云龙,其品质又在小龙团茶之上。宋哲宗绍圣年间,又改为制造瑞云翔龙。到宋徽宗大观初年,宋徽宗亲自写作《大观茶论》二十篇,将白茶自成一个品种,与一般的茶不同。它的枝条润泽且舒展,茶的叶芽有光泽而且细薄,这种茶树是在崖壁丛林之间偶然自发生长出来的稀有品种,非人力可以获取。有这种茶的人家不过四五户,每户也就不过四五株,所能制造出的白茶也只有二三而已。北苑龙焙周围的茶焙也有,但质量规格比不上,于是白茶就成为第一。随后又制造三色细芽,及试新、贡新。自三色细芽出现,而瑞云翔龙又属于下等了。

    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挺,故号芽茶。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中芽,乃一芽带两叶,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者,渐老矣。芽茶早春极少。景德中[193],建守周绛为《补茶经》[194],言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195]。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也。故一枪一旗号拣芽,最为挺特光正。舒王送人闽中诗云“新茗斋中试一旗”[196],谓拣芽也。或者谓茶芽未展为枪,已展为旗,指舒王此诗为误,盖不知有所谓拣芽也。夫拣芽犹贵重如此,而况芽茶以供天子之新尝者乎!

    【译文】

    大凡茶芽数种,最上等的为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挺直而尖细,因此称作芽茶。次等为拣芽,是一芽带一叶的,称为一枪一旗。次等中芽,是一芽带两叶,称为一枪两旗,其中带三叶、四叶的,渐渐老了。芽茶初春极少。宋真宗景德年间,建州太守周绛所著《补茶经》,说芽茶只是作为早茶,乘快马进奉给皇帝,品尝新茶就可以了。如果是一叶一芽的嫩茶叶,可以称为茶中极品。因此一枪一旗号拣芽,最为挺拔突出纯正。王安石送人闽中诗说“新茗斋中试一旗”,说的就是拣芽。有人说茶芽没有展开为枪,已经展开为旗,因此认为王安石这首诗有误,大概是不知道有所谓的拣芽。这拣芽尚且贵重,而何况芽茶是只供天子品尝的啊!

    夫芽茶绝矣。至于水芽[197],则旷古未之闻也。宣和庚子岁[198],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银丝水芽[199]。盖将已拣熟芽再为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如银丝然[200]。以制方寸新,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团胜雪。又废白、的、石乳,鼎造花二十余色[201]。初,贡茶皆入龙脑,至是虑夺真味,始不用焉。盖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故合为首冠[202]。然犹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之所好也。

    【译文】

    这芽茶绝无仅有。至于水芽,则自古以来未曾听说过。宋徽宗宣和二年,福建转运使郑可简最早创制了银丝水芽。大概将已拣的熟芽再次剔除,只取其芽心一缕,用珍贵的器物贮存清泉浸泡,明亮而光洁,像一根银线一样。用来制造一寸见方的新,有小龙蜿蜒在上面,称为龙团胜雪。又废除白乳、的乳、石乳,新造花二十余种。起初,贡茶都加入龙脑香料,至此考虑侵夺茶的真正味道,才不用了。大概茶的神奇,到龙团胜雪达到顶点,因此应当推为第一。然而仍然在白茶之下,因为白茶是皇帝所喜爱的。

    异时[203],郡人黄儒撰《品茶要录》[204],极称当时灵芽之富[205],谓使陆羽数子见之,必爽然自失[206]。蕃亦谓使黄君而阅今日之品,则前此者未足诧焉。然龙焙初兴[207],贡数殊少,累增至于元符[208],以斤计者一万八千,视初已加数倍,而犹未盛。今则为四万七千一百斤有奇矣。此数见范逵所著《龙焙美成茶录》[209]。逵,茶官也。白茶、胜雪以次,厥名实繁,今列于左,使好事者得以观焉。

    【译文】

    从前,同乡黄儒撰《品茶要录》,极力称赞当时茶叶丰富,说使陆羽数位先生看见,必茫无主见,无所适从。我也说使黄儒先生看到今日的品种,在此之前的名茶就算不上惊奇。然而龙焙刚开始兴建,进贡数量很少,累增至元符年间,计有一万八千余斤,看起来比起初已增加数倍,然而还没有达到兴盛。如今已为四万七千一百斤有余了。此数见范逵所著《龙焙美成茶录》。范逵,茶官。白茶、胜雪为次等,它们的名目实在很多,今列于左,使喜爱茶事的人得以观看。

    贡新大观二年造[210] 试新政和二年造[211] 白茶宣和二年造[212]

    龙团胜雪宣和二年 御苑玉芽大观二年 万寿龙芽大观二年

    上林第一宣和二年 乙夜清供 承平雅玩

    龙凤英华 玉除清赏 启沃承恩

    雪英 云叶 蜀葵

    金钱宣和二年 玉华宣和二年 寸金宣和三年

    无比寿芽大观四年 万春银叶宣和二年 宜年宝玉

    玉清庆云 无疆寿龙 玉叶长春宣和四年

    瑞云翔龙绍圣二年[213] 长寿玉圭政和二年 兴国岩

    香口焙 上品拣芽绍兴二年[214] 新收拣芽

    太平嘉瑞政和二年 龙苑报春宣和四年 南山应瑞

    兴国岩拣芽 兴国岩小龙 兴国岩小凤以上号细色

    拣芽 小龙 小凤

    大龙 大凤以上号粗色

    又有琼林毓粹、浴雪呈祥、壑源拱秀、贡篚推先、价倍南金、旸谷先春、寿岩都胜、延平石乳、清白可鉴、风韵甚高,凡十色,皆宣和二年所制,越五岁省去[215]。

    【译文】

    贡新大观二年造 试新政和二年造 白茶宣和二年造

    龙团胜雪宣和二年 御苑玉芽大观二年 万寿龙芽大观二年

    上林第一宣和二年 乙夜清供 承平雅玩

    龙凤英华 玉除清赏 启沃承恩

    雪英 云叶 蜀葵

    金钱宣和二年 玉华宣和二年 寸金宣和三年

    无比寿芽大观四年 万春银叶宣和二年 宜年宝玉

    玉清庆云 无疆寿龙 玉叶长春宣和四年

    瑞云翔龙绍圣二年 长寿玉圭政和二年 兴国岩

    香口焙 上品拣芽绍兴二年 新收拣芽

    太平嘉瑞政和二年 龙苑报春宣和四年 南山应瑞

    兴国岩拣芽 兴国岩小龙 兴国岩小凤以上名号都为细色茶

    拣芽 小龙 小凤

    大龙 大凤以上名号都为粗色茶

    又有琼林毓粹、浴雪呈祥、壑源拱秀、贡篚推先、价倍南金、旸谷先春、寿岩都胜、延平石乳、清白可鉴、风韵甚高,共十种,都是宣和二年所制,过了五年就不再制造。

    右茶岁分十余纲[216],惟白茶与胜雪,自惊蛰前兴役[217],浃日乃成[218],飞骑疾驰,不出仲春[219],已至京师,号为头纲。玉芽以下,即先后以次发,逮贡足时,夏过半矣。欧阳公诗云[220]:“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盖异时如此,以今较昔,又为最早。因念草木之微,有瑰奇卓异[221],亦必逢时而后出,而况为士者哉?昔昌黎感二鸟之蒙采擢,而自悼其不如[222]。今蕃于是茶也,焉敢效昌黎之感[223],姑务自警而坚其守以待时而已[224]。

    【译文】

    上面所说的茶每年分十余纲,只有白茶与龙团胜雪,自惊蛰前就动工采制茶叶,十天制造完毕,快马奔驰,不出农历二月,已送至京师,称为头纲。御苑玉芽以下,且按先后次序进贡,等到进贡完成的时候,夏天已过半了。欧阳修诗写道:“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大概从前就是这样,以今天比较以前,又有比当时更早。因想细微如草木之类,有特别珍贵奇异之处,也必须遇上好时运而后才能脱颖而出,何况读书人啊?从前韩愈感慨二鸟仅仅羽毛奇异便得到举荐给皇帝的荣耀,而作《感二鸟赋》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之情。今天我做这本书,哪里敢仿效韩愈写作《感二鸟赋》去抒发感慨,姑且用它来自我警策保持自己的操守以等待时机而已。

    外焙

    石门 乳吉 香口

    右三焙,常后北苑五七日兴工。每日采茶蒸榨,以过黄悉送北苑并造[225]。

    【译文】

    外焙

    石门 乳吉 香口

    以上这三个外焙茶的地方,通常要比北苑晚五到七天开工。每天采摘茶叶、蒸制茶叶、榨出茶汁,以将茶叶过黄,然后全部送到北苑一起烘焙并制造。

    《北苑别录》[226]:先人作《茶录》[227],当贡品极盛之时,凡有四十余色。绍兴戊寅岁[228],克摄事北苑[229],阅近所贡皆仍旧[230]。其先后之序亦同,惟跻龙团胜雪于白茶之上[231],及无兴国岩小龙、小凤,盖建炎南渡[232],有旨罢贡三之一而省去之也。先人但著其名号,克今更写其形制[233],庶览之无遗恨焉。先是,壬子春[234],漕司再摄茶政[235],越十三载[236],乃复旧额,且用政和故事[237],补种茶二万株。政和周曹种三万株。此年益虔贡职[238],遂有创增之目。仍改京挺为大龙团,由是大龙多于大凤之数。凡此皆近事,或者犹未之知也。三月初吉[239],男克北苑寓舍书[240]。

    【译文】

    《北苑别录》记载:先父熊蕃作《宣和北苑贡茶录》,贡品达到鼎盛时,共有四十余种。绍兴二十八年,我在北苑负责茶事,看到近来所进贡的都依照旧制。它的先后次序也一样,只有龙团胜雪跻身白茶之上,却没有兴国岩小龙、小凤,大概宋室南渡以后,有旨令停止进贡三分之一而减免去掉了。先父熊蕃只记录其名号,我今天再刻画出它的形状规模,但愿这样使看到的人没有遗憾。在此以前,绍兴二年,福建转运使再整治茶叶政事,过了十三年,又恢复原来的额度,而且采用政和年间的旧例,补种茶树二万株政和周曹种三万株。此年更加恭谨地对待贡茶这件事,于是增加新品种的条目。仍改京挺为大龙团,因此大龙便多于大凤的数目。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不久的事情,或者还有不知道的。三月初的吉日,儿子熊克于北苑住所书写。

    贡新竹圈,银模,方一寸二分 试新同上

    龙团胜雪同上 白茶银圈,银模,径一寸五分

    御苑玉芽银圈,银模,径一寸五分 万寿龙芽同上

    上林第一方一寸二分 乙夜清供竹圈

    承平雅玩 龙凤英华

    玉除清赏 启沃承恩俱同上

    雪英横长一寸五分 云叶同上

    蜀葵径一寸五分 金钱银模,同上

    玉华银模,横长一寸五分 寸金竹圈,方一寸二分

    无比寿芽银模,竹圈,同上

    万春银叶银模,银圈,两尖径二寸二分

    宜年宝玉银圈,银模,直长三寸

    玉清青云方一寸八分

    无疆寿龙银模,竹圈,直长一寸

    玉叶长春竹圈,直长三寸六分

    瑞云翔龙银模,银圈,径二寸五分

    长寿玉圭银模,直长三寸

    兴国岩竹圈,方一寸二分 香口焙同上

    上品拣芽银模,银圈 新收拣芽银模,银圈,俱同上

    太平嘉瑞银圈,径一寸五分

    龙苑报香径一寸七分

    南山应瑞银模,银圈,方一寸八分

    兴国岩拣芽银模,径三寸

    小龙 小凤 大龙 大凤俱同上

    【译文】

    贡新竹圈,银模,方一寸二分 试新同上

    龙团胜雪同上 白茶银圈,银模,径一寸五分

    御苑玉芽银圈,银模,径一寸五分 万寿龙芽同上

    上林第一方一寸二分 乙夜清供竹圈

    承平雅玩 龙凤英华

    玉除清赏 启沃承恩俱同上

    雪英横长一寸五分 云叶同上

    蜀葵径一寸五分 金钱银模,同上

    玉华银模,横长一寸五分 寸金竹圈,方一寸二分

    无比寿芽银模,竹圈,同上

    万春银叶银模,银圈,两尖径二寸二分

    宜年宝玉银圈,银模,直长三寸

    玉清青云方一寸八分

    无疆寿龙银模,竹圈,直长一寸

    玉叶长春竹圈,直长三寸六分

    瑞云翔龙银模,银圈,径二寸五分

    长寿玉圭银模,直长三寸

    兴国岩竹圈,方一寸二分 香口焙同上

    上品拣芽银模,银圈 新收拣芽银模,银圈,俱同上

    太平嘉瑞银圈,径一寸五分

    龙苑报香径一寸七分

    南山应瑞银模,银圈,方一寸八分

    兴国岩拣芽银模,径三寸

    小龙 小凤 大龙 大凤俱同上

    北苑贡茶最盛,然前辈所录[241],止于庆历以上[242]。自元丰之密云龙、绍圣之瑞云翔龙相继挺出,制精于旧,而未有好事者记焉,但见于诗人句中。及大观以来,增创新,亦犹用拣芽。盖水芽至宣和始有,故龙团胜雪与白茶角立[243],岁充首贡[244],自御苑玉芽以下厥名实繁。先子观见时事[245],悉能记之,成编具存[246]。今闽中漕台所刊《茶录》[247],未备此书,庶几补其阙云。淳熙九年冬十二月四日[248],朝散郎行秘书郎国史编修官学士院权直熊克谨记[249]。

    【译文】

    北苑贡茶最为兴盛,然而前辈们所记录,止于庆历年间以前。自元丰年间的密云龙、绍圣年间的瑞云翔龙相继出现,制作比以前精致,而没有喜欢茶事的人记录,只见于诗人的诗句中。到大观年间以来,增设创制新的茶,也还用拣芽。大概水芽到宣和年间才有,因此龙团胜雪与白茶并立,每年最先进贡,自御苑玉芽以下它们的名目实在太多。先父看见当时的政事,全部记录了下来,编成的著作都还存在。今天福建转运司所刊《茶录》,没有见到先父的著作,希望能补其缺憾。淳熙九年冬十二月四日,朝散郎行秘书郎国史编修官学士院权直熊克谨记。

    北苑贡茶纲次

    细色第一纲

    龙焙贡新 水芽[250] 十二水[251] 十宿火[252] 正贡三十[253] 创添二十[254]

    【译文】

    北苑贡茶纲次

    细色第一纲

    龙焙贡新 水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三十 创添二十

    细色第二纲

    龙焙试新 水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创添五十

    【译文】

    细色第二纲

    龙焙试新 水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创添五十

    细色第三纲

    龙团胜雪 水芽 十六水 十二宿火 正贡三十 创添二十

    白茶 水芽 十六水 七宿火 正贡三十 续添五十 创添八十

    御苑玉芽 小芽 十二水 八宿火 正贡一百片

    万寿龙芽 小芽 十二水 八宿火 正贡一百片

    小林第一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乙夜清供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承平雅玩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龙凤英华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玉除清赏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启沃承恩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雪英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

    云叶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片

    蜀葵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片

    金钱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片

    寸金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

    【译文】

    细色第三纲

    龙团胜雪 水芽 十六水 十二宿火 正贡三十 创添二十

    白茶 水芽 十六水 七宿火 正贡三十 续添五十 创添八十

    御苑玉芽 小芽 十二水 八宿火 正贡一百片

    万寿龙芽 小芽 十二水 八宿火 正贡一百片

    小林第一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乙夜清供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承平雅玩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龙凤英华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玉除清赏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启沃承恩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

    雪英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

    云叶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片

    蜀葵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片

    金钱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片

    寸金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

    细色第四纲

    龙团胜雪 见前 正贡一百五十

    无比寿芽 小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五十 创添五十

    万寿银叶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四十片 创添六十片

    宜年宝玉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四十片 创添六十片

    玉清庆云 小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四十片 创添六十片

    无疆寿龙 小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四十片 创添六十片

    玉叶长春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片

    瑞云翔龙 小芽 十二水 九宿火 正贡一百片

    长寿玉圭 小芽 十二水 九宿火 正贡二百片

    兴国岩 中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七十

    香口焙 中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五十

    上品拣芽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片

    新收拣芽 中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六百片

    【译文】

    细色第四纲

    龙团胜雪 见前 正贡一百五十

    无比寿芽 小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五十 创添五十

    万寿银叶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四十片 创添六十片

    宜年宝玉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四十片 创添六十片

    玉清庆云 小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四十片 创添六十片

    无疆寿龙 小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四十片 创添六十片

    玉叶长春 小芽 十二水 七宿火 正贡一百片

    瑞云翔龙 小芽 十二水 九宿火 正贡一百片

    长寿玉圭 小芽 十二水 九宿火 正贡二百片

    兴国岩 中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七十

    香口焙 中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五十

    上品拣芽 小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一百片

    新收拣芽 中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六百片

    细色第五纲

    太平嘉瑞 小芽 十二水 九宿火 正贡三百片

    龙苑报春 小芽 十二水 九宿火 正贡六十片 创添六十片

    南山应瑞 小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六十 创添六十

    兴国岩拣芽 中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五百十片

    兴国岩小龙 中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七百五片

    兴国岩小凤 中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五十片

    先春两色[255]

    太平嘉瑞 同前 正贡二百片

    长寿玉圭 同前 正贡二百片

    【译文】

    细色第五纲

    太平嘉瑞 小芽 十二水 九宿火 正贡三百片

    龙苑报春 小芽 十二水 九宿火 正贡六十片 创添六十片

    南山应瑞 小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六十 创添六十

    兴国岩拣芽 中芽 十二水 十宿火 正贡五百十片

    兴国岩小龙 中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七百五片

    兴国岩小凤 中芽 十二水 十五宿火 正贡五十片

    先春两色

    太平嘉瑞 同前 正贡二百片

    长寿玉圭 同前 正贡二百片

    续入额四色

    御苑玉芽 同前 正贡一百片

    万寿龙芽 同前 正贡一百片

    无比寿芽 同前 正贡一百片

    瑞云翔龙 同前 正贡一百片

    【译文】

    后续补入定额四种

    御苑玉芽 同前 正贡一百片

    万寿龙芽 同前 正贡一百片

    无比寿芽 同前 正贡一百片

    瑞云翔龙 同前 正贡一百片

    粗色第一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256],一千二百片,六水,十宿火。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四水,十五宿火。

    增添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

    建宁府附发小龙茶,八百四十片。

    【译文】

    粗色第一纲

    正贡

    不添加香料的上品拣芽小龙茶,一千二百片,六水,十宿火。

    添加香料的小龙茶,七百片,四水,十五宿火。

    增添

    不添加香料的上品拣芽小龙茶,一千二百片。

    添加香料的小龙茶,七百片。

    建宁府附发的小龙茶,八百四十片。

    粗色第二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四十片。

    入脑子小龙,六百七十二片。

    入脑子小凤,一千三百四十片,四水,十五宿火。

    入脑子大龙,七百二十片,二水,十五宿火。

    入脑子大凤,七百二十片,二水,十五宿火。

    增添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

    建宁府附发小凤茶,一千三百片。

    【译文】

    粗色第二纲

    正贡

    不添加香料的上品拣芽小龙茶,六百四十片。

    添加香料的小龙茶,六百七十二片。

    添加香料的小凤茶,一千三百四十片,四水,十五宿火。

    添加香料的大龙茶,七百二十片,二水,十五宿火。

    添加香料的大凤茶,七百二十片,二水,十五宿火。

    增添

    不添加香料的上品拣芽小龙茶,一千二百片。

    添加香料的小龙茶,七百片。

    建宁府附发小凤茶,一千三百片。

    粗色第三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四十片。

    入脑子小龙,六百四十片。

    入脑子小凤,六百七十二片。

    入脑子大龙,一千八百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八百片。

    增添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

    建宁府附发大龙茶,四百片;大凤茶,四百片。

    【译文】

    粗色第三纲

    正贡

    不添加香料的上品拣芽小龙茶,六百四十片。

    添加香料的小龙茶,六百四十片。

    添加香料的小凤茶,六百七十二片。

    添加香料的大龙茶,一千八百片。

    添加香料的大凤茶,一千八百片。

    增添

    不添加香料的上品拣芽小龙茶,一千二百片。

    添加香料的小龙茶,七百片。

    建宁府附发大龙茶,四百片;大凤茶,四百片。

    粗色第四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片。

    入脑子小龙,三百三十六片。

    入脑子小凤,三百三十六片。

    入脑子大龙,一千二百四十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二百四十片。

    建宁府附发大龙茶,四百片;大凤茶,四百片。

    【译文】

    粗色第四纲

    正贡

    不添加香料的上品拣芽小龙茶,六百片。

    添加香料的小龙茶,三百三十六片。

    添加香料的小凤茶,三百三十六片。

    添加香料的大龙茶,一千二百四十片。

    添加香料的大凤茶,一千二百四十片。

    建宁府附发的大龙茶,四百片;大凤茶,四百片。

    粗色第五纲

    正贡

    入脑子大龙,一千三百六十八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三百六十八片。

    京铤改造大龙,一千六百片。

    建宁府附发大龙茶,八百片;大凤茶,八百片。

    【译文】

    粗色第五纲

    正贡

    添加香料的大龙茶,一千三百六十八片。

    添加香料的大凤茶,一千三百六十八片。

    京铤改造的大龙茶,一千六百片。

    建宁府附发大龙茶,八百片;大凤茶,八百片。

    粗色第六纲

    正贡

    入脑子大龙,一千三百六十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三百六十片。

    京铤改造大龙,一千六百片。

    建宁府附发大龙茶,八百片;大凤茶,八百片;又京铤改造大龙,一千二百片。

    【译文】

    粗色第六纲

    正贡

    添加香料的大龙茶,一千三百六十片。

    添加香料的大凤茶,一千三百六十片。

    京铤改造的大龙茶,一千六百片。

    建宁府附发大龙茶,八百片;大凤茶,八百片;又京铤改造的大龙茶,一千二百片。

    粗色第七纲

    正贡

    入脑子大龙,一千二百四十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二百四十片。

    京铤改造大龙,二千三百二十片。

    建宁府附发大龙茶,二百四十片;大凤茶,二百四十片;又京铤改造大龙,四百八十片。

    【译文】

    粗色第七纲

    正贡

    添加香料的大龙茶,一千二百四十片。

    添加香料的大凤茶,一千二百四十片。

    京铤改造的大龙茶,二千三百二十片。

    建宁府附发的大龙茶,二百四十片;大凤茶,二百四十片;又京铤改造的大龙茶,四百八十片。

    细色五纲

    贡新为最上,后开焙十日入贡。龙团为最精,而建人有直四万钱之语[257]。夫茶之入贡,圈以箬叶,内以黄斗[258],盛以花箱[259],护以重篚[260],花箱内外又有黄罗幕之[261],可谓什袭之珍矣[262]。

    【译文】

    细色五纲

    贡新为最上,延后十日开始采茶进贡。龙团胜雪最为精致,建安人有“直四万钱”的说法。茶作为贡品进献,包以箬竹叶,放入黄斗之中,再用花箱装盛,外面护以重篚,花箱内外又有黄色罗纱覆盖,可以说是郑重珍藏了。

    粗色七纲

    拣芽以四十饼为角[263],小龙凤以二十饼为角,大龙凤以八饼为角。圈以箬叶,束以红缕,包以红纸,缄以蒨绫[264]。惟拣芽俱以黄焉。

    【译文】

    粗色七纲

    拣芽茶以四十饼为一角,小龙凤茶以二十饼为一角,大龙凤茶以八饼为一角。用箬竹叶环绕,用红线扎束,用红纸包裹,用绛色的绫罗封好。只有拣芽茶都用黄色。

    《金史》: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265]。世宗大定十六年[266],以多私贩,乃定香茶罪赏格[267]。章宗承安三年[268],命设官制之[269]。以尚书省令史往河南视官造者[270],不尝其味,但采民言谓为温桑,实非茶也,还即白。上以为不干[271],杖七十,罢之。四年三月,于淄、密、宁海、蔡州各置一坊造茶[272]。照南方例,每斤为袋,直六百文。后令每袋减三百文。五年春,罢造茶之坊。六年,河南茶树槁者,命补植之。十一月,尚书省奏禁茶,遂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273]。七年,更定食茶制。八年,言事者以止可以盐易茶[274]。省臣以为所易不广[275],兼以杂物博易[276]。

    【译文】

    脱脱《金史》记载:茶除宋人每年供给的以外,都在宋朝边界的专卖场贸易。金世宗大定十六年,由于私贩很多,于是又制定香茶罪赏格。金章宗承安三年,命令设置官府制造茶叶。派尚书省令史到河南视察官府生产的茶叶,由于他没有亲自品尝味道,只听百姓说是温桑,实际上不是茶,回来后就禀告。皇上认为他不称职,杖七十下,罢免了他。四年三月,在淄州、密州、宁海、蔡州各设置一个作坊,制造新茶。按照南方的惯例,每斤为一袋,价值六百文。后来命令每袋减至三百文。五年春,撤销造茶的作坊。六年,河南茶树枯槁的,命令补栽。十一月,尚书省上奏禁止饮茶,于是命令七品以上官员,其家才准饮茶,但仍不准赠送奉献。七年,另外制定食用茶的法令。八年,谏官认为只有盐可换取茶叶。行省长官认为用来交换的东西不多,于是上奏兼用杂物交易。

    宣宗元光二年[277],省臣以茶非饮食之急,今河南、陕西凡五十余郡,郡日食茶率二十袋,直银二两,是一岁之中,妄费民间三十余万也。奈何以吾有用之货而资敌乎[278]?乃制亲王、公主及现任五品以上官,素蓄存者存之;禁不得买馈,余人并禁之。犯者徒五年[279],告者赏宝泉一万贯[280]。

    【译文】

    金宣宗元光二年,行省的长官认为茶不是饮食所急需的,如今河南、陕西总共五十多郡,每郡平均每天吃茶二十袋,每袋值银二两,这样一年之中,浪费民间三十多万两白银。怎么能把我有用的东西拿去资助敌人呢?于是制定法令,亲王、公主及现任五品以上官,平常蓄积的可以保存;禁止出售和赠送,其他人一并禁止。违犯者判处五年徒刑,告发者赏钱币一万贯。

    《元史》[281]:本朝茶课[282],由约而博[283],大率因宋之旧而为之制焉。至元六年[284],始以兴元交钞[285]。同知运使白赓言[286],初榷成都茶课。十三年,江南平[287],左丞吕文焕首以主茶税为言[288],以宋会五十贯准中统钞一贯[289]。次年,定长引、短引[290]。是岁,征一千二百余锭。十七年[291],置榷茶都转运使司于江州路[292],总江淮、荆湖、福广之税[293],而遂除长引,专用短引。二十一年,免食茶税以益正税[294]。二十三年,以李起南言[295],增引税为五贯[296]。二十六年,丞相桑哥增为一十贯[297]。延祐五年[298],用江西茶运副法忽鲁丁言[299],减引添钱[300],每引再增为一十二两五钱。次年,课额遂增为二十八万九千二百一十一锭矣[301]。天历己巳[302],罢榷司而归诸州县,其岁征之数,盖与延祐同。至顺之后[303],无籍可考。他如范殿帅茶[304],西番大叶茶[305],建宁茶[306],亦无从知其始末,故皆不著。

    【译文】

    宋濂等《元史》记载:本朝的茶税,由简约而变得广博,大都因袭宋朝旧例而形成的制度。至元六年,开始使用元交钞。同知运使白赓建议,开始征收成都茶税。至元十三年,平定南宋,采用左丞相吕文焕为首主张茶叶税收的建议,以南宋会子五十贯折价中统钞一贯。第二年制定长引、短引。这一年,征收一千二百余锭。十七年,设立榷茶都转运使司于江州路,统管江淮、荆湖、福广的茶税,于是废除长引,专用短引。二十一年,免食茶税以增加正税。二十三年,以李起南的建议,每引茶税增加为五贯。二十六年,丞相桑哥将每引茶税增加为十贯。延祐五年,采用江西茶运副使法忽鲁丁的建议,建立减引添钱之法,每引再增税为十二两五钱。第二年,赋税的数额于是增为二十八万九千二百一十一锭了。天历二年,废除榷茶都转运使司而归于各个州县,其中每年征收的数额,大概与延祐年间相同。至顺年间以后,没有经籍可以考证。其他如范殿帅茶,西番大叶茶,建宁茶,也无法知道它的始末,因此都不著录。

    《明会典》[307]:陕西置茶马司四[308]:河州、洮州、西宁、甘州[309],各司并赴徽州茶引所批验[310],每岁差御史一员巡茶马[311]。

    【译文】

    《明会典》记载:陕西行都司在河州、洮州、西宁、甘州设置四所茶马司,各茶马司一并前往徽州批验茶引所检验,每年派一名御史巡视茶马贸易。

    明洪武间[312],差行人一员[313],赍榜文于行茶所在悬示以肃禁[314]。永乐十三年[315],差御史三员,巡督茶马[316]。正统十四年[317],停止茶马金牌[318],遣行人四员巡察。景泰二年[319],令川、陕布政司各委官巡视[320],罢差行人。四年,复差行人。成化三年[321],奏准每年定差御史一员陕西巡茶。十一年,令取回御史,仍差行人。十四年,奏准定差御史一员,专理茶马,每岁一代,遂为定例。弘治十六年[322],取回御史,凡一应茶法,悉听督理马政都御史兼理[323]。十七年,令陕西每年于按察司拣宪臣一员驻洮[324],巡禁私茶[325];一年满日,择一员交代[326]。正德二年[327],仍差巡茶御史一员兼理马政。

    【译文】

    明洪武年间,派一名行人司行人,送榜文于茶肆所在悬贴告示以严正禁止私茶交易。永乐十三年,派三名御史,巡视督察茶马贸易。正统十四年,不再发放茶马金牌,派遣四名行人司行人巡视察访。景泰二年,诏令四川、陕西布政司各自委派官员巡行视察,停止派遣行人司行人。景泰四年,重新派遣行人司行人。成化三年,奏请皇帝批准每年固定派遣一名御史到陕西监督茶叶交易。成化十一年,命令撤回御史,仍旧派遣行人司行人。成化十四年,奏请皇帝批准固定派遣一名御史,专门管理茶马贸易,每年一更替,于是成为定例。弘治十六年,撤回御史,凡是一切关于茶的政策,全部听从监督治理的马政都御史兼理。弘治十七年,命令陕西每年于按察司选派一名按察司使驻扎洮州,巡查禁止私自贩卖茶;到满一年的日子,选择一名按察司使移交。正德二年,仍派一名巡茶御史兼理马政。

    光禄寺衙门[328],每岁福建等处解纳茶叶一万五千斤[329],先春等茶芽三千八百七十八斤,收充茶饭等用[330]。

    【译文】

    光禄寺衙门,每年从福建等地解送缴纳茶叶一万五千斤,先春等茶芽三千八百七十八斤,以满足饮食等用。

    《博物典汇》云[331]:本朝捐茶利予民[332],而不利其入。凡前代所设榷务、贴射、交引、茶由诸种名色[333],今皆无之,惟于四川置茶马司四所,于关津要害置数批验茶引所而已[334]。及每年遣行人于行茶地方,张挂榜文,俾民知禁。又于西番入贡[335],为之禁限[336],每人许其顺带有定数[337],所以然者,非为私奉,盖欲资外国之马,以为边境之备焉耳[338]。

    【译文】

    黄道周《博物典汇》记载:本朝捐茶利给予百姓,而不把茶利列为其收入。凡是前代所设榷货务、贴射法、交引、茶由各种名目,如今都没有,只是在四川设置四所茶马司,在水陆要道的关卡设置几个批验茶引所而已。每年派遣行人司行人到地方茶肆,张挂官府的文告,使百姓知道禁令。又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向朝廷进献贡品时,为了限制,每人准许顺便捎带有规定的数目,所以这样,不是为私自进献,大概是想买外国的良马,作为边境的防备而已。

    洪武五年,户部言[339]:四川产巴茶凡四百四十七处[340],茶户三百一十五,宜依定制,每茶十株官取其一。岁计得茶一万九千二百八十斤,令有司贮,候西番易马[341]。从之。至三十一年,置成都、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司茶仓四所[342],命四川布政司移文天全六番招讨司[343],将岁收茶课[344],仍收碉门茶课司[345],余地方就送新仓收贮,听商人交易及与西番易马[346]。茶课岁额五万余斤,每百加耗六斤[347],商茶岁中率八十斤[348],令商运卖,官取其半易马。纳马番族洮州三十,河州四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