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西南联大诗词课最新章节!

    /浦江清/

    南朝传统乐府

    文学分二种:(一)民间文学;(二)文人文学。民间文学的影响很大。外国文学以言语为主体,中国文学以文字为主体。中国文字与言语之间有一点距离,从来如此。中国文学以文字为工具,唯民间文学与言语较亲近。现在觉得近言语的白话文学的地位很高。(参看胡适之《白话文学史》。)

    五胡之乱,乐谱乐器散亡,乐工凋谢,故汉乐府失传。例如汉“鼓吹曲”《铙歌十八首》有名乐歌,历魏、吴、晋、宋,都改了名字,乐谱看起来也全改了,其中例如宋有《上邪曲》,名字未改,但今人不能句读,声辞相杂,其后且并此而无之。

    自汉以来的乐府书很多,只有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独存(载《四部丛刊》)。诗是文人作的,然诗的来源在乐府里是活的,比较有价值。《乐府诗集》的重要性不下《文选》。

    《乐府诗集》虽然收辑了许多南朝乃至唐的作品,以题目的相合,一一附于汉《铙歌》之下,实际上这种诗只是五言诗,不是乐府,只是用汉《铙歌》的题目而已,声调内容完全不同。汉《铙歌》是杂言,而这种诗是整齐五言,而且大都是新体诗、律诗,内容亦有大的变更。如《巫山高》,汉《铙歌》原是远望思归之意,而王融、梁元帝、范云、陈后主这些人都做了楚襄神女的题目,完全无关了。如王融的《巫山高》“想像巫山高,薄暮阳台曲”,用襄王神女故事。又如《临高台》,魏文帝一首,尚是乐府,其后如谢朓、王融、梁简文帝、沈约、陈后主等,都离开汉乐府甚远,风格迥然不同,只是五言诗了。郭茂倩亦采之在《乐府诗集》内,但非继承汉乐府的。

    仿古乐府,另制新调新词者甚多,作者多系著名文人。例如谢朓《齐随王鼓吹曲十首》,文学价值极高。

    南北朝此类乐府不是民歌,直至南朝迁至南方,才有民歌。

    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材料都见于《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卷五十五“清商曲辞”部分。

    以地域分:(一)吴声歌曲;(二)西曲歌。方言、音节固然不同,内容亦稍异,都是恋歌性质。别有民间祀神之曲,今略。

    (一)吴声歌曲

    吴声歌曲,江苏、安徽一带的民歌。《宋书·乐志》曰:“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地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今举其尤著者:

    1.《子夜歌》 《宋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又云:“晋孝武太元中(东晋)琅邪[18]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则是此时以前人作。《子夜歌》大部分是情歌,很好。它影响到李白。后从此又出《子夜四时歌》(李白亦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也都是恋歌,表达欢情。(并且疑心有男女对唱之歌在内,如《乐府诗集》所录《子夜歌》前几首是。)《子夜四时歌》犹今之“四季相思”一类小调。《大子夜歌》竟是《子夜歌》的总引。

    《子夜歌》大都是五言四句,类唐代五绝。先有律诗后有绝句,此说非。此即绝句。

    2.《懊侬歌》 《古今乐录》曰:“《懊侬歌》者,晋石崇、绿珠所作,惟《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东晋安帝)隆安初民间讹谣之曲。”说石崇、绿珠作,非。皆东晋民歌。

    《懊侬歌》表达的是怨的哀情,是决绝的;与《子夜歌》的欢情不同。

    3.《华山畿》 《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讲《孔雀东南飞》时提到南徐书生思华山女子成疾,吞食恋人之物而死,棺木过女子家门,女子棺前唱:“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最终二人合葬的故事。宋少帝时之事,可知是民歌。与此故事无关的亦有几首,也是哀情的。据说是由《懊侬歌》变来的。

    4.《读曲歌》 《宋书·乐志》曰:“《读曲歌》者,民间为彭城王义康所作也。”此起源说不可信,要么亦是民间恋歌。《乐府诗集》载有八十九首,写别离伤感的。

    (二)西曲歌

    《乐府诗集》曰:“《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歌产生在今湖北、江西一带。

    “吴声歌曲”言欢情多,声调宛转,不带舞;“西曲歌”言别离多,声调哀远,有带舞者。

    1.《乌夜啼》 《唐书·乐志》[19]曰:“《乌夜啼》者,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其实不然,亦是民间恋歌。

    2.《估客乐》 相传齐武帝创作。大概是男子出去经商,或歌男子行旅,或歌女子愁思。今所有南朝此乐词甚少,且不佳。元微之有《估客乐》名篇。

    3.《襄阳乐》 相传宋随王诞所作。“诞……为雍州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旧舞十六人,梁八人。”其实大部是民间小调。

    4.《江陵乐》 亦旧舞十六人,梁八人。

    在《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之外,还有一首《西洲曲》。《乐府诗集》卷七十二,放在《别离曲》与《荆州乐》之间,属“杂曲歌辞”。《乐府诗集》作古辞,无名氏作。《玉台新咏》入江淹诗,《古诗源》误作梁武帝,不知何据,或认为梁武帝时乐府欤?

    今按:《乐府诗集》又有温庭筠一首,有“遥见武昌楼”语,又有“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平。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可见其地。

    《西曲歌》中有《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估客乐》《襄阳乐》《三洲》《襄阳踏铜蹄》[20]《采桑度》《江陵乐》等,皆荆、郢、樊、邓之间伎曲,亦多半是舞曲。

    《西洲曲》与《西曲歌》有关,或即《石城乐》《三洲》之变,文人拟民间乐府歌辞而作,为南朝新声乐府之结晶名。题材是爱情与离别,是江南江北水道相通,池塘采莲。

    《乐府诗集·石城乐》云“石城在竟陵”,郡治今湖北天门县[21]西北,在武昌、江陵之间。

    《西洲曲》首二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梅是爱的象征。《诗经·召南·摽有梅》,言女子婚嫁事,梅=媒。《子夜四时歌·春歌》:“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花春色赠人表友爱,与折柳赠别相同。

    或云其爱人名字内有“梅”字,故曰“忆梅”,而折梅寄之。此则乐府随人推测其意耳。其中隐约有人,写得朦胧,有朦胧的美。诗的隐与显,诗中不必有清楚的故事,有故事,不必清楚。并且此类拟舞曲之歌辞,若有情节者更妙。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两桨,《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莫愁乐》,湖北调。南京之莫愁湖因石头城而误。“西曲歌”实为楚辞之遗。东飞伯劳西飞燕,伯劳,鸟名。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怜爱,爱怜之怜。《子夜歌》:“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谓私情、幽期也,不能公开的爱情。《西曲歌》中又有《江南弄》,其中有《采莲曲》。“南塘秋”,秋,新鲜句法,诗的意境;“莲花过人头”,入画。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古诗“置书怀袖中”,彻底,相思。

    此曲先写男忆女,中写女忆男,结末男女互相忆。或曰,西洲是女子所居,在江北,男子在江南,故曰“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风往北吹。

    《西曲歌》原词多五言四句,《西洲曲》则连章也。用了连锁、顶真、续麻等修辞手法。

    (三)结论

    1.民歌皆无名氏作,并非一人作一诗,乃口唱流变而成,一类歌曲愈唱愈多。代表新的民歌,在文学史上有价值、有地位。

    2.歌者不通文墨,不是从字上来的文学,是活的,考究其声音,故得尽双关字之妙。如“芙蓉”为“夫容”;“莲”为“怜”;“藕”为“耦”[22];“丝”为“思”;布匹之“匹”借作匹偶之“匹”;吴声歌曲“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衔碑不得语”即“衔悲不得语”。只要声音相通便可用。苏东坡有仿吴歌诗曰:“莲子劈开须见薏,楸枰著尽更无棋。破衫却有重缝处,一饭何曾忘却匙。”语出双关,即心心相印,后会无期。“缝”即“逢”,“匙”即“时”。

    3.影响到文人、帝王,于是产生新乐府。且帝王喜以此种民歌被之管弦,即作为乐府,所以得保存歌辞到今日。帝王等仿作,又影响到唐诗,李、杜、元、白皆受其影响。

    4.依旧流布于民间,为唐人绝句及晚唐五代小令之先声。

    南朝新乐府

    帝王弃长安、洛阳南迁后,南朝除传统的乐府外,别有新乐府,显然是受上述南方民歌的影响。中国以前的乐府,无论其音调来自南方与否,总在北方制作,现在因建都南方,受了南方小调的影响,音节萎靡了。以前的乐府内容,大都是战争、游猎、游宴等,现在只有唯一的题材是儿女。

    新乐府是帝王教乐工创作。王,如宋时作《碧玉歌》的汝南王,作《襄阳乐》的随王、临川王义庆等。

    帝,如梁代三帝————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陈后主。

    梁武帝作《子夜四时歌》七首、《襄阳蹋铜蹄》三曲、《江南弄》七首、《河中之水歌》。都很有名。其子萧纲、萧统均和之。

    梁简文帝作《乌夜啼》、《乌栖曲》四首、《江南弄》,实从民间而来,如汉武帝采民歌作乐府一样。

    梁元帝作《乌栖曲》六首、《江南弄》。

    陈后主作《乌栖曲》《估客乐》《三洲歌》《三妇艳词》《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黄鹂留》《金钗两鬓垂》。乐府歌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