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歪掰的历史最新章节!

    宁乡黄材镇这个地方,不得不说,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这里经常一不小心就有商代的青铜器出土。

    从记载上看,这次也是在当地农民耕种的过程中,一锄头干出来的。

    当然这个记载相对于姜家三兄弟挖红薯发现四羊方尊的段子比较可靠,因为那是解放后的事情了。

    1959年,湖南宁乡县黄材乡——那个时候还叫做“乡”,后来才改为了“镇”——的一位农民上山开荒种地,一锄头下来就挖到了在这里沉睡多年的青铜人面鼎。当然了,本地的农夫嘛,把人面鼎挖出来以后,他也不知道这件从没见过的东西是什么,更没意识到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为了携带方便,他挥起锄头就砸,愣是把人面方鼎砸成了十几块碎片。然后,他把青铜碎片装在箩筐里,带回了家,再然后,把它当作废铜卖给了当地的废铜收购店。

    我勒个去!

    还记得吧,四羊方尊,是被日本战机炸碎的。

    感情这里出土的青铜器,都要经历一个五马分尸再涅盘重生的过程。

    还算好,没过多久,宁乡发现了人面鼎的消息传到了湖南省博物馆,段天鸣的不知道第几个前任——这里说的“前任”并不是电影里的那意思——馆里急忙派人前往,得知此鼎的碎片已经随同其他废铜一起打包,运到了长沙。

    工作人员紧追不舍,当然要紧追啊,人脸鼎,全世界就一件啊!万一被长沙某电线厂什么的给回收,扔进炉子里重炼就完蛋了!

    他们一查,知道此鼎碎片很可能在长沙市湖南省物资局毛家桥废铜收购中心的仓库里。经过交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入了毛家桥仓库,里面是堆积如山的废铜,有的还是刚从各地运来的未打开的包裹。

    物资仓库的管理员们一脸嬉笑:您各位请吧,有什么看得上的尽管拿,别客气。

    物资局的人不愿意帮忙。

    博物馆那伙人只好不怕困难,不辞劳苦,自己动手,终于在如山的废铜堆中,找到了10块人面鼎碎片。经过拼合,发现方鼎尚缺底部和一个足,他们只好回过头去再找废铜,顺着废铜的收购转运路线,终于在离长沙不远的株洲废铜仓库中寻找到了。

    我估计在这些人的心中,那个挥舞锄头的农民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经过专家的精心修复后,人面鼎碎片变成了珍贵的国宝,再现了昔日的辉煌!人们今天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当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如果去迟了一步,它就被当作废铜投入了熔炉,化作了铜液,一件三千多年前的世界级重宝,就将因此而与世永诀。

    虽然按照段天鸣的分析,这个“人面”实在是杀气腾腾,但是这鼎的内壁上居然刻着“大禾”二字,所以考古界也叫它“大禾方鼎”。

    主流的观点认为,这东西甭管煮什么,反正四只脚,祭器嘛,应该就是用来向神祗祷告,乞求水稻丰收的。

    段天鸣是非主流。

    咱先来看看技术参数,待会儿再说他的疑虑。

    人面青铜大禾方鼎,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身体为矩形,口稍大于底部。立耳、深腹、四足为柱状直足。颜色青绿,晶莹如玉。经过化学分析,它的合金成分为:铜占76.06%,锡占12.66%,铅占11.94%。

    铅含量这么高,就算是炖牛肉,那也不是拿给人吃的。

    因为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器,而且都是王室级超分量的东西,所以呢,考古学界对宁乡黄材镇一直搞不太明白。

    要知道这个地方已经超越国界了,应该是进入到了南伯侯鄂崇禹,或者说古楚国的地盘。

    那怎么会搞出来这么多河南王族的东西?

    不仅是东西多,这里还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的“炭河古城”,讲是讲“古城”,三千多年过去了,还有个毛线,充其量也就是发现了一些房屋和土墙地基的残留印痕罢了。

    表示这里曾经有过建筑文明的一个村落。

    当然了,自从卷一四羊方尊的案子出来之后,大家也就知道了,这个所谓的炭河古城,其实就是姜子牙的一支私人亲兵,押送着纣王魂魄到了这里。

    那这些个上品的青铜器,或者其他的文物啥的,也就很好解释了。

    所以段天鸣认为,这个人面鼎,没那么简单。

    再加上,现如今又冒出来了一个同样是商代晚期的陶制人面鬲。

    “你们好好看看这张脸。”段天鸣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了展示台上的大禾方鼎,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瞅着。

    大禾方鼎的四面各浮雕了一个大而醒目的人面做主题纹饰。

    人脸很宽,而且圆而显方,双耳肥大,颧骨凸起,长得倒是跟我挺像的。

    双唇紧闭突出,表情严肃,或者说没有表情。

    青铜人面鼎的“立耳”——也就是锅顶端边缘向上突起的那俩个环柱,可以用来供人提握的部位,还有深腹、柱足,以及耳侧缘都有简化夔纹,腹饰人面,耳部下有手爪。足上饰餮纹,下有四道弦纹,腹隅及足上部有扉。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段天鸣给大家看了半天的展品,手举着手机有些发酸。

    “好像是有些不太和谐,但又说不上来是什么。”王球儿喃喃的说。

    “你们站在现在的审美角度来看,倘若是我拿着相机或者手机给你们拍照的话,不管是风采照还是证件照,你觉得我把你们的脸拍成这样合格吗?”段天鸣提示道。

    这样说,大家就都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这是一张“断头照”。

    我们单位以前有个小姑娘,趴在前台搞接待做行政的,每次单位有什么活动的时候,丫就自告奋勇地扛着相机拍照。

    其实根本就不专业。

    手抖、逆光、对焦错误,这些我就不去说了。

    就算是一个领导杵在主席台不动,站在那儿演讲,丫也能给你拍成一个照片的顶边只能看到领导前额的来。

    每次我就骂她:领导的头发哪儿去了?

    这种,就叫做“断头照”。

    “古代人没有现在这么乱搞的,尤其是艺术。”段天鸣补充说,“壁画、器物涂漆、雕刻、浮雕、铸造,等等这些,不可能这样乱来。特别是人物,一定要求表现完整。”

    就拿人头来说,要么,你头上的发髻要表现出来,要么,你戴的帽子、王冠要表现出来。

    或者就算你剃成一光头,那么光头,也要表现完整才行。

    你别说人了,就算是牛头、羊头、猪头,古代人的绘画和雕刻,哪一个不是完整表现?

    只有一种情况的脸,它是不带头顶的。

    那就是面具。

    比方说卷六,咱们说到的古蜀国青铜面具,这玩意儿戴脸上的,当然不用包着脑袋,那你无须设计头顶。

    可这鼎和鬲的上面,不至于也浮雕的是一面具吧?

    雕啥煮啥!

    古代人吃饱了没事儿,做一面具,木头的也好,青铜的也行,搁进青铜鼎或者陶鬲里,加上一大缸水,放上酱油,撒点儿盐,再来点儿萝卜,架火,一煮?

    你吃啊?

    “之前我看你们买的这个鬲,上面那张人脸,虽然跟大禾方鼎上面的脸型不一样,”段天鸣说,“你们那个显得瘦一些,是鸭蛋脸。但是它们这个‘断头脸’的特征是一样的。我觉得吧,这一点并不是巧合,而是包含了一些商代晚期,或者说西周初年,某些神秘人物煮人头的工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