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最新章节!

万事万物万理万化都是它所裁成的,它是“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上传》)的全能全智。

    这样的一个存在当然就是神。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上传》)

    道即是易,易即是神。

    就这样辩证法一变而与形而上学妥协,再变而与宗教妥协。绝对的愈见绝对化了,相对的只是由他的仁义的性情表示出来的盛德大业。

    只是这一着————肯定宗教————还看不出儒家的苦心,还要更进一步。

    宗教肯定下去了,有了宗教便不能不有教主————其实是有了教主然后才有宗教。这教主是怎么样的人呢?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乾》九五)的“大人”了。这样的大人便是圣人,是应该奄有天下的。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彖上传·观》)

    “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系辞上传》)

    “圣人之大宝曰位。”(《系辞下传》)

    这位诞登大宝的圣人————大人,与《易经》上的大人稍微不同,《易经》上的大人是物质上的贵族,这儿的大人是精神上的贵族,这样的贵族才配做人主与教主。在这儿政教合一的原始政体才合理化了,这正是士大夫阶级的哲学。更明白地说,就是因为士大夫阶级做了统治者,所以不能不找出这一番道理来作自己的根据。

    一切都得着根据了,一切都合理化了。

    但这个秘密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补注2〕 的。这应该把他神化起来,圣化起来。古人的迷信尽管是迷信,然而有用是多么有用。所以

    (一)神道设教

    “天生神物,圣人则之。”(《系辞上传》)

    (二)鬼神的肯定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同上)

    (三)享祀的肯定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同上)

    (四)卜筮的肯定

    “探颐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同上)

    就这样在原始人是自然发生的宗教的骗局,到这儿竟成为有意识的愚民政策。

    第三节 折衷主义的伦理

    相对的绝对成为绝对的绝对,所以相对的相对也成为绝对的相对。相对物间的推移转变完全停止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定矣。”(《系辞上传》)

    “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彖下传·家人》)

    “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系辞上传》)

    就这样阶级便固定下去了。但是你怎样能够把它固定下去呢?自然是变动着的,人事也是变动着的,你就要想它固定,单是一片的祈愿是不能够成功的。

    在这儿《易经》的中行之道便不能不强调起来了。就是一切的事情都要无过无不及。在上的不妨迁就一下,在下的应该顺从。多的不妨施舍一点,少的应该安分守己。

    “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踪)也。”(《彖上传·谦》)

    自然现象的盈亏是无意识的,自然法则的或亏或益也是无意识的。人道的盈谦是有意识的,人的好恶也是有意识的。假使人道真真是顺着自然的法则,那当然只有使盈者早亏,而谦者(不足者)早益。然而《易传》作者的意思不是这样。他晓得盈者是要亏的,但他叫他提防,要客气,要谦虚,虽然是盈,要装出一个不盈的样子,以免遭人忌恶而受自然淘汰。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系辞下传》)

    不错,危者的确有安的时候,亡者的确有存的时候,乱者的确有治的时候;就是被否定的一面,的确有否定其否定的时候;同时也就是被肯定的一面,的确也有否定其肯定的时候。这是天道————自然法则。假使顺着自然法则,那是只好叫肯定者早被否定,而被否定者早否定其否定。就是使一时的平衡状态早早打破,使社会发展到更高的一个阶段,达到一个更高的平衡。然而《易传》作者的理想不然,他想一平不陂,永远到底。他教人在和平的时候要不忘记你的敌人,就是在治安的时候要不忘记扰乱平衡的乱党。这再进一步当然就是屠杀主义了。一个人为要安身,为要保全地位,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呢?

    “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彖下传·节》)

    不错,自然界是有节度,是按部就班的前进的。但它的节度并不是走到半途不走。它不曾叫寒天少走几天,或者暑天少起几度,树木少吸些肥料,雷火少烧些山林。然在《易传》作者看起来,自然的节度却变成无原则的节省。结果是产业不能发达,不仅伤了财,而且害了民。

    总之儒家的实践伦理由一个中字可以包括,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允执厥中”,除在《易传》以外要找证明实在举不胜举。

    《中庸》一篇全部都是这个道理。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

    无过无不及,无不足无有余,得过且过,平平凡凡,这就是所谓中庸之道了。

    《大学》的 矩之道也就是这个样子。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这是多么完善的一个折衷主义、改良主义、机会主义的标本哟!

    这在《易传》上表现成几个公式:

    (一)折衷主义

    “各正性命,保合太和。”(《象上传·乾》)

    (二)改良主义

    “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象上传·谦》)

    (三)机会主义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象下传·损》)

    这三个主义结果只是一个。要使刚柔相应,当然不能不加以人力的裁成。但是裁成的标准是没有一定的,当然只好看机会说话。

    第四节 《大学》、《中庸》与《易传》的参证

    上段我把《大学》、《中庸》的话引用了来证明《易传》中的儒家的折衷主义。我现在索性把这三部书的一贯的主张再来详论一下:

    《大学》、《中庸》与《易传》是同性质的书,当然不是孔子作的,但也不敢说就是曾子、子思。不过它们总可以算是儒家的一部分重要典籍。特别是《中庸》,那简直把孔仲尼当成了通天教主,在极端赞扬,可见儒家在当时的确是成了一个宗教。

    《中庸》的理论差不多是一个完整的宗教体系,《大学》只是实践伦理的一部分。《中庸》是包含了一个形而上学在里面的。

    (一)本体即诚

    “诚者天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二)本体自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三)本体自变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本体不期然而然地发育万物,万物有终有始而它自己不动不变,悠久无疆。这就是“易者不易”的道理了。

    圣人就是要学它这种诚,就是要达到这种不动不变悠久无疆的目的。要达到这目的,那是只好采取中道。所以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从容中道”这就是《中庸》的本旨。《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你要得着重心才能够静止,才能够不动不变,才能够永恒。但是你要采取中道,你要求得重心,那是非有知识不可,非知道自然的变化的轨迹不可,所以根本要看重理智,而出发便在研究自然(“格物致知”)。自然的变化知道了,晓得物盛而衰,事极必反,所以才能够执中乘时,而自己的意志才有把握(“意诚”),而自己的心理才有权衡(“心正”)。就把这样的把握、权衡来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无往而不适用的(注意“齐”字和“平”字),就这样便与天地的化育工夫相参赞,甚至于超过天地而与本体合一了。

    用图式表现出来就是这样:

    就这图表看来好像是很严整无缺的一个系统,但是我们要晓得它是包藏着几个骗局的。

    第一个是神的骗局:

    我们知道,这个系统的出发点是在格物致知,就是肯定了客观的存在,由这客观的存在而生出自己的知识。知识本是从客观来的,但是渐把它升华起来,化成了神明。回头再由这神明来创化天地万物。这是世界的倒置。世界是立在头脑上了。

    第二个是尽性的骗局:

    我们知道,这个系统所致的知,只是在知道执中,知道乘时,就是在知道妥协,知道把捉机会,知道零碎的改良。那么它所说的尽性是什么呢?尽其性就是发挥自己妥协的个性。尽人性就是叫人要妥协。尽物性或者就是爱惜,就是节用吧?物是所谓宝藏货财。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易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大学》)

    “来百工则财用足。……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中庸》)

    大约这些款项就是所谓尽物性吧?

    生众食寡,为急用舒,在从前的人视为天经地义的大道理,其实只是榨取阶级的心理罢了。它根本是注重在财上而不注重在人上。以财发身就是散财聚民,就是多用些钱去招些百工来,当一个大大的榨取家。以身发财,就是聚财散民,就是只是自己动手而当一个小小的守财奴。

    第三个是阶级的骗局:

    这个系统根本是支配阶级的心理。新兴的支配阶级要使自己的支配权合理化,要使自己的支配权恒久不变,所以创造出一个合理的至上神出来,使他统治万物,回头又使自己和这至尊的统治者相等。至上神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自己的统治权也就一成不变。所以神就是他自己的化身,就是他自己支配欲望的化身,就是他自己了。他自己“开物成务,见几而作,知微知彰,知柔知刚,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既元亨而且利贞了。

    儒家理论的系统,全体就是这样的一个骗局。它是封建制度的极完整的支配理论。我们中国人受它的支配两千多年,把中国的国民性差不多完全养成了一个折衷改良的机会主义的国民性。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人改头换面地表彰着儒家的理想,想来革新中国的社会,有意识地执行着它的“ 矩之道”,有意识地在“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本来在阶级对立着的社会,一切立在支配阶级上的理论,在每个进展的阶段上多少都是可以适用的。在每个阶段推移的时候,新旧虽然略有冲突,但到支配权的转移对象一固定,在旧的里面所发现的昔日的桎梏,会发着很庄严的辉光而成为今日的武器。所谓“昔日之事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易地则皆然”了。昨天敌人准备下来斫我头颅的青龙偃月刀,今天我不可以利用来斫敌人的头颅吗?所以原始公社社会的犹太教,一经耶稣的改革便成为奴隶社会的信仰,再经烦琐哲学家的钩通便为封建时代的护符,三经马丁·路德的个人主义的改革便成为今日的资本社会的武器。《易经》的道理不也就是一样吗?本来是奴隶社会的中行之道,一变而为封建思想的儒家中庸,再变而为现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所谓“中正主义”了。

    折衷主义根本是立在支配阶级上了。所以名目虽折衷,而实际是偏袒一个阶级。我们回头还是来讨论《易传》吧。我们看《易传》上说:

    “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上传·泰》)

    “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彖上传·否》)

    本来小的往了大的来,与大再相对立的新的小的也一定会来。这正是必然的道理。然而《易传》的作者立在大的地位,立在君子的地位上,只肯定自己来的一方面而把去的一方面打消了。这是必然的要露出马脚的。

    折衷主义根本只是折半面的衷。单是一片理论究竟不能保持永久的平衡,一定要有实际的行动来维系。礼乐刑政便是立足于折衷主义的维系支配权的武器。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系辞上传》)

    这是说法制(礼)是从理智产生出来的,便是实现折衷主义的工具。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同上)

    典礼就是用来掣动的,会通便是折衷,在变化中看出可以不变化的中道来,便根据这个理论,叫一边来迁就,而禁止一边的超越。叫一边把头埋下,而禁止一边不准抬头。

    在上的把头埋下去保全自己的生命财产,这是自由意志,这是很容易办到的。在下的要不准抬起头来让别人剥削自己的生命财产,这是违背自然的本性,这是不容易办到的。

    不容易办到,偏要强人办到,那是非用严刑峻法不可了。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饬法。”(《彖上传·噬嗑》)

    “雷电皆丰,君子以折狱致刑。”(《彖下传·丰》)

    不消说他也有他的温情主义,所谓“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所谓“君子以议狱缓死”。但他的温情是有权衡的,权衡是操在他的手里的啦。

    折衷主义对于工贼的收买是诉于温情,对于乱党的惩治是利用恐怖,所谓“君子怀德小人怀刑”,就是这个把戏了。

    折衷主义根本是披着一件羊皮的虐杀主义。

    1927年8月7日

    ————————————————————————————————————————

    〔补注1〕 这是错误。孔子并不曾读过《易经》。“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那句话,《鲁论》“易”字作“亦”,经古文家窜改,故造出孔子晚年读《易》的传说。《庄子》外篇那些话也不是庄子的话。实则《易经》出于 臂子弓。《易传》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易传》中的“子曰”的“子”,可能就是荀子。请参阅《周易之制作时代》。

    〔补注2〕 孔子这两句话,我引用得不很妥帖。原来的意思是民智未开,能照样做而不明其理由。孔子是重视开发民智的,他不是愚民主义者。先秦儒家,发展到战国末年,才走上愚民的偏向,《易传》的时代性于此可见。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