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峨眉山志最新章节!

    第四、寺庵胜概(附:堂、殿、院、楼、阁、亭、桥、坊、塔。)

    法王到处,法众恒随。峨眉为中国最高之山,实普贤应化之地。以故十方缁素,咸来投诚而依栖。历代王臣,悉各从事於建造,致使琳宫绀殿,棋布云岩;草舍茅篷,星罗幽岫。或参禅以冥契佛心,或宏教以啓迪众智。在昔建筑甚多,晚近颓废不少。姑依旧志,略录大端。凡新建者,备诸图说。故志寺庵。

    寺

    光相寺,在大峨峯顶。相传汉明帝时建,名普光殿。其改名光相,当在唐宋时也。明初洪武遣僧宝昙重修,始以铁为瓦。明末倾圮,清巡抚张德地捐俸重修,有碑记。由此而下,为天王殿。殿後左右,祖师、龙神二堂。正中锡瓦普贤殿。又为铜瓦殿,僧别传开建。殿後有坊,曰扪参历井坊,旁有井络泉。由此左上为藏经阁,有旧颁龙藏,今失其半。阁一名永延寺,僧妙峯开建。峯後惟密嗣修,寿九十七。清云南援剿总兵祁三昇捐资添造铁瓦,往来朝山者,多憩息焉。自楼左向後,层梯而上,峯顶为渗金小殿,一名永明华藏寺。殿左右有小铜塔四座(明万历间,僧妙峯募渖王及川督等铸)。殿瓦、柱、门、棂、窗、壁,皆铜为之而渗金。广一丈四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高二丈五尺。前安愿王像驾,四壁万佛围绕。门阴刻全蜀山川形胜,水陆程途,一览了然。妙峯曾募造金殿三座,分送五台、峨眉。其一座欲载送普陀,至金陵,遇普陀僧,恐招海盗,不敢受,遂送江宁宝华山供奉云。向左为覩佛台,即放光处,在光相寺前,约丈许。台下千佛岩在右,金刚石(石下即七宝台)在左。辟支、童子二台,两两对照,若龙虎然,亦山顶形势最胜处也。

    天门寺,在天门石下,僧瑞峯建。石凡三折,始达山路,丹青不能似也。

    护国草庵寺,明万历赐额,又名圆通庵。在天门石右,通天和尚建。有慈圣太后手书佛号金绣长旛,今失。唯所赐九层沈香塔尚存。

    大佛寺,县东郊。明万历间,通天和尚之徒无穷,至京奏请慈圣太后开建。寺有千手千眼观音大士铜像。土木弘丽,赐有香灯田五百亩,载在碑记。

    西坡寺,在城西南,唐武德六年建。旧名寿圣西坡寺,游山者往来多宿此。

    圣积寺,离峨眉县五里,即古慈福院。正德三年内江王重修。寺内有铜塔,高二丈许,永川万华轩所施。寺前有楼,曰真境,一名老宝,乃慧宝禅师建。楼上有魏鹤山书「峨峯真境」四大字,内名贤题咏最多。旧志:「後岭有洪范庵,过岭有华严楼,大悲、兴圣二庵,今俱废。唯儒林桥隔涧西坡寺、度凹十方院无恙耳。」

    伏虎寺,在伏虎山下,行僧心安开建。宋绍兴间虎狼为患,人迹罕见。有高僧士性建尊胜幢一座,据镇方隅,患遂息。明末毁於兵火,继得贯之和尚偕徒可闻禅师结茅接待,历有数稔。於清顺治十八年,督抚、司道捐俸修建。前後左右,凡列一十三层,甚为弘敞,诚峨眉之大观也。

    华严寺,一名归云,在玉女峯下。唐昌福达道禅师道场。宋绍兴三年,僧士性重修。寺有旋螺殿,极奇古,初为白牛长老住持。明洪武时,僧广圆领帖焚修。成化,改为会福寺。有宋绍兴碑,及华严堠,左刻「至州十五里」(州,疑指今峨眉县),右刻「至山顶七十里」。玉女峯顶上有池,宋有天女馈食邛州刺史冯楫故事,详〈形胜〉。

    中峯寺,一名集云;在白云峯下,一名白岩,本晋乾明观。时道士惑于三月三日昇仙之说,岁为毒蟒所食。有资州明果禅师至,暗伏猎人射杀之。道士感激,改观为寺事焉。宋高僧茂真尊者重修。宋时孙、王、宋三真人羽化於此。又黄鲁直习静处也。明洪武时,僧慧安、法昙长老住持。内普贤大士殿,明成化三年,蜀昭王建。

    黑水寺,在对月峯,创自晋魏肇公。唐僖宗间,高僧慧通住锡,道闻朝廷,勅建永明华藏寺,并赐无缝衣、玉环、供器。沧桑无存。弘建普贤、延福、中峯、华严四刹,以山相火,易二水三云抑之。继席祖庭,位列《传灯》。承璟、义钦、黑水、昙振、洞溪、广悟,前後七代,悉宗风大振,故古今称「峨眉祖堂」。黑水、洞溪俱以山彰名也。

    前牛心寺,在双飞桥上牛心岭。

    後牛心寺,宋继业三藏开建。一名卧云寺;一名延福院,即孙真人修真处。有吴道子画壁〈十八罗汉像〉,一云张僧繇画。宋淳佑间,僧绍才重修。明洪武时,广济禅师住持。

    万年寺,即白水寺,昔蒲氏事佛旧址,寺创自晋时。唐慧通禅师精修。唐人有「听广濬禅师弹琴处」,即此寺。在宋为白水普贤寺,内敕建铸大士铜像,并殿高十余丈。太宗、真宗、仁宗,俱有御赐宝供。三经回禄,无存。明嘉靖间,旋修旋毁。万历间,敕改圣寿万年寺。寺前有大峨楼,楼前有南戒名宗坊。左竖只树林坊。寺内殿凡七层,一毗卢、一七佛、一天王、一金刚、一大佛、一甎砌旋螺(中供铜铸普贤丈六金身骑象像)、一接引殿。殿有明末代巡黄冈梧阳刘公捐造真武祠,今废。寇乱,寺焚毁殆半。清巡抚张公捐俸庄严,载有碑记。寺有明万历颁赐藏经,今失,唯一敕尚存。

    灵岩寺,在大峨山下。南进高桥,宝掌和尚结庐旧址。宝掌,周威烈王十二年生,至唐高宗显庆二年卒,寿一千七十一岁。其寺历代重兴。至宋绍兴五年,改护国光林寺。明成化元年,又改为会福寺。後天顺四年,颁赐龙藏。

    棋盘寺,在城南。进高桥,经太平墩路口,茂真尊者开建。墩前有一泉,常温。

    蟠龙寺,近新开寺,进黄沙溪、冷竹坪,唐慧觉禅师开建。

    新开寺,在伏虎寺後,鞠家漕。万历三年,九老洞僧大用建。

    香岩寺,离伏虎寺後三里,西域香岩尊者居此。

    西禅寺,在县西南十五里罗目街上。寺以僧名,与医王白鹊同时。

    石佛寺,在县西五里,今废。

    玉屏寺,在县西十里,袁家沟。

    弥陀寺,在杨镇场下,隔河即二峨山。

    伽蓝寺,在杨镇场。

    茶土寺,在三峨山上。

    圆通寺,在四峨山下,上有花山。明印宗和尚住此,祈雨响应,感四众云集,设大戒坛。

    观音寺,在经太平墩道傍,伍家坪。离城南一百里,古洞溪和尚住静处。

    本寿寺,在县北二十里,深幽至极,鞠惟律师说戒所。

    普贤寺,离县二十余里,宝昙国师开建。

    广福寺,即前牛心寺别院,在宝现溪侧,今废。

    佛到寺,在覩佛台下。由县南转西,从盘龙寺、黄沙溪、冷竹坪。开山日得石佛,故名。今废。

    罗汉寺,在新开寺下。建日有梵僧赴斋,斋毕不见,今废。

    果哲寺,今废。

    永延寺,在九岭冈下,明周藩建。

    法华寺,今废。大隐寺,俱在二峨山下。

    放光寺,在後山。宋嘉州刺史王良弼奏请开建,今废。

    庵(静室、馆附)

    净土庵,在桫椤坪上,明万历初,大智和尚建。师名真融,楚人。戒律精严,刻苦供众。凡建立五台、伏牛、峨眉、蓥华四常住。最後至普陀开海潮寺。有遗愿碑存本庵,切戒子孙,不得背众营私,恃强相争。庵左有白龙池,水极甘洌。庵中佛像庄严细巧,最称如法。

    卧云庵,在藏经阁右,性天和尚建,後毁。清总制哈公及通省文武捐俸,命可闻禅师重建。绝顶无水,唯此庵下有半月池,各庵寺仰汲,详〈形胜〉。有碑记。

    回龙庵,在太子坪上,有戒坛,僧三济开建。大觉庵,在通天塔左。

    法慧庵,在太子坪後。文殊庵,在七天桥右,天仙桥左,有坊曰「为天一柱」。

    白衣庵。富顺庵。永定庵。圣水庵。凤凰庵。普贤庵,在天门石。

    般若庵,在锡瓦殿下。弥陀庵,在锡瓦殿前。天啓庵,在山顶齿牙峯下。

    禅定庵。金像庵。胜峯庵。万行庵,即太子坪,僧古智建。莲华庵。洪范庵。

    华严庵。华藏庵。定慧庵。卓锡庵。毗尼庵。净居庵。法华庵。慧日庵。太虚庵。凤岭庵。解脱庵,在解脱坡上,即观音堂。

    呼应庵,在大峨石右,呼应峯後。相传茂真尊者与孙真人弈棊於此。呼应庵侧,有棊盘石,有温凉二池。三仙洞庵。雄黄石庵。万公庵。今俱废。

    佛会庵。白衣庵。慈圣庵。禅定庵。鉢盂庵。

    千佛庵,即洪椿坪。伏牛山楚山和尚开建,德心大师重修。梵宇精洁,结构弘敞,常有千人。此地曲折幽雅,最为隐僻。

    大坪庵。石笋庵,在石笋沟。宝掌庵,在佛到寺右。铁峯庵。

    福寿庵,在大峨石畔,僧性天果开建(此僧另是一位,非峯顶之性天)。庵旧有九曲渠、流杯池,昔人觞咏其中。庵前有海棠,大数围,高十余丈,干直上二寻,为数百年间物。石踞神水池上,体微侧,详〈形胜〉。

    龙泉庵。维那庵。月窟庵。胜峯庵。流春庵。圆教庵。白云庵。(上七庵废。)

    三望坡茶庵,在中峯寺傍。妙观庵,在观心坡上。九老洞茶庵,在华严顶上。

    洞泉庵,在猪肝洞下。仪凤庵,在四峨花山下。

    洪范庵,有二,一在西坡寺前,一在山顶。大悲庵。石佛庵,在宋王观坝下。

    三一庵,在瑜伽河下。凤岭庵。立禅庵,在曹溪洞右。宝珠庵,在石笋沟。

    半月庵,兴圣庵,俱近圣积寺。

    龙凤庵,即伏虎寺右静室。前蒋太史易为萝峯庵。

    飞龙庵,在玉女峯下,即伏虎寺左静室。弥陀庵。圣水坪庵。定居庵,在山顶。

    太湖庵,僧融虚建,庵前有太湖石。

    金刚际静室。莲华社静室,在九岭冈上。九龙坪静室,在莲华石上。

    象鼻岩静室。逝多园静室。牛心镇静室。培风馆,在扪参历井坊後。

    堂

    龙神堂,在伏虎寺左。观音堂,在解脱坡。西龙堂,在梅树垭下,今废。

    喜光堂,在万年寺,今废。本尊堂,在二峨山下。三藏堂,在二峨山下,仰天窝。此处产香棃、樱桃。学士堂,在通天塔左。中静堂。

    观心坡禅堂,在顶心坡後,僧空庵开建。大慈堂。沐浴堂。

    会宗堂,即问宗堂,风道人明光开建。有碑记,在伏虎寺。

    海会堂,在万年寺左。有御赐紫衣,及丁云鹏画历代祖师像八十八轴,今俱毁。唯佛牙尚在,重十三斤。净业堂,在万年寺右,古泉清洌,足供万人,相传下有龙窝。

    殿

    无量殿。

    纯阳殿,在华严寺上,明御史郝衡阳建。龙神殿,在三望坡上。

    白云殿,在梅子坡上,常有白云屯聚,俗名云坛。

    接引殿,在八十四盘下。清顺治十七年,有河间府僧,年八十,至此,见佛像卧荒丛中,乃誓饿七日募修。时大雪,凡露饿六日,蜀赵翊皇登山,见而悯之。归白督台李公,捐金五百,命僧闻达重修。雷神殿,在雷洞左。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