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九章算术译注最新章节!

r />
    术:由粟求糳饭,乘以24,除以25。淳风等按:糳饭率是48。这也是取二种率的一半再做乘除。

    假设有9斗8升粟,想换成御饭。问:得多少?

    答:换成8斗升御饭。

    术:由粟求御饭,乘以21,除以25。淳风等按:此术取二种率的一半,也与求糳饭之术大体相同。

    假设有3斗升粟,想换成菽。问:得多少?

    答:换成2斗升菽。

    假设有4斗升粟,想换成荅。问:得多少?

    答:换成3斗升荅。

    假设有5斗升粟,想换成麻。问:得多少?

    答:换成4斗升麻。

    假设有10斗升粟,想换成麦。问:得多少?

    答:换成9斗升麦。

    术:由粟求菽、荅、麻、麦,皆乘以9,除以10。淳风等按:四种术中的率全是45,都是由粟所求,所以都应当用此率乘本来的粟。想使术简省,先用等数5约简之,所求率得9,所有率得10。所以乘以9,除以10,其义理源于此。

    假设有7斗升粟,想换成稻。问:得多少?

    答:换成9斗升稻。

    术:由粟求稻,乘以6,除以5。淳风等按:稻率是60,也约简二种率再做乘除。

    假设有7斗8升粟,想换成豉。问:得多少?

    答:换成9斗升豉。

    术:由粟求豉,乘以63,除以50。

    假设有5斗5升粟,想换成飧。问:得多少?

    答:换成9斗9升飧。

    术:由粟求飧,乘以9,除以5。淳风等按:飧率是90,退一位,与求稻的方式大体相同。

    假设有4斗粟,想换成熟菽。问:得多少?

    答:换成8斗升熟菽。

    术:由粟求熟菽,乘以207,除以100。淳风等按:熟菽的率是。的分母是2,所以用分母2通分。既然所求率乘以2,那么所有率应随着一道增加。所以乘以207,除以100。

    假设有2斗粟,想换成糵。问:得多少?

    答:换成7斗糵。

    术:由粟求糵,乘以7,除以2。淳风等按:糵率是175,应当用此数乘本来的粟。想使术简省,先用等数25约简之。所求率得7,所有率得2。所以乘以7,除以2。

    假设有15斗升粝米,想换成粟。问:得多少?

    答:换成25斗9升粟。

    术:由粝米求粟,乘以5,除以3。淳风等按:前面的术由粟求粝米,所以粟为所有数,3为所求率,5为所有率。现在这里由粝米求粟,所以粝米为所有数,5为所求率,3为所有率。按照普遍方法求之,都符合各自的数。以下所有的逆运算都大体相同,皆按照这一方法。

    假设有2斗粺米,想换成粟。问:得多少?

    答:换成3斗升粟。

    术:由粺米求粟,乘以50,除以27。

    假设有3斗升糳米,想换成粟。问:得多少?

    答:换成6斗升粟。

    术:由糳米求粟,乘以25,除以12。

    假设有14斗御米,想换成粟。问:得多少?

    答:换成33斗升粟。

    术:由御米求粟,乘以50,除以21。

    假设有12斗升稻,想换成粟。问:得多少?

    答:换成10斗升粟。

    术:由稻求粟,乘以5,除以6。

    假设有19斗升粝米,想换成粺米。问:得多少?

    答:换成17斗升粺米。

    术:由粝米求粺米,乘以9,除以10。淳风等按:粺米率27,应当用这一数乘粝米。想使术简省,就先用等数3约简之,所求率得9,所有率得10,所以乘以9,除以10。

    假设有6斗升粝米,想换成粝饭。问:得多少?

    答:换成16斗升粝饭。

    术:由粝米求粝饭,乘以5,除以2。淳风等按:粝饭率是75,应当用本来的粝米乘这一率的数。想使术简省,先用等数15约简之,所求率得5,所有率得2。所以乘以5,除以2。其义理源于此。

    假设有7斗升粝饭,想换成飧。问:得多少?

    答:换成9斗升飧。

    术:由粝饭求飧,乘以6,除以5。淳风等按:飧率是90,从粝饭求飧,应当用粝饭乘这一率。想使术简省,先用等数15约简之,所求率得6,所有率得5。因此,乘以6,除以5。

    假设有1斗菽,想换成熟菽。问:得多少?

    答:换成2斗3升熟菽。

    术:由菽求熟菽,乘以23,除以10。淳风等按:熟菽率。因为它有,各用分母2通分。应当用菽数乘这一率,想使术简省,先用等数9约简之,所求率得,所有率得5。

    假设有2斗菽,想换成豉。问:得多少?

    答:换成2斗8升豉。

    术:由菽求豉,乘以7,除以5。淳风等按:豉率是63,从菽求豉,应当用菽率乘这一率。想使术简省,先用等数9约简之,所求率得7,而所有率得5。

    假设有8斗升麦,想换成小。问:得多少?

    答:换成2斗升小。

    术:由麦求小,乘以3,除以10。淳风等按:小率是,应当用分母2通分,用来乘麦本来的数。想使术简省,先用等数9约简之,所求率得3,所有率得10。

    假设有1斗麦,想换成大。问:得多少?

    答:换成1斗2升大。

    术:由麦求大,乘以6,除以5。淳风等按:大率是54,应当用麦的数量乘这一率。想使术简省,先用等数9约简之,所求率得6,所有率得5。

    今有出钱一百六十,买瓴甓十八枚〔1〕。瓴甓,砖也。问:枚几何?

    荅曰:一枚,八钱九分钱之八。

    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五百,买竹二千三百五十个。问:个几何?

    荅曰:一个,五钱四十七分钱之三十五。

    经率〔2〕臣淳风等谨按:今有之义,以所求率乘所有数,合以瓴甓一枚乘钱一百六十为实。但以一乘不长〔3〕,故不复乘,是以径将所买之率与所出之钱为法、实也。  此又按:今有之义,出钱为所有数,一枚为所求率,所买为所有率,而今有之,即得所求数。一乘不长,故不复乘。是以径将所买之率为法,以所出之钱为实。故实如法得一枚钱。不尽者,等数而命分。术曰:以所买率为法,所出钱数为实,实如法得一钱〔4〕。

    今有出钱五千七百八十五,买漆一斛六斗七升太半升〔5〕。欲斗率之〔6〕,问:斗几何?

    荅曰:一斗,三百四十五钱五百三分钱之一十五。

    今有出钱七百二十,买缣一匹二丈一尺〔7〕。欲丈率之,问:丈几何?

    荅曰:一丈,一百一十八钱六十一分钱之二。

    今有出钱二千三百七十,买布九匹二丈七尺。欲匹率之,问:匹几何?

    荅曰:一匹,二百四十四钱一百二十九分钱之一百二十四。

    今有出钱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一十七斤〔8〕。欲石率之,问:石几何?

    荅曰:一石,八千三百二十六钱一百九十七分钱之百七十八。

    经率〔9〕此术犹经分。  臣淳风等谨按:今有之义,钱为所求率,物为所有数,故以乘钱,又以分母乘之为实。实如法而一。有分者通之。所买通分内子为所有率,故以为法。得钱数。不尽而命分者,因法为母,实余为子。实见不满,故以命之〔10〕。术曰:以所求率乘钱数为实,以所买率为法,实如法得一〔11〕

    【注释】

    〔1〕瓴甓(línɡ pì):长方砖,又称瓴甋(dì)。《尔雅》:“瓴甋谓之甓。”

    〔2〕《九章算术》有两条“经率术”。此条是整数除法法则。

    〔3〕一乘不长(zhǎnɡ):以1乘任何数,不改变其值。长,增长,进益。《周易·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4〕设所出钱、所买率、单价分别为A,a,B,则

    B=A÷a。(2-2)

    〔5〕斛:容量单位。1斛为10斗。一斛六斗七升太半升:。

    〔6〕斗率之:求以斗为单位的价钱。下“丈率之”、“匹率之”、“石率之”、“斤率之”、“钧率之”、“两率之”、“铢率之”等同。

    〔7〕缣:双丝织成的细绢。《说文解字》:“缣,并丝缯也。”  匹:长度度量单位,1匹为4丈。一匹二丈一尺:丈。

    〔8〕一石二钧一十七斤:石。石,重量单位,1石为120斤。钧,重量单位,1钧为30斤。

    〔9〕此条经率术是除数为分数的除法,与经分术相同。

    〔10〕此条李注,南宋本、《大典》本必有舛误,诸家校勘均不合理,暂不翻译。

    〔11〕此处出钱数为所有数,所买率就是所有率,斗(丈,匹,石)率之为所求率,则归结为今有术。

    【译文】

    假设出160钱,买18枚瓴甓。瓴甓是砖。问:1枚瓴甓值多少钱?

    答:1枚瓴甓值钱。

    假设出13 500钱,买2 350个竹。问:1个竹值多少钱?

    答:1个竹值钱。

    经率淳风等按:根据今有术的意义,用所求率乘所有数,应当用瓴甓1枚乘160钱作为实。但是用1来乘,并不增加,所以不再乘,因此直接把所买率与所出钱作为法与实。  又按:根据今有术的意义,出钱作为所有数,1枚作为所求率,所买物作为所有率,对它施行今有术,就得到所求数。用1乘并不增加,所以不再乘。因此直接把所买物的率作为法,把所出的钱作为实。所以实除以法就得到1枚的钱数。除不尽的,就用等数约简之而命名一个分数。术:以所买率作为法,所出钱数作为实。实除以法,得1枚的钱数。

    假设出5 785钱,买1斛6斗升漆。想以斗为单位计价,问:每斗多少钱?

    答:1斗值钱。

    假设出720钱,买1匹2丈1尺缣。想以丈为单位计价,问:每丈多少钱?

    答:1丈值钱。

    假设出2 370钱,买9匹2丈7尺布。想以匹为单位计价,问:每匹多少钱?

    答:1匹值钱。

    假设出13 670钱,买1石2钧17斤丝。想以石为单位计价,问:每石多少钱?

    答:1石值钱。

    经率此术如同经分术。术:以所求率乘出钱数作为实,以所买率作为法,实除以法。

    今有出钱五百七十六,买竹七十八个。欲其大小率之〔1〕,问:各几何?

    荅曰:

    其四十八个,个七钱;

    其三十个,个八钱。

    今有出钱一千一百二十,买丝一石二钧十八斤。欲其贵贱斤率之〔2〕,问:各几何?

    荅曰:

    其二钧八斤,斤五钱;

    其一石一十斤,斤六钱。

    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3〕。欲其贵贱石率之,问:各几何?

    荅曰:

    其一钧九两一十二铢,石八千五十一钱;

    其一石一钧二十七斤九两一十七铢,石八千五十二钱。

    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贱钧率之,问:各几何?

    荅曰:

    其七斤一十两九铢,钧二千一十二钱;

    其一石二钧二十斤八两二十铢,钧二千一十三钱。

    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贱斤率之,问:各几何?

    荅曰:

    其一石二钧七斤十两四铢,斤六十七钱;

    其二十斤九两一铢,斤六十八钱。

    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贱两率之,问:各几何?

    荅曰:

    其一石一钧一十七斤一十四两一铢,两四钱;

    其一钧一十斤五两四铢,两五钱。

    其率〔4〕“其率”知〔5〕,欲令无分〔6〕。按:“出钱五百七十六,买竹七十八个”,以除钱,得七,实余三十,是为三十个复可增一钱。然则实余之数则是贵者之数〔7〕。故曰“实贵”也〔8〕。本以七十八个为法,今以贵者减之,则其余悉是贱者之数。故曰“法贱”也〔9〕。“其求石、钧、斤、两,以积铢各除法、实,各得其积数,余各为铢”知,谓石、钧、斤、两积铢除实,以石、钧、斤、两积铢除法,余各为铢,即合所问。术曰:各置所买石、钧、斤、两以为法,以所率乘钱数为实,实如法而一〔10〕。不满法者,反以实减法,法贱实贵〔11〕。其求石、钧、斤、两,以积铢各除法、实,各得其积数,余各为铢。

    【注释】

    〔1〕大小率之:按大小两种价格计算,此问实际上是按“大小个率之”。

    〔2〕贵贱斤率之:以斤为单位,求物价,而贵贱差1钱。下“贵贱石(钧、斤、两)率之”同。

    〔3〕自此以下5个题目的题设完全相同,只是设问依次为石、钧、斤、两、铢“率之”,成为不同的题目。前4题钱多物少,用“其率术”求解,而“铢率之”者,将所买丝化成以铢为单位,物多钱少,用“反其率术”求解。  两:重量单位,1斤为16两。  铢:重量单位。1两为24铢。《孙子算经》曰:“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李籍云:“八铢为锱,二十四铢为两。”

    〔4〕其率:揣度它们的率。其,表示揣度。《左传·成公三年》:“子其怨我乎?”根据刘徽注“欲令无分”,显然要求整数解,而从答案看,还有贵贱单价之差是1的条件。设钱数为A,共买物B,A>B,如果贵物单价a,买物m,贱物单价b,买物n,则其率术是求满足

    m+n=B

    ma+nb=A

    a-b=1

    的正整数解m,n,a,b。

    〔5〕“其率”知:与下文“‘其求……余各为铢’知”之二“知”字,训“者”,见刘徽序“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之注释。

    〔6〕欲令无分:是说要求没有零分的正整数解。

    〔7〕实余之数则是贵者之数:实中的余数就是贵者的数量。以买竹为例,576÷78=7(钱),实剩余30,则此30个每个增加1钱,为8钱。那么剩余的30,就是贵的个数。

    〔8〕实贵:由实的余数得到贵的数。比如在买竹问中,贵的个数30,由“实余”产生,所以称为“实贵”。

    〔9〕法贱:由法的余数得到贱的数。78-30=48(个),每个7钱。贱的个数48,由“法余”产生,所以称为“法贱”。

    〔10〕“各置所买”三句:其方法是。

    〔11〕“不满法者”三句:有不满法的余实,就以余实减法,法中的剩余就是贱的数量,实中的剩余就是贵的数量。亦即令a=b+1,n=B-m,则m,n分别是贵的和贱的数量,a,b分别就是贵的价钱和贱的价钱。

    【译文】

    假设出576钱,买78个竹。想按大小计价,问:各多少钱?

    答:其中48个,1个值7钱;

    其中30个,1个值8钱。

    假设出1 120钱,买1石2钧18斤丝。想按贵贱以斤为单位计价,问:各多少钱?

    答:其中2钧8斤,1斤值5钱;

    其中1石10斤,1斤值6钱。

    假设出13 970钱,买1石2钧28斤3两5铢丝。想按贵贱以石为单位计价,问:各多少钱?

    答:其中1钧9两12铢,1石值8 051钱;

    其中1石1钧27斤9两17铢,1石值8 052钱。

    假设出13 970钱,买1石2钧28斤3两5铢丝。想按贵贱以钧为单位计价,问:各多少钱?

    答:其中7斤10两9铢,1钧值2 012钱;

    其中1石2钧20斤8两20铢,1石值2 013钱。

    假设出13 970钱,买1石2钧28斤3两5铢丝。想按贵贱以斤为单位计价,问:各多少钱?

    答:其中1石2钧7斤10两4铢,1斤值67钱;

    其中20斤9两1铢,1斤值68钱。

    假设出13 970钱,买1石2钧28斤3两5铢丝。想按贵贱以两为单位计价,问:各多少钱?

    答:其中1石1钧17斤14两1铢,1两值4钱;

    其中1钧10斤5两4铢,1两值5钱。

    其率其率是想使答案没有分数。按:出576钱,买78个竹。用它除钱数,得到7。实还剩余30。这就是说,有30个,每个的价钱可再增加1。那么,实中剩余的数量就是价钱贵的物品的数量,所以说“剩余的实是贵的数量”。本来以78作为法,现在以贵的数量减之,那么它的剩余就是价钱贱的物品的数量,所以说“剩余的法是贱的数量”。如果求石、钧、斤、两,就用积铢的数分别除剩余的法和实,依次得到石、钧、斤、两的数,每次余下的都是铢数,就符合所问问题的答案。术:布置所买的石、钧、斤、两作为法,以所要计价的单位乘钱数作为实,实除以法。不满法者,反过来用剩余的实减法,剩余的法是贱的数量,剩余的实是贵的数量。如果求石、钧、斤、两的数,就用积铢数分别除剩余的法和实,依次得到石、钧、斤、两的数,每次余下的都是铢数。

    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贱铢率之,问:各几何?

    荅曰:

    其一钧二十斤六两十一铢,五铢一钱;

    其一石一钧七斤一十二两一十八铢,六铢一钱。

    今有出钱六百二十,买羽二千一百翭〔1〕。翭,羽本也。数羽称其本,犹数草木称其根株。欲其贵贱率之,问:各几何?

    荅曰:

    其一千一百四十翭,三翭一钱;

    其九百六十翭,四翭一钱。

    今有出钱九百八十,买矢簳五千八百二十枚〔2〕。欲其贵贱率之,问:各几何?

    荅曰:

    其三百枚,五枚一钱;

    其五千五百二十枚,六枚一钱。

    反其率〔3〕臣淳风等谨按:“其率”者,钱多物少;“反其率”知〔4〕,钱少物多。多少相反,故曰反其率也。其率者,以物数为法,钱数为实;反之知,以钱数为法,物数为实。不满法知,实余也。当以余物化为钱矣。法为凡钱,而今以化钱减之,故以实减法。“法少”知,经分之所得〔5〕,故曰“法少”〔6〕;“实多”者,余分之所益,故曰“实多”〔7〕。乘实宜以多,乘法宜以少,故曰“各以其所得多少之数乘法、实,即物数”。“其求石、钧、斤、两,以积铢各除法、实,各得其数,余各为铢”者,谓之石、钧、斤、两积铢除实,石、钧、斤、两积铢除法,余各为铢,即合所问。术曰:以钱数为法,所率为实,实如法而一〔8〕。不满法者,反以实减法,法少实多〔9〕。二物各以所得多少之数乘法、实,即物数〔10〕。其率,按:出钱六百二十,买羽二千一百翭。反之,当二百四十钱,一钱四翭;其三百八十钱,一钱三翭。是钱有二价,物有贵贱。故以羽乘钱,反其率也。

    【注释】

    〔1〕羽:箭翎,装饰在箭杆的尾部,用以保持箭飞行的方向。《释名·释兵》:矢“其旁曰羽,如鸟羽也。鸟须羽而飞,箭须羽而前也”。  翭(hóu):羽根。

    〔2〕簳(ɡàn):李籍《音义》引作“干”,云:“干,茎也。一本作‘簳’。”李籍所说“一本”即南宋本的母本,他自己所用的抄本“簳”作“干”。

    〔3〕反其率:与其率相反。盖其率术求单价贵贱差1,故以物数为法,钱数为实。反其率术亦是求两种单价,但要求1钱所买物的个数差1,故以钱数为法,物数为实。仍设钱数为A,共买物B,若A<B,如果贵物单价a,买物m,贱物单价b,买物n,则反其率术就是求

    的正整数解m,n,a,b。

    〔4〕“反其率”知:与下文“反之知”、“不满法知”、“‘法少’知”之四“知”字,训“者”,见刘徽序“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之注释。

    〔5〕经分:《九章算术》中的分数除法,但李淳风等将其理解成“以人数分所分,故曰经分也”(见卷一经分术及其李淳风等注释),即包括整数除法在内的除法。比如在买羽问中,出钱620,买羽2 100翭。2 100÷620=3,余240。按照李淳风等的理解,3由经分得到。

    〔6〕故曰“法少”:从上文看不出为什么说“故曰‘法少’”,李淳风等逻辑推理水平之低下可见一斑。

    〔7〕故曰“实多”:从上文看不出为什么说“故曰‘实多’”。

    〔8〕“以钱数为法”三句:此即。

    〔9〕“不满法者”三句:有不满法的余实,就以余实减法,余法就是1钱买的少的钱数,余实就是1钱买的多的钱数。即余实p是1钱买a=b+1个的钱数。余法B-p就是1钱买b个的钱数。比如买羽问中,由2 100÷620=3,余实240,则240钱中每钱可增加1翭,为1钱4翭,就是“实多”。由法620钱中除去1钱4翭的240钱,则620-240=380钱,每钱3翭,就是“法少”。

    〔10〕“二物各以所得”二句:两种东西分别以1钱所买的多、少的数乘余实,得m=ap就是1钱买的多的东西的数量,n=b(B-p)就是1钱买的少的东西的数量。在买羽问中,240钱中每钱4翭,那么共4×240=960翭。380钱中每钱3翭,共3×380=1 140翭。

    【译文】

    假设出13 970钱,买1石2钧28斤3两5铢丝。想按贵贱以铢为单位计价,问:各多少钱?

    答:其中1钧27斤6两11铢,5铢值1钱;

    其中1石1钧7斤12两18铢,6铢值1钱。

    假设出620钱,买2 100翭鸟羽。翭,鸟羽的本。数鸟羽称本,就如同数草称根,数木称株一样。想按贵贱计价,问:各多少钱?

    答:其中1 140翭,3翭值1钱;

    其中960翭,4翭值1钱。

    假设出980钱,买5 820枚箭杆。想按贵贱计价,问:各多少钱?

    答:其中300枚,5枚值1钱;

    其中5 520枚,6枚值1钱。

    反其率淳风等按:其率术是出的钱数量大,而买的物品数量小;反其率术是出的钱数量小,而买的物品数量大;大与小的情况正好相反,所以叫作反其率术。其率,是以物数作为法,以钱数作为实;反过来,就以钱数作为法,以物数作为实。不满法的,就是实的余数。应当将余下的物品数量化为钱。法为总的钱数,而现在以余下的物品数量化成的钱减之,所以以实减法。“法少”,是由经分所得到的,所以叫作“法少”;“实多”,是余下的部分所增加的,所以叫作“实多”。乘实应该用多的,乘法应该用少的,所以说“分别用其所得多的与少的数量乘剩余的法、实,就得到贱与贵的物品的数量”。“如果求石、钧、斤、两的数量,就用它们化成铢的数量分别除法、实,分别得到它们的数量,余数分别作为铢”,这是说用石、钧、斤、两化成铢的数量分别除实,石、钧、斤、两化成铢的数量分别除法,余数分别作为铢,就符合所问的问题。术:以出的钱数作为法,所买物品作为实,实除以法。不满法者,反过来用剩余的实减法。剩余的法是买的少的物品的数量,剩余的实是买的多的物品的数量。分别用所得到的买的多少二种物品数乘剩余的实与法,就得到贱与贵的物品的数量。按:其率术是出620钱买2 100翭鸟羽。反过来,应当是其中240钱,1钱买4翭;其中380钱,1钱买3翭。这是出钱有两个价钱,物品有贵有贱。所以用1钱买的鸟羽数乘钱数,这就是反其率术。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