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先秦政治思想史最新章节!

; 道家之大惑,在以人与物同视,“龁草饮水,翘足而陆”,诚为马之自然的状态,世苟无治马之伯乐,则马必能长保此状态。而马即常得其所,此吾侪所绝对承认也。顾所当注意者,马中无伯乐,而伯乐非马,伯乐乃立乎“马的全体”之外,而伤害马的“自然之朴”。人类何如耶?处此自然状态中(指道家所谓自然状态言耳)者固“人”,厌此自然状态,坏此自然状态者亦“人”也。且人究以何者为其自然状态耶?彼宗之说,以“埴木之性不欲中规矩钩绳”喻“人之性不欲中……”,然埴与木固确然无知无欲也,中规矩钩绳,乃“陶者匠者”之欲;人类何如耶?人性确欲“中……”,“中……”而非有立乎其外如“陶者匠者”者强之使“中”。他勿具论,即彼老子庄子,岂非自欲“中”其“无欲无为之规矩钩绳”,且欲人人皆中此规矩钩绳者哉?谁欤为陶匠以矫揉老庄之自然而使之“中”此者?故知“不欲中规矩钩绳”者,为埴木之性之自然(?),欲如何欲如何者,正乃人性之自然也。而彼宗必欲反此自然灭此自然,则虐马之伯乐,矫揉埴木之陶匠,非他宗而彼宗也。质言之,则戕贼自然者莫彼宗若也,彼宗谓有欲为非自然的,然“欲”之从何来?则第一层指为受自然界之刺戟,如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云云者,夫自然界之有五色声味,自然界之自然状态也。人类之有耳目舌,又人类之自然状态也。今谓色声味戕贼耳目舌,岂非自然戕贼自然耶?欲使彼自然勿戕贼此自然,其术乃在“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殊不知能见可欲者乃目之自然,能见而使之不见,孰自然,孰不自然耶?荀子曰:

    今使人生而未尝睹刍豢稻粱也,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俄而粲然有秉刍豢稻粱而至者,则瞲然视之曰:“此何怪也?”彼臭之而无嗛于鼻,尝之而甘于口,食之而安于体,则莫不弃彼而取此矣。(《荣辱》篇)

    此即见可欲而心乱之说也。夫此正乃人类自然状态之所不能避者也,而“明自然”之彼宗乃欲杜灭之何也?彼宗论“欲”之第二来源,归诸人为的诱惑,谓假使无“刍豢稻粱”,则终无以夺“糠糟菽藿”。斯或然也,殊不思“刍豢稻粱”,非由天降,非由地出,非彼自出,人实好之。质言之,凡“人为”云者,皆“人”所为也。人能有所为且不能不有所为,即人之自然状态也。彼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夫人之能为圣智法令也,犹其能为刍豢稻粱也,皆其自然。彼言“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夫人能争,人能为斗衡以求免争,人又能争于斗衡之中,皆其自然,而“明自然”之彼宗乃欲杜灭之何也?

    要而论之,彼宗不体验人生以求自然,乃以物理界或生物界之自然例人生之自然,于是欲以人所能弘之道弘人,结果处处矛盾而言之不复能成理。此真庄子所谓:“其所谓道者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天下》篇)也。孟子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道家既否定人类有创造性能,且认人为的文化皆为罪恶,然而事实上人类终不能以彼宗所谓“无为”者为常态也。则如之何?曰:吾姑为消极受动的“为”,不为积极自动的“为”,其秘诀在:

    不敢为天下先。(《老子》)

    在:

    以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刚。(《老子》)

    庄子尝总述老子学说之要点曰: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天下》篇)

    庄子书中言此意者亦最多,如:

    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大宗师》篇)

    如: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人间世》篇)

    此等论调,其病仍在混人物为一谈。吾侪为金耶,为木耶,诚宜如此。虽然,吾侪人也。使人性果能为庄子所谓“祥金”与“不材之木”亦曷尝非善事,然而不能————以反于自然状态故不能,不能而以此导之,结果徒教取巧者以藏身之固耳。“子路问政,子曰:先之……”此与彼宗“不敢为天下先”之义最相反者也。(不为天下先,与儒家所谓礼让若相近,而实大异。礼让由同情心发出,其性质属于社会的;不为先之目的,在以不材保天年,其性质纯为个人的。)《易传》言:“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言:“不变塞焉强哉矫”,《孟子》言:“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此与彼宗“柔弱胜刚强”之义最相反者也。欲以人弘道耶?非有为之先者不可,非刚强不可,而道家以为是不“毁”则“挫”,而惟当“不为先”以“曲全”而“苟免于咎”。吾侪诚不解“曲全免咎”在人生中有何意义有何价值?而宇宙间从何处有不毁不挫之事物,又岂直坚与锐而已。故彼宗之说,徒奖厉个人之怯懦巧滑的劣根性,而于道无当也。呜呼!此种学说,实形成我国民性之主要部分,其影响于过去及将来之政治者非细也。

    然则道家思想竟无价值耶?是又不然。其一,彼宗将人类缺点,无容赦的尽情揭破,使人得反省以别求新生命,彼宗之言曰: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

    又曰: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是非窃仁义圣知耶?(《庄子·胠箧》篇)

    彼宗固极力诅咒文明者也,然文明之本质,孰敢谓其中不含有宜诅咒者存!(罗素最心醉道家言,盖彼正诅咒现代文明之一人也。)古今来人类所谓文明,大部分皆为拥护强者利益之工具,此其宜诅咒者一也。即不尔,而文明成为结晶体之后,流弊必滋,故曰:“水积则生相食之鱼,土积则生自穴之兽,礼义饰则生伪匿之本。”(《淮南子·齐俗训》)凡烂熟之文明,必流为形式的以相率于伪,此其宜诅咒者二也。道家对于此等毒害之文明,揭破其假面目,高叫赤裸裸的“自然”一语以逼之,使如汤沃雪,实刷新人心之一良剂也。夫自然主义之为物,能使人怀疑烦闷乃至汹惧而失其所守,或益招社会之混乱。此征诸近代之欧洲而最易见者也。虽然,此如药经瞑眩,乃可以瘳疾。故刷新人心以求第二期之创造,必以此为驱除难焉。此即道家学说之价值也。

    其二,道家最大特色,在撇却卑下的物质文化,去追寻高尚的精神文化;在教人离开外生活以完成其内生活。此种见解,当时最流行之儒墨两家皆不如此说,而实为道家所独有。精神文化与内生活究是何物?道家所言是否得其真?此属别问题,但此为人生最高目的,吾人决当向此路进行,此吾所绝对承认毫不迟疑者也。离却外生活有内生活,在常识上几无从索解。吾侪亦深信此种生活不能适用于一般人————不能作为社会教育或政治的一种标帜。但吾侪不谓此事为不可能,盖人类之自由意志,吾侪虽不敢指为万能,然确信其力之伟大实不可思议。自己欲作何种生活,最少可以凭自己意力作一大半主,故将物质生活减杀至最低限度,而将精神生活发育到最高限度,人类实有此可能性。道家观察人生之出发点,谓: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大宗师》篇)

    救治之法在:

    去甚,去奢,去泰。(《老子》)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

    其理想的人生,则: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

    谓信能如此,则: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

    此种生活,不以生活为达任何目的之手段,生活便是目的。换言之,则为生活而生活————为学问而学问,为劳作而劳作。再换言之,则一切皆“无所为而为”。再换言之,则将生活成为艺术化,夫生活成为艺术化,则真所谓“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矣。此种生活,虽非尽人而能,然智慧愈多者,其可能性愈大,则甚章章也。天下之大患,在有智慧之人耽溺于私欲,日出其智慧以扩张其溪壑无厌的物质生活,于是所产生劣等文化愈丰,而毒害社会亦愈甚。道家欲救此病,故以“见素抱朴,少私宽欲”为教,其哲学基础在此,其政治思想基础亦在此。此果为复归于自然耶?吾不敢承,吾以为老子、庄子所活动之遗迹,与其主义矛盾,彼辈实努力为“反自然的创造”,而所创造者则人类极有价值的作品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