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中国文学批评史最新章节!

    第一章 文学批评完成与发展之三阶段

    中国之文学批评,从大体说:北宋以前以文学观念为中心,其批评理论每因其对于文学之认识而转移其主张。南宋以后以文学批评本身的理论为中心,而文学观念只成为文学批评中的问题之一,所以不会如本书上卷所述,有演进与复古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我们假使说文学观念演进期为“正”,则复古期为“反”,而本书下卷所述则为“合”。这是本书上下二卷最大的分别。因此,本书上卷所述,以问题为纲,而以批评家的理论纳于问题之中,即于刘勰、锺嵘诸人,犹且不为之特立一章。至本书下卷所述,恰恰相反,以批评家为纲而以当时的问题纳入批评家的论理体系之中,即因当时的批评家能自成一家言之故。这又是本书上下二卷编例的分别。

    我尝以为一般人之所谓“通”,其意义有三:一是文辞上的通,文法有不顺,语词有未当,这是不通。一是知识上的通,知其一不知其二,明其正不明其变,这是不通。又一是思想上的通,以今日之我反对昔日之我,矛盾自陷,漫无准的,这也是不通。唐人之学重在文辞上的通,所以以为用助字应求其当律令;汉人之学重在知识上的通,所以以为必须通群经而后始能通一经;宋人之学重在思想上的通,所以以为要贯通万事而无碍。这是思想上的一种进步。文学批评家的思想,也必须能如此有中心、成体系,然后才可以论述,而此种情形,在南宋以后始见发展,所以本书上下二卷所侧重的不得不有此分别。

    为了有此分别,所以本书下卷之所论述,于批评家所提出的文学理论之外,更须涉及其学问思想;这好似赘余而不是赘余。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稗贩旧说的言论,零星片段的见解,并无中心思想而不能建立其系统者,都只能割爱。这又好似遗漏而不是遗漏。

    以上是本书各篇的共同点。然自南宋至清,中间也有八百多年,不能不分期论述。今为叙述的方便,以南宋金元为第一期,是批评家正想建立其思想体系的时期。以明代为第二期,是批评理论各主一端推而至极的偏胜时期。以清代为第三期,是批评理论折衷调和的综合时期。在此时期,即使偏主一端的理论也能吸收种种不同的见解以自圆其说,故又成为清代文学批评的特点。

    到清末,又受西洋文学批评的影响,于是文学批评史又展开了新的姿态,然而也正因此种关系,所以本书又未便论述。即清末文人之至民国犹生存者,其文学理论也只能另行叙述。

    第二章 南宋金元文学批评概述

    一时代的文学,自有其一时代的风气。中国文学自南宋以后很明显的倾向于语体的演进。语录体的流行,小说戏曲的发展以及方言文学的产生都在这一个时代,所以自南宋以后是中国文学开始发挥语言特点的时期。可是,这只是一种新途径新趋势而已。除了这种新途径新趋势以外,古文学的势力依旧存在;而且,在事实上,这种残余势力的存在似乎并不因新途径的开辟而受到什么打击。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所讨论的还是旧的问题,对于这新兴的文学并不起什么影响,即使有影响,也不过是部分的、暂时的,只成一些极微薄的影响。所以新兴的文学虽在文学史上是主潮,而在文学批评史上不成为主潮;古文学的势力在文学史上尽管是馀波,而在文学批评史上却仍不失为中坚。这是我们所应注意的一点。

    传统的古文学,到了南宋,不能不说是比较销沉的时期。在此时期,固然仍有作古文作四六乃至作诗词的人,可是不容易在他们作品中找到他的特点。我尝谓唐代文学之成功在于“创”,有特创的风格,同时也多特创的体制。到了北宋,以无可复创,于是又重在“变”,欲于古人的范围以内,仍能流露他的才性。于是苏轼便成为最恰当的代表。他能使古文语体化,而使四六古文化,使词诗体化,而诗又散文化,那么他的古文四六与诗词都变成创格了。至南宋则无一而非“袭”,无论在那一方面都不能脱前人之窠臼。因此,南宋的批评文坛,便提出了“法”的问题。在以前,惟应举之诗赋与“江西派”诗人才讨论及此,而在此期殆弥漫了整个的文坛。论古文有法,论四六也有法;诗话论法,词话也一样论法。这即因当时文风重在“袭”的关系。再加以南宋时代,只见道学家的活跃不见古文家的气焰,故其文论没有古文家的主张,而所论遂偏于道的问题。所谓传统的文学观,至此时始展其权威。这也是造成南宋批评文坛不振的原因。

    至于金元,又以异族的关系不免有文坛寂寞之感。由创作言,有新兴的戏曲,尚足为文学史生光;由批评言,则不免较为沉寂。盖其时新兴的文学尚不会影响到批评,而旧的方面则蹈常习故,陈陈相因,更不会于批评方面别创新义。所以遂成为文学批评史上的销沉时代。

    可是,金元之文学批评,其销沉同,而销沉的情形仍不相一致。金承北宋之后,故国文献犹有所遗,而且与南宋比邻,影响所及亦足观摩。所以金主自熙宗以后,每因羡慕江南衣冠文物而提倡文学。翁方纲谓蜀学行于北,洛学行于南,也颇能道出一时风气。因此,金代文学批评之销沉,在偏于承旧,不能脱北宋之窠臼。元代文风不如金之富于华化,同时以受新起文学之影响较多,故能于有意无意间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我们于元人的言论中时常可以找出一些明代文学批评的端倪。所以元代文学批评之销沉,又可说在欲树新帜而规模未宏。

    第三章 明代文学批评概述

    第一节 与文学之关系

    明承宋、元二代之后,其文学背景也兼受两方面的影响。宋人沉溺于道学的氛围中间,其思想与生活态度是主敬而严肃的,是主静而节欲的,故其文学风气恒趋向于正统的方面;元人生长于文艺的园地中间,其思想是颓废的,其生活是纵欲的,故其文学风气又趋向于新兴的方面。在中国历史上颓废思想最为流行的时期,除了晋代以外,没有再像元代这般强烈了。不过因为晋人清谈是思想上的问题,易为人所注意,而元人的颓废,仅表现于文学作品中间而且是新兴的文学作品中间,所以易为一般人忽视而已。赵显宏《殿前欢曲》云“胡寻些东与西,拼了个醒而醉,不管他天和地”;吴仁卿《拨不断曲》云“闲后读书困后吟,醉时睡足醒时饮,不狂图甚”,可谓颓废到极点了。马九皋《蟾宫曲》云“天地中间物我无干,只除是美酒佳人意颇相关”;无名氏《水仙子曲》云“一日一个浅斟低唱,一夜一个花烛洞房,能有得多少时光”,又可谓放纵到极点了。以前的文人谁敢这样大胆地露骨地说,尤其是在南宋。而在元代的散曲中间则类此之例真举不胜举。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