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最新章节!

    孔子論《詩》,好言體會,所稱述者往往言喻而意得。孟子始言以意逆志,始挾數百年後之意,求數百年前之志,其運用更進一步,然其不能盡合,亦可想見。《孟子》云: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爲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于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故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爲得之。如以辭而已矣,《雲漢》之詩曰:‘周餘黎民,靡有孑遺。’信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萬章》)

    今按《吕氏春秋·孝行覽》謂舜“登爲天子,賢士歸之,萬民譽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無不戴説。舜自爲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見盡之也。”《韓非子》亦謂“《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信是言也,是舜出則臣其君,入則臣其父,妾其母,妻其主女也。”大抵戰國之間,説《詩》者不盡如儒家言,故有謂《北山》爲虞舜之詩者。咸丘蒙之問,正與《吕氏春秋》《韓非子》之説同出一源。孟子以意逆志,推定此詩爲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之作,自爲巨識,今《毛詩序》本此。後人徒知《詩序》之多出附會,不知戰國之間,其附會之離奇不可究詰,有如此者。

    知人論世,以意逆志之法,確爲當世一大進步,今觀孟子論《北山》《小弁》《凱風》諸詩,其見地之卓絶,自可想象。然推求過甚,轉有不可信者,如孟子見齊宣王,舉《公劉》之篇,則謂公劉好貨,舉《綿》之篇,則謂大王好色,皆不可信。或者孟子意在勸勉,語别有故,讀者不以辭害志可也。

    荀子論《詩》,嘗言:“善爲《詩》者不説,善爲《易》者不占,善爲《禮》者不相,其心同也。”見《大略》篇。楊倞注:“皆言與理會者,至於無言説者也。”其言蓋爲附會《詩》義者而發。至其論及《詩》《樂》之關係,言獨警辟,如云: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是矣。故人不能不樂,樂則不能無形,形而不爲道,則不能無亂。先王惡其亂也,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以樂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使夫邪汙之氣無由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樂論》)

    《國風》之好色也,傳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誠可比于金石,其聲可内於宗廟。”《小雅》不以於汙上,自引而居下,疾今之政以思往者,其言有文焉,其聲有哀焉。(《大略》)

    荀子又嘗推論《詩》《書》《禮》《樂》之歸,《風》、大小《雅》、《頌》之别,其言見於《儒效》篇:

    聖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詩》《書》《禮》《樂》之歸是矣。《詩》言是其志也,《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故《風》之所以爲不逐者,取是以節之也。《小雅》之所以爲《小雅》者,取是以文之也。《大雅》之所以爲《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頌》之所以爲至者,取是而通之也。

    荀子論文,其意仍主於學問,與孔子之説相似。《大略》篇云:“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詩》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謂學問也。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爲天子寶,子贛、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義,爲天下列士。”要其論文之旨,尚質尚用。《樂論》篇又云:“亂世之徵,其服組,其容婦,其俗淫,其志利,其行雜,其聲樂險,其文章匿而采。”即此以觀,其不崇尚文辭可知矣。

    大抵吾國先哲之論文學,不尚玄想,不重辭采。文學中之所表現者,其事不出於家國身世,其歸不出於興觀群怨。至若先哲之稱道《詩》《書》,其旨亦不外于修身淑世而已。儒家如此,尚質之墨家更可知。《墨子·公孟》篇稱“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三百篇之數與儒家之言《詩》同,而墨子所引詩篇章句,與儒家所傳,略有出入,今不贅,然其言文學之旨歸,則與儒家相同。《墨子·非命》篇云:“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之爲文學出言談也,非將勤勞其惟舌而利其唇呡也,中實將欲爲其國家邑里萬民刑政者也。”

    先秦顯學,首推儒、墨,凡其所論,略見上述。道家之論,頗涉玄妙,於後世之文學,良多影響,至於評騭文學,固無可述。獨法家者流,詆訶文學,《商君書》謂“農戰之民千人,而有《詩》《書》辨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農戰矣”。又謂“國用《詩》《書》《禮》《樂》孝悌善修治者,敵至必削國,不至必貧國”。《韓非子》亦謂“喜淫而不周於法,好辯説而不求其用,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法家之論,大抵如此,不待盡述。

    * * *

    [1] 以下二章,1932年本、1933年本講義均有較多不同,已録前本收入書末附録二,可參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