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最新章节!

发,便谓为道,填街塞巷,是处皆然”。人民出家,财政上减少了国家的税收,军事上减少了国家的兵队,于是国家和佛寺便发生了斗争,而有魏太武帝及周武帝灭佛之事。

    灭佛运动不在信仰之不同,而在利害的冲突,即如颜之推所说:

    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

    郭祖深说:

    时帝(梁武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法,抑由于此。请精加检括,若无道行,四十已下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畜奴婢,婢唯着青布衣,僧尼皆令蔬食,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帝虽不能悉用,然嘉其正直。

    人民出家入佛乃有其社会的原因。朝廷灭佛的财政政策与人民信佛的经济动机(求免课役),本来不能相容。朝廷不务其本,而谋其末,所以灭佛运动无不失败。到了人民厌弃佛教,而新的神之观念尚未发生之时,世上又传布一种消息:“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佛而降世。”这种传说到了隋炀帝时代又表现为“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出世”之言。天上权威已经变更,地上皇朝也应更换,于是李唐代兴,而有贞观开元之治。

    但是唐代沙门亦有免课的权利。武后时狄仁杰说:“逃丁避罪并集沙门。”德宗时,彭偃亦说:“况今出家者皆是……苟避征徭。”文宗时,李训复说:“天下浮屠避徭役。”

    沙门分为两种,一是受度出家,二是受度而不出家。前者是化外人民,自古就不必负担国家的课役,后者得到度牒之后,也可以免除徭赋。

    宋时,凡赈荒兴役,动请度牒数十百道济用,其价值钞一二百贯至三百贯不等,不知缁流何所利而买之,及观李德裕传,而知唐以来度牒之足重也。徐州节度使王智兴奏准在淮泗置坛度人为僧,每人纳二绢,即给牒令回。李德裕时为浙西观察使,奏言江淮之人闻之,户有三丁者必令一丁往落发,意在规避徭役,影庇资产。今蒜山度日过百余人,若不禁止,一年之内即当失六十万丁矣。据此则一得度牒,即可免丁钱,庇家产,因而影射包揽,可知此民所以趋之若鹜也。然国家售卖度牒,虽可得钱,而实暗亏丁田之赋,则亦何所利哉。

    最初度牒大约不由朝廷贩卖,所以中宗时魏元忠说:“今度人既多,缁衣半道,不行本业,专以重宝附权门,皆有定直。昔之卖官钱入公府,今之卖度钱入私家,以兹入道,徒为游食。”到了安史作乱,军费增加,国家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把度牒收归国家贩卖,其数之多,“不可胜计”。

    安禄山反,司空杨国忠以为正库物不可以给士,遣侍御史崔众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得百万缗而已……肃宗即位……以天下用度不充……度道士僧尼,不可胜计……及两京平,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道士僧尼万人。

    但是这个方法只能救一时之穷,接着而来者则为丁口减少,徭赋乏匮,中宗时,已经发生问题。李峤说:

    国计军防并仰丁口,今丁皆出家,兵悉入道,征行租赋何以备之。

    何况国家既许官僚沙门免除课役,那么,人民当然想尽方法,求官买职,其不能得到官职者,亦必托足沙门。

    中宗时,公主外戚皆奏请度人为僧尼,亦有出私财造寺者。富户强丁皆经营避役,远近充满。

    安史乱后,又继之以藩镇之乱,干戈云扰,人民更设法逃避兵役。德宗时,杨炎曾言:

    凡富人多丁者率为官为僧,以色役免。贫人所无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天下残瘁,荡为浮人,乡居地著,百不四五。

    敬宗时,李德裕亦说:

    泗川……户有三丁,必令一丁落发,意在规避王徭,影庇资产,自正月已来,落发者无算。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只唯富人才有担税的能力,又只唯富人才有逋税的资格,辛替否说:

    当今出财依势者,尽度为沙门,避役奸讹者,尽度为沙门,其所未度,唯贫穷与善人。

    为官而免除课役,为僧又免除课役,唐代赋税虽以户口为基础,其实,在整个户口之中,不课者却占极大部分。试看天宝中的情形吧!

    天宝十四载,管户总八百九十一万四千七百九,应不课户三百五十六万五千五百一,应课户五百三十四万九千二百八。管口总五千二百九十一万九千三百九,不课口四千四百七十万九百八十八,课口八百二十万八千三百二十一。

    肃宗时代,不课户反多过课户。

    肃宗乾元三年,见到帐百六十九州,应管户总百九十三万三千一百七十四,不课户总百一十七万四千五百九十二,课户七十五万八千五百八十二。管口总千六百九十九万三百八十六,不课口千四百六十一万九千五百八十七,课口二百三十七万七百九十九。

    课户减少,赋役便落到贫民身上,贫民受了赋役的压迫,只有破产。

    富户幸免徭役,贫者破产甚众。

    于是他们也复逃亡,逃出本乡,变成不著户籍的浮浪户。唐代租赋以田、身为主,浮浪户无田,又不著籍,当然无法令其缴纳租税。其有田而又著籍者,官僚可以免课,沙门也可以免课。国家非取消官僚与沙门的特权,财政上毫无办法。然而官僚为自己利益打算,哪肯放弃权利。因之国家所能压迫者只有沙门,于是就发生了武宗灭佛之事。合北朝之二武,史家称之为三武灭佛。然而武宗崩后,宣宗即位,又“修复废寺,度僧几及其旧”。灭佛以增加租收的目的并未达到。

    唐亡,经五代而至于宋,情况还是一样,不但官户可以免役免税,沙门亦得免役免税,人民争相出家,国家不能不加限制,然诸路每岁所度人数乃逐渐增加,由三百人度一人,增至一百人度一人。于是特许出家遂成为政府财源之一。凡欲出家者须购买政府所发行之度牒。宁宗时,度牒每道为钱一千贯,后增至一千五百贯,此时金每两为钱四十贯。度牒变成钞票,可以用之为本钱,可以用之易米谷,可以用之充赐予,可以用之助经费。度牒之贩卖只能救一时之急,结果则丁口减少,徭赋乏匮,而国家财政愈益困难。政府为弥缝赤字预算,只有向小民尽量榨取。于是宗教问题又转变为社会问题。

    宋代佛寺大概也和南北朝的佛寺一样,常常放债取息。看吧!“不要贪酒”为佛家五戒之一,文殊院固然禁止本院僧人喝酒,然而又把金钱借给酒家做本钱,把房屋借给别人开酒店(《水浒传》第三回),这样一来,佛寺的财产当然天天增加。以上所说佛寺“救济贫民”和“放债取息”的话,并不是我杜撰的,也不是我单看《水浒传》而说,在正史上,亦有确实的证据。北魏宣武帝曾于永平四年(511年),下诏说:

    僧祗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则收入山林,僧尼随以给施,民有窘敝,亦即赈之。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及其征责,不计水旱,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细民嗟毒,岁月滋深,非所以矜此穷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

    这不是国家委托佛寺救济贫民,而佛寺竟然放债取息的证据么?佛寺有财产的原因在此,五台山文殊院有巨大经济力的原因亦在此。

    一切宗教无不产生于民众受难最苦的时代,但是宗教乃不能拯救民众的苦难,反而民众的苦难却因宗教的麻醉而愈益延长。因为宗教常把乐园建设在幻想的世界,民众受了幻想的迷惑,忘去现世的苦痛,其结果,常常不想改造现实的社会,而只想离开现实社会,由是民众渐次失去革命性,苦难也因之而延长。在各种宗教之中,最可使人失去革命性的,莫如佛教,南北朝人民深中了佛教的毒,所以当时政治虽然非常腐化,而在历史上,我们只看见军阀们的“苦迭打”(coup d′état)(政变),却不见民众们的暴动,甚至于中央政府也不巩固。隋室虽然统一了南北朝,然而不及三十年而即亡,天下又复分裂。继此出来收拾残局的,虽然是唐,然而唐能统一天下,乃有恃于突厥的援助,唐高祖且不惜向突厥称臣(侥幸这种国耻,由唐太宗报复了),由此可知当时人民因中佛教的毒,失去政治的能力了。所以民众不先打倒宗教,绝对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反抗高利贷的鲁达因逃命而入空门,一旦为了实行革命,又不能不逃出空门,跳上梁山,我们看到这里,当能知道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