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看小说网 www.izxs.net,最快更新〈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最新章节!

    “一治一乱”是中国的社会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国的政治史。

    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副之,数千年来,技术未曾改良,然而人口是会增加的,收获是会递减的,所以数传之后,消费力就超过于生产力,引起物价尤其米价的腾贵,致全国陷入饥荒之中,初则土匪逼地,次则群雄割据,终则政权颠覆。

    秦承六国之后,当时户口并不甚多,只因始皇虐用其民,致令“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食”。“三十一年米石千六百”,这比之战国李悝所言“石三十”,昂贵多了。管子有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耶,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第四十八篇·治国》)

    果然,“民愁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而始皇一死,天下就随着大乱。汉兴,依黄老主义,予民休息,宣帝时代,谷石五钱。承平日久,平帝之时,全国人口增加至五千九百五十九万余(《汉书·卷二十八下之二·地理志》)。元帝时代,“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四方饥馑”,所以元帝时代,“民父子相弃”,成帝时代,“百姓饥饿,流离道路”,哀帝时代,“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王莽遂乘社会摇动之际,窃取帝位。然王莽改革又不得法,最初谷价一石二千,末年黄金一斤易粟二斛,“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光武中兴,桓帝时,人口有五千六百余万(《晋书·卷十四·地理志上》),然自安帝时始,已经“天下饥荒,竞为盗贼”了。黄巾大乱,群雄争竞,最后分为三国。晋于太康元年平吴,人口不过一千六百余万(《晋书·卷十四·地理志上》),比之两汉,相差远了。然而惠帝即位,由于八王之乱,民不安居,“米石万钱”,怀帝时,“米斛万余价”,愍帝时,“斗米二金”。大众受了贫穷的压迫,只有流移就谷,开始逃亡,卒由流民作乱,引起五胡乱华,而晋室只能偏安江左。晋亡之后,中国分为南北朝,南北政局均不安定,百姓多投附豪族,求其荫庇,或投身军队,以求衣食,所以南北朝政治虽然腐化,却罕见暴民作乱,而只见军阀火并。隋兴,虽然结束了南北对峙之局,炀帝大业五年,人口有四千六百余万,比之两汉,不能谓多,只因“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劳役不息,百姓思乱”,而又加之以饥馑,百姓“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所以李才说:“天下之乱本于饥。”隋亡之后,李唐代兴,在其全盛时代,天宝十三载,人口共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唐会要·卷八十四·户口数》)。翌年,安禄山反于范阳。在其未反以前,即天宝五载,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安史乱后,继以军阀争夺地盘,民不安居,米价竟然踊跃起来。肃宗乾元二年,米斗至七千。代宗永泰元年,米斗千钱,诸谷皆贵,一直到了懿宗,“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百姓流殍,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僖宗即位,“乾符中,仍岁凶荒,人饥为盗”,由是先由王仙芝发难,“黄巢亦聚众数千人,以应王仙芝,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中和四年黄巢兵败伏诛,而秦宗权之乱又复发生。一般农民不能安居,只有离开农村,由是生产力大见锐减,“米斗三十千,人相食”,“食物踊贵,道殣相望,饥骸蔽地”。三年,那称为“扬一益二”的扬州,米斗万金。所以郑畋说:“黄巢之乱本于饥,故兴江淮,根蔓天下。”天下纷乱,大众失业,军阀遂收之以为私兵,终由方镇火并之乱,而令黄巢部下的朱全忠窃取了帝位。

    五代之世,政局变化有似弈棋,经后周世宗的改革,中国又有统一与和平的希望了,世宗即位,不过五年。陈桥兵变,宋太祖入践帝位,太宗继之,经两代的努力,天下才归统一。然真宗以后,太平日久,耽于苟安,政风士气多务因循。太宗时,“人稀米贱,米一斗十余钱,其后人益众,物益贵。熙宁八年,米斗五十钱”,而币制混乱。北宋徽宗时已有方腊之乱。南宋时,“气象萧条,殍死盈道,流民充斥,剽掠成风”,终至亡于蒙古。元代,在世祖忽必烈时代,人口有五千三百六十五万余,虽比两汉为少,而比唐代至盛之世为多,只因赋敛繁重,民不聊生。又因元代不用钱币,而用交钞,库中没有本钱,交钞不断滥发,而亦不断跌价。泰定帝时,“斗米值十三缗,民出钞出籴,稍昏,即不用”。通货膨胀之弊,可怕极了。传至顺帝,年年饥荒,甚至发生“人相食”,“殍死盈道,军士掠孱弱者以为食”的现象。于是遂激起了民变,九土靡沸,卒至顺帝北归和林,元祚随之而亡。

    元亡,明兴,明在成祖时代,全国人口有六千六百五十九万余,其后时有增减,亦常在五千万以上。明代每帝即位,常铸钱币,然“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用钱”。又因钞法纷乱,嘉靖年间,“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明之米价若以银为标准,永乐年间,“每银一两当米四石”。景泰中,“粮四石折白银一两”。即一两四石乃是明代的正常米价。正德以后,米价渐贵,米石值银一两,即增加四倍,后又增至十之五。崇祯四年,米斗四钱,即一石值银四两,比之永乐景泰年间,米价已增高到十六倍了。中年以后,“山东米石二十两,而河南乃至百五十两”。贫穷已经普遍化了,于是明代遂同过去朝代一样,发生了许多流寇,最后就有马贼高迎祥之乱,“官军东西奔击,贼或降或死,旋灭旋炽”。官军难于应付,米脂人李自成、延安人张献忠亦聚众反,时“河南大旱,斛谷万钱,饥民从自成者数万”。自成剽掠十余年,田园破坏,大众失业,朝廷为了讨伐盗匪,不能不集兵增赋,崇祯曾言:“不集兵,无以平寇,不增赋,无以饷兵。”然其结果,“敲扑日峻,道路吞声,民至卖妻鬻子以应”,弄到“兵闻贼而逃,民闻贼而喜”。自成遂犯燕京,崇祯登煤山,自缢而死,明亡。

    吾人观过去历史,可知中国之乱皆源于饥馑,而引起流民暴动。然在流民暴动之时,不能不有一种信仰,以结合人心,并使人民发生勇气,知政府之必覆亡,这样,又发生了宗教。在吾国,政府是反宗教的,南北朝时期,帝王所以信服佛教,乃是因为佛教以涅槃为其根本目的,而涅槃则要脱离尘世,这与政治之注重现世者不相抵触。

    现在再举历史为例,证明宗教与民变的关系。秦承六国大乱之后,天下平定,理应予民休息,而始皇乃外事四夷,内兴土木,“民愁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计”,人心思乱,理之当然。但是始皇虽为暴君,而仍不失为一位英主,其专制魔力确能压服了民众的灵魂,使他们不敢反抗。人民悲观至极,竟然失去胆量,失去自信力,自视为软弱无能的动物。他们只希望有个万能的神出来拯救他们。而拯救的方法则为秦亡或始皇死。所以始皇末年社会上乃传播秦亡或始皇死的图谶。此盖人心思乱,故乃假托神怪,以惑乱人心。

    (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始皇)三十六年……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同上)

    (始皇)三十六年……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同上)

    三十七年七月始皇果然死于沙丘了,而继统的二世又复庸懦。庸懦的人终日都在恐怖之中,他要避免恐怖,每欲示强,不愿见弱于人,由是又袭始皇的作风,做出种种不正当的行为,先杀大臣与宗室,次杀无辜的人民。人民失望,遂由戍卒陈胜、吴广的起义,用罾鱼狐鸣之法,以鼓励戍卒的勇气,天下莫不响应,“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而秦祚因之而亡。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